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 讀書方法

轉眼間年底又到了,還是學生的你可能正要開始準備考試,已經出社會的你可能準備考取一張證照增加職場競爭力,這次學長姐說特別訪問了幾位在大學時蟬連書卷獎、或是靠成績就推甄上台大研究所的學生,詢問他們平常是怎麼讀書的,以下就幫大家整理出學霸們讀好書的方法與訣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 目標明確,意志堅定

想讀好書之前請先問自己「為什麼想要拿到好成績?」,只有當自己清楚了解考高分的目的時,才能真正心無旁鶩地去努力。這個目的不可以是因為他人的逼迫才設定,而是要自己發自內心真正想要達成的目標,比如說是為了拿到出國交換的獎學金、為了將來能推甄研究所、為了找工作時能秀出一張漂亮的履歷等等,目標可大可小,只要意志夠明確,就能夠成為動力督促自己前進。

清楚設定好自己的讀書目標,把它寫下來、釘在書桌前時刻提醒自己,讀書累了就抬起頭看看,試著幻想一下達成目標時的情境,像是眾人的喝采、父母驕傲的神情、滿溢於胸的成就感,然後你會發現,讀書突然沒有那麼痛苦了!

2. 任何課都有學習的價值

現在的學生都有一個通病,往往會在自認簡單的科目課堂上做自己的事,覺得老師教的沒幫助,自己讀還比較快。告訴各位,這種觀念絕對不可有,因為老師再怎麼不會教,也一定有你可以吸收學習的東西,好好跟著課堂的進度,還可以幫助你省去規劃讀書進度的時間。

不可否認,當外務很多時,在課堂上同時進行其他待辦事項或許會比較有效率,但是請不要完全把心思放在課堂以外,你可以打開上課講義,一邊打報告一邊聽講,聽到有幫助的地方就趕快把心思拉回來做筆記,或是跟著老師講解的進度,自己上網查詢延伸補充。切記課堂就是強制自己拿來學習的時間,滑手機、睡覺、聊天最沒效益的行為!

3.好的筆記讓你事半功倍

很多學生以為上課用聽的就可以,這是錯誤的!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的記憶力,聽講的當下覺得很簡單的內容,在一周後可能就會全部忘記,上課時用不同顏色的螢光筆與原子筆做好整潔的課堂筆記,可能是老師解釋的觀念、名詞的定義、解題公式在哪裡出現過等等,完善的筆記可以幫助你在複習時更快進入狀況,也可以省去重新找解答的時間。

4.有完善的規劃,才能一步一腳印

想要在考試上考取好成績,只把考試範圍讀一次是絕對不夠的,因此時間的規畫就非常的重要,尤其是當要考的科目非常多、範圍又不同,你必須清楚了解自己讀書的速度,先好好思考讀完每一個科目大概所需要花費的時間要多久,在考試的兩個禮拜前就請打開記事本(或是手機的月曆),開始在每一天空閒的時間內填上讀書進度,並且在執行時隨時修正。

  

大家好!! 

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我的求學過程和讀書方法,

其實很早以前就想要分享這個主題,但是思考了很久應該怎麼描述比較好,

影片我大概練習講了四五遍之後才開始錄XDD

影片在這裡:

 

如果無法播放可以點這個連結://youtu.be/PQsOjczbSA0

影片內容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我的求學過程,第二部分就是跟大家分享我的讀書方法。

求學過程的部分我分享了一些經歷還有心路歷程,

包括我在大學時期從班上墊底慢慢的往上爬的經過~

因為怕文章中再加入完整的歷程會太長,

所以求學過程的詳細內容就請大家看影片吧~ 

那接下來我來跟大家說一下我歸納出來的讀書方法,

這些是我透過從高中到現在的經驗不斷去調整所得到的結論,

總共分成四個重點:

 

首先第一個重點就是: 

找到自己的主要學習型態或學習模式!

所謂學習模式就是指自己最能夠理解或是加深印象的方式,

我覺得這點非常的重要!但好像很少人有提到過~

像我就發現自己是屬於「聽覺型學習」的人,

透過一些聲音的刺激我會比較能夠了解或是記憶新的知識。

如果是像數學、物理之類的理科的話,上課聽懂對我來說就非常重要!

只要我上課聽得懂並且理解,我回到家裡就不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去看課本或是講義

可能只需要稍微複習一下就可以開始練習題目~

但如果我聽不懂的話,問題就大了!

如果上課聽不懂,我回家不管翻課本或是看講義看半天,

我的觀念還是會不清楚,考試的時候也很容易寫錯!

因為高中的時候我有補習,補習班的老師通常都會比較有系統的講解和歸納整理,

所以高中的時候我的理科就比較少會有這樣的問題,

但是到了大學,學科的範圍和內容比高中還要更廣,也困難非常多,

有時候教授的上課方式或是頻率不見得會適合我,

(講直接一點就是我可能會完全聽不懂教授到底在台上講什麼碗糕XDDD)

像我一開始大一的時候成績會不好,其實跟我上課聽不懂也有一些關係,

所以我就必須要另外去請教比較厲害的同學,透過他們的討論或是講解我會比較能夠理解,

或者是我會另外去找一些網路上的開放式課程來看,補足自己上課聽不懂的弱點。

//不過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很多人(例如我)在國高中的時候常常依賴補習班老師,

沒有養成自己主動學習和接收知識以及做統整的習慣,

這樣到了大學就非常容易出現問題!

像我以前高中的理科全部都有補習(數學、物理、化學補了三年XD)

因為補習班老師真的教學很厲害,課程講義也都已經整理的非常清楚,

通常我都是在補習班上課就聽懂了,

回家複習講義和上課例題,之後就開始瘋狂掃題目和檢討~

但這樣的學習方式到了大學是完全不可行的!

那如果是文科呢?

大學幾乎沒有文科比較難作舉例

(而且交大連大一必修的那種國文課都沒有XDD)

但高中的時候只要是需要背起來或者是記憶的科目,例如:國文、歷史、生物這些

我都會用背誦的方式,就是唸出來給自己聽!

比如說我今天要背人體器官的位置或是歷史容易混淆的事件和年代,

我就會按照順序不斷的念給自己聽,直到背起來正確為止。

像國文常常會有一些文言文的註釋或是默寫,

我也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幫助自己記憶,

背默寫的時候我都會把課本闔起來念個好幾遍,

直到沒有背錯才會開始寫在紙上。

還有像高中公民的法律條文我也都是這樣子背的~

我發現用這個方法記起來的東西很不容易忘記,

而且考試的時候比較不會寫錯!

(雖然我學測的時候社會考得很爛,但平常還是考得不錯的XD)

不過也是因為這樣導致我完全不能在圖書館讀需要背的科目~

不然會吵死同學阿XDDDD

所以我覺得大家可以先去思考看看自己的主要學習模式是什麼,

像有些人可能會需要藉由圖片或表格這些視覺的東西來幫助自己記憶,

有些人可能需要透過不斷的抄寫來讓自己加深印象。

其實不同的學習模式也可以綜合起來應用,這樣加乘的效果會更好!

比如說先背誦再整理成圖表,最後再抄寫之類的~

(我後面會提到的整理筆記方式也是一種綜合應用的例子)

那再來第二點就是:

抄筆記的方法和重要性!

相信很多很厲害的學長姐在他們的經驗談中都有提過這點,

如果想要把書讀好真的不能不抄筆記!

我覺得抄筆記有一個重點就是,要把老師上課講課的內容盡可能完整地寫下來,

換句話說就是不只抄老師寫在黑板上的東西!

也許只是老師口述對某個定理的解釋或是一些補充和舉例,

我還是會把它們寫到課本或是講義上~

因為有時候我們當下聽到覺得非常直白或是理所當然的東西,

如果沒有寫下來,過一段時間很快就會完全忘光光!

我想大部分的人(包括我自己)都很難做到每天複習當天的課程內容,

有時候可能整個禮拜都有課外活動要忙,根本沒有時間念書,

如果抄筆記的時候沒有寫得完整,忙完之後要複習就很容易發生這種情況:

「欸!?我記得老師這邊好像有講過什麼補充耶!可是我忘記了」

(沒錯這就是我的親身經歷XDDDD)

如果有把上課內容記得很清楚,就算是過了一段時間再來複習,

我們還是可以很快的回憶起上課的情境,這樣讀起來會有效率非常多!

雖然有時候老師講的東西可能其實在課本的某個段落或小框框中有提到,

但在上課的時候就記下來,真的可以省去很多自己摸索還有翻找這些內容的時間,

尤其是大學的原文書這麼厚耶~~~~

至於抄筆記的方式就是看大家的習慣,

一切以自己看得舒服而且看得懂為主~

但我覺得不論如何一定要用紅筆把重點標記起來!

像我自己習慣用至少三個顏色來作筆記,每個顏色會有自己代表的意義~

可能黑色或藍色就是一些圖和算式、粉色或橘色就是老師額外補充的東西,

如果是老師特別說明必考或是非常重要的觀念,

我會用紅筆來記錄,甚至是打星號、圈起來之類來做特別的標記~

下面這張就是我在影片中拿以前上課講義作的舉例:

 

這樣在考前想要快速翻閱瀏覽上課的講義或是課本的時候,

就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重點在哪裡!

例如在紅筆的地方停留多一眼時間,其他部分就快速看過,

這樣才不會花了很多時間去鑽研一些其實不是那麼重要的部分。

而且這些不同顏色的標記,

也可以讓我們在下一步做統整筆記時知道應該要記下哪些重點和補充。

 

再來第三點就是:

要學習做整理/統整筆記!

統整筆記和剛剛說的上課筆記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統整筆記指的是在已經讀過書,並且經過消化、吸收之後所做的整理

我覺得統整筆記對於大學的考試尤其的重要!

因為大學一次期中考的範圍都非常非常的廣,有很多的東西要記或是理解,

有時候就算已經看過課本或是做過題目,

沒有經過有系統的整理,還是有可能會把很多觀念搞混在一起。

做統整筆記的方法可以分成兩種,

第一種是依照考試範圍的章節來做整理,

像我在影片中提到的這份筆記就是依照這樣的方式:

 

這個科目的範圍非常的廣,有非常多的數學和公式以及觀念需要很有系統地去消化,

(這是我們系上傳說中的大魔王課程XDDD)

於是我的做法就是,在讀過書之後,把那個章節重要的公式或者是觀念記錄下來~

依照自已的習慣,可以在考前總複習再做整理,或者是平時念書就開始,

但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建議平常就開始,不然在一連串考試擠在一起的時候根本沒時間慢慢統整!

先用黑色的筆寫下章節跟標題(例如:2.8 FM Modulation)

  

標題可以是章節名稱也可以是自己認為該章節在講的主旨

接下來就把我認為考試會用到的公式整理出來~

可以另外用不同顏色的筆來標記容易特別的重點,

如果是自己做題目的時候容易出錯或是忽略的地方(例如:單位的轉換之類),

也可以一起記下來提醒自己!

  

這張截圖的筆記中我還有記下公式的使用時機

例如:在什麼情況下才可以使用?應該注意些什麼。

(可以看一下影片會比較清楚我在說什麼)

如果是文科的話,也可以參考這個概念來做統整,

像我高中的時候也會把容易搞混的歷史事件或是年代等等,自己整理成一個比較表格。

再來第二種統整方式就是依照考試題型來做整理!

這是我在影片中舉例的第二門科目的整理筆記:

 

這門課的課程編排和講義並不是依照章節來分,而是許多零散的觀念穿插混雜在一起,

那我的做法就是,在寫過很多年的考古題和作業之後,分析出主要的考點和題型

然後把每一種題型會用到的觀念、公式或特定解法都記錄下來。

 

甚至有些比較困難或複雜的考題,我會直接把完整的過程和步驟寫出來,

再另外用不同顏色把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標示出來。

做統整筆記的最大好處就是

可以幫助自己有系統地複習及抓到重點,不會被一大堆課程內容淹沒!

特別是在考前一兩天或是前幾個小時的關鍵時間,

拿出統整筆記來做最後衝刺和總複習,會比沒頭緒的慢慢翻課本要有效率很多!

而且其實在做統整筆記的過程中,我們就已經多複習了一遍,也更加深了印象。

(我發現有這樣做統整的科目比較不容易發生「一考完試就把學到的內容完全還給老師」的情況XDDD)

 

那最後一個重點就是:

一定要擬定讀書計畫!

尤其是當有許多考試集中在一起的時候,讀書計畫就特別的重要,

其實我從高中開始就有做讀書計畫的習慣,

在大二開始下定決心要把成績拉回來的之後我也都有這樣做~

(大一因為太混了所以沒有XDDD)

我的方法是,我會把要考試的科目和章節一個一個寫在本子上!

例如:A科目考試範圍是1.1~3.2,我就會把1.1、1.2、1.3....這樣依序排列下來,

每當我讀完一個單元就把他打勾或是劃掉,

如果看完之後覺得這個單元我還不夠熟悉或者是做題目容易出錯等等,

我就會在那個單元前面做特別的記號(圈起來、打星號之類的)

 等複習完所有範圍之後,我就會另外花時間去看需要加強的部分。

另外我會另外準備一本類似「週計畫﹞」的小本子,

在期中考前一到兩個禮拜開始排定每天的複習進度。

例如我今天要看完A科目的2-3和2-4、B科目的1-8,

或是我今天要寫完A科目的第二章作業和B科目的第一章作業,

把這些記錄在計畫本上,如果完成了就把它劃掉。

就是有點像是每天的任務小清單的感覺,

規定自己今天至少要完成到哪個程度才能去休息或做其他事情。

做讀書計劃的好處就是,在考前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讀書進度,

哪些章節已經讀完了?還有多少東西要念?還有哪裡是不熟的?

這樣才不會再有很多考試擠在一起的時候覺得很慌亂,不知該從哪開始讀起,

比較不會出現下面這個場景XD

「啊~~怎麼辦?我唸不完了!怎麼那麼多!!死定了!」(崩潰~~~

(相信應該很多人都有在考前這樣怒吼過吧XDDD)

而且因為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到底還有多少東西沒看完,

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些記錄和計畫來重新調整自己的時間安排

比如說:「我覺得自己進度落後太多,好像快看不完了」

或是「這樣下去我最後可能會來不及再看一遍不熟的地方!」

那我就可以假日早一點起床去圖書館念書,或是每天晚一兩個小時再回宿舍休息。

我發現這樣做真的可以大幅減輕考前的壓力,

不會讓自己驚慌失措、整個人都處在非常緊繃的狀態下。

透果檢視自己的複習記畫及執行的進度來調整自己的腳步,

就是慢慢進步的開始!

那以上就是我的讀書方法分享!

我知道適合每個人的讀書方法應該都不太一樣,只是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或是參考。

還有一點我在影片中沒有提到,

我覺得不一定要「喜歡那個科目」才可以把它讀好,

有時候讀書和考試需要的其實就是一些系統和技巧,

有些其實不是那麼有興趣的科目,用了適當的方法還是可以拿到不錯的成績。 

最後想說的我在影片中也有提過,

如果覺得自己現在的成績不好或是還不夠好,千萬不要覺得挫折就乾脆放棄,

不管從什麼時候開始,只要願意下定決心

找到自己的問題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一定可以慢慢往上爬。

當然有時候付出100分的努力不一定會得到相當的回報,

像我大二開始想把成績拉回來的時候,

也有一些投入很多時間準備的科目結果還是考得非常差,

當時拿到考卷後,我看著不及格的分數一直大哭

那時覺得自己很沒用,覺得自己超笨是個大笨蛋XD

但這就是一個過程,在這些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腳步,

重新檢視自己的學習方法,最後一定會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希望大家會喜歡這次的文章和影片

送給大家一首我非常喜歡的英文歌(應該是我最愛英文歌的前兩名)

Miley Cyrus-The Climb

 

非常好聽

這首歌是用爬山的路途來比喻我們追尋目標或是夢想的過程

我很喜歡它第一段的歌詞:

I can almost see it 

That dream I'm dreaming.

But there's a voice inside my head saying

"you'll never reach it"

Every step I'm taking, 

Every move I make feels, 

Lost with no direction,

My faith is shaking.

But I, I gotta keep trying.

Gotta keep my head held high.

這段歌詞大概是在說:當我們覺得夢想好像就進在眼前,

目標唾手可得,就快要成功了!

但這時又有一個聲音在我們腦海中迴盪著:

「你會失敗、你永遠做不到!」

在我們踏出每一步、做出每個決定時,

我們可能會迷失了方向,有時候我們會失去信心、動搖了信念,

但不論如何,我們還是要繼續努力嘗試,

還是要繼續抬頭挺胸的向前走!

歌詞是不是超級勵志!!

我高中的時候還把這段歌詞抄下來貼在我的書桌前,

讀書前就看著它激勵自己,幫自己加油打氣。

它後面幾段的歌詞也都寫得非常棒!

主要在說相信自己,克服途中的障礙,然後朝夢想邁進,

還有「夢想不在於多快完成,而是在於努力追求的過程」

大家可以上網查查看完整的歌詞,

這首歌真的很適合送給考生或是正在為了某個目標努力的人♥

謝謝大家看我的文章♥  

沒發文的時候我還是會在IG和FB分享一些我的生活

還有我這個購物狂又買了什麼東西XDDD

想找我玩的話可以FOLLOW我♥

 不想錯過我的發文更新也可以鎖定我的粉絲團哦!

::FOLLOW ME ::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shiudianblog

 INSTAGRAM ♥ //instagram.com/shiudian/

《延伸閱讀》

【影音】來閒聊!我的上學包包裡有什麼? 

【日記】關於五年碩這件小事/關於選擇/關於未來  

【刷具】30支超平價刷具心得(上):臉部刷具篇-Real Techniques、EcoTools,etc 

【刷具】30支超平價刷具心得(下):眼部刷具篇-Real Techniques、EcoTools,etc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