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硫磺島的信真實

電影《硫磺島來信》中講述了一個日本將領在一個島嶼上,帶著自己的士兵堅守硫磺島的故事,這個將軍在戰敗之後,為了防止自己被人侮辱自殺之後讓自己的士兵將自己掩埋,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栗林忠道。

栗林忠道是日本的陸軍大將,作為侵華日軍的將領,這是一個非常不討人喜歡的人,但是如果了解了硫磺島戰役之後,很多人都會對這位將軍肅然起敬。

...

在初次來到硫磺島的時候,他是日本的陸軍中將,硫磺島上有駐軍兩萬多人,這個時候的日本國力空虛,這些兵都是東拼西湊出來的,而他首下唯一的精銳部隊是由騎兵部隊的西竹一中佐指揮的戰車聯隊,可以說這些人在美軍的連續炮轟之下,堅持不了幾天就會全軍覆沒,外面的軍需品送不進來,裡面的人出不去,本來就沒什麼信心的日軍變得更加的人心惶惶了。

...

栗林忠道為了平復人心,經常的和士兵談心,為了有準確的作戰指揮,經常的四處觀察地形,硫磺島呢?南北長8千米,東西長4千米,全島面積只有不到21平方千米,雖說面積不大,地形複雜,卻是戰略要地,這樣的一個地方需要日方的堅守。

...

栗林忠道平穩下人心之後就會想著如何抵抗美軍的炮轟和登錄,為了防止美軍的炮轟,他採取了地道戰的形式,在硫磺島的地下挖掘了大量的地道,在南邊的折缽山高地內部也挖掘了好幾層地道,同時將戰車聯隊的戰車進行拆解,取下炮塔,做出要塞炮,並要求士兵每個人需要殺是個美軍。但是願望總是美好的,在這次戰役中日美的傷亡比例是1:1.23這樣的傷亡比例如果是兵力相同的話,日軍可能就贏了。

在後來栗林忠道在戰鬥的最後時刻,親自帶著350名士兵,開始玉碎作戰,最終負傷自殺。這位將軍以自己僅有兩萬東拼西湊來的部隊,抵抗力十萬美軍部隊,在島上堅持了36天可以說是一個奇蹟。雖然栗林忠道是一個侵略者,但是同樣的作為軍人他履行了自己的使命,這就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相關文章

換個角度看日軍戰車部隊——戰車聯隊總數與戰車總數

2017-04-21

關於日本陸軍戰車部隊編制爭論很大,特另闢蹊徑——日本陸軍戰車聯隊總數與戰車總數有多少1941年12月日軍共有戰車聯隊15個,戰爭期間曾達46個戰車聯隊,戰車第9、26、27聯隊覆沒於塞班島、硫磺島、沖繩島,戰車第16聯隊在威克島、南鳥島改制為第31軍直轄獨立混成第13聯隊第1、2

硫磺島戰役:一場絕對不亞於地獄的慘烈爭奪戰

2018-09-13

而硫磺島正是守護本土的最後一道防線,一旦失守,美軍就可以在島上修建機場,從容的起飛轟炸自家本土。而硫磺島的日軍最高指揮官栗林忠道,在下達了最後的死亡衝鋒命令後,選擇了切腹自殺,島上約2.3萬日軍,除一千餘人因彈盡糧絕被俘,其餘全部戰死或自殺,美軍方面,約7千人陣亡,2.2萬人負傷

200702212035比美軍觀點好看!!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s from iwojima)

  官方網站

劇情大綱:

61年前,美國和日本在二次大戰於硫磺島對戰。10年後, 數以百計的信件在一片荒寂的硫磺島沙裡被發現。那些信真實呈現當時士兵與領導指揮官參戰的感受,以及柔情鐵漢的一面。

當時被送去硫磺島打仗的日本士兵都抱持著視死如歸的精神。只有麵包師傅西鄉(二宮和也飾)是唯一希望可以活著回家看他剛出生的女兒,其他還包括知名的奧林匹克馬術冠軍得主西竹一(伊原剛志飾)、年輕有理想抱負的前憲兵隊員清水(加瀨亮飾),以及行事嚴謹,寧願切腹自盡也不願意投降的伊藤上尉(中村獅童飾)。

領導這群日本軍是曾赴美留學的栗林忠道將軍(渡邊謙飾),雖然他對這場戰爭沒有懷著希望,但仍需找出機會。這場戰役讓他對戰略的洞察力更加敏銳,如何在龐大的美國鑑隊情勢中取得優勢。純粹毅力的支持再加上現場抵抗敵人的防禦工事,以及島嶼火山岩的優勢地形,粟林將軍運籌帷幄且富有機智,大膽運用史無前例的戰術,硬撐了40天的艱苦對戰,也改變了原本被預料是個快速血戰的挫敗情勢。

將近7,000個美國士兵死傷於硫磺島,而有超過20,000個日本兵集結死去,硫磺島上黑色的沙已被鮮血染污了,他們的犧牲與奮鬥,他們的勇氣與憐憫都一一表現在他們寄回家的訣別信。

如果說硫磺島的英雄我只給65分的話

本次的來自硫磺島的信

我可以給85分以上


片中待過美國的栗林將軍        栗林將軍介紹

利用對美軍的了解

推翻了傳統固守灘頭的戰術

先引敵上岸後再攻擊

造成美軍很大的傷亡

也不讓屬下做無意義的自殺

命令要戰到最後一兵一卒

這讓誇口5天攻下硫磺島的美軍

最後拖到40天才攻下


幾位角色的小故事都描述的相當深刻

每個人都在國家與個人之間做掙扎

不管是麵包師父或是奧運金牌得主

在面對死亡時根本沒有分別

可惜這次沒有提到伊藤(中村獅童)的故事

他反而變成片中的一個奇怪笑點


另外不管是東西文化

父母對子女的期許其實都一樣

都希望子女能做正確的事情

大家應該都能認同片中所提到的觀念

西竹一在日軍面前唸陣亡美軍將士的信時

官兵們一樣被感動


總之本部電影不會拍的很煽情

但詳細描寫了日軍死守的過程與精神

是部拍的很好的電影

戰爭場面雖然不多

但是充實的劇情應該會讓你忘記這件事~~

可以去電影院感受一下這部電影喔~~~~~

2007/02/05 06:00

編譯陳成良/特譯

好萊塢老牌硬漢克林伊斯威特執導的「來自硫磺島的信」,讓向來保守的日本觀眾在全國各地戲院中,流下驕傲與感嘆的淚水,因為這是第一部以敬重及人性面角度刻畫二戰日軍、記錄血淚史實的美國電影。

這部美國導演拍的美日戰爭片是從日軍觀點,看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硫磺島戰役。這場戰役對二戰有深遠影響,美軍以優勢軍力,原本計劃幾天內輕取硫磺島,卻遭遇兩萬零九百三十三名日軍死守到底,經過五週激戰才攻佔硫磺島。日本守軍只有八百零四人存活,美軍戰死六千八百二十一人。美軍將領根據硫磺島戰役傷亡數字,估計美軍登陸日本要付出一百萬官兵傷亡的代價,因而促使杜魯門總統決定用原子彈轟炸日本。

克林伊斯威特執導,以美、日兩種不同角度描寫硫磺島戰役的「硫磺島的英雄們」與「來自硫磺島的信」兩部影片接連在日本上映,勾起許多日本人複雜的思緒與回響。「來自硫磺島的信」尤其觸動日本觀眾心弦,賣座遠遠超過「硫磺島的英雄們」。「五十九歲的報社編輯芳賀徹走出東京一家戲院時說,反應只能用「淚水」兩個字來形容。

「來自硫磺島的信」一片中,日本國際巨星渡邊謙飾演統帥日軍堅守孤島浴血奮戰,最後飲彈自盡的將軍栗林忠道,而日軍寄回家的訣別信,見證了他們的勇氣。一名白髮蒼蒼的日本觀眾說:「克林伊斯威特的功力真是了得,他呈現一群在戰爭中表現出尊嚴的人們,『尊嚴』是這部影片的核心,我很希望日本導演也能拍出同樣的作品。」

過去數十年來,日本製片商一直迴避戰爭題材的電影,最近一部有關「大和艦」的影片,試圖以人性面角度刻畫三千多名長眠海底的日軍,評價兩極。但是克林伊斯威特執導的這兩部二戰史詩電影,打破了「傳統愛國戰爭片」的基調,帶給觀眾全新感受。

但週日泰晤士報指出,在日中兩國關係緊張,以及北韓核武威脅導致日本民族意識逐漸升高之際,以硫磺島戰役為題材的電影可謂極其敏感。保守派的首相安倍晉三決心要推動修改日本戰後和平憲法,這種時機背景之下,有關二戰題材的外國電影,很容易引發日本觀眾強烈反彈,但「來自硫磺島的信」一片,卻佳評如潮。讀賣週刊影評家土屋好生指出,克導開闊的心胸,試圖從日本人的角度看硫磺島戰役,是本片成功的關鍵。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