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 風濕 性 關節 炎 初期 症狀

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且會不斷進展的發炎性關節疾病,全身的關節都可能會受到影響。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但又以中年女性罹病的可能性最高。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的特徵是四肢關節滑膜的慢性發炎,早期症狀以關節腫脹及疼痛為主,且多為對稱性;隨著病程進展會逐漸侵蝕軟骨及硬骨,最終造成關節的變形及功能喪失。

會得到這個病的原因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產生了很多會破壞身體組織器官的自體抗體及發炎物質 (如細胞激素) 。這些抗體或發炎物質除了會攻擊全身的關節以外,還有可能侵犯其他的器官,如肝臟、脾臟、心臟、肺臟、血液系統、神經系統、淋巴系統等。

  • 藉由抽血檢驗類風濕因子 (RF) 與抗環瓜氨酸抗體 (ACPA)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可分成血清陰性及血清陽性兩群,除了有助於診斷以外,也可幫助醫師選擇最適合您的治療藥物。

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症狀?

  1. 初期:約有10%的人是以急性多發性關節炎、關節疼痛來表現,多伴隨有全身性症狀,包括發燒、淋巴腺腫大或脾臟腫大,有大約三分之一的病人起始是以局限在一個或數個關節炎,約有三分之二的病人起初只有一些不典型的不適,例如疲倦、噁心、全身無力、骨頭肌肉隱隱作痛.之後才出現滑囊膜發炎。
  2. 關節症狀:類風濕關節炎最常見的關節症狀是疼痛,活動時加劇。關節僵硬則出現於長期間不活動之後,例如清晨剛睡醒時,滑囊膜發炎會造成關節腫脹、壓痛、活動不良、典型的侵犯關節是在手腕,手部的PIP和MCP關節。早期的手肘侵犯會引起伸屈不良,膝關節侵犯則易引起慢性關節積液,或造成Baker's囊腫。腳部、腳踝也會受侵犯,脊椎則易侵犯頸椎,嚴重的話會引起第1、2節頸椎半脫臼、壓迫脊柱神經。 長期的發炎之後,類風濕關節炎會引起特定的關節變形。
  3. 關節外侵犯

基本上,類風濕因子指數高的病人,容易罹患關節外侵犯,包括:

  • 類風濕結節 (Rheumatoid nodule):這可能是由於局部的血管炎演變而來的。主要發生於關節週圍及extensor surface。病理上可見,它的中間是壞死組織,外圍是吞噬細胞,最外層是締結組織,約有20 ~ 30%的病人會發生。
  • 眼睛:乾眼症、鞏膜炎。
  • 血管炎:包括手指動脈炎、週邊神經病變、表皮潰瘍,可摸性紫斑,心包膜炎、內臟的動脈炎。病理上可見它是全動脈炎,管壁各層都有單核球侵犯,內膜增生可導致血栓。
  • 肺部侵犯:動脈炎併肺動脈高壓、細支氣管炎、肺部結節,肺間值纖維化,肋膜炎,肺炎。
  • 腎臟疾病:類風濕關節炎很少侵犯腎臟,大多是間接的原因使腎臟受傷,例如Amyloidosis以及藥物治療的副作用所致命。
  • 心臟: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內膜發炎等,多與心血管炎或肉芽組織增生有關。此外,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風險也如同糖尿病病人一樣會明顯增加。

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診斷?

類風濕關節炎主要是一個臨床診斷,醫師一般使用美國風濕病學會的建議(西元1987年)作標準,若符合下列四個或以上條件便可達成診斷:

  1. 晨醒關節僵硬,而且僵硬不適的感覺超過1小時以上。
  2. 3個或以上關節發炎,且持續6週以上。
  3. 手指關節發炎,且持續6週以上。
  4. 對稱性關節發炎,且持續6週以上。
  5. 在身體特定部位可摸到皮下結節(類風濕結節)。
  6. 血清類風濕因子(一種自體抗體)呈陽性反應。
  7. 關節的X光檢查存在病變。

過去的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準需耗時 6 週,且骨骼需有明顯的損害,使得病人時常太晚被診斷出來。因此歐美風濕醫學界於 2010 年共同發表了新版的診斷標準,以提早診斷出高風險病人,並及早給予治療。

  • 2010年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準

診斷項目

得分

A. 關節侵犯

1 個大關節

0

2-10 個大關節

1

1-3 個小關節 (無論有無侵犯大關節)

2

4-10 個小關節 (無論有無侵犯大關節)

3

>10 個關節 (至少有一個是小關節)

5

B. 血清學指標 (至少需測試過一項)

類風濕因子 (RA) 陰性 且 抗環瓜氨酸肽抗體 (ACCA) 陰性

0

類風濕因子 (RA) 弱陽性 或 抗環瓜氨酸肽抗體 (ACCA) 弱陽性

2

類風濕因子 (RA) 強陽性 或 抗環瓜氨酸肽抗體 (ACCA) 強陽性

3

C. 急性發炎指標 (至少需測試過一項)

C 反應蛋白 (CRP) 正常 且 紅血球沉降速率 (ESR) 正常

0

C 反應蛋白 (CRP) 異常 或 紅血球沉降速率 (ESR) 異常

1

D. 症狀持續週數

< 6 週

0

≥ 6 週

1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為何?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通常是「活動期」與「緩解期」交替出現。進展的速度因人而異,但大部份都十分迅速,初期可能只是關節裡面滑膜的發炎反應,一旦錯過了治療的先機,最終將導致關節變形及僵直,且無法恢復。

早期

中期

晚期

早期關節腫痛

晚期關節變形及失能

診斷前

第一年

第二~五年

第五年以後

  • 對工作影響不大

  • 有明顯之共存疾病

  • 可能有家族病史

  • 開始對工作產生影響

  • 相關醫療支出尚不高

  • 時常無法工作而須請假

  • 開始有持續性的中等醫療支出

  • 失能情形更嚴重,根本無法工作

  • 需要龐大的醫療支出,如關節置換手術

  • 概述, 症状, & 起因
  • 诊断, 治疗, & 采取的步骤
  • 更多信息

OVERVIEW, SYMPTOMS, & CAUSES

何謂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是一種慢性(長期)疾病,大多數情況下影響關節,例如腕關節、手、腳、脊柱、膝蓋和下頜。類風濕性關節炎造成的炎症可導致關節:

  • 疼痛。
  • 腫脹。
  • 僵直。
  • 喪失功能。

因為是免疫系統攻擊健康的關節組織,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幫助保護身體免於發生感染和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讓您感覺異常疲倦,偶爾會發燒,而且食欲下降。類風濕性關節炎還可能造成心、肺、血液、神經、眼睛和皮膚的其他醫療問題。

治療可以幫助患者過上充實的生活。

哪些人會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

某些風險因素會增加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率。這些風險因素包括:

  • 年齡。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見於所有年齡;但患病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 性別。與男性相比,類風濕性關節炎更常見於女性。
  • 家族史。如果有家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則您的患病風險會增加。
  • 吸煙。長期吸煙者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會增加。
  • 肥胖。肥胖可能會增加患病風險,並限制病情的改善程度。
  • 牙齦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 有哪些症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常見症狀包括:

  • 休息和行動時關節疼痛,以及關節觸痛、腫脹和發熱。
  • 關節僵直超過30分鐘。
  • 感覺異常疲倦或精力不足。
  • 偶爾低燒。
  • 食欲不振。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發生在任何關節;但更常見於手腕、手和腳。通常身體兩側都有症狀。例如,如果您的右手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那麼您的左手很可能也有。

某些人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緩慢,僅影響數個關節。但如果不加以治療,或者治療無效,則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加重,並影響更多關節。這可導致更嚴重的損傷和殘疾。有時候,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會由於觸發因素引起的急性發作而加重。觸發因素包括:

  • 壓力。
  • 活動過度。
  • 突然停藥。

類風濕性關節炎 的病因是什麼?

醫生並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免疫系統攻擊身體的關節和其他組織。基因、環境因素和性荷爾蒙組合可能是病因。

Join a Clinical Trial

View/Download/Order Publications

Last Reviewed:

December 2019

回到頁首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