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 大学 工业 设计

實踐大學 |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收藏

110年學費  37,125元/學期

110年雜費  12,255元/學期

入學管道   繁星推薦/個人申請/考試分發

入學管道錄取標準

111學年度繁星推薦錄取標準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入學方式 第一階段:學測或術科檢定
第二階段:以高一、高二在校學業成績、單科學業成績、術科成績或學測成績進行比序
備註:申請醫學系之學生在比序之後,還須面試通過才算錄取
學群類別 第1類學群
在校學業排名 前50%
招生人數

一般生

6

第一階段
學測成績檢定標準

英文

均標

第二階段
比序項目

比序1

在校學業

比序2

學測國文、英文、數學B之級分總和

比序3

學測英文

比序4

學測數學B級分

比序5

學測國文

比序6

英語文學業

比序7

數學學業

*繁星推薦、個人申請、考試分發的檢定標準若同時有數學A和數學B,則只要一科達到標準,即表通過。*系註冊率以日間四年制學士班為主。 *以上內容請依官方公布之最新資料為準。若有錯誤,歡迎惠賜更正與指教。

  • 校園快報
  • 學系介紹
  • 系主任開講

  其他人也看了

  • 國立中正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

  •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

  • 國立政治大學 心理學系

  • 嘉南藥理大學 藥學系

  • 長庚科技大學 護理系

實踐設計學院爆肝生活實錄

在講座一開始,若芸便解釋實踐大學常年流傳的「建築煉獄、工設地獄、服設人間、媒傳天堂」之由來,從建築系打造兩層樓木馬的 project、實踐工設沒日沒夜的死線行事曆到服設超崩潰的服裝週、校園即學生的展場,都讓我們著實見證到實踐「震撼式設計教育」之名不虛傳。若芸接著提及工設系各年級的學習重點,在一二年級的階段,主要是認識各種材質、磨練基本功,若芸回想起自己這段「邊唸邊做又邊錯」的過程時,很想鼓勵學弟妹:在這個階段務必要勇敢嘗試,堅強地正視失敗,並展現出野心與企圖心。到了三年級後,則將選擇進入產品組、介面組或是交通工具組,轉變為較收斂的教學型態,在形塑作品時,會更注重成本、生產流程與使用者需求等務實層面。同時,若芸也分享了很多工設系不為人知的特色,像是老師直來直往的嚴峻評語、極多曝光機會、一年級的三大試煉、系上燈火通明的工作室、工廠內金工與 3D 列印設備、設計學院合辦的聖誕派對等等。

八天內蓋教室,破框式的思維衝擊

若芸也積極參與各種國際工作營,樂於接受各類型的刺激挑戰!在香港環球設計營中,工設組的她被分到服設組,要挑戰在兩天之內購買材料和產出一整套服飾設計,又在實踐建築系主辦的柬埔寨義築計畫中,與各系同學在八天內搭建起教室的經驗,讓若芸深深體認到建築系較著重「團隊合作」的設計思維。此外,若芸在大二時還獲得學學文創設計種子的補助名額,參與法國布瓦布榭工作坊,在當地體會到破框式的學習震撼。

從成大醫工到實踐工設

講座最後,若芸更深入分析自己在成功大學與實踐大學中所感受到的迥然不同之校園氛圍,她認為成大較擅長團隊合作、校友關係密切、學術風氣濃厚,而實踐則奉行個人主義、學生交流密集、課堂充滿挑戰與刺激,並透過嚴峻的教育、激烈的競爭來淬鍊出堅強而完備的設計人才,不過,若芸也提醒大家在選擇這條路之前可要先想清楚,因為這樣的模式不一定都適合所有人。若芸希望透過她的這些經驗分享,能提供青年學子在選擇校系時一些參考,幫助更多人找出適合自己的理想學校。

【推薦觀看】設計美術科系比較:工設系 vs 媒設系 vs 設計系 vs 美術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學系特色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創立於1992年,1998年增設研究所及碩士在職專班,系所課程規劃與人才養成朝向「專業學習、國際視野、實務導向」三大目標努力。2009年九月被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評選為全球三十所最佳設計系所之一(The World’s Best Design Programs, TOP 30),國內唯一系所受邀米蘭、德國、新加坡、巴黎、日本展演及舉辦跨國國際工作營。

學科意涵

工業產品設計所指涉者為透過創新產品、系統、服務及經驗來驅動創意發想、尋求產業契機並成就更佳生活品質的策略性解題程序,學習內容架構在使用者關懷、產業實踐及社會創新之間,並能提出跨領域的整合應用設計提案。

學習方法


工作營(workshop)

圖解:福茲堡跨國國際設計工作營現場

版權:實踐工設

口語發表(oral presentation)

圖解:學生發表現場

版權:實踐工設

個別對談指導(mentoring)

圖解:上課現況

版權:實踐工設

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

圖解:現場加工

版權:實踐工設

模型實作(prototyping)」

圖解:作品模擬實作

版權:實踐工設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課程規畫除了設計知識的學習外,更強調創作性的操作體驗;透過對人文、社會與科技工程等相關知識理解、自我反省與跨域批判,使學生在創作驗證中,領會工業設計的多層次內涵與多面向的價值訴求,從而發展其具有獨特性的創作理念、方法與能力。」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台灣擁有堅強的製造產業基礎,在當前產業升級走向品牌時,工業設計乃是最為重要的策略性工具,因此畢業學生的薪資水準及就業機會亦相對優渥,並且有極大機會隨產業發展而擴展生涯視野,進入國際舞台。另一方面,因為整合能力的培養,也使得工業設計師常有更多與市場團隊接軌的創業機會。」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工業設計同時需要美學創新及創意推論邏輯的整合能力,更期待對於人與社會有著理解關懷的同理心,最終能將其成果轉化為產業運營之策略工具,是一個跨領域多面向的整合能力培養,而非美術能力的單一能力養成。」


核心課程地圖

  • 不分年級必修
    • 產品整合設計(一.二)
  • 大一必修
    • 創作基礎(一)(二)
    • 設計繪畫(一)(二)
    • 模擬構成(一)(二)
    • 設計概論(一)(二)
    • 電腦輔助設計(一)
    • 設計製圖
  • 大二必修
    • 產品設計(1) (2)
    • 材料與製造程序
    • 色彩實驗與應用
    • 電腦輔助設計(二)
  • 大三必修
    • 結構與機構設計
    • 產品設計史
    • 產品設計(3.4)
    • 視覺溝通與應用
    • 電腦輔助設計(三)
    • 訊息與設計
    • 界面設計
  • 大四必修
    • 作品集設計
    • 設計實務研習

專業選修課程

  • 設計技術與操作應用
    • (1) 電腦輔助設計整合應用- 實作雷射切割、3D列印等數位成型技術。
    • (3) 產品攝影- 透過實地操作了解產品攝影的技巧。
  • 方法展演與溝通/研究企劃
    • (2) 設計案例研討- 透過當代產品與社會背景間的探討了解產品設計的未來性。
  • 設計技術與操作應用
    • (1) 電腦輔助設計整合應用- 實作雷射切割、3D列印等數位成型技術。
    • (3) 產品攝影- 透過實地操作了解產品攝影的技巧。
  • 設計思維與能力
    • (4) 產業實務講座- 邀請多元的產業實務工作者從不同面向引領新的創意產業思考。
  • 人文涵養與科技知識
    • (5) 設計心理專題- 探討設計與人性心理的關係,並輔以儀器實驗進行驗證

特色課程

創作基礎(一.二)

培養設計者立體、空間性的思考方式,讓初接觸設計者漸次熟悉設計表達的原理和方法。透過各項設計主題的實作演練,讓同學漸次熟悉設計的解決途逕,藉著現象的多重觀察來發展設計創意,以肢體表現、綜合素材、創意表現等銜接物品經驗。再概念攝取、手法操作與意象轉換等學習過程中,探討設計描述的過程、與繪畫表現之可能性。

圖解:創作基礎-移動裝置評圖現況

版權:實踐工設

產品設計(1.2.3.4)

課程的安排與訓練透過對社會趨勢、人性需求、操作流程的研究品質與理解,建立起創新產品的價值主張。並著重於設計口頭發表與溝通技巧、完整設計過程、概念的邏輯推演與合理性和相關設計細節,來達到說服與溝通的目的。使產品設計進一步貼近市場脈動與消費核心,反映出當代產品設計以人為本的多元面貌

圖解:產品設計作品獲得Red設計獎

版權:實踐工設

模擬構成(一.二)

期使學生瞭解產品構思、材料的特性與製造程序,各種製程方法的原理和實際操作應用,藉由雕塑、銲接、車床、銑床與鉗工等操作練習與測量學的介紹,期使學生對產品之構思、精度、製造程序及產品組合等相關的內容有一完整的基本概念。

圖解:作品製作過程材料運用與施工

版權:實踐工設

色彩實驗與應用

由色彩材質詮釋的思考角度與發掘設計創作中的色彩與材質語意變化。並透過介紹亞洲傳統文化色彩與世界流行預測色彩提案之展示,配合台灣文化色彩應用實例。利用 2D/3D作品交錯之經驗轉換與對照,讓學生能藉由視覺表現與實驗創作的訓練,掌握造形與色彩語彙間之語言對應關係,應用於相關設計創作且推動色彩的認知與職能

圖解:任何材質與顏色的試驗

版權:實踐工設

人因設計(一.二)

針對設計學系學生背景與學習興趣,讓學生學習以心理學角度,認識人因工程心理學。培養尊重人性價值的設計觀念,發展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結合理論教學與作業練習,演練人因心理學的知識與研究方法於實際設計的應用中。探討人、環境與物之間的關係,有效降低人類作業錯誤率,提升生產力與安全性,創造生活舒適感提昇生活品質

圖解:眼動儀操作介面

版權:實踐工設

適合從事工作


  • 工業設計師

    • 直接從事工業設計(industrial design/product design)相關工作


  • 機構設計師

    • 直接從事機構設計(mechanical engineer)相關工作


  • 專案經理

    • 從事設計相關之專案管理(project manager)或產品規格規劃(product manager)工作


  • 設計企劃

    • 從事設計相關之企劃或調研工作


  • 使用者經驗設計師

    • 從事使用者經驗設計(UX/ user experience)相關工作


系友生涯發展


圖解:邀請校友講座分享

版權:實踐工設

周芳鉅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暨工設研究所畢業

研勤科技PAPAGO共同創辦人暨產品總監

何承育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暨工設研究所畢業

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王俊隆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畢業至荷蘭安荷芬設計學院碩士畢業

竅門設計創辦人

圖解:邀請校友回校分享

版權:實踐工設

林玉梅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暨工設研究所畢業

上海迪士尼資深設計經理

多元能力

圖形推理:各種抽象的圖形或符號線索變化的推斷能力。

外語能力:外國語文聽說讀寫能力。

抽象推理:觀察部分訊息或事物變化的趨勢,歸納出規則或意義,產出合理的答案。

藝術創作:透過音樂、舞蹈、繪畫、設計、戲劇或雕塑等創造或表現,來傳達想法與展現自我。

空間理解:能以視覺察覺特定的空間方位,想像物體在不同方位下的旋轉樣貌。

機械推理:了解生活中常見的機械與電子設備的運作原理或方式,且能組裝、調整或修理。

操作能力:用手或手指完成精細的任務,例如抓取、操作、雕琢或組合物品。

組織能力:能掌握細節、依規則有系統地安排事務或完成任務。

領導協調:能帶領大家執行任務或為相同目標而共同努力。

個人特質

變通性:思考行事彈性活潑,喜歡變化、改變、創新,充滿想像力與新點子

感受性:能感受周圍人事物的變化,對音樂美術或藝術作品被吸引與共鳴,具有浪漫的氣息

活動性:動作迅速敏捷,積極主動,容易付出行動,喜歡動態活動

自信心:自信自重,肯定自我,喜愛自我;有較高的能力感、勝任感及控制感,不易受他人表現影響

情緒性:心平氣和情緒穩定,溫和自在,面對現實意志堅定,心情不易動搖

客觀性:多元客觀,易於參考接納外部意見,願意接納意見並有彈性

合作性:與人合作,共同完成事情;能包容,勉力求全,願意妥協

堅毅性:專注投入,竭盡全力,有始有終,堅持到底,使命必達

深思性:思考深入,審慎嚴謹,考慮周詳。要收集完整資訊再做決定,盡力面面俱到。考量若不周詳寧可延遲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