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歲 前 一定 要 做 的 21 件 事

內容簡介

30歲前,決定人生的成功關鍵

本書共分成三個重點篇章,每個篇章裡各有7個生涯規畫指南,分別為:該銘記的7項成功原則,該建立的7種人生態度,以及該保持的7種人際關係。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文筆,配合名人故事輔佐,協助年輕人培養人生成功關鍵的執行力!

本書特色:
長踞韓國暢銷榜,年輕人必備的生涯規劃書
特別推薦給對前途感到茫然,想找出正確人生方針的年輕人
千萬不要慌張匆忙的迎接你的30歲!

韓國非常重視年輕人的觀念培養,尤其是二十幾歲的人正值人生的黃金年代,若能掌握正確的成功觀念,前途將無可限量!

本書在韓國甫上市即造成熱銷旋風,屢屢再版,至今仍為實用且長銷的年輕人生涯規劃指南書。

作者

申鉉滿

暢銷勵志大師,亦為韓國知名人力銀行Career Care的創辦人。善於以情境故事輔助精闢論點,文筆幽默、淺顯易懂,內容實用,是其著作的三大特色。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編/譯者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6590030
    • 分級
    • 普通級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頁數
    • 256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 商品分類: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人生規畫

訂購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30 歲 前 一定 要 做 的 21 件 事

30 歲 前 一定 要 做 的 21 件 事

商品運送說明:

  • 本公司所提供的產品配送區域範圍目前僅限台灣本島。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 商品將由廠商透過貨運或是郵局寄送。消費者訂購之商品若無法送達,經電話或 E-mail無法聯繫逾三天者,本公司將取消該筆訂單,並且全額退款。
  • 當廠商出貨後,您會收到E-mail出貨通知,您也可透過【訂單查詢】確認出貨情況。
  • 產品顏色可能會因網頁呈現與拍攝關係產生色差,圖片僅供參考,商品依實際供貨樣式為準。
  • 如果是大型商品(如:傢俱、床墊、家電、運動器材等)及需安裝商品,請依商品頁面說明為主。訂單完成收款確認後,出貨廠商將會和您聯繫確認相關配送等細節。
  • 偏遠地區、樓層費及其它加價費用,皆由廠商於約定配送時一併告知,廠商將保留出貨與否的權利。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作者序

人,越努力就越徬徨

30歲,是個在心理學沒有特別名字的年紀。心理學在說明個人的發展過程時,會以人生中的重大變化時期為中心,將人的一生區分成兒童期、青春期、21∼40歲的初期成人期、40歲的中年期、50歲的更年期,以及60歲以上的老年期等階段。心理學並沒有特別提到30歲,只是將它合併到初期成人期階段,接續在20歲之後模糊帶過。心理學者艾瑞克森認為30歲在個人的發展上並沒有明顯的議題或變化,所以也將它稱之為「未知的時期」。由此可見,視為青年太老、稱作老年又太早的30歲,幾乎沒有什麼具體的研究成果。

同樣地,過去30歲在我們的人生中也沒有引起什麼太大的波瀾。因為很多人會在20歲後半的年紀踏入職場或結婚,所以30歲只是一個將心思全部投入工作與家庭的階段,當時只要在一家公司認真工作,就有機會晉升,不像現在,到了40歲就要面臨被迫退休的危機。因此那時雖然忙碌,仍然可以期待一個光明的未來,只要全力向前衝就可以了。

然而在現代社會裡,30歲的人卻是既痛苦又憂鬱。在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以前,當時的社會新鮮人在物質上雖然沒有現在豐富,但至少不會像現在一樣有就業的困難。相對地現在的30歲世代雖然是在富裕的環境中成長,他們卻在上大學前後碰上了亞洲金融危機,進而遭逢嚴重的就業危機以及僱用上的不穩定。所以不管是在經濟上或精神上,這個世代度過了一個比其他世代更不安定的20歲,並在這種狀態下迎接30歲。為了準備就業,他們耗盡自己的青春,然後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投入令人窒息的冷漠社會。於是30歲成為一個人生的轉捩點,同時也是一個決定未來方向的關鍵抉擇期、一個必須獨自面對一切的實質獨立期、一個從夢想跨入現實的挫折期,也因此30歲的生活當然會陷入痛苦之中。

當面對和預期不同的複雜人際關係而不知所措時、當拚命工作卻苦於一無所獲時,還有當站在關鍵抉擇的十字路口時,如果有人願意傾聽我的煩惱,並提供一個建議,那不知該有多好?所以30歲的人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給自己建議及協助的「曼托」(Mentor)──也就是所謂的良師益友。

不過30歲的人就跟孤兒沒兩樣。父母和老師在家中及學校的地位已經不如往常崇高,老人家們逐漸被當成社會上的舊物,這也代表沒有人能再為30歲的人指點迷津,同時也代表當他們做錯事時,已經找不到可以嚴厲指責自己以及值得依靠信賴的人了。於是現代的年輕人只得獨自摸索生存的方法,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常會埋首在自我開發以及人際關係相關的書籍中。

20多歲原本是個散發年輕氣息、同時需要多所嘗試的年紀,如此才能為真正的成年做準備。但現在這些年輕人卻因為就業問題而必須坐在書桌前,然後又在30歲時突然被推入成人的世界裡。他們毫無準備,也沒有事先去了解未來的世界,卻要馬上過著成年人的生活,心中難免感到陌生又不安。所以現在的30歲世代不僅沒有良師益友,如今連跨入30歲之前的過渡期也沒有,於是他們產生一種遲來的徬徨,而且不容易解決。

我每天都會遇見許多心靈受傷的病人,但是很慚愧地我認為我並沒有治療他們,反而常會覺得是他們在治療我。那些人好像帶著痛苦出生一樣,從小就過得非常辛苦,等到成年以後,痛苦又像慣性法則一樣糾纏著他們。偶爾他們會因為無法承受而有極端的精神分裂現象,但是等到精神恢復鎮定之後,他們又繼續默默地堅守崗位,感覺好像是個能夠理解人生痛苦並且努力擁抱痛苦的求道者。他們教會我一件事,那就是不管有多少痛苦,人都有充分活下去的價值,而且絕不能放棄對世界以及他人的基本信任和希望。

當你覺得茫然或疲倦時,心中會開始感到徬徨,在這過程中便很容易犯錯,或是做出錯誤的選擇。來找我的病人就是這樣,他們在冷漠的現實中努力求生,但可能在某一刻突然覺得吃力而出現病態的混亂。別人也許會將他們視為屈服於痛苦的失敗者,但我的想法不同,我認為他們並不是放棄生存,他們只是為了再次尋求能夠對抗現實的力量,才會來找我,最後他們終究還是能回到原位。所以他們絕不是失敗者。

30歲的你也一樣。雖然現在感到徬徨,然而徬徨正是你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過的痕跡,絕不是在浪費力氣。歌德曾經說過:「人,越努力就越徬徨。」所以你已經盡力了,不要以為徬徨的人就一定會變成失敗者,然後在那裡感到挫折或害怕。現在我想對你說的話只有這一句:「你永遠是對的,所以毫不猶豫勇往直前吧!」

作者序言

人,越努力就越徬徨

30歲,是個在心理學沒有特別名字的年紀。心理學在說明個人的發展過程時,會以人生中的重大變化時期為中心,將人的一生區分成兒童期、青春期、21∼40歲的初期成人期、40歲的中年期、50歲的更年期,以及60歲以上的老年期等階段。心理學並沒有特別提到30歲,只是將它合併到初期成人期階段,接續在20歲之後模糊帶過。

心理學者艾瑞克森認為30歲在個人的發展上並沒有明顯的議題或變化,所以也將它稱之為「未知的時期」。由此可見,視為青年太老、稱做老年又太早的30歲,幾乎沒有什麼具體的研究成果。同樣地,過去30歲在我們的人生中也沒有引起什麼太大的波瀾。因為很多人會在20歲後半的年紀踏入職場或結婚,所以30歲只是一個將心思全部投入工作與家庭的階段,當時只要在一家公司認真工作,就有機會晉升,不像現在,到了40歲就要面臨被迫退休的危機。因此那時雖然忙碌,仍然可以期待一個光明的未來,只要全力向前衝就可以了。然而在現代社會裡,30歲的人卻是既痛苦又憂鬱。

在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以前,當時的社會新鮮人在物質上雖然沒有現在豐富,但至少不會像現在一樣有就業的困難。相對地現在的30歲世代雖然是在富裕的環境中成長,他們卻在上大學前後碰上了亞洲金融危機,進而遭逢嚴重的就業危機以及僱用上的不穩定。所以不管是在經濟上或精神上,這個世代度過了一個比其他世代更不安定的20歲,並在這種狀態下迎接30歲。為了準備就業,他們耗盡自己的青春,然後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投入令人窒息的冷漠社會。於是30歲成為一個人生的轉捩點,同時也是一個決定未來方向的關鍵抉擇期、一個必須獨自面對一切的實質獨立期、一個從夢想跨入現實的挫折期,也因此30歲的生活當然會陷入痛苦之中。

當面對和預期不同的複雜人際關係而不知所措時、當拚命工作卻苦於一無所獲時,還有當站在關鍵抉擇的十字路口時,如果有人願意傾聽我的煩惱,並提供一個建議,那不知該有多好?所以30歲的人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給自己建議及協助的「曼托(Mentor)」──也就是所謂的良師益友。

不過30歲的人就跟孤兒沒兩樣。父母和老師在家中及學校的地位已經不如往常崇高,老人家們逐漸被當成社會上的舊物,這也代表沒有人能再為30歲的人指點迷津,同時也代表當他們做錯事時,已經找不到可以嚴厲指責自己以及值得依靠信賴的人了。於是現代的年輕人只得獨自摸索生存的方法,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常會埋首在自我開發以及人際關係相關的書籍之中。

20多歲原本是個散發年輕氣息、同時需要多所嘗試的年紀,如此才能為真正的成年做準備。但現在這些年輕人卻因為就業問題而必須坐在書桌前,然後又在30歲時突然被推入成人的世界裡。他們毫無準備,也沒有事先去了解未來的世界,卻要馬上過著成年人的生活,心中難免感到陌生又不安。所以現在的30歲世代不僅沒有良師益友,如今連跨入30歲之前的過渡期也沒有,於是他們產生一種遲來的徬徨,而且不容易解決。

我每天都會遇見許多心靈受傷的病人,但是很慚愧地我認為我並沒有治療他們,反而常會覺得是他們在治療我。那些人好像帶著痛苦出生一樣,從小就過得非常辛苦,等到成年以後,痛苦又像慣性法則一樣糾纏著他們。偶爾他們會因為無法承受而有極端的精神分裂現象,但是等到精神恢復鎮定之後,他們又繼續默默地堅守崗位,感覺好像是個能夠理解人生痛苦並且努力擁抱痛苦的求道者。他們教會我一件事,那就是不管有多少痛苦,人都有充分活下去的價值,而且絕不能放棄對世界以及他人的基本信任和希望。

當你覺得茫然或疲倦時,心中會開始感到徬徨,在這過程中便很容易犯錯,或是做出錯誤的選擇。來找我的病人就是這樣,他們在冷漠的現實中努力求生,但可能在某一刻突然覺得吃力而出現病態的混亂。別人也許會將他們視為屈服於痛苦的失敗者,但我的想法不同,我認為他們並不是放棄生存,他們只是為了再次尋求能夠對抗現實的力量,才會來找我,最後他們終究還是能回到原位。所以他們絕不是失敗者。

30歲的你也一樣。雖然現在感到徬徨,然而徬徨正是你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過的痕跡,絕不是在浪費力氣。歌德曾經說過:「人,越努力就越徬徨。」所以你已經盡力了,不要以為徬徨的人就一定會變成失敗者,然後在那裡感到挫折或害怕。現在我想對你說的話只有這一句:「你永遠是對的,所以毫不猶豫勇往直前吧!」

金惠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