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長庚骨科醫師推薦

  1. 首頁
  2. dua lipa血統
  3. dua lipa
  4. dua lipa發音
  5. 翻譯
  6. weather翻譯
  7. Weather
  8. tainan weather
  9. Weather Kaohsiung
  10. 高雄
  11. 長庚高雄
  12. 長庚醫院
  13. 林口長庚醫院掛號
  14. 林口長庚骨科門診表
  15. 台北長庚骨科
  16. 台北長庚骨科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

發布日期:2022年05月30日

上次更新日期:2022年06月22日

骨科鍾玉軒醫師 - 脊椎內視鏡 x 微創 在Facebook上關於台北長庚骨科的文章與內容

『 達成了一項人生成就啊 』
週末的兩天在老地點 @彰濱微創中心
達成了人生中 第一次 『線上直播』內視鏡手術
由我們彰化秀傳醫院骨科部 胡名賢部長 擔任座長
由小弟我來示範 經椎間孔脊椎內視鏡
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原本還以為綽綽有餘
沒想到遇到的無語良師
竟然真的有椎間盤突出以及狹窄的問題😭😭😭
還好沒有漏氣 照著平常的步驟 座長的指引
還有兩位Joimax 廠商的協助下
最後成功的在一個半小時內處理完😅

這次AO Spine 非常給力
兩天的線上課程
從頸椎到腰椎 從前開到後開
邀請了台中榮總 台北榮總 台大 亞東醫院
花蓮慈濟醫院 林口長庚醫院 的醫師
都是目前這幾個領域上的前輩先進來示範手術
線上課程能提供近似手術者的視角
也能立刻提問且得到解答
這是一般實體課程上比較難解決的問題
即便如此
我還是懷念實體課程啊😅😅😅
#脊椎內視鏡
#微創脊椎手術
#椎間盤突出
#彰化秀傳醫院
#戴著浴帽怎麼也帥不起來

關於作者

骨科鍾玉軒醫師 - 脊椎內視鏡 x 微創

骨科專科醫師 專長:骨質疏鬆症、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脊椎退化、脊椎內視鏡及微創手術

類型: 醫療

followers:77174likes:68771

在Facebook上關於台北長庚骨科的文章與內容

By

at 2021-08-06 22:23:37

【人物】骨科仁醫 義大醫院院長 杜元坤 (1960〜 )
文/陳永興
杜元坤,1960年生於台南市,父親是律師,他自小成績優異又學小提琴,台南一中畢業時家人以為他會考上台大醫學院,沒想到放榜時是進入台北醫學院,進了北醫如魚得水,加入橄欖球隊又創立管弦樂團,升大三時暑假真的重考,竟然是考取師大音樂系,他非常得意告訴家裡「醫生考上師大音樂系大概只有我一個」,父親說:「好呀,你去讀,學費自己出!」他只好繼續學醫。醫學院畢業後,他進了長庚醫院當住院醫師,後來考了外科和骨科雙料專科醫師,因為自小勤練小提琴手指靈活所以開刀技術一流!在長庚做到骨外傷科主任,每天門診量超過300位病人,他像拼命三郎似的常以院為家,長年的過勞,竟讓他健康亮起紅燈,爆瘦22公斤大病一場,他才領悟到人生不是只有工作!
杜元坤是台灣顯微及 #臂神經叢手術 的先驅,他自創的「#杜氏刀法」享譽國際,曾應邀到世界27個國家做示範手術,近年來他更挑戰治療癱瘓的病人,手術成功破天荒讓癱瘓病人重新站立起來。
#義大醫院院長

關於作者

followers:35576likes:83144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在Facebook上關於台北長庚骨科的文章與內容

By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at 2021-05-24 12:35:40

AI運用蓬勃發展 醫院各擅勝場
陳人齊/台北報導
2021年4月25日 週日 上午4:10•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日益成熟,運用在醫學上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國內不少醫院,近年來專注開發自家的AI技術,舉凡癌症預防、防猝死監測、骨科手術全都涵蓋,這2年的新冠疫情更是推波助瀾,加速國內醫療AI產業的發展,成為未來幾年的醫療新趨勢。
林口長庚近日就發表全新的骨折AI演算法技術,從外傷資料庫5000張骨盆X光片,發展出一套能判讀發生骨折可能部位的AI演算法,輔助第一線急診醫師診斷及掌握黃金治療時機,平均準確度超過95%,目前連美國史丹佛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和新加坡樟宜醫院等國際多家知名醫院和外傷中心都已使用此演算法。
長庚團隊利用醫院自身龐大的外傷資料庫,收集過去10年高達5000張骨盆X光片,訓練及新設計出AI演算法,能同時辨識各種不同位置及不同類別的外傷型態,還能利用熱點標示,精準指出病人受傷的位置,呈現給第一線醫師參考。
台北榮總與三軍總醫院去年底也將智慧醫療導入醫學影像與心電圖分析,利用深度學習以及演算法,可從心電圖波形來辨識不同種類的心律不整,連續監測10天可得出超過8成的準確判斷,提前預防猝死性心律不整的發生。
台北醫學大學則透過巨量影像資料庫研究計畫積極發展腫瘤辨識AI,目前肺癌已可直接透過全玻片、不須人工標註的方式判讀腫瘤良性、陰性以及亞型種類;另一套開發中的卵巢癌AI也能辨識出2種亞型,待將來樣本資料數增加,就能加入臨床運用。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志榮表示,過去判斷肺部腫瘤是否為惡性,必須經穿刺或開刀的方式取下腫瘤組織,送到病理檢驗部門先製作成病理玻片才能用顯微鏡判斷,但北醫自家的AI技術不但能降低人為誤判的機率,還能將人工判讀所需的10~15分鐘,縮短至3~5分鐘。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ai%E9%81%8B%E7%94%A8%E8%93%AC%E5%8B%83%E7%99%BC%E5%B1%95-%E9%86%AB%E9%99%A2%E5%90%84%E6%93%85%E5%8B%9D%E5%A0%B4-201000408.html

關於作者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本專頁將不定時網羅搜集國內外與物聯網相關新聞及技術,並無條件與 IOT 從業人員或對物聯網有興趣的大眾分享,若有任何不足或建議之處,歡迎隨時留言,一起研究研究。^.^

類型:

followers:33603likes:3481

四輪鋼鐵媽媽的日常 Four-wheel Mom’s Daily Life 在Facebook上關於台北長庚骨科的文章與內容

By 四輪鋼鐵媽媽的日常 Four-wheel Mom’s Daily Life

at 2021-01-24 13:45:46

2020🙈?到底是惡靈惡靈😈?還是愛你愛妳❤️?
「夢一場,卻很真實!💔」
鋼鐵媽媽已經離開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了,Andrew對於「新生活」的適應似乎還沒有太糟,或許是去年一月(2019)從菲律賓搬回台灣之後,媽媽就進進出出醫院了五次,所以Andrew可能某方面程度上習慣跟山姆相依為命過生活。當然,媽媽這一次住院就再也沒有回家了...😢
當Andrew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總還是會murmur地說「I miss mommy...」。
其實,這個2020年到底是好是壞,也不太好去做個比較。對山姆、Andrew、家人以及我們的朋友們,絕對是糟透了的一年,因為我們失去了至親至愛,鋼鐵媽媽。
不過在這2020年裡,也還是有幾件不錯的事情。第一,我們一家三口👨‍👩‍👦去了一趟美國南加州Family Road Trip兩個禮拜,期間去了Big Bear看雪❄️,去了San Diego的Lego Land,去了Universal Studio大玩特玩一路慢活,還體驗了LA Downtown的悠閒生活。
從美國回來後,鋼鐵媽媽就因為嚴重膿胸進了醫院,美國也隨之疫情大爆發,well,至少膿胸沒在美國旅行的時候發生,疫情大爆發的時候我們也按原訂時間回台灣了,這些也都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好事吧!🙏🏻
然後,我們又帶著Andrew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項體能極限挑戰,福隆海岸騎腳踏車20公里,這當然也算好事一樁啊!
我們也去了宜蘭夜宿,又帶Andrew體驗了人生第一露(帳篷露營),在八月底還一起陪著Andrew上小學一年級,這些也通通是好事吧!
當然就在Andrew開學的第一週後,鋼鐵媽媽就因為呼吸喘不過來,於9/8再度進了醫院急診,當時沒戴氧氣導管的血氧濃度最低降到85%(正常人的血氧濃度應該在97%-100%),平均心跳約在110-120之間(正常人約在60-90),呼吸次數約在25-28(正常人約在12-20)。
幸運的鋼鐵媽媽在急診室待了一個晚上之後就轉到腫瘤內科病房了(跟今年3月那次膿胸急診一樣),當然是幸運也是不幸的開始,隔天腫瘤內科主任馬上找山姆約談,並告知鋼鐵媽媽的病況其實很不樂觀,原本只存在胸椎19年的軟骨肉瘤已經轉移到肺部了。當下的山姆並沒有想太多,反正都被嚇了19年了,這次應該還是「關關難過關關過」,頂多就是住院進廠保養個一個月就可以回家了。但是,卻怎麼也沒料到這也是鋼鐵媽媽她生命倒數最後兩週的時間了。⏱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在鋼鐵媽媽最後的兩週生命裡,說是沒受太久的苦,卻也受盡了折磨,尤其在身心靈上的三重打擊,每況愈下的呼吸衰竭情形讓鋼鐵媽媽再也支撐不住了。在第二個禮拜,病況整個急轉直下,在已經是100%純氧的供給,並且氧氣供給調至max的情況下,血氧、心跳及呼吸次數的狀況絲毫沒有任何改善。最後,在鋼鐵媽媽的同意,以及當初與山姆達成的共識之下(DNR,在最壞情況下不插管不急救不做任何侵入性的治療),在專業醫護的照護下開始施予嗎啡及鎮定劑,並慢慢將劑量提高,以緩和鋼鐵媽媽因腫瘤轉移肺部無法正常呼吸的不適。但其實是很痛苦的,就如同正常人腦袋清醒卻因溺水窒息的情況。
9/23的早上,鋼鐵媽媽仍想吃點蘋果,喝點最愛的紅茶,但就在中午過後,鋼鐵媽媽的呼吸從急促到微弱,在山姆以及至親好友的陪伴下(除了Andrew及外公外),看著生命徵象監測儀上的數據(血氧、心跳及呼吸次數)慢慢地,慢慢地歸零0️⃣。最後由當初細心照護的住院醫師宣告死亡,鋼鐵媽媽的生命時間停留在2020/9/23下午1:04。🕐
「這個時候身旁所有人的淚水再也止不住了...😭😭😭」
「在我們的這個年紀,應該不多人看過至親或好友在自己面前慢慢的斷氣離開人世的。」
從2001年第一次手術並診斷罹患軟骨肉瘤到離世的這19年中,除了家人朋友們的支持與關懷以外,最感謝的還是這一路照護鋼鐵媽媽的醫護人員,包括林口長庚醫院、台北榮總醫院以及汐止國泰醫院所有的神經外科、胸腔外科、放射腫瘤科、神經復健科、神經修復科、婦產科、血液腫瘤科以及骨科。台灣的醫療水準及服務真的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希望我們都可以好好地珍惜。山姆也在前幾天代替鋼鐵媽媽做了醫護的感恩之旅,因為大多都已變成是老朋友了。👨🏻‍⚕️👩🏻‍⚕️
鋼鐵媽媽其實早把所有事情交代好了,如兒子的教養方式、身後遺言、對Andrew要說的話、如何辦理她的後事,並要山姆繼續紀錄生命的點點滴滴,將來Andrew長大了只要看看看這些文章就不會忘記媽媽了。
所以,說這2020到底是不是個好年,至少鋼鐵媽媽解脫病痛了,至少在鋼鐵媽媽生命的最後期間,沒有受到太多疫情的影響,大家仍可以見她最後一面,無論是在醫院或甚至在最後的追思會。如果是發生在半年前,我想那才是真正的遺憾。
「其實,鋼鐵媽媽應該早在從美國回來之後那次的膿胸住院,腫瘤已經轉移肺部了,也就是所謂癌症末期的最後半年。但是,鋼鐵媽媽這半年卻仍然可以正常在家生活,出去吃飯逛街遊玩過夜,誰說妳是鏽鐵媽媽了!妳是我們心中永遠的鋼鐵媽媽。🦾👩🏻‍🦽❤️」
❤️大家可以儘量分享鋼鐵媽媽的粉絲專頁❤️
山姆
#永遠的鋼鐵媽媽~2020 (https://youtu.be/xq_WojPxuSM)

關於作者

四輪鋼鐵媽媽的日常 Four-wheel Mom’s Daily Life

This blog is about how a wheel-chaired mom making inaccessible to more possible for her daily challe

類型: 親子|生活類

followers:38955likes:77634

健康2.0 在Facebook上關於台北長庚骨科的文章與內容

台北長庚骨科醫師推薦

By 健康2.0

at 2020-08-12 06:36:29

【節目黃金預告】
★醫師也會”摸骨算命”?”關節痠痛”免疫出大事!★
你是外科醫生眼中的好命還是歹命?
一摸骨就能知道你的身體狀況!🤔
還在喝大骨湯補鈣嗎?其實你有可能喝到滿滿的脂肪!
常聽到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罹淋巴癌機率為常人40倍?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鎖定7/25(六)晚上7點56頻道TVBS《健康2.0》!!
跟著專家一起發現骨頭裡的大學問✨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節目主持人★
鄭凱云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節目來賓★
敏盛醫院副院長 江坤俊
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 方耀凡
彰基骨科主任 王偉勛
藝人 楊皓如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黃建榮

關於作者

健康2.0

每週六、日下午2點、晚間7點 TVBS(56) 由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以及各領域專業來賓群,帶領您一同探索健康的秘訣

類型: 運動|talk show|生活

followers:25966likes:82999

健康2.0 在Facebook上關於台北長庚骨科的文章與內容

By 健康2.0

at 2020-05-17 11:11:03

TVBS健康2.0鄭凱云簽書會 暨 名醫見面會
主持人:TVBS健康2.0主持人 鄭凱云
參加方式:不需報名,自由入座不劃位。
👉️10/19 #台北場 凱云簽書會
貴 賓:
國宴御廚 雷議宗

👉️10/20 #高雄場 凱云簽書會
貴 賓: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 外科教授 江坤俊醫師
國宴御廚 雷議宗

👉️11/17 #台中場 名醫見面會
主 題:『癌症』當然可以預防!
1.預防癌症有疫苗?
2.要抗癌就要有氧?別讓你的腫瘤缺氧!
3.足踝專科醫師的有氧方程式
貴 賓: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 外科教授 江坤俊醫師
行健骨科診所 院長 朱家宏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國際醫療中心副主任 黃軒醫師
國宴御廚 雷議宗
🚶🏻🚶‍♀️13:30起排隊配合館方管制入場,座位247席,額滿為止。

⚠️ #注意事項:
一、為維持會場秩序,6歲以下孩童禁止入場。
二、服裝整齊、請勿穿著汗衫、背心、拖鞋入場。
三、禁止攜帶飲用水、食物入場。
四、演講中請將行動電話關機或轉為靜音,並禁止攝影、錄影、直播、錄音。
五、如遇天災、疫情或其他不可抗外力因素,活動必須取消或延期時,將以「台中市政府」公告是否上班、上課為原則,決定當日活動是否照常進行。

關於作者

健康2.0

每週六、日下午2點、晚間7點 TVBS(56) 由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以及各領域專業來賓群,帶領您一同探索健康的秘訣

類型: 運動|talk show|生活

followers:25966likes:82999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在Facebook上關於台北長庚骨科的文章與內容

By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at 2020-05-17 17:57:43


<醫藥生技資訊>引進EVA微創手術 造福骨質疏鬆脊椎骨折患者
#可擴張椎體強化支撐系統 #EVA微創手術 #技轉 #國家新創獎 #醫療級鈦金屬器材 #專利工具 #醫療器材許可
台灣近年已邁入高齡社會,骨質疏鬆症患者也日益增多,台北中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文哲教授指出,有鑒於臨床治療方式的不足之處,中山醫院引進由國內醫療團隊研發的「可擴張椎體強化支撐系統(EVA)」微創手術,提供治療新選擇,至今已累積逾40件臨床成功案例。
可擴張椎體強化支撐系統(Expandable Vertebral Augment),簡稱EVA,是由高雄長庚醫院前任院長李炫昇教授、台北中山醫院陳文哲教授(前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部長)、長庚大學機械系戴金龍教授、吳俊仲教授與李德美教授等重量級權威醫師及學者所率領的醫療團隊於2010年研發,在2012年初技轉予昌固生物科技公司,並於2013年榮獲生策會第10屆國家新創獎。
依據調查50歲以上民眾,女性有1/2、男性有1/8機率因骨質疏鬆而導致骨折,其中又以脊椎骨折最為常見。以往醫師會建議採取臥床休息、止痛藥物或穿背架等治療方式,倘若無效才會進一步採取外科手術,灌入骨水泥做治療。雖能協助強化脊椎,但對恢復椎體高度、矯正駝背效果有限,且可能會產生骨水泥滲漏、椎體塌陷的風險。
引進的新技術EVA採用可擴張且具支撐骨骼結構強度的醫療級鈦金屬器材,搭配專利工具,將植入物於椎體內呈現360度擴張球狀,使骨水泥能順利注入椎體,均勻填滿避免不當的外溢,讓壓迫性骨折恢復原本高度,能矯正駝背。除了能改善患者疼痛外,塌陷的椎體高度恢復率也高達80%,且傷口小,約只有0.5公分、患者平均術後2小時便能下床活動,隔日即可出院,相較以往治療方式,整體術後生活品質獲得大幅提升。
可擴張椎體強化支撐系統(EVA)於2017年取得國內衛福部醫療器材許可,且於2018年1月於台北中山醫院進行首例臨床治療,目前已在國內各大教學醫院使用,也順利取得台灣、日本、韓國、中國、歐盟與美國等發明專利,並已申請歐盟及中國使用許可證明,未來可望造福更多台灣骨鬆脊椎骨折患者。
2019-08-01 工商時報 / 陳又嘉報導
資料來源:
https://ctee.com.tw/industrynews/consumption/126400.html

關於作者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這個學苑,不僅有生技製藥產業職場從業人員實務培訓課程, 也有最能思考激盪的學習氛圍,還有認真堅持的學員!

類型:

followers:9691likes:93537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在Facebook上關於台北長庚骨科的文章與內容

By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at 2020-05-17 17:57:43


<醫藥生技資訊>博晟生醫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系統臨床試驗結果達標
#複合性醫材 #樞紐性臨床試驗數據分析 #TFDA #醫療器材查驗登記 #專利 #軟骨組織修復再生醫療技術
博晟生醫(6733)今(23)日宣布,旗下用於膝關節軟硬骨缺損與組織修復的複合性醫材BiG009,已完成樞紐性臨床試驗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達到主要評估指標(Primary Endpoint)。博晟將準備提供完整報告予台灣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繼續醫療器材查驗登記申請程序。
BiG009之樞紐試驗共收92名病患參與試驗,參與試驗醫院包括:臺大醫學院附設醫院、三軍總醫院、台北慈濟醫院、林口長庚醫院、雙和醫院、台中榮民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彰化秀傳紀念醫院、成大醫院、高雄長庚醫院、和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
BiG009 源自於台灣工研院和台大醫院骨科合作開發之技術,博晟團隊自美國醫材大廠Exactech(美精技)取得授權後,加以精進改良。其為複合性醫材,透過博晟開發的專利工具與材料,可用於修復因運動、退化等原因造成的膝關節軟硬骨缺損,與輔助軟硬骨組織修復。現行自體軟骨移植再生技術,病患需進行兩次手術,而BiG009優點為僅需一次性手術,安全性佳,相關操作皆在手術房完成,無須使用價格昂貴的體外細胞培養環境設施。若日後能成功取證上市,將極具優勢且可造福廣大的病患。
依台灣衛福部統計,2017年門診約有83萬人罹患膝部骨關節炎,另根據meddevicetracker市場研究文獻資料統計,目前美國每年因軟骨深層次傷害,所要進行的人工關節替換手術可達95萬例以上,預估成長率約4.9%,且逐年增加。
對於軟骨深層傷害,目前主要治療方式為置換人工關節,或透過複合性醫材輔助,進行自體組織修復。由於置換人工關節,對人體傷害與破壞性較大,且以金屬為材質的人工關節植入體內,只能維持十至十五年左右的功能。因此,施行破壞性較小之軟骨組織修復再生醫療技術,為臨床迫切需求之治療方法
BiG009若獲准在台灣上市,將以台灣臨床試驗數據在一些可以接受台灣數據的特定國家者進行查驗登記。同時與授權夥伴合作,以台灣臨床試驗數據支持美國、中國大陸及歐洲進行銜接性試驗或多國多中臨床試驗。博晟公司將陸續提出醫療器材註冊許可,進軍國際市場。
2019-07-23 工商時報 / 杜蕙蓉報導
資料來源: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20190723003023-260410…

關於作者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這個學苑,不僅有生技製藥產業職場從業人員實務培訓課程, 也有最能思考激盪的學習氛圍,還有認真堅持的學員!

類型:

followers:9691likes:93537

在Facebook上關於台北長庚骨科的文章與內容

By

at 2020-06-09 19:18:20


李文博士初到台灣時,
曾經被譏諷是要用台灣的健保。
實情是人家根本還看不上健保😂😂
台灣的健保是犧牲壓榨許多第一線醫療人員得來的「成就」
如果有其他資源的人,其實也有不止健保一種選擇😁
如果沒有其他資源,只能有健保一種選擇的人,
必須籲請大家不要隨意浪費健保資源。
尊重第一線醫護人員。
不要搞到「免錢的最貴」
當免錢的賠本生意,做到需要讓大家吃藥效差的藥,醫護人員沒有做醫護人員的初衷時。
最寶貴的生命就沒有守護了。
黃醫師敬上
《李博士每日英文俚語》“UHI - 台灣健保”
==對外國人來說誰稀罕健保呀?===亂保,惡保,賤保,虧保,嗆保,災保,危保,濫保,差保,藥保,崩保,壓保,荒保,暴保,欺保,疲保,漏保,騙保,苛保,亡保,枯保,亂保。
2017底搬來台灣定居因為接受了聯合報的訪問,報導了一個很轟動的題目 “李敖女兒李文:台灣老了、窮了、落伍了 8/14/2017 ”引起了社會的巨大的評論。大部分去過住過大陸的人懂我在講什麼,很多井底之蛙就開始罵我了。用的最多的字眼是 “有本事不要拿健保啦,” “女黃安啦” (我在北京跟他做過節目,不懂為什麼要他在攝影棚裡老是要帶墨鏡)。那時候我不懂什麼是健保,因為我40多年沒有來過台灣長住。現在我來曝光為什麼很多“高端”老外像我根本不稀罕健保,寧願要國際保險:
1. 國際保險好處是 - 西方式的環境和服務,是醫生接待你而不是你等待醫師,不是醫生在一個小時內看30個病人,都是1:1,時間很多的。英文對話/表格,乾淨,設備新,不用想“難民”一樣的等待。也不會看病看到一半有其他的病人突然的打擾。看到可憐的醫生和護士們過勞和僵硬的臉。很多國外的保險公司像AIG,ING安泰, Prudential,Pacific Prime 都可以保台灣區,可以他們不一定有 direct billing (直付保單,一分錢都不用付,醫院每一個月自己跟保險公司寄賬單。)少數的國際保險跟我用的XX公司一樣是可以不用帶錢看病。 當然一個月要付將近2萬萬新台幣不便宜 (包括牙齒/體檢/眼科,一年上限是大約新台幣5千萬),不過買的是心安,安全,衛生,乾淨,尊重和服務。其實假如在一年做完了很多項目也就“賺回來了。” 其他有可能會有DB的是:Cigna, AETNA,AAIT,Bupa,GeoBlue,HTH,Seven Corners,Healix,Colva -S。 IPA,SOS (直升機服務)
2. 因為要拿我的無戶籍的身份的時候,必須要去很多醫院做體檢(一共三次),第一次去了台灣的幾個有名的醫院,看到的醫院實在不敢恭敬,會聞/看/摸/踩到:蟑螂,垃圾,大小螞蟻,大小蜘蛛,大小蟲子,蒼蠅,蚊子,灰塵,便當在桌子上,噪音,不會英文,垃圾箱沒有蓋子有異味滿出來,霉斑,骯髒,凌亂,爆滿,等待,要投訴到榮總的神經內科醫學中心王署君主任醫生根本不理會,漏水,老舊,蜘蛛網,污點,油漆磁磚壁紙脫落,茶葉蛋跟其他奇奇怪怪的食品混在一起的惡心的異味,臭臉待遇,可怕的電視節目/廣告,中式英文標語,電梯樓梯老舊,員工大嗓門八卦等。很多貪小便宜的病人根本不是真正的病人,打一個噴嚏就去排隊拿免費藥了,蹧蹋,霸佔醫療體制,可憐的醫生,護士們極度勞累,整個UHI都快破產了。好好的一個system被心態惡劣,素質低,氾濫,貪小便宜的刁民們和怕事的體制打敗。
3. 大陸的老外,台商多,國際500強會上保險給員工們,自己也可以買私人保險。台灣的經濟必須要好起來。看看一個小小的保險就可以看到台灣的不足呀。 很多國際保險公司根本不要來台灣因為沒有市場! 害了我要回去大陸的老國際保險公司續保。人家老外要搬去大陸很多都是很不願意的,誰要去污染/不穩定/不文明/監控/沒有言論自由地方?大陸的國家500強公司假如不給免費國際昂貴的保險,福利,司機,別墅,車,傭人,保母,國際學校學費,國際搬運費,誰要去呀?這邊很多都是垃圾窮老外,逼不得已趕快取一個台灣妹,拿到APRC ARC居留證/永久居留證就可以拿到健保了。老外的級別很大哦。
4. 可怕的是很多好的牙醫/醫生也不接受健保,很多項目都要自己付,不是什麼都是free的。高端醫生看到拿健保好像看到是二等公民的病人要來了,拒看。老爸最後在榮總一年要自付200多萬的費用,健保付了大約100萬. 以前老爸常年幫我付保險的時候在北京,在美國上大學/教書也都有買30多年的保險,包括意外和人生(有人會嫉妒自己家人只能拿健保哦呵呵),我就勸他買我這種保險,他沒有聽。他生病的時候我希望他可以去美國治療比較腦癌在那邊有更先進的治療。他也沒有聽。有時候像一輩子賺錢養家,最後也不能自己辛苦的錢(錢最後也不是他的啦)給自己更好的treatment。可憐的老爸。
5. 有一些網友跟我抱怨為什麼要健保有一個不可思議的規定就是要逼著太太們(沒有工作是一個家庭主婦)跟隨先生,要先生付費用呢?為什麼自己不能自付?(聽說公司付的話健保賺的錢比較多,要不然健保已經虧本了)那假如先生有暴力傾向的話,太太必須要忍受嗎?這個法律有點奇怪。問了健保他們說太太可以寫一個聲明說先生有家暴才可以自己付健保。
6. 為什麼要逼著老外拿到了ARC以後6個月,公司必須要給你上健保? 要不然自己在戶籍地必須自己上。就是每一個人必須強迫要有健保,不像國外和大陸,自己可以買任何的保險,不關政府的事情,很多根本沒有保險的人政府也不理你。
7. 諷刺的是,假如你是暴發戶不要去“農民,菜市場式”的醫院的話,要去我們去的國際部門還不行呢。因為他們只收外籍人士。當然現在也有很多台籍的人有雙重國籍的台商,大陸的公司會免費幫你保國際保險。
8. 不幸的是假如有一天我決定要選立委的話,我必須要放棄我的美國身分,我就不能用外國保險了。
9. 不要以為像新光財大氣大,有很多錢可以自己蓋醫院,不管你有多麼昂貴的大大小小儀器也比不了外國的優秀頂級醫生過來工作。你不可能養得起,人家也不一定上看得上你,就像北大,清華,台大,國際學校,所謂的一大堆米其林餐廳一樣,好的教授,主廚不一定要來亞洲工作喔。 我做了一個統計,有名的醫院在台北,我沒有看到歐美國家的外國醫生,95%是台籍,有些也沒有在外國培訓/上過醫學院,一些有上的大學也一般。大陸有一大堆的歐美醫生讓你挑選。不是說台籍的醫生不好,有些也培訓過在歐美國家,不管醫學院好不好。不過有些外國人prefer看歐美的醫生因為習慣和不會有的文化差異。(一直對新光集團很反感,從新光百貨公然讓以色列猶太人騙子們賣保養品到陽明山的豪宅的很不專業的管理,兩個酒店式公寓傑仕堡)
10. 今天分享給大家,讓大家長見識,不是炫富也不是賣弄,只是給大家有另一個層次的參考.商品有很多種,但是大家知道的就是只有國內的,所以我在在美國/北京居住的經驗,提供大家不同層面/不同產品的參考, 拓展國際視野
11. 聽健保局的人說很多拿雙重護照的台灣人假如真的不要健保的話,(有些在美國已經有保險了,不要兩邊付錢)可以用“美國護照出境,” 這樣慢慢的健保就會自己cancel掉了。只要你有戶籍,隨時可以恢復。
12. 我先生20多年,缴了全民健保費,没有用過健保,每10年還發給他感謝狀呢。因為很多台商在大陸和美國也有保險的。所以假如他不是台商的話搞不好我們去看病很難在一起看,因為他沒有外國護照就拿不到國際保險,只能拿健保看病了。
13. 台灣醫院的一些國際醫療部門中心有自己一個“list”,上面有比較“好”的“有國際經驗的醫生提供給他們的客人。
14. 假如有些人拿不到國際保險,可是不要忍受健保的環境,可以多付1500TWD給特別的服務台就不用等,有專人接待和服務。
15. 有哥大校友剛好在國際部門上班建議假如我根本是一個很少生病的人,不必花那麼多錢去續保國際保險。可以選擇用健保的時候付1500TWD的服務費我的國際保險的好處是很少要多付任何的費用,可是健保需要。假如我需要每一個月拿很多藥的話那有國際保險很划算。每一個醫院都有他的優勢,骨科啦,腫瘤啦。算了一下,假如我續保要付大約15萬TWD一年,他們幾乎全部病都保,不要自付很多錢, total coverage is RMB 10,000,000 (TWD 5000萬) 我能用的(不生病的話)就是眼睛,牙齒,體檢,MRI/PET/CT/xrays,藥物,針灸,睡眠therapy是大於14萬,所以基本都“賺回來了”。當然我不支持“氾濫”保險公司。
16. 很多醫院會付多一點錢給看健保的醫生過來看國際中心的客人,看病時間也會多一點。要不然醫生不會有“好臉色”,時間跟健保一樣的短。他們會說我每天累的像狗一樣,你給我同樣的薪水為什麼要我離開健保地帶去看一個拿國際保險的病人呢?
17. 目前據我所知,每間醫院的IMC收費都是本國病人的1.4-2倍,因為就診期間多會配備專人帶診引導,跟一般健保陽春麵規格不同~ 是不是我的國際保險費付給了過勞的醫生/護士更好的“招待”呢?那也可以的因為他們很幸苦,不過聽說是給醫院不是給IMC的,大部分應該還是回給醫療科。
18. 因為我過來台灣一直很關心台灣的有各種“精神病”的狀況,從ADHD到schizos等,希望大家好好的利用健保有cover的精神病科。不要再怕丟臉,無知,沒有勇氣了。
19. 研究了四個我可以認識的有國際部門的醫院,其實都大同小異: (有些國際部門晚上根本沒有門診 ) --臺安Adventist Hospital :最貴的醫院,英文網路做的最好的,電話不太接聽,是AIT(Aetna保險)和TAS 台北美國學校(Cigna)的員工的簽約醫院。英文不錯。 醫生可以過來國際部門看病不過有特別儀器的地方比如眼科等,病人需要過去健保區看病。 -長庚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System:可以插隊當天做MRI等,綠色通道不用等待,有護士帶路去每一個地方包括結帳,可以加護士的line/wechat。 林口的地點太遠 。 -新光Shin Kong Hospital:有最齊全的儀器,私人VIP通道,隱私從停車場上去。專科的醫生太多了,所以一個項目會分的很細導致我要看很多不同的醫生。 -萬芳 Wan Fang International Medical Center :英文很好,有比較國際化的醫生的名單護士可以幫你先挑選。 文山區很不國際話,路道狹窄,計程車服務很local。 -台大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 英文一般,醫生太忙,連自己的人都不推薦自己的國際中心。基本都跟健保的人在一起,唯一的醫院在我的國際保險的名單上不能用保險卡就好了,醫院需要跟保險公司確認以後才能用卡付錢。 --榮總根本不回email和電話(5個部門),打到IMC不是人手不夠就是什麼都不知道要不然留言不回。因為對神經內科醫學中心王署君主任醫生很反感,投訴到投訴部門部在1年半以前根本不理會我的問題,所以不要對他們的抱什麼希望。
==看看美國在台協會AIT的美國公民的官網怎麼友善警告台灣的健保和醫療體制:
1. 台灣醫生要看太多的人,壓力大,看病不像美國會時間長給病人的時間長和細膩。很多次一個醫生要在一個小時內看30個病人!
2. 有些病人只是去拿藥而已,所以要有心理準備要等很久。你會感覺到不舒服的擁擠。
3. 我們有收集一些有外國背景的,會英文的台灣醫生給美國公民提供。
4. 當你去醫院的緊急室的時候千萬不要驚訝,不像在美國的病人,台灣的病人是到處躺的,不是坐著。所以會看到很多擁擠的病床。
5. 在美國居多醫院有trauma centers重大創傷及急症中心,可是在台北只有4個醫院有。
6. 119的急救車跟美國是完全不能比的。司機是不會說英文的,調度員會判斷那一個病情比較嚴重才呼喚救護車。不要要求會看到像美國的救護車裡面的高科技救人的設備和有高級醫療人員接受先進的訓練。很多的司機連培訓都沒有。高等的搶救復活EDT的技能不像美國的的緊急急救情況下的醫務職務。台灣高級生命支持服務的人員送往醫院路上進行治療措施也沒有辦法跟美國比。還不如自己坐車去醫院。有些救護車會帶你去最近的醫院不是你要去的。 很多馬路上的車也不會像美國一樣的避開的。
7. 有些台灣的醫院只看外國人的,不收健保卡。只收現金,信用卡和外國保險。
8. 很多台灣的醫院是要有家人在旁邊打理,睡在旁邊和照顧。自己要帶毛巾,廁所紙,肥皂等地用具。地板,牆壁和醫療器都髒和舊。在美國照顧病人是護士不是家人的工作。
9. 很多醫院沒有英文標誌和表格。外國人要註冊會感覺到複雜,混亂,苦難,痛苦,擁擠。去每一個部門都要拿號碼和等待(塑料椅子上)
So there you go,今天我的post應該沒有人寫過。我問了一些台灣的“國際品牌的保險公司”,醫生們,他們都不知道還有這會事。不可思議吧?下次誰敢在罵我放棄我的健保,我會說我用什麼保險不關你的屁事。就算你有錢也買不到國際保險喔!所以呀,腦殘的鍵盤著們,井底之蛙們,當你無知根本不懂狀況的時候,不要再罵人說不要過來台灣拿健保卡,可以放棄之類的話喔。很多高端的老外根本看不起健保喔,卡給他們都不要喔。看來我沒有選擇,只好回去以前大陸的國際保險了。。。台灣呀台灣你讓我們這些要求高的老外怎麼辦呀?很心痛也很無奈呀。

關於作者

followers:19781likes:53972

搶救急診室 在Facebook上關於台北長庚骨科的文章與內容

By 搶救急診室

at 2020-06-10 04:18:01


香港急診醫師來看台灣的急診
《港台急症異同》
在參觀過台北的三間大醫院後,我的感想是——(1)天下烏鴉一樣黑;和(2)香港的急症服務實在自愧不如。
這三天,我們參觀了台大醫院、榮民總醫院和林口長庚醫院的急診室,人家和我們面對的問題一模一樣:等入院。(病房沒床供需要留醫的病人,要擠在急症室等候數天)
1.
每日求診人次約為350(榮總)至600(長庚),六成是緊急(第3類別)或以上;
香港的女王醫院每日求診人數為500人左右,同樣是六成為緊急或以上病人。
2.
由於是大醫院,掛號分流時,病人已經仔細分好內科、外科和兒科急診,由專門的急診醫師去看,兒科更是會派醫師來駐診。
香港沒有這個分類,所有問題都是由急症室醫生一手包辦。
如果一個被分到外科的肚痛病人,後來診斷是糖尿酮酸中毒(DKA)的話,就會推回去內科急診處理,就在隔壁三十秒路程左右的距離。
3.
在台大醫院,診症間就如一般辦公室般,只有1.5米高的間隔分開,沒有布簾,開放式問診,完全沒有私隱可言,我敢肯定病人百分百會聽到隔壁的所有對話。
台大的醫生說,台灣病人對此不太介意,最重要是快點有醫生看。
如果要檢查的話,就請移玉躺到另一邊共用的輪床上。
這有如八十年代香港的門診,一房兩個醫生用。
4.
說到最敏感的候診時間,三間台北醫院的第三類別全部都可以在半小時內看到醫生。
所以,第四、五類別的病人若果在一個多小時內還沒看到醫生的話,就會衝出來護士站罵娘。
我覺得台灣的醫師好像特別在意媽媽被問候,在香港,病人動輒等四五六七甚至十幾小時,問候家人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們已經對這些罵娘聲麻木了,家母身體健康,多謝關心。
台:「你們第三類都等兩小時,那第四怎麼辦?」
港:「放棄了。」
台:「放棄了!這樣也可以?」
港:「我們也不想,只是無可奈何。」
5.
至於等床情況,都是等大概100至150人左右,因為台灣的急症室佔地普遍比我們大,所以即使四處都是病人,我們都能夠輕鬆通過。
台灣一般會把觀察房分做幾區,直接派年輕急診醫師駐守,而不是臨時拉夫;日間的護士病人比大約1:10-15左右,派藥是電子化的。
台灣沒有急症科病房(Emergency Medicine Ward)的分工,地下觀察房就已經是了,就像香港十年前一樣。
不過,三間醫院的急診都有深切治療區(E-ICU)的設置,因為他們可以同時有一打半打已插管的病人在等 ICU 床,會由急診醫師先治理。
6.
CT 和 MRI 都是屬於急診部的,有餘暇時可以和其他部門分享,但急診有優先權。
香港急症室沒有 MRI,我們急症的CT Scan 常常要和病房爭,所以CT 都可以等個兩三小時。
我同意即使沒有 MRI ,也不會影響到急症醫生的判症能力,現在由病歷、體檢和 CT 都已經在大部分時間得到診斷。
但是,這對早期缺血性中風和脊髓受壓的病人來說是好事,因為我們可以在找腦科或骨科會診後,直接去照 MRI ,減少把病人推來推去浪費掉的時間。
7.
最落後的,我認為是電子病歷系統。
長庚醫院示範了她們的系統,板面實而不華,快速,而且有常用範本(Template)可以參考,淘汰手寫病歷。
另外,還有有急症就診看板,每個病人正在等候甚麼,都能夠清清楚楚公布出來,(如:陳O文⋯等抽血;李O美⋯等上房)減少家屬發問,讓護士能專注護理。
8.
台灣急診醫師一班8至12小時,台大和榮總沒有固定吃飯時間,只有空閒時偷10至15分鐘把飯倒入口。
長庚的情況較人性化,各有30分鐘的法定吃飯時間,輪流替補。
至於香港的急症醫生,有最少60分鐘的法定吃飯時間,這小小的福利就是比台灣好一點⋯⋯

關於作者

搶救急診室

建構安全、尊嚴、舒適的急診工作環境!

類型: 醫療|教育

followers:35509likes:47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