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蜜莉狄金生詩選

【董恒秀專欄】重版出來:《我是個無名小卒:艾蜜莉.狄金生詩選Ⅰ》

艾蜜莉狄金生詩選

圖右為2017年董恒秀受邀於政大英研所的演講海報,Photo Credit:董恒秀提供/木馬文化/政大英研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領會19世紀的女詩人的魅力,《我是個無名小卒:艾蜜莉.狄金生詩選Ⅰ》重版出來!狄金生寫詩不是為了發表,因此讀她的詩我們可以看到她獨白藝術的高度呈現⋯當獨白綻開來時,似花朵、星光,也像我們散步的回聲,與冬夜歸來時一杯茶的熱暖。

編按:2017年8月出版了《我居住在可能裏:艾蜜莉.狄金生詩選Ⅱ》。關於她的第一本中文翻譯詩集是2000年出版,由城邦集團的貓頭鷹出版社出版,兩年內共16刷,銷售超過3萬本。後來因編輯團隊更動,2006年的增訂本是木馬文化出版社負責,曾特別出版精裝限定版,也已售罄。去年12月的增訂本改版重出,因爲舊版已無法再印,故詩集重新取名為《我是個無名小卒》。


自認無名小卒又私密的狄金生是否料想到會在世界文學史留名?生前寫了近1800首詩作,卻僅發表11首未具名的詩,有些還被塞在報紙版面的邊陲角落,其中一首甚至與標題「如何使用氯仿」的報導擺在一起!當年的默默無聞對照今日電影戲劇音樂演出與大量研究,真不可同日而語。

艾蜜莉狄金生詩選

Photo Credit:董恒秀提供

艾蜜莉.狄金生總是讓人有火花的想像

她的詩是19世紀的「產物」,不過21世紀的人看到還是會被其現代性觸動。她所生長的年代當時有許多詩章發表,不少甚至被大量傳誦,但成為經典的有幾首呢?當我們閱讀那時期的詩,常會有時代隔閡之感,感受上也頗有差距,不過閱讀著狄金生的佳作我們卻總有一種被說中的醒盪震顫。年輕時對其關於情感遭遇帶來傷痛的詩很有感覺,而隨著年紀漸長,她關乎意識、記憶、存在的焦慮與發問,還有死亡的詩則讓人有著更深的思索與沈吟。

狄金生的年代當然沒有「政治正確」的說法,但是那時期新英格蘭地區信仰喀爾文教某種程度可以說就是一種政治正確。

承襲聖奧古斯丁的「原罪論」與「神恩獨作」的喀爾文教派在19世紀的新英格蘭地區為主流教派,而狄金生是成長、生活在這樣的宗教氛圍裡。聖奧古斯丁與喀爾文皆為博覽群籍、智商極高的人,他們發展出的宗派有著相當的智識傳統,因此加諸於一般人的壓力不可謂不輕。她面對這種壓力就是以藝術創作保持個己的想像自由與人格的獨立。讀者閱讀到她批判喀爾文教與舊約的上帝一些詩篇,當會被她的大膽所震撼。

艾蜜莉狄金生詩選

Photo Credit:董恒秀提供

「我是無名小卒!你呢」是她寫於1861年的一首詩,那時她31歲,處於創作高峰,詩一首接一首地寫,她是否想過出版呢?事實上從1858到1864這六年間,她秘密從事自我出版,也就是說,將所寫的八百多首詩分成40組,然後再手縫成40冊詩抄(fascicles)。雖然她有時會從這些詩抄挑出幾首詩寄給朋友,不過未有任何證據顯示她拿這些詩抄給任何人看。

她過世後,其妹樂微妮亞在她抽屜發現這些詩抄,還有她後來寫的詩,包括將近四百首整理成詩冊樣式但未縫成詩抄的詩、還有謄寫好的詩,與寫在信封、廣告紙、報紙截角、巧克力包裝紙上的詩行(2013年出版的The Gorgeous Nothings,收錄她這方面50首的全彩摹本手稿)。樂微妮亞知道姊姊寫詩,但沒想到數量如此驚人,因此毫不遲疑盡其所能幫姊姊出版詩集。

在她過世127年後的2013年,線上艾蜜莉.狄金生文獻(Emily Dickinson Archive EDA)終於建置完成,所有她手寫詩稿都放在網路上供人免費瀏覽。此一線上文獻是由八所機構,分別是哈佛大學霍頓圖書館、安默斯特學院佛洛斯特圖書館、波士頓公立圖書館、耶魯大學拜內克古籍善本圖書館、美國古物研究協會、國會圖書館、史密斯學院圖書館、瓦薩學院圖書館,合作設立管理。

哈佛大學與安默斯特學院這兩個狄金生文學遺產長期競爭對手,也為線上文獻的建置放下心結攜手合作。

在電影方面,2016年英國知名導演戴維斯(Terence Davies)執導的電影《靜調的激情》(A Quiet Passion)將艾蜜莉.狄金生的故事搬上螢幕。2017年於英美等國放映。戴維斯受訪時提到,他的代表作之一是曾獲Time Out票選為英國百部偉大電影之一的Distant Voices, Still Lives,當年在倫敦近郊一座戲院放映時,他應邀參加放映前的座談會,結果觀眾只來5個人,等電影放映時,偌大的戲院則僅剩他導演一人!戴維斯說,他可以想像狄金生的創作遭到當時人忽視是什麼感覺。

不過狄金生是一位記得自我生命呼喚的人,她像一棵根紮得很深長在高山的大樹,一生專注於寫詩的職志,不為外在動機一時快感的滿足而動搖。她不把世界當成沼澤,像一隻聒噪的夏蛙在井底裡自認為名人,炫耀自己的「完美」。正因為她的眼光看得很遠,詩藝術淬煉得如此深厚,一旦放射,既廣且遠,在網路時代光芒不僅不減,甚至更晶亮耀眼。

她以詩勇敢形容與發問,造就其詩的多義與創新,也因此深刻影響現代藝術,迴聲深遠。艾蜜莉.狄金生是一顆詩空裡的恆星,即使在太空時代,也一樣光輝淨遠地轉著詩與生命的深度之粹。

從大學開始接觸她,碩士論文研究她,也於2000年在貓頭鷹出版其詩的翻譯與賞析,2006年木馬文化出版增訂本,2014年參加上海復旦大學舉辦的艾蜜莉.狄金生國際研討會,並於2017年出版新譯詩選第二集。若沒有遇到Lytle老師,我可能僅止於欣賞,未能進入深度的研究。

由於老師的啓迪與指教切磋,給予我助力,我於生活工作之暇,都能在艾蜜莉詩海裡潛泳。不過當遭遇到狄金生極其艱難晦澀的詩時,連博學的老師也不免為之沈吟。由此可知翻譯與賞析都非易易,若非基於志趣,絕對是一件苦差事。

艾蜜莉狄金生詩選

Photo Credit:董恒秀提供

這幾年爵士樂界,不管是美國與德國,有越來越多的爵士樂手將狄金生的詩譜寫成曲,而古典樂界更是早已持續進行中,美國偉大音樂家科普蘭早在1949-50年間已創作狄金生套歌。這本書的編排次序之所以將指揮/作曲家邁可.提爾森.湯馬斯(MTT)創作的「狄金生套歌」選用詩篇擺在首位,乃為了紀念摯友林光餘先生,因為他我才知道美國當代頂尖指揮大師MTT,也是他寄給我MTT創作「狄金生套歌」的訊息。


Tag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開發超音波可視化動態影像,讓AI醫療醫學邁進一大步

艾蜜莉狄金生詩選

Photo Credit:資策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做過超音波檢查嗎?那些花花綠綠的影像是否讓人毫無頭緒?為了解決超音波影像判讀及醫病溝通的問題,雙和醫院攜手新創團隊,以AI模仿醫生判讀肺部超音波影像,讓外行人也能看懂,不僅促進病患理解,更縮短新進醫生的學習曲線。

超音波檢查是常見的醫療輔助工具,一般病人通常只會拿到靜態的超音波片子,不過在醫生操作超音波掃瞄的當下,螢幕出現的並非靜態圖像,而是活生生的動態呈現。

因此,若能保存原汁原味的超音波動態影像,並加上分析註解,將有利醫學研發突破,縮短醫生學習曲線。另一方面,也能手把手傳承醫學經驗,讓新進醫師學習資深醫生精準判讀超音波影像和智慧。而對病人來說,也能夠看懂超音波影像,進一步理解自身病灶所在,不再一頭霧水。

AI能模仿醫生判讀,還能顯示病灶熱區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雙和醫院決定借重AI科技力量,透過 AIGO 平台出題,期許臨床影像學獲得重大進展。他提出需求給解題方,如何讓AI模仿經驗豐富的醫生,對肺部超音波做出精準判斷,且必須指出熱區即病灶所在?

此次解題團隊為美索研發,成員皆具備醫學背景相當具有經驗。在多次緊密溝通合作下與雙和醫院攜手開發出AI模型,讓醫生在掃瞄肺部時,系統就能直接提示哪些區域是肺炎的高風險區,輔助年輕醫師進行精確診斷。 更便利的是,這套AI輔助模型方便可攜,在醫院以外的場域也能使用,例如長照中心等機構,更符合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的醫療照護需求。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 廣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