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國家公園面積

金門國家公園位於福建省,為台灣第六座國家公園,總面積約為3,720公頃,約佔金門全島四分之一的面積,範圍包括太武山區﹑古寧頭區﹑古崗區﹑馬山區﹑烈嶼區等五個區域,是台灣首座位於離島的國家公園。

金門擁有豐富的人文史蹟及自然生態,全縣國家級古蹟計有21處,其中國家二級古蹟瓊林蔡氏祠堂、文台寶塔、水頭黃氏酉堂別業、虛江嘯臥群謁及國家三級古蹟邱良功墓園、漢影雲根謁、振威第、瓊林一門三節坊、海印寺石門關、水尾塔、蔡攀龍墓等11處位於金門國家公園內,每一處古蹟都記載著它曾在歷史走過的痕跡。

金門國家公園設有乳山遊客中心 、中山林遊客中心、烈嶼遊客中心等三處遊客中心,其中中山林遊客中心就位於中山紀念林內,紅灰兩色的建築,在一片翠綠中顯得耀眼!遊客中心展示金門國家公園的三大觀光資源-軍事遺跡、自然生態、人文歷史。環景生展示館以360度的方式呈現金門各重要生態棲地,真實而逼真;戰役史蹟以圖片與文字解說為主,也可看到曾經歷大小戰役的各式武器;另外館內亦提供多媒體影片的解說服務(團體10人以上於三天前預約)。

鄭瑄頤 撰文

金門國家公園

臺灣第六座國家公園,也是第一座以維護戰地史蹟、文化資產為主,兼具保育自然資源的國家公園。位於福建省東南方廈門灣內,西與廈門島相望,東隔臺灣海峽與臺灣島相距150浬,範圍涵蓋太武山區、古寧頭區、古崗區、馬山區、烈嶼區。行政區域隸屬福建省金門縣,總面積3,719.64公頃,主要保育資源為戰役紀念地、歷史古蹟、傳統聚落、湖泊溼地、海岸地形、島嶼型動植物,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負責管理。
名稱由來取自當地地名。金門舊名「浯洲」,又名「仙洲」,明洪武年間,江夏侯周德興築城於此,取其「固若金湯,雄鎮海門」,改稱「金門」。隨著臺灣與中國兩岸情勢的轉變,金門已於1992年11月7日解除戰地政務。為了妥善保護金門地區的史蹟文物與自然環境,1995年通過成立「金門國家公園」。
金門包括金門本島、烈嶼、大擔、二擔等12個島嶼,總面積約17 ,900公頃。花崗片麻岩(火成岩)形成丘陵地形,由於風化作用強烈,山頂常呈禿蝕現象。全島地勢平坦,以標高253公尺的太武山最高。海岸線為沙岸、岩岸交錯,以料羅灣沿岸的海灘最為遼闊。沿海的沙灘由貝殼與珊瑚碎屑組成,蔚為特色。其他如太武山花崗石岩層、太湖與慈湖、白乳山惡地形、馬山等,均為具特色之地形景觀。
園區內有5,939公頃的保育林地,含542種植物。熱帶闊葉林型的重要樹種有樟樹、楝樹、榕樹、芝斑樹與木棉樹;海岸防風林樹種有潺槁樹、朴子與鳥樁等,其中木麻黃與相思樹是大面積造林的人工樹種。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氣候屬副熱帶大陸性及海洋轉換型氣候,為候鳥遷徙中繼站,鳥類資源豐富,已發現的野鳥有283種,無論種類與族群數量之密度,均冠於臺閩地區,以鷸科25種最多,鶇亞科、鷺科13種次之,常見到的戴勝、喜鵲、蒼翡翠、鸕鶿、鵲鴝等皆是在臺灣不易或不曾出現的鳥種。
金門戰略地位重要,1949年以後有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等戰役,因長期戰爭而遺留的史蹟與戰地為重要歷史及文化資產。加上金門島開發甚早,民宅、古蹟、文物亦具特色。
撰稿者:游登良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
參考資料:
1 徐國士、黃文卿、游登良。1997。《國家公園概論》。「文海環境科學叢書」。臺北:國立編譯館。

金門國家公園面積

金門國家公園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金門國家公園位於金門縣,為中華民國第六座國家公園,1995年5月25日公告計畫,1995年10月18日成立管理處,是首座位於離島的國家公園,也是首座以維護歷史文化資產、軍事戰役紀念為主軸,並兼具自然資源保育功能的國家公園。[2]

Quick facts: 金門國家公園 Kinmen National Park, 位置, 面积, 建立, 访客量...

金門國家公園
Kinmen National Park

IUCN分类II(国家公园)

金門國家公園面積

山聚落海珠堂

金門國家公園面積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標誌

金門國家公園面積

金門國家公園位置示意圖

位置
金門國家公園面積
 
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
面积3,528.7公頃(35.3平方)
建立1995年10月18日
访客量2,201,920人次 (2017年)[1]
主管团体內政部營建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网站www.kmnp.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