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人 畫 千 手 千 眼 觀世音 菩薩

宋人畫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不詳AD 960-AD 1279

在擴增實境中查看

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市, 台灣

觀世音又稱觀音,是我們最熟悉的一位佛教人物。這尊觀音與常見的一頭兩手的顯教觀音像不同,祂的頭頂共有二十六個菩薩頭和一個佛頭,有一千隻手,每一隻手的手掌中間又有一隻眼睛,所以稱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密教觀音的一個重要典型。 萬頃波濤,四天王背負著一座七寶蓮台,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十分莊嚴地站在台上。左右各有兩位菩薩隨侍,下方的天龍八部雙手合什,向觀音菩薩示敬。觀音菩薩頭戴化佛寶冠,紺髮垂肩,雙唇上下都有鬍髭,仍作男相。但五官秀美,已流露出女性化的特質。全圖賦色妍麗,瓔珞裝飾和七寶蓮台都描繪得十分仔細。人物衣紋線條柔勁流暢,這些特色都與傳至日本的南宋佛畫十分類似,是一幅難得的南宋佛教繪畫精品。

詳細資訊

  • 標題: 宋人畫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 建立者: 不詳
  • 建立日期: AD 960-AD 1279
  • 實際尺寸: 縱:176.8公分 橫:76.2公分
  • 類型:
  • 權利: 國立故宮博物院
  • 材質: 絹本設色畫
  • 朝代:

下載應用程式

不僅可以探索博物館,還能透過藝術作品效果、Pocket Gallery、Art Selfie 等功能發掘更多樂趣

宋 人 畫 千 手 千 眼 觀世音 菩薩
宋 人 畫 千 手 千 眼 觀世音 菩薩

推薦

宋人 如來說法圖

相同時期創作的作品

陶穀贈詞

使用相同的媒材

四家法書

描繪相同的物件

藏文龍藏經(內護經板-朗久旺丹)

外觀相似的作品

宋李唐炙艾圖 軸

使用相同的媒材

春遊晚歸

來自相同的系列作品

詩帖

外觀相似的作品

墨水珠寶絲綢金屬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宋人画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宋代文物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观世音又称观音,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佛教人物。这尊观音与常见的一头两手的显教观音像不同,他的头顶共有二十六个菩萨头和一个佛头,有一千只手,每一只手的手掌中间又有一只眼睛,所以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密教观音的一个重要典型。

轴绢本,设色,画纵:176.8公分横:76.2公分,台北故宫藏

宋人画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万顷波涛,四天王背负着一座七宝莲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十分庄严地站在台上。左右各有两位菩萨随侍,下方的天龙八部双手合什,向观音菩萨示敬。观音菩萨头戴化佛宝冠,绀发垂肩,双唇上下都有胡髭,仍作男相。但五官秀美,已流露出女性化的特质。全图赋色妍丽,璎珞装饰和七宝莲台都描绘得十分仔细。人物衣纹线条柔劲流畅,这些特色都与传至日本的南宋佛画十分类似,是一幅难得的南宋佛教绘画精品。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宋画千手千眼观世音图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南宋绢本设色画

《宋画千手千眼观世音图》是南宋的一幅佛教绘画作品,该画为绢本设色画。尺寸纵176.8公分,横76.2公分。为故宫旧藏。

观世音又称观音,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佛教人物。这尊观音与常见的一头两手的显教观音像不同,他的头顶共有二十六个菩萨头和一个佛头,有一千只手,每一只手的手掌中间又有一只眼睛,所以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密教观音的一个重要典型。

中文名 宋画千手千眼观世音图 类    别 中国古画年    代 宋 文物原属 故宫旧藏 现    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    寸 纵:176.8公分,横:76.2公分 材    质 绢本

【简介】

万顷波涛,四天王背负著一座七宝莲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十分庄严地站在台上。左右各有两位菩萨随侍,下方的天龙八部双手合什,向观音菩萨示敬。观音菩萨头戴化佛宝冠,绀发垂肩,双唇上下都有胡髭,仍作男相。但五官秀美,已流露出女性化的特质全图赋色妍丽,璎珞装饰和七宝莲台都描绘得十分仔细。人物衣纹线条柔劲流畅,这些特色都与传至日本的南宋佛画十分类似,是一幅难得的南宋佛教绘画精品。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心安則理得 求人不如求已》
  佛教起源於印度,於東漢傳入中國逐漸成為人們所接受,在當時人們對自然、對人性、對社會、對冥冥中無法解釋的一切,對生活的潦倒困苦失去希望,為世間無可奈何的不平感到鬱悶壓抑時,佛便成為人們一种精神寄托的依賴與嚮往的支柱,表現了人們嚮往真善美的願望,佛教宣揚世間的因果輪迴,世間萬物皆為空,功名利祿只是過眼雲煙,七情六欲皆是自尋煩惱,人無高低尊卑之分,勸人惜萬物而結善緣。

宋 人 畫 千 手 千 眼 觀世音 菩薩

  觀世音源於佛教故事的一個信使,如來座下的弟子,她(據載,觀世音原為男性其貌不揚,受世人冷落,但因其慈悲博愛,形象漸漸美化,柔性化,便演變成現在模樣,時至大唐,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而稱觀音菩薩。)有著雍容端莊的面容,悲天憫人的慈悲,無邊的法力,洞悉一切的神奇力量,比起其他神秘莫測高高在上的菩薩,對世人來說觀世音更具母親般慈愛的親和力,所以更受世人不論男男女女的膜拜,人們更願意把心中的悲憤與與夙願向她傾訴,觀世音,意為觀看並聆聽世間所有的聲音,也許世間的苦難太多了,所以在傳說中觀世音便化為千手千眼,賦予更大的法力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宋 人 畫 千 手 千 眼 觀世音 菩薩

  在此畫中作者以華麗的色彩,飄逸的線條,細膩的筆觸淋漓盡致的描繪出在霞光流彩中,諸神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慈善莊重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威儀,足以令世上一切邪惡在她面前手無足措,無所遁形。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觀世音外出,讓善財童子代她一天,善財便問如何做菩薩,觀世音菩薩告之:眼觀鼻,鼻觀嘴,嘴觀心,諸事不可言語,再三叮囑後離去。
這日來一富者,帶著一袋錢財,跪拜曰:吾之財為經商之資。祈望自此生意興隆,財源滾滾。拜後離去,錢袋遺之;後來一窮者訴道:吾一生衣食困敝,何時無憂矣?轉見富人遺之錢袋,攜之欣喜而去;隨後一捕魚者祈求道:明日乃吾出海捕魚之日,請求出海之日風平浪靜,豐盛而歸。富者折而復返,見漁夫便討要錢袋,漁夫爭辯,富疑,欲譴之公堂,善財阻止,告之真象。
觀音歸來責善財曰:千金聚來還散去,不義之財安常在,捕魚遭遇狂浪涌,囹圄卻免命禍災,冥冥之中天定數,何來善財狂言開。
某日,一虔誠者向觀世音祈禱忽見一人竟似觀音模樣正向菩薩跪拜,驚問何故,觀世音笑道:求人不如求已。
觀世音自有觀世音的做法,心安則理得,求人不如求已。而我們凡事報著平和的心態,盡自已所能,不把希望寄托於那種虛無的力量,神是什麼?神就是自已,相信自己的智慧是無窮的,抱著這樣的信心,通過不懈的努力,夢有多大,心就有多大,相信自已總會創造出一個神話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