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 右邊 痛 是 什麼 原因

腹痛與的範圍和相關可能的疾病相當多,如果肚子痛或胃痛,醫生也會先詢問是哪個部分疼痛?以下提供給大家腹痛的對應位置和可能的疾病,將腹部分為 6 個區塊,大家可以先判斷看看,和自己原有的疾病有無相關,再和醫師溝通!

腹痛位置可能的疾病

  • 右上痛:肝炎、膽囊炎、肺炎、助軟骨炎、膽絞痛
  • 上腹痛:胃潰瘍、急性胰臟炎、心肌梗塞、胃酸逆流
  • 右下痛:憩室炎、腎盂腎炎、腎結石、急性闌尾炎、卵巢囊腫、疝氣
  • 左上痛:脾臟腫大、脾臟梗塞或感染、肝炎
  • 下腹痛:急性尿液滯留、膀胱炎、子宮肌瘤
  • 左下痛:憩室炎、腎盂腎炎、腎結石、疝氣

腹痛的類型

1.急性腹痛:

急性腹痛是指突然發生的腹部疼痛,並且透過休息也無法緩和下來,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可能會產生危及生命的後果,因此如果是突如其來的劇烈疼痛,請即時就醫。

2.慢性腹痛:

慢性腹痛是持續超過 6 週的腹痛,通常不會對生命構成直接威脅。慢性腹痛的常見原因有胃炎、胃食道逆流、子宮內膜異位症、慢性腸炎、便秘等。

試著描述疼痛的症狀、合併發生的其他問題

常見肚子疼痛的描述法有以下:

  • 緩慢的悶痛、絞痛、尖銳的刺痛;某一個部位的疼痛或定點的疼痛。
  • 是痛了好幾天,還是幾個小時?

如果有以下的症狀,也應該提供給醫師作為診斷的參考

  • 是否有黑色或紅色的糞便、還是腹瀉、水瀉?
  • 是否有食慾不振或嘔吐的情形,還是有發燒的狀況?

以上這些狀況,都應該和醫師說明,才能快速且準確的幫助大家解決腹痛的問題!

請注意這 8 種肚子痛,可能就是大病的徵兆

造成肚子痛的原因很多,而輕重程度也各有不同,有些是稍微忍忍、休息一下就會緩解或是恢復正常,但有許多種肚子痛的原因卻極可能是大病發生的徵兆,千萬不可輕忽大意。

  • 腹部絞痛並伴隨腹瀉或便秘:
    這極可能是罹患腸躁症(IBS)的症狀,這是胃腸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典型症狀為腹痛、腹瀉、以及便秘。 此外,也可能是罹患急性腸胃炎,區分為細菌性與病毒性腸胃炎等2種,除了腹痛,還可能伴隨噁心、嘔吐、發燒、頭痛及虛弱等症狀。
  • 突然發作的腹部中央疼痛:
    這極可能是罹患了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當胃潰瘍(GU)向深部發展到第4層時,可穿透胃的漿膜層,稱之為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當腸胃裡面的消化液或食物從破洞流到本來無菌的腹腔,就可能導致腹膜炎、甚至引發敗血症而危及生命。
  • 肋骨下方的上腹部鈍痛、刺痛或模糊疼痛:
    如果疼痛一直持續出現例如呼吸急促等其他症狀,極有可能是心臟問題,包括狹心症或是心肌梗塞。此外,如果是伴有噁心或打嗝的上腹部模糊性疼痛,也可能是心臟疾病,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患應當儘快去就醫。
  • 油膩飲食後的右上腹脹痛:
    膽汁中有膽鹽,本身就容易結晶,如果飲食比較油膩,水又喝得少,膽汁變濃,小結晶變成大結晶,就容易形成結石,而出現結石後一旦在短時間再大量攝取油脂,就可能引發急性膽囊炎,往往是在飯後2小時左右發作。膽囊發炎引起的腹痛很容易與胃痛搞混,通常膽囊是在右上腹疼痛,容易發生在飯後,膽囊收縮的時候,會產生脹痛、不適感。
  • 右下腹嚴重與急性疼痛:
    右下腹突發嚴重疼痛可能是闌尾炎的跡象,通常會伴有發燒的現象,其疼痛感約在4~6小時後達到高峰,甚至會因為咳嗽或移動身體而讓疼痛加劇。 此外,也有一種很容易被誤診為闌尾炎的疾病叫大腸憩室炎,大腸憩室是位於右方的升結腸表層凹陷,形成坑洞狀的結構,當糞便卡在這些坑洞中,就可能導致發炎並形成膿瘍,嚴重甚至可能出現大腸穿孔,進而引發腹膜炎、腸阻塞或是廔管。
  • 下腹部刺痛與劇痛:
    環繞下腹部的刺痛與劇痛極可能是腎結石、尿路結石或膀胱結石的症狀,有時會伴隨血尿與排尿疼痛的狀況。
  • 左上腹劇痛:
    極可能是罹患急性胰臟炎,其疼痛常是持續且強烈,必須使用嗎啡類的止痛劑才能緩解。疼痛常反射至背後,所號人病人常會彎腰曲膝來減輕疼痛,這是因為胰臟位於後腹腔的緣故。因為胰臟位於胃的後面,所以也會伴隨有噁心或嘔吐的症狀。
  • 女性下腹部疼痛: 有些女性在月經期間會出現右下腹疼痛的情況,稱之為經痛;育齡女性如果出現下腹部疼痛,則有可能是好幾種原因,包括卵巢囊腫破裂,卵巢蒂扭轉、子宮內膜易位症、骨盆腔炎等病症。

相關文章:碰上這 8 種肚子痛,別以為忍忍就沒事了,很可能是大病徵兆

文/李佩諠、李祉函  圖/許嘉真

延伸閱讀:
腸子也會中風!輕忽肚子痛死亡率比腦中風還高!
飯後常出現腹脹、腹痛不適?除豆類外這些食物腸道也難消化
碰上這 8 種肚子痛,別以為忍忍就沒事了,很可能是大病徵兆

肚子痛可能是民眾身體不適時最常出現的症狀之一,儘管通常只是吃壞肚子、輕微食物中毒導致,但其實也有許多嚴重疾病會引起肚子痛,包括大腸癌、胃癌、胰臟癌、食道癌等110年十大癌症也赫然在列。此外,肚子痛的症狀包含悶痛、絞痛、抽痛等,感受也因人、因病而異。

目錄

  • 為什麼會肚子痛?腹痛常見原因有哪些?符合以下條件代表我新冠確診嗎?
  • 腹腔和左右上下腹部陣痛的原因是什麼?代表哪些可能疾病呢?一張圖告訴你
  • 肚子痛怎麼舒緩?半夜肚子痛怎麼辦?左右上下腹部的陣痛應對之道
  • 肚子痛拉肚子怎麼辦?該吃什麼比較好?
  • 肚子痛拉不出來又想吐該怎麼辦?
  • 同場加映:如果以上肚子痛妙方都無法解決該看什麼科?

為什麼會肚子痛?腹痛常見原因有哪些?符合以下條件代表我新冠確診嗎?

綜合日本胃腸科醫師今村甲彥曾以及馬偕醫院的衛教資料,肚子痛的原因大略可分為三類:

  • 內臟痛:胃、腸、等內臟收縮、痙攣、受到藥物刺激、器官的被膜伸展、受到擠壓導致疼痛。比方說腸炎時,小腸肌肉收縮,肝炎時肝脾腫即為此類。
  • 體性疼痛:皮膚、骨頭、關節、腹膜、橫膈膜、胸膜等透過物理性刺激造成疼痛。
  • 關聯痛:身體某一部位疼痛讓鄰近的部位也疼痛,如心臟疼痛連帶造成左肩、下顎痛,膽石症造成右肩疼痛等。

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蒼恩曾為文表示,胃、腸、胰臟、腎臟,甚至是膀胱、輸尿管等其他肚子中的器官也是造成腹痛的常見原因,且根據器官所在位置不同,引起腹痛的位置也有差別;另一方面,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U.S. National Library of Midicine)衛教資訊網站「MedlinePlus」指出,肚子痛的疼痛程度,並不與疾病的嚴重度成正比,例如病毒性腸胃炎會引起胃痙攣、脹氣而導致疼痛,而可能致命的腸癌、闌尾炎,可能只有輕微疼痛甚至完全不痛。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並根據疼痛程度與疼痛的原因,列出了可能引起腹痛的各種疾病症狀:

輕微腹痛
  • 便祕
  • 腸躁症
  • 食物過敏或不耐,例如乳糖不耐症
  • 食物中毒
  • 病毒性腸胃炎(腸胃型感冒)
嚴重疾病導致腹痛
  • 闌尾炎
  • 腹主動脈瘤
  • 腸道阻塞
  • 胃癌、大腸癌等癌症
  • 膽囊炎,可能有或無伴隨膽結石
  • 缺血性腸炎
  • 憩室炎
  • 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
  • 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腸道發炎疾病
  • 腎結石
  • 胰臟炎
  • 消化道潰瘍
其他器官疾病導致的腹痛
  • 嚴重經痛
  • 子宮內膜異位症
  • 肌肉拉傷
  • 骨盆腔發炎疾病
  • 子宮外孕
  • 卵巢囊腫破裂
  • 泌尿道感染

根據台中醫院衛教資料,像腸胃炎這類因吃壞肚子產生的噁心、嘔吐、拉肚子、腹症症狀,以及因服用止痛退燒藥、咖啡、茶飲引起的急性胃炎,可以透過吃胃腸藥緩解。不過,若是腹痛持續(或間斷性)發作常達2個月以上的慢性腹痛,也可能無法找出確切病因。臺中榮總傳統醫學科醫師孫筱茹為文指出,這類腹痛多是良性、功能性因素所致,如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脹氣、便祕有關。

王蒼恩醫師則表示,慢性反覆性腹痛較常碰到是消化性潰瘍、慢性膽囊炎、膽結石症、慢性胰臟炎、慢性憩室炎、大腸激躁症、惡性腫瘤、全身性和代謝性疾病等。

肚子痛也可能是新冠確診造成的?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升溫,新的研究也發現,新冠病毒不只會影響人的呼吸道與肺部,造成喉嚨痛、肺炎等症狀。若實際檢測新冠患者的糞便,甚至能從中檢測出新冠病毒。而史丹佛大學研究也發現,有12.7%的新冠患者在染疫4個月後胃腸道中仍存在著病毒。

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錢政弘為文指出,最常見的新冠染疫腸胃道症狀,除了腹痛外,還包括食慾不振、腹瀉、噁心、嘔吐與脹氣,甚至後遺症恐出現腸躁症、消化不良等症狀。

而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蔡慧如博士轉譯、摘要的英國研究,雖然腸胃症狀並非篩檢新冠病毒的條件之一,但英國倫敦國王大學的遺傳流行病學家Spector教授指出,兒童腸胃症狀較成人病患普遍,因此若家中兒童出現腸胃不適仍應謹慎,以有效控制新冠肺炎蔓延。

因此,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間,若有腸胃不適症狀懷疑染疫的話,民眾不妨自行透過快篩確認。若無感染新冠病毒,由於腸胃不適有可能是其他疾病所造成,除了自行舒緩,或許盡早就醫診療才是最佳辦法。

腹腔和左右上下腹部陣痛的原因是什麼?代表哪些可能疾病呢?一張圖告訴你

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曾於粉絲專頁撰文說明,臨床上會將腹部大致以九宮格劃分部位,幫助醫師診斷疾病;然而有些疾病則可能會在任何區塊發生,且李柏賢醫師提醒,實際上仍需要腸胃科醫師根據病史、症狀、檢查結果綜合判斷,才能得出最正確的診斷與有效治療方法。


看了上面的圖片後,首先可以了解左右上下不同部位所發生的腹痛與可能生病的對應內臟器官;然而在不同的腹痛部位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疼痛原因疾病有哪些呢?綜合李伯賢醫師、台中醫院、馬偕醫院與日本胃腸科醫師今村甲彥的衛教資料,將腹痛的位置大致分為上、中、下三個部位,以及延伸到背部或沒有特定位置的疼痛四大類:

上腹部:
◆右上腹:肝臟、膽囊與膽管
◆上腹:肝臟、食道、胃、十二指腸與胰臟
◆左上腹:胃、脾臟與胰臟

上腹部疼痛,可能因腸胃炎、胃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膽結石/膽囊炎、胰臟炎/胰臟癌,甚至肝癌末期導致肝臟表面包膜撐開所致。還有心肌梗塞也會造成上腹部疼痛,不一定用胸痛的方式呈現。

中腹部與兩側腹部:
◆右側腹:大腸(升結腸)、小腸及右側腎臟
◆中腹:大腸(橫結腸)、小腸及主動脈
◆左側腹:大腸(降結腸)、小腸及左側腎臟

兩側腹部疼痛,可能因腎結石、腎梗塞、腎炎、缺血性大腸炎等因素造成。其中缺血性大腸炎多發於降結腸,以左側腹部疼痛方式呈現。

下腹部:
◆右下腹:大腸(升結腸)、末端迴腸、闌尾跟右側卵巢
◆下腹:膀胱、子宮、乙狀結腸跟直腸
◆左下腹:大腸(降結腸)、左側卵巢

下腹部疼痛,可能因盲腸炎、膀胱炎或結石、腸炎(大腸憩室炎、急性腸炎)、大腸癌、便秘、生理痛、卵巢囊腫扭轉、流產、鼠蹊部疝氣等因素造成。

其中,闌尾通常在右下腹部位疼痛,孕婦有可能因為闌尾移動讓闌尾不一定只限於右下腹部疼痛。大腸憩室症由於好發部位在乙狀結腸和升結腸,疼痛處可能會在右下腹部至側腹部之間或是左下腹部出現,且因為症狀很像闌尾炎,比較難判定。

此外,若結石卡在尿道口導致發炎,也可能引起肚臍下方、靠近恥骨位置的膀胱劇烈疼痛。

其他(不定點/不確定位置) :
◆可能在腹部任何部位發生

無特定部位的疼痛,恐因大腸癌、腸阻塞造成。若是疼痛瀰漫整個腹腔,則可能表示腹膜因受刺激而發炎。較常見原因為潰瘍穿孔、子宮外孕破裂、動脈瘤破裂或內出血。此外,若是罹患部分代謝疾病、血管炎也可能引起廣泛疼痛。

此外,背部疼痛也有可能受腹部臟器影響,背後正中間是胰臟、大動脈,右背部、左背部是腎臟,因此可能是急性胰臟炎、胰臟癌、尿管結石、腎梗塞、腹部主動脈瘤,或是其他脊椎或肌肉因素造成的整形外科疾患。

李柏賢醫師撰文說明,帶狀疱疹或扭傷、拉傷等表淺的肌肉神經痛,則會在每個區塊都可能發生。因此臨床上,腹痛仍須由胃腸科醫師綜合判斷,才能有效診斷、治療。

肚子痛怎麼舒緩?半夜肚子痛怎麼辦?左右上下腹部的陣痛應對之道

腹痛的成因眾多,左、右、上、下腹部疼痛的致病原因皆可能不同,不過各部位仍有指標性疼痛原因可供民眾參考。左上腹痛恐是胃潰瘍、胃炎等;右上腹痛恐是膽結石、膽囊炎所致;下腹痛則恐與闌尾炎、膀胱炎以及子宮、卵巢、尿管等生殖、泌尿器官有關。因此,一旦疼痛部位明確,仍應盡速就醫檢查為佳。

不過,若認為腹痛並非疾症所致,且症狀較不嚴重,或許可先透過以下方式舒緩疼痛:

  • 用熱水瓶、熱水袋溫敷腹部,也可以泡熱水澡。
  • 多喝水,不要喝咖啡、茶、酒類等會加重肚子痛的飲料。
  • 恢復進食時,先從白開水開始,慢慢嘗試清淡的食物如米飯、吐司、香蕉等。醫師也可能會要求病患避免特定食物。
  • 依據醫師、藥師指示,正確服用止痛藥。
  • 多休息。

澳洲維多利亞省健康與公眾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DHHS)指出,對成人患者來說,肚子痛的治療方法包括:

  • 減緩疼痛:止痛藥可能有助降低疼痛感。
  • 補充水分:醫師可能會藉由靜脈輸液治療(吊點滴),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也藉此讓腸道能夠緩和、休息。
  • 其他藥物:止吐藥等。
  • 飲食調整:醫師可能會禁止病患進食、喝水,直到確認病因。

此外,肚子痛時也常會併發消化不良、肚子咕嚕咕嚕叫、脹氣、頭暈等不適的症狀。扶原中醫診所指出,此時可透過按摩腹部與以下穴道舒緩腸胃不適:

  • 合谷穴:位於虎口合併時,肌肉突起的地方。
    該穴適用消化不良、腸鳴等狀況,一直按壓到痠脹程度即可。
  • 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中點向內側大約三指寬處。
    該穴適用胃脹氣、胃痛、頭暈、噁心等症狀。
  • 中脘穴:位於肚臍正上方,約一手掌距離。
    該穴適用腹脹、胃痛等症狀。因吃太多導致積食、腹脹時可以按摩此穴緩解。
  • 內庭穴:位於腳趾頭第二與第三腳趾的正中央。
    該穴適用胃痛、腹脹、腹痛等腸胃不適症狀。

此外,相信也有不少民眾會因壓力、緊張等因素導致腸胃功能不佳,進一步產生腹痛、腹瀉的症狀。日本針灸師、按摩指壓師石垣英俊於《身體情緒疼痛地圖╳24節氣調理手冊》中指出,此時可用大拇指用力按壓位於中指、無名指骨頭根部位置的「腹瀉點」20秒,食指則在腹瀉點對應的掌心位置施力。雖然按壓時,穴道可能會暫時變硬或疼痛,但鬆緩此處即可有望緩解不適症狀。

半夜突然肚子痛恐是突然發作之急症

白天發作的輕微腸胃不適、肚子痛可能自身早已察覺不對勁,可及早就醫,不過,若是半夜突然肚子痛,由於半夜恐就醫不便,民眾除了靠上述方式舒緩外,也可休息至白天再行就醫進行詳細診斷。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曾受訪解釋,半夜肚子痛最常見的原因包括急性腸胃炎、消化性潰瘍及胃食道逆流三大類,可透過清淡飲食等方式預防。

不過,由於半夜肚子痛也可能是突然發作的急症,因此若遇到無法解決的嚴重疼痛,務必及早就醫治療。若一般民眾難以判斷自己的腹痛是否需要緊急就醫,或許可參考日本外科醫師山本健人所著《專業醫師教你怎麼正確看醫生》中提及的判斷法:

  1. 疼痛的開始方式:若是「突然開始的疼痛」,恐是主動脈瘤破裂、腸道動脈阻塞等心血管系統疼痛。
  2. 開始疼痛後的經過:若是「長時間疼痛」且「沒有變化」,多是由需要治療的疾病導致。
  3. 疼痛部位:若是只有特定部位壓了會痛,則恐表示該部位器官出了狀況。反之,若是不管按壓哪裡都覺得有點痛,則多可判斷為非緊急情況。

而早安健康也整理了3種恐突然導致嚴重肚子痛的急症供民眾參考,包括:

  • 消化道穿孔:食道至直腸某處破裂,通常因潰瘍惡化導致。
  • 腸繫膜動脈栓塞:血栓將消化道動脈堵塞導致缺血而壞死,恐危及性命。
  • 腸阻塞:因腸道中的物質無法正常推進導致,除腹痛外還會伴隨嘔吐或便秘。

肚子痛拉肚子怎麼辦?該吃什麼比較好?

普通的肚子痛可能多是急性腸胃炎造成,根據衛福部苗栗醫院衛教資料,這類「吃壞肚子」造成的輕微病症可1、2天自然恢復。而若是較嚴重,糞便出現血絲、黏液、高燒不退,則可能症狀持續一周,甚至併發腸胃出血、腸穿孔、腹膜炎等病症。

除了烹調時留意飲食清潔、乾淨、充分加熱之外,當出現這類肚子痛時,飲食控制也相當重要。綜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與營養師Donna的建議,若出現拉肚子症狀,最重要的是讓腸胃休息、減少腸胃負擔。成人補充水分、電解質、糖分可1、2天不進食。

待停止腹瀉後,可少量、由簡而繁地開始吃白吐司、稀飯等容易吸收的食材。吃完一小碗稀飯或白吐司後,若過幾小時沒有產生不適且仍會餓,則可再食用一些。

此外,此時也要留意水分、電解質的補充,並留意以下飲食原則:

  • 低渣飲食:低纖維食物減少纖維攝取。除了吐司與稀飯外,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與營養師高敏敏則建議可吃蘇打餅乾、香蕉、雞肉、蒸蛋、蔬菜嫩葉、大黃瓜與冬瓜等瓜類。
  • 避免油膩刺激:台中榮總營養室主任謝惠敏建議,應避免辣椒、大蒜、胡椒等刺激性食物以及油膩調味食物。
  • 避免攝取乳糖

肚子痛拉不出來又想吐該怎麼辦?

若是出現肚子痛,但蹲廁所又蹲不出糞便,並合併想吐症狀,由於症狀繁雜,或許先至醫院請醫師診斷,並搭配藥物、飲食衛教以及調養秘訣共同緩解症狀才是最佳的作法。

而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資料,該症狀也相當類似腸阻塞等疾病,一旦出現腸阻塞,就恐出現腹痛、排便排不出來、嘔吐等症狀,最嚴重恐腸壞死、穿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早就醫治療為佳。

不過,若是腸胃炎肚子痛,拉到腹部已排空拉不出來糞便,又想嘔吐時,除了就醫治療外,當病症逐漸好轉,或許可掌握好消化的飲食原則來衡量身體狀況,進食補充體力。

營養師高敏敏建議,好消化的清淡飲食不一定只能吃粥,可透過蛋花湯、清湯、粥品等水煮清湯類及蒸蛋、吐司、蘇打餅乾等好消化的食物止飢。

同場加映:如果以上肚子痛妙方都無法解決該看什麼科?

若已留意飲食,並透過熱敷、補充水分、吃常備藥、腹部與穴道按摩等各種方式舒緩,卻不見改善的話,盡早尋求醫護協助才是最棒的選擇。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恭曾為文分享,腹痛案例眾多,且成因各不相同。有的家長擔心嬰兒罹患急性腸胃炎或闌尾炎,急忙請醫師診斷後,才發現只是單純腹絞痛,改變未食方式後即改善症狀。

有的民眾近月總覺得上腹悶悶,某次開會突然昏厥才發現已是胰臟癌併發腹腔轉移;有位高齡阿嬤才剛過90大壽生日,不料隔天卻突然腹痛,且抗生素治療症狀無改善,經剖腹檢查才發現原來是魚刺卡在腸道引起化膿所致。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恭曾為文表示,由於腹痛成因大不相同,且與身體各處內臟有關,因此建議最初的就診科別為:

  • 胃腸科
  • 一般外科
  • 家庭醫學科

除了胃腸科顧名思義能針對胃腸提供專業診斷外,美加仁愛醫美診所院長廖俊凱則曾受訪指出,家醫科可負責第一線的病情初步評估與鑑別,如高齡者「肚子怪怪、排便不順」可能是腸道機能障礙,也可能是荷爾蒙、神經問題。

此外,根據台中慈濟醫院的衛教資料,一般來說,當病患出現持續性腹痛,並合併腹脹、嘔吐、壓痛、反彈痛,血液檢查時白血球也明顯升高,則以外科治療此類腹痛的可能性相當高,可能是腸阻塞、膽結石、胰臟炎、闌尾炎等各器官出問題所致。

廖俊凱醫師指出,雖然根據臨床經驗,大多數腹痛直接掛胃腸肝膽科出錯機率不大,但痛感與常到器官不一定「絕對相關」。若不幸出現心臟問題造成胃痛的複雜狀況,民眾就恐「跑錯科」,因此建議先掛家醫科,請醫師進行初步評估與鑑別,再進行轉介。

看到這邊,從常見腹痛原因、腹痛舒緩方法,如何判端該去醫院,以及去醫院該掛那些科別相信民眾都已心裡有數了吧?若發現腹痛無法自行舒緩,或有可能是急症所致,不妨盡速就醫吧。

參考資料:
  1. 110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 衛生福利部
  2. 腹痛の原因は?痛みの種類と部位から予測【医師解説】 [胃腸の病気] All About
  3. 馬偕紀念醫院消化系內科(胃腸肝膽內科) - 腹痛不單純,腹痛的鑑別
  4. 台中醫院藥劑科 - 肚子痛怎麼辦?! 胃腸藥的正確用藥觀念
  5. 台中榮民總醫院醫訊月刊 - 小兒慢性腹痛
  6. 吃不下、脹氣腹痛也是染疫症狀!醫:注意併發胰臟炎、2食物降重症可能
  7. 英國研究指出:感染新冠肺炎的病童普遍出現腸胃道症狀 (Covid-19: UK studies fin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re common in children) – COVID-19
  8. Dr.Le 李柏賢 - 肚子痛=胃痛?
  9. Abdominal pain in adults - Better Health Channel
  10. 腹部受涼讓便秘、胃潰瘍都找上門!5個穴道連腸鳴、積食脹氣一起改善
  11. 突然肚子痛!抑制急性腹痛的速效穴位,刺激腸胃經絡還改善腰痛
  12. 【半夜肚子痛1】急性腸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
  13. 肚子痛趕快就醫或休息就好?醫師4要點判斷危險指數
  14. 腹痛嚴重恐危及性命!3種最容易導致腹痛的急症
  15. 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 - 急性腸胃炎
  16. 好心肝季刊 - 腹瀉病因大解析
    拉肚子能吃什麼?6種腹瀉飲食方案,營養師教你殺菌排毒
  17. 吃得健康-發炎性腸道疾病飲食治療
  18. 高敏敏營養師 - 年末局太多 吃到腸胃炎?!身邊有沒有人已經掛病號⋯腸胃炎只能吃粥嗎?
  19. 好心肝會刊 - 大便減少、變細甚至沒排便… 小心腸阻塞!
  20. 如何選擇正確的科別就醫系列 - (5)腹痛知多少 | 新北市藥師公會
  21. 急性腹痛 - 衛教文章 - 最新消息 - 一般外科 - 台中慈濟醫院
  22. 家醫科醫師教你用1張表培養就醫概念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肚子痛怎麼舒緩?左右上下腹部痛的原因?該看什麼科|一圖秒懂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