被討厭的勇氣 愛情

  實現幸福的重點不在於「如何被愛」,而是「如何去愛」。愛不但是一種能力,更是一項技術。戀愛雖是專屬於兩人的課題,卻也是一種人際關係。就和我們想精進人際溝通術一樣,恐怕沒有人認為日常或職場人際關係是只要坐著等待,別人就會自動找上門的,那麼為什麼許多人都幻想著戀情會「自然而然發生」、會「天雷勾動地火」,而且還能「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呢?

  身為阿德勒心理學研究第一人,百萬暢銷作家、《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將在本書中論及「愛」的本質、技術和方法,讓你不怕去愛、越愛越懂得愛!

  本書寫給:
  希望獲得永恆愛情的人
  因遠距離戀愛而感到不安的人
  覺得下一次戀愛會更好的人
  想好好分手的人
  每次戀愛都成苦戀、不想再愛的人

各界推薦

  肆一|作家、律師娘(林靜如)|作家、瑪那熊|諮商心理師/戀愛教練、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人無法獨自存活,必然與他人產生連結;愛情,則是人際關係最美好也最複雜的一種。當「我」成為「我們」,這趟旅程將面臨哪些挑戰?這本書透過眾多思辨與探討,讓你帶著自信走入愛情,得到不再徬徨的勇氣!──瑪那熊(諮商心理師/戀愛教練)

  〈一切,都來自你做的決定〉 律師娘(林靜如)|作家

  人終其一生都需要愛……我是這麼相信著。

  前一陣子,有個我很喜歡的作家抑鬱離世,讓我很驚訝。這位作家在中年以後突然名利雙收,轉眼間身家破億,他在螢幕上過著光鮮亮麗、遊歷世界的生活,看似所謂的人生勝利組。甚至,二度離婚後,他還結交了個年輕漂亮的女友。遺憾,似乎不會存在他身上,但他卻選擇拋下一切,離開了人世。

  當然,很多人一定會說,這應該是因為憂鬱症吧!

  的確,想當然耳,會做出這麼極端的事,多數是有身心方面的疾病。然而,病症是果。我認為,因還是來自「感受不到愛」。

  所謂的「感受不到愛」,並非沒有人愛他,而是他沒辦法從人際關係中或愛情裡,真實感受到被愛;於是,開始覺得孤單,開始覺得活在世上好像沒有並比較好。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經在關係的挫折裡或多或少感到沮喪。有些人自我療癒得很快,有些人則無法擺脫那種無力改變的無助感。

  也就是說,幾乎沒有人不曾在愛裡徬徨過;甚至可以說,很多人在愛裡,卻感受不到幸褔。

  再直白一點說,不愛,離開就是了;愛,就留在他身邊,不應該是非黑即白嗎?所有的痛苦來自何方呢?

  岸見一郎老師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裡,療癒了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的挫折。這本《為愛徬徨的勇氣》則是讓曾在愛中受傷或正在愛裡索求而不能得的人們,擺脫不安及過度依賴,好.好.愛。

  其實,一切都來自於你做的決定而已。

  〈這些關於愛情的道理,若能早點知道就好了〉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我曾經在心理諮商中遇過許多為愛情所苦的人;也在婚戀關係的課程中,看見許多對愛情感到徬徨、疑惑甚至失望的人們,前來討拍、乞求解脫。

  他們在愛情中受了傷,覺得自己總是遇人不淑,對於再度進入愛情不抱信心,也質疑究竟愛情是否會為自己帶來幸福。若進一步探討,往往可以從這些人的戀愛際遇中,發現一再反覆出現的關係型態與行為模式——遇到類似性格背景的人、以類似的方式展開戀情、表現類似的行為與情緒反應,最終,以幾近相同的方式結束戀情。

  最後,他們得到了一個結論:「我不可能擁有幸福的愛情。」或者「愛情終究不會為人們帶來幸福。」

  進一步,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在愛情中反覆受傷,因而對經營親密情感萬念俱灰的人,常常對婚戀關係抱持著不合理的期待或想法。其中一個便是:「我為對方付出這麼多,他也得對等地回報我。」還有一個更不容易被發現的不合理期待是:「對方必須以我想要的方式愛我」。

  這些期待,都是試圖在婚戀關係中操控對方、干涉對方的課題。一個人一旦在愛裡失去自由,無法自在地做自己時,這段愛情就注定要失敗收場。

  人人都渴望愛情的滋潤,但是真正懂得愛情本質的人,卻是少之又少。於是,進入一段戀愛關係,就好像在碰運氣——碰到一拍即合的,是上輩子有燒香;碰到真心換絕情的,眼淚只好往肚子裡吞。

  然而,為什麼非得在跌跌撞撞中才能頓悟親密關係的真正奧義呢?

  很興奮的,《被討厭的勇氣》的作者岸見一郎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出發,佐以其他哲學家的論點,寫出了這一本專門探討愛情本質的書,讓讀者有機會去學習:能帶來幸福的愛情,究竟是什麼模樣。

  這本書對於愛情及親密關係的論點,是相當「反直覺」的,但卻能發人深省。像是:愛並非自然而然發生的,而是一種有意識的決定:「因為我決定去愛,於是愛上了某人」。又像是:我們常以為戀人分手必有原因,常見的就是「個性不合」,但是作者告訴我們,是因為決定不繼續去愛,所以需要找各種理由讓關係無法延續。

  這讓我想起某個朋友曾告訴我,他常因為不想繼續經營一段戀情,但又害怕直接開口傷害對方(或傷害自己),於是故意找各種機會讓彼此發生衝突,最後再以「個性不合」為由分手收場。

  另外,過去我常思考一個問題:「經營親密情感,甚至進入婚姻的終極目的究竟是什麼?」是性的滿足、傳宗接代、歸屬感,或者只是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即使愛情常讓人受傷,順利交往相處久了也常失去熱情,那麼,為什麼世人仍要歌頌愛情?為什麼戀人們總是前仆後繼地追求愛情?

  作者在這本書中為這個大哉問提供了解答——因為進入親密關係,也因為對方的存在,使我們得以變成更完整的人。

  這看似我們可以從戀人身上索討我們缺乏的東西——這是個危險的迷思,因為一個人終究無法滿足另一個人,最後免不了招致關係的挫敗收場。

  相對的,戀人們如果是帶著「我覺得我活得很好,而當加上你時,就更加美好!」這樣的心態去經營親密關係時,彼此便能豐盛彼此的人生。於是,在愛情中,彼此都是自由的,但卻因為彼此的存在,都能更為提升。

  若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愛情確實會為人生帶來幸福。

  一旦懂了這個道理,我們就必須學習「如何去愛」,也就是「愛的技術」。作者在本書中,相當直接地提出了許多如何去愛的具體途徑,包括溝通協調、表達情感、關注對方、處理衝突、以及體驗當下等。

  在我看來,一個人得先能夠肯定自己、擁有自信,才能實踐這些愛的技術。換句話說,若決定要去愛一個人,也期待這段親密關係能夠長久幸福,你要做的功課便是——搞定自己!

  或許你會覺得這本探討愛情的書,似乎有些嚴肅,但細細品讀,卻能讓你對愛情及親密關係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這些道理,若能早點知道就好了!

讀者好評

  本書幫助我們抓住「幸福的愛」,讓我們「愛得幸福」!

  ◆本書給我一種《被討厭的勇氣》戀愛特仕版的感覺。除了戀情進展不順的人,進展雖然順利,但不知如何讓愛更深久的人,也能從本書得到不少收穫。

  ◆我們雖然滿腦子想著愛,卻不清楚它究竟是什麼;雖然有愛的念頭,卻無法真正去愛。我認為本書能幫助我們抓住「幸福的愛」,而讀了本書後,我也認為自己終於擁有了「愛得幸福」的能力。

  ◆雖然使用了很平易近人的詞句,但內容相當深入,好幾次讓我不得不停下來思考。本書讓我一直以來對於愛情的概念有了很大的改變。

  ◆本書所告訴我們的,是如何以「如實」的自己與對方往來的方法;讀完後,會讓你的世界觀產生很大的改變,尤其是與愛有關的部分。本書不論是對戀愛、婚姻、育兒或是人際關係,都有許多值得參考的地方,請各位務必一讀!

  ◆凡是在人際關係方面有煩惱或覺得停滯不前的人,我都會推薦本書。理由當然有好幾個,最重要的是可以透過本書了解自己對於「愛」真正的看法。

  ◆愛並不是偶然的產物,而是一種能力、一種技術。從這個角度來思考,的確讓人感受更深。凡是對愛感到迷惘的人,都應該來閱讀本書。

  ◆本書雖說是「戀愛教科書」,但「愛的技術」不只適用於戀愛,用於一般的人際關係也很合適。總而言之,本書能讓人對於戀愛有更深的認識,不論是為情所苦的人、像我一樣未曾與誰相戀的人,甚至是對愛恐懼的人,希望大家都能一讀。

《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想要找到幸福?首先改變你的生活型態心靈勵志

文:岸見一郎

身為阿德勒心理學研究第一人,《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在新作《為愛徬徨的勇氣──阿德勒的幸福方法論》中闡述「愛」的本質、技術和方法。

愛是一種能力,也是一項技術;唯有具備勇氣的人,才能實現愛。

愛,不單是情感問題,更是人際關係的問題。

可以徬徨猶豫,也需要思考學習,並用勇氣獲得真正的幸福。

岸見一郎:當愛不順遂,你必須擁有改變生活型態的勇氣

弗洛姆說,愛並非自然作用,而是技術;阿德勒則從「生活型態」的觀點來看待愛。

即使換了對象也一樣失敗,這是因為問題不在於跟誰談戀愛,而在於自己的生活型態。

所謂生活型態,是指個體對自己、對他人還有對世界的信念體系,也就是發生任何問題時,會認為「因為自己有能力,所以能夠解決」,或是覺得「因為自己沒有能力,所以無法解決」?平常面對他人,是視為「會伺機陷害自己的恐怖人物」,或是「在必要時刻會對自己伸出援手的人」?像這樣的思考習慣與對世界的看法,阿德勒稱之為「生活型態」。

而這也是平常我們所說的「性格」,意思幾乎相同;只是如果用「性格」這個詞語,會讓人以為是與生俱來而難以改變的東西。為了清楚表達與性格所聯想到的事物有所不同,便用了「生活型態」這個說法。

生活型態並非與生俱來,而是自己選擇的。談到為什麼可以如此斷言,那是因為即使生自同樣的父母、幾乎在相同生長環境下長大的手足,彼此的性格也不會相同;也唯有孩子自己選擇了生活型態,才足以解釋這件事。

由於生活型態是自己選擇的,只要有心,當下這瞬間就能改變。至於為什麼不願改變,是因為一旦選擇了新的生活型態,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根本無法預料。

比方說,一個熟人迎面走了過來。對方不但不是陌生人,甚至是自己一直以來懷有好感、打算有機會單獨相處時要表明心跡的對象。眼下要是不叫住對方的話,或許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一想到這裡,隨著對方漸漸走近,心情也越來越緊張。

可是,那個人在和你擦身而過時移開了視線。如果是個沒自信的人,一見到對方轉移目光,應該會覺得他在迴避或討厭自己吧?

會這麼想是有原因的。即使滿腦子想著:有機會的話希望能向對方表白並交往,但又沒自信,覺得對方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自己的心意;就算真的交往了,也不知道能否建立良好關係,於是擅自解釋為對方拒絕了自己。一旦做出這樣的解釋並放棄的話,與對方的關係就不可能會有進展了。雖然會感到難過,但比起兩人即使開始交往,卻因不順利而受傷要來得好太多了。

不過所謂對方拒絕或討厭自己,充其量不過是眾多解釋中的一種而已。以這個例子來說,也可以是以下這種看法:

「一定是因為那個人對我有好感,所以不好意思跟我眼神交會。」

如果心裡是這麼認為的,接下來就必須思考:該如何接近對方才好?但目前為止,就如同前面所說的,因為過去一直活在假設世界的生活型態中,對此將不知該如何是好。

生活型態並非無法改變,「不想改變」才是真的。改變生活型態後,雖能以不同以往的看法面對發生在周遭的事、踏出下一步,但也等同於邁向一個未知的世界。由於對此感到害怕,所以不想改變生活型態,心裡也就有了「不要改變」的念頭。

可是,如果現在的生活型態會讓自己的戀愛變得不幸,就非得擁有改變的勇氣不可。

為了改變生活型態,首先必須停止做一件事,就是「不斷下定決心不要改變它」。

光是這麼做還是不夠。若要改變生活型態,就必須清楚知道「自己想改變成什麼樣子」。

──摘錄自《為愛徬徨的勇氣》


  • # 被討厭的勇氣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

  • 博客來閱讀報告公布,《原子習慣》蟬聯紙本、電子書冠軍的魅力,圓神103本好書霸榜,是對知識的重視與閱讀的渴望!

  • 「你說的讓我很驚訝。」對於別人的指教,這樣回答讓你成為更成熟的大人。

  • 當蔡依林讀《被討厭的勇氣》,原來折磨我們的「自卑感」是這個樣貌

  • 你會怎麼回答?回老家,親友一直問結婚沒、要生小孩沒的隱私?真的很討厭。

  • 《被討厭的勇氣》總編獨家開箱:被討厭的震撼與驚喜

  • 相關書籍
  • 瀏覽紀錄

為愛徬徨的勇氣:阿德勒的幸福方法論

NT$300 NT$237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NT$320 NT$253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全球千萬冊暢銷】

NT$300 NT$237

讓孩子成長的阿德勒名言

NT$240 NT$190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