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 化 劑 解毒

塑化劑毒害

2011年台灣曾發生「塑化劑事件」,亦被稱為「塑毒風波」,起因為部份食品當中所添加的起雲劑被檢出含有塑化劑,除了最初被披露的飲料商品外,風波還擴大到糕點、麵包和藥品等,這次食安事件終於讓國人有機會發現塑化劑污染問題的冰山一角。

塑 化 劑 解毒

塑化劑為環境荷爾蒙的一種,環境荷爾蒙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的正常運作,因此又被稱為內分泌干擾物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主要包括鄰苯二甲酸酯類、對羥基苯甲酸酯類、以及酚類等。一旦體內累積過多的環境荷爾蒙,即會對內分泌造成強烈干擾,導致體內生理調節機能失衡,除了會影響生殖系統和中樞神經的發育之外,還會使免疫力下降,亦可能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不孕症、甚至多項婦女癌症等,之於孩童也容易引發氣喘和過敏性疾病,對身體的殺傷力可見一斑。

其實早在2008年,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雜誌 (Lancet) 就提出環境毒物會干擾身體膽固醇代謝,並且會增加胰島素阻抗;同年,英國流行病公共衛生學者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指出,罐裝容器和水瓶內所含的雙酚A,會增加胰島素阻抗以及肝功能損傷,在在提醒我們,千萬不要輕忽環境賀爾蒙的傷害。

塑化劑之所以尤其令人憂心,正是由於許多食物以及各式各樣的生活接觸都可能使身體遭受塑化劑的污染,並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一直累積在體內。常見的塑化劑污染源包括一切塑膠製品、化妝品、食品包裝、定型液、黏著劑、除蟲劑、油漆、醫療器材、建築裝潢材料、鞋底、塑膠玩具、防曬乳、食品添加物、塑膠水壺、清潔劑、罐頭內塗層、紙杯內塗層、寶特瓶、熱感應紙、牙科填充材料、衣服染劑、部分藥品、動物飼料等等,可說是無處不在、防不勝防。

累積在體內的塑化劑約有15-20 %會堆積在脂肪組織中,其餘的80-85 %必須經由肝臟兩個解毒階段來處理。其中,第一個階段會將毒物轉換成中間產物,這些中間產物的毒性反而更強,必須趕快進入第二階段,以免傷到自己的細胞膜和DNA;第二階段則要將毒性超強的中間產物,轉變成水溶性的無毒產物,再經由腸道或腎臟排出體外。若是身體經常性受到塑化劑汙染,無疑加重了肝臟解毒的負擔。

若有塑化劑毒害的疑慮,或身體有任何原因不明的症狀,建議儘快接受尿液檢測,一旦發現鄰苯二甲酸脂類 (phthalates)、對羥基苯甲酸脂類 (parabens)、酚類 (phenols) 等數值過高,就應趕緊接受治療促進塑化劑代謝,同時多攝取十字花科蔬菜、大蒜、薑黃、綠茶等有助肝臟排毒食物,並搭配強化肝臟排毒機能的功能性營養補充品,以儘快恢復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

塑 化 劑 解毒

11/13/2018 06/10/2022

專家出面說明塑化劑人體代謝很快,多喝水即可排出,到底是否如此呢?美國在1974年解剖發現,人體脂肪含塑化劑高達0.3-1ppm。如果這麼容易排出體外,為什麼還有很多美國人體內庫存塑化劑呢?

前言

台灣衛生署查出不肖上游食品業者添加塑化劑DEHP在食品原料 (例如起雲劑、優格粉、果汁粉) 當中,導致許多市售食品淪陷,眾多知名品牌與常見飲料幾乎都下架,惹得人心惶惶,業者甚至坦白說食品添加塑化劑至少已有二十年之久。專家出面說明塑化劑人體代謝很快,多喝水即可排出,到底是否如此呢?美國在1974年解剖發現,人體脂肪含塑化劑高達0.3-1ppm。如果這麼容易排出體外,為什麼還有很多美國人體內庫存塑化劑呢?(台灣人體內的塑化劑比美國人濃8-20倍,所以應更嚴重) 台灣人近幾十年的健康惡化,是不是和塑化劑黑心添加也有關係呢?

什麼是塑化劑?常見於什麼產品?哪一種塑化劑最毒?

塑化劑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有淡淡特殊氣味,難溶於水。DEHP屬於環保署公告的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

在塑膠製程中,添加塑化劑可增加延展性,例如保鮮膜。塑化劑和塑膠成分不以化學鍵結合,因此會不斷釋出。本來常見於保鮮膜、塑膠袋、雨衣、玩具當中,但上游食品業者居然黑心添加在食品原料當中。DEHP是所有塑化劑裡面最毒的,代謝途徑也是最為複雜。不管是HDPE、LDPE、PVC、PE、PVDC,都會溶出塑化劑,80度C時溶出的量是60度C的14倍,那100度C呢?很多人拿塑膠袋裝熱湯,不但高溫,而且油膩膩的溶出更多。

DEHP半衰期12小時,是什麼意思?

塑化劑DEHP半衰期12小時,表示12小時後剩50%,24小時後剩25%,36小時後剩12.5%,48小時後剩6.25%,60小時後剩3%,72小時後剩1.5%…以此類推。這是建立在肝腎功能正常的健康人、喝足夠的水、排尿順利的前提之下。如果因為體質或疾病因素,解毒功能不佳呢?而且如果常常攝入塑化劑,那就一直降不下來。

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生殖器異常: 男胎生殖器短小、尿道下裂。
性發育異常: 女童第二性徵提早出現,男童女乳症。
成年人的影響: 男性精子減少、婦女早產、不孕、子宮內膜增生
誘發癌症: 乳癌、前列腺癌、睪丸癌、肝癌等。
其他: 免疫力下降、神經病變。
兒童發展異常: 代謝物MBP會引起孕婦甲狀腺低下,繼而使胎兒神經發展異常,出生之後出現畸胎、自閉症、過動兒、發展遲緩等。

什麼是環境荷爾蒙?

戴奧辛、DDT、口夫口南、多氯聯苯、除草劑、殺蟲劑、塑化劑、壬基苯酚、雙酚A、三丁錫…等等,這些環境污染物因為具有和雌激素類似的構造,因此稱為環境荷爾蒙。在低量的攝取之下,就會對人體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

國內外現況

美國與加拿大禁止碰觸口腔的玩具添加DEHP。歐盟1999年即禁止DEHP、DBP等六種塑化劑添加在3歲以下兒童用品與玩具。歐美早已禁止兒童用品添加塑化劑,台灣不但不禁止,還黑心添加在市售絕大部分食品中。有塑膠王國之稱的台灣,婦女體內塑化劑DEHP濃度是美國的12倍。 消基會2004年即呼籲紙杯塑膠杯內層防水的聚苯乙烯 (PS) 或抗衝聚苯乙烯 (HIPS) 在高溫下會釋出致癌物聚苯乙烯,輕者會拉肚子,嚴重會致癌。內層防水的PE膜也是有肝腎毒性。

中毒乃至全民運動,不必擔心有沒有吃到 (因為幾乎人人有獎),我們要關心的是如何排出

肝臟解毒兩大階段、七大作用

第一階段靠氧化、還原、水解等作用,將脂溶性毒素,透過P450酵素系統,轉變成水溶性的毒素。此種中間產物的毒性常常更強,像燙手山芋一樣,會對身體的細胞膜、細胞核產生劇烈的傷害。因此,必須趕快將燙手山芋,送入第二階段,透過七大作用,轉變成水溶性的非毒素,透過腎臟、膀胱,排出體外。詳見《怎麼吃,也毒不了我!》第111至116頁。

DEHP如何透過肝臟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減毒與排出?

DEHP→進入腸道迅速變成MEHP→透過肝臟第一階段氧化作用變成5cxMEPP、2cxMMHP→進入肝臟第二階段葡萄醣醛酸化作用 (glucuronic acid conjugation) →形成可能無毒的二級代謝物排出體外。

DEHP的肝臟代謝只有65%透過葡萄醣醛酸化作用,那其餘35%呢?目前未知。DEHP的毒性最大,在肝臟的代謝途徑也最為複雜。目前科學界對塑化劑的第一階段解毒的毒理研究比較清楚,但對第二階段尚未清楚。

如何強化肝臟兩大階段,加速排出體內塑化劑?

十字花科蔬菜 (芥藍菜、綠色花椰菜) 與檸檬烯 (柳橙皮、小茴香) 可同時活化第一與第二階段。我在美國的自然醫學診所會用Super Detox複方將第一與第二階段同時活化。

為什麼不能只活化第一階段呢?因為如果第二階段不夠快,會囤積大量燙手山芋,對肝臟的傷害性更大、也更容易造成癌症。喝咖啡晚上很好睡的人就是這種情況,第一階段解毒功能太強,若第二階段不強,就容易得癌症。(詳見第122-123頁)

如果不活化第一階段呢?塑化劑在體內保持原狀,就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對第二性徵產生刺激。喝咖啡晚上會睡不著的人,就是這類人,第一階段解毒功能不強,表示身體解毒的速度很慢。(詳見第121-122頁)

如何減少燙手山芋的傷害

大量抗氧化劑 (維生素C、生物類黃酮、類胡蘿蔔素) 可還原燙手山芋 (活性很強的中間產物) 所製造的自由基,減少對細胞產生傷害,避免產生癌症、也避免在解毒過程中損害肝臟細胞。

其他未知領域值得研討

  1. 塑化劑對腸道的毒害
  2. 二級代謝物尚未查清楚
  3. 代謝能力因為年紀、體質、或疾病而人人有異
  4. 台灣人體內脂肪的塑化劑濃度為何?
  5. 塑化劑DEHP中間代謝產物MEHP攻擊的四大目標: 肝、腎、甲狀腺、睪丸。這和台灣人肝病氾濫、洗腎率全世界第一、甲狀腺亢進居內分泌疾病排行榜第二名、生育率全世界最低,有沒有因果關係?
  6. 台灣河川壬基苯酚的濃度是美國河川的83倍,台灣市售98%生鮮食品含壬基苯酚。壬基苯酚氾濫的問題似乎比塑化劑還嚴重,台灣政府和民眾何時要勇敢面對?

瀏覽人次: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