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 中風 吃 什麼

70歲的陳伯伯,某天接聽女兒打來的電話,卻聽不到話筒的聲音,起初以為是電話故障,但移到另一耳接聽時就出現聲音,赫然發現出問題的不是電話,而是自己的耳朵出問題了!

陳伯伯趕緊到診所就醫,診所初步診療後,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也就是俗稱的「耳中風」。

頭暈、單耳聽損 耳中風找上你!

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表示,秋冬季節氣溫多變化,是突發性耳聾好發期,病患大多是出現突然察覺單耳聽力喪失的症狀,部分患者除了聽力惡化還會合併暈眩。

突發性耳聾的原因目前尚不明,比較被大家接受的有兩個理論,一是病毒感染,一是血管病因。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指病毒感染內耳,造成內耳感覺或神經細胞受損,有一部份患者在發病前兩星期內,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血管病因—這也就是俗稱耳中風的來由,則是因為內耳是高耗氧的器官,只要灌流的血管發生問題,內耳血流不足,自然無法維持正常的功能。血管病因常是全身性血管疾病造成的,如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病變、高血脂等。

其他原因—如果經常熬夜、壓力過大以及秋冬季節天氣變化大,導致血液循環較差,都可能增加發病機會。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族群」也是耳中風的好發族群。

耳朵 中風 吃 什麼
圖說:單邊聽損小心是耳中風。/圖片來源:南投醫院提供

耳中風把握七天黃金治療時間 避免永久傷害

臨床上發現,有愈來愈多30~50歲青壯年族群出現突發性耳聾的狀況,而且為數不少。在台灣,每年約有4到5000個案例。

吳昭寬提醒,突發性耳聾一定要把握七天黃金治療時間,如果延遲治療,可能會導致聽力永久損失。

類固醇、高壓氧與中醫針灸 三管齊下效果最好

當發現症狀,要盡早就醫讓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檢查、治療,在與醫師討論後,同時配合中醫、高壓氧等輔助治療來縮短療程改善聽力。

類固醇治療—目前最主流的治療方式是以口服、靜脈或耳內注射類固醇為主,它能降低病毒或是血管病因造成的發炎,整個療程大約 10 天。

高壓氧治療—可以提升血液及組織內的氧含量,改善組織缺氧情形,促使循環與組織修復,加速聽力的恢復,但高壓氧治療目前尚無健保給付,需自費治療。

耳朵 中風 吃 什麼
圖說:高壓氧治療能快速改善病灶。/圖片來源:南投醫院

中醫針灸治療—針灸可以促進耳部的血液循環,另外,中醫還能夠用耳穴按摩以及做鳴天鼓運動以運行氣血,解除血管痙攣,提升耳竅功能。(參考:《左耳突然「中風」高醫針灸治療找回「聲」機》)

吳昭寬表示,如果能夠多管齊下,把握在黃金週內治療,大部分的復原情況都是很理想的。

保持健康作息就是最好的預防方式

陳伯伯在醫師給予口服及耳內注射類固醇藥物後,現聽力已漸漸修復,也安排中醫門診進行輔助治療。陳伯伯直說:「幸好當初有趕快就醫,能恢復聽力的感覺真好!」 恢復聽力的他有種失而復得的感覺,未來會更加珍惜身體健康。

吳昭寬提醒,耳中風目前雖然沒有明確的預防方法,但是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飲食均衡、充足睡眠與運動、避免熬夜、噪音暴露與減少使用耳機,降低壓力,應是聽力保健的不二法門。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耳朵突然聽不到小心是「中風」!伴隨這幾種症狀快就醫

11億年輕人面臨聽力受損 WHO建議保護聽力請這樣做

回答10個問題,自我檢測你的聽力有沒有衰退

秋冬一向是突發性耳聾發生的季節,有些人一早起床會突然發現一耳聽不到,有些人在接電話時才發現聽力變差,也有些人會有耳鳴,耳悶,甚至眩暉的症狀。這種在數小時到數天內感覺神經聽力突然惡化的病例,就是俗稱耳中風。

什麼是耳中風

引起耳中風原因包括類似病毒感染、支配內耳神經血管被小血栓塞住、自體免疫系統出問題、內耳淋巴膜破裂,一年四季均可能發生,好發於季節交換,病毒猖獗,尤其夏天轉秋冬天之際最多。他指出,耳中風可說是一種「聽力過勞死」,雖然病患以中老年為主,但年輕人長時間熬夜、工作壓力大、運動量不足,休息時間少,身體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病毒或感冒,都可能與突發性耳聾有關。

耳中風危險人士

高齡:腦中風通常發生在五十歲以上之病人為主,因為此時大部份人也會有血管硬化之現象,醫學上稱為動脈粥狀硬化。

高血壓:高血壓是腦中風發生的最危險因素,如果血壓沒有適當控製,會對心臟、腎臟、腦部血管造成負擔,繼而發生動脈硬化,如果因為動脈硬化使血管內壁增厚,血液循環不良,產生血栓,就會產生中風。

心臟疾病心臟的肌肉或瓣膜出現病變,或是心律不整,血液流動就會不順暢,容易凝固,最後造成腦栓塞。
糖尿病:會加速腦血管阻塞與血管硬化。
高血脂症:一般認為低密度脂蛋白過量會增加中風的機率,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則有預防的效果。
吸煙:統計顯示,吸煙會增加心肌梗塞、腦梗塞的機會,同事亦會增加2倍腦中風機率。
肥胖:容易併發高血壓和糖耐受異常,增加罹患腦梗塞的機率。
缺少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預防冠狀動脈疾病,降低血糖和血脂,也可以減輕體重,避免中風危險因子的危害。
紅血球過多:
血球容積較高者,會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液循環不流暢,而增加腦缺血或梗塞的機率。
藥物:如口服避孕藥、興奮劑、減肥藥、迷幻藥、可能會造成血管收縮,而增加中風的機率。
壓力:壓力是導致血壓上升的要素。
季節性的影響:中風多數發生在冬天,因為天氣冷會使血管收縮,造成血管阻塞或破裂出血。天氣寒冷時,人的血壓容易升高,尤其是年紀大的人,在冬天時,不要處在溫差極大的地方;另外,吃太鹹的食物也容易使血壓上升。

預防耳中風

吃得好:健康均衡的飲食就是對待身體最好的方法,應避免三餐不定時、不定量。

睡得好:睡眠品質不好或睡眠時間不穩定,會給身體帶來負擔,適當的睡眠和作

息正常,能讓身體充分休息,以維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心情好:保持心情愉快,面對問題和壓力的調適能力也會比較好。

壓力少:要注意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壓力狀態,隨時調適和休息。

定期檢查:日常生活中,一旦發現自己出現聽不清,或者在與人交談時不知不覺

提高嗓門時,一定要注意了,建議去醫院及時檢查。

愛護耳朵:避免耳朵聽到的音量分貝過高,聽音樂時盡量將音量控製在80分貝

左右,千萬不要連續收聽,時間盡量控製在半小時,然後休息一段時間。根據臨床統計,音量達到100分貝時,時間一長,可能會導致不可恢復性聽力損傷,當音量超過110分貝時,會致內耳的毛細胞死亡,以致喪失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