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 部 立 台北 醫院 護理 之 家

:::

  1. 首頁
  2. 最新消息
  3. 焦點新聞
  4. 107年衛生福利部新聞
  5. 8月新聞

衛福部已經成立臺北醫院護理之家火災事故應變中心

  •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 建檔日期:107-08-13
  • 更新時間:107-08-13

新北市新莊區的衛福部臺北醫院,今天凌晨4時許傳出火警,起火點在該院7樓護理之家7A23病房,立即疏散病患及醫療人員約300名,目前計有39人送醫或安置,截至今日下午4時,其中9人死亡,9人加護病房、10人住院治療、1人急診留觀、9人送至樂生療養院附設護理之家安置,1人出院。

本部今日上午已經成立臺北醫院護理之家火災事故應變中心,隨時掌握火災事故傷亡病患緊急醫療救護情形,及該院整體醫療恢復情形,另外並將配合新北市消防局火災鑑定結果儘速了解追查火災事故發生原因。

今(13)日下午,本部薛瑞元次長、醫事司、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等單位主管及臺北醫院徐院長分別至各醫院關懷慰問本次事故傷病患者,並代表陳部長發放慰問金,死亡病患5萬元,加護病房患者3萬元,其他病患1萬元。另外,由衛福部八里療養院及桃園療養院組成心理輔導團隊,協助提供病患及家屬心靈慰助。

依護理機構分類設置標準規定,照顧服務員比為1:5,護理人員比為1:15,且24小時均需應有護理人員值班 (任何時段護理人員及照顧服務員之總數與住民人數比例不得低於1:15)。該機構40床應配置護理人員3人,照顧服務員8人,實際配置人數7人 ,照顧服務員12人。查昨晚臺北醫院護理之家共32人入住,現場人力:護理人員1名,照服員2位,符合人力設置標準(至少合計應3人)規定。

  • 回上一頁

衛福 部 立 台北 醫院 護理 之 家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附設護理之家去年火警造成15人死亡,新北地檢署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嫌,起訴當時不在場的2位護理師,而台北醫院院長、違規攜帶著火床墊進醫院的民眾等5人則不起訴。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附設護理之家,2018年8月發生火災,15人死亡。新北地檢署今(22)日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嫌起訴潘姓代理護理長、陳姓護理師,而徐姓院長、攜帶導致起火床墊的民眾等5人則不起訴處分。對此,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護師工會)表示不平,認為檢察官將責任都推給基層護理人員,相對於此,該盡管理之責的院長、評鑑時給予護理之家「甲等」的評鑑人員,以及違規帶床墊的民眾,卻都不必負責。

(中央社)新北地檢署調查,台北醫院附設護理之家,去年8月13日發生火警,造成15人死亡、14人受傷,經調查鑑定結果,發現起火原因是235床潘姓病患的洪姓友人自行攜帶「超長波床墊」進入院內,使用過程電源線經擠壓彎折,導致電氣異常短路,產生高溫引燃周邊超長波床墊、床單等可燃物,進一步延燒至床旁隔簾及整間房間。

新北地檢署今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嫌起訴當時不在場的潘姓代理護理長和陳姓護理師。但徐姓院長、當時值班的謝姓護理師、羅姓照顧員、簡姓照顧員,以及把著火床墊帶入醫院的洪姓友人,這5人罪嫌不足,均以不起訴處分。

《中國時報》報導,台北醫院表示,醫院仍會是同仁最堅強的後盾,勢必全力支援同仁法律上、心理上與工作上一切的協助,並再次向所有受影響的病人及家屬、同仁致上歉意,醫院在相關消防、安全已持續改善,也虛心接受各界專業指導,目前尚未收到起訴書,將再做進一步了解與回應。

  • 衛福部立台北醫院大火9死,消防局:3大原因造成嚴重傷亡
  • 台北醫院護理之家火災:一切的問題,都是出在那扇門

為什麼起訴2名護理師?

台北醫院護理之家有「護理之家火災緊急應變計畫」、「用電安全自行檢查表(每月)」和「住民生活公約規定」。根據新北地檢署的新聞稿,住民生活公約禁止民眾使用自備的電器,以免自備電器不符合消防規定等,發生危險,而潘姓代理護理長、陳姓護理師負責每月檢查護理之家內電器。

新聞稿指出,潘姓代理護理長是護理之家的負責人兼「防火管理人」,得知有住民違規自帶床墊,雖然已告訴住民不可以攜帶自備電器,但沒有具體指示後續處理方式。

陳姓護理師則被指派負責用電安全檢查,每個月都應該檢查護理之家內電器,禁止民眾使用自備的電器用品。但陳姓護理師沒有按月檢查,也沒有檢查床墊電線有無破損。而潘姓代理護理長為防火管理人,也在用電安全檢查表上簽章,卻沒有落實覆核陳姓護理師的檢查結果。

新聞稿寫道,「被告潘O珍、陳O羽知悉住民自行攜帶長波床墊入院,卻未依規定排除該危險源,而容任其持續使用;復未依規定確實檢查該床墊之電線、延長線,有無綑綁、碾壓、破損、老舊等情事,認均有過失。」

為什麼不起訴醫院院長?

護理之家的「用電安全自行檢查表」,除了必須送請潘姓代理護理長簽章,也需要送請「管理權人」(也就是醫院院長)簽章。但新北地檢署新聞稿寫道,院內設置34科及多個管理部門,很難要求徐姓院長事必躬親。而「用電安全自行檢查表」上面院長該簽章的那欄,蓋的是院長的「丙章」,代表徐姓院長已經授權代行。就算徐姓院長真的「督導不周」,也屬行政責任範圍。

什麼是「丙章」?機關內有許多公文,須簽由首長蓋章核定,但為了顧及行政效率,減少長官工作量,長久以來許多機關首長都會另刻甲章、乙章、丙章等,跟本人親蓋的「職名章」分開,這些甲章、乙章、丙章分別授由秘書人員代為蓋章,效力等同於長官親自處理,因此秘書人員也須「同負行政與法律上責任」。

此外,徐姓院長也是「場所管理人」,但護理之家當時的防火區劃合法,防火避難設施合格,護理之家使用的床墊、窗簾也都採用防火材質。消防局2018年上半年消防安檢、新北市政府衛生局2016年、2017年2度考核都評為 「甲等」。因此認為徐姓院長在場所管理部分沒有問題。

為什麼不起訴值班護理師跟值班照顧員?

護理之家都會組成「消防編組」,分配好火災時誰要負責通報、誰負責救火等等,避免失事時手忙腳亂。失火當天值班的謝姓護理師、羅姓照顧員、簡姓照顧員,分別負責「通報」、「安全防護」、「滅火、疏散」。

新北地檢署新聞稿寫道,這3人在火災發生後,都有按照消防編組分工投入滅火和疏散工作,而且都在能力範圍內盡力救助住民,也為了救災遭受吸入性嗆傷等,「難以刑責相繩。」

為什麼不起訴帶病床來的住民?

根據新聞稿,帶著火床墊來的洪姓民眾,潘姓護理師雖然得知她違規,但沒有具體指示後續處理方式,且任她使用該床墊長達1年之久,洪姓民眾有可能認為護理之家已經同意它使用床墊。另外,床墊的使用沒有違反產品使用說明書,加上一般人並沒有察覺電線短路的專業能力,因此也難以用刑法的失火、過失致死等罪責論擬。

  • 不能遺忘的新聞:衛福部「護理之家」大火嗆死14人之後

護理師勸完,住戶又把違規電器拿出來

《ETtoday》報導,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表示,衛福部絕對會支持2位護理人員,也會聘請律師協助處理,他也對檢方決定表達遺憾,因為從火災發生後,「他們該做的努力,都有努力在做」,平時也有落實消防硬體維護、演練訓練與用電管理。

對此,王必勝解釋,護理之家與一般病房不同,住民多為久住,照顧者也會長陪伴,偶爾也會將手機等電器帶進充電,雖然護理師一旦發現,都會進行規勸,但卻經常遇到護理師前腳剛走,家屬又把電器拿出來等情形,「實務上根本防不勝防」,而若將規定改為,只要抓到一次就不能入住,也可能會引發另一層面的社會問題。

「在攜帶電器上,我們還需要討論,該如何從嚴辦理。」王必勝表示,希望未來醫院在電器管理上,能夠一起動員,像是總務、醫事人員看到,都要提出來,而不是將責任全都讓護理師一人扛。

護師公會、護師工會都抱不平:防火是護理師的責任嗎?

《中央社》報導,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高靖秋受訪時表示,2名被起訴的護理師並非火災當場值勤的護理師,而是防火管理人,如果有缺漏,依法確實應該承擔責任。


Tags:

出發!智慧城市中不可不知的新發現—智慧科技驅動的城市生活服務

衛福 部 立 台北 醫院 護理 之 家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智慧城市的樣貌早已不是電影中遙不可及的想像,但在不同族群與不同生活習慣的情況下,科技是否能發揮價值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透過逾1,200位受訪者調查、90多萬篇新興科技文本中,精煉出390組六大領域關鍵字,並從中勾勒出科技如何賦能民眾的日常生活,究竟有哪些是潛在的需求及服務值得產業關注、不容忽視的發展趨勢?

智慧城鄉以創新服務模式來滿足市民對城市生活的需求,同時引領企業智慧化應用的進程,結合以人為本的發展目標,帶動了產業經濟與社會結構改變,逐步讓科技慢慢滲透民眾的生活中,在不斷地創新與變革之下,讓民眾對城市的轉變更加有感,打造更美好的幸福臺灣。

日常行為大觀察—找出生活痛點,用科技加速擁抱智慧

但在這些年的耕耘下,民眾對智慧城市的應用場景有哪些想法呢?透過網路輿情資料的大數據分析,調查臺灣現行智慧城市的網路趨勢,再針對13-59歲民眾進行抽樣調查,解析民眾對智慧服務的認知、需求及好感度,彙整出智慧城鄉民眾生活應用調查,目的正是希望能藉由調查的過程中,找出民眾實際有感的智慧應用服務,除了能提供產業一個前進的目標,也能梳理出需要進步的領域,持續為智慧城鄉的推展努力。

衛福 部 立 台北 醫院 護理 之 家

在日常城市生活中的觀光零售、線上農產、交通運輸、市政服務、教育學習及健康照護等六大領域的應用服務,綜合各項指標觀察到,疫情確實成了民眾生活轉變的催化劑,加速了對智慧科技的依賴,以滿足新常態生活下的需求。

從智慧城鄉民眾生活應用調查中發現,民眾在六大生活領域內仍有許多日常需求。以觀光零售而言,民眾認為網購缺乏比價資訊及旅遊時資訊蒐集不易,分別達66.7%與63.3%;在線上農產的部分,有66.3%的民眾對於線上購買生鮮蔬果的品質仍有疑慮;而在交通運輸上,最讓民眾煩惱的就是找不到停車位的問題,高達66%。

另外像市政服務的部分,覺得臨櫃市政程序繁瑣達58%、卡片與票證難整合達57.1%;因應疫情而轉型的線上教育模式,民眾認為缺乏統一學習入口網的比例達56.1%;在健康方面,對於高齡長輩長照人力短缺的問題有50.5%的民眾感到憂心,另外需要長期監測生理數值卻無法堅持配戴穿戴式裝置的比例達44.9%。

這些受到疫情影響,及早已隱藏在日常生活中許久的生活麻煩,都可做為未來智慧城鄉提供發展智慧服務的參考依據。而智慧城鄉將跳出傳統框架,結合民眾及產業的困擾,催生出更多符合需求的智慧服務解決方案,創造更多生活與科技的互動價值。

六大熱門服務正在蔓延中,疫情後你的新常態是哪一種?

衛福 部 立 台北 醫院 護理 之 家

從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後,觀察到六大熱門服務正逐步擴散到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依據使用率的高低順序分別為無接觸服務、城市資訊整合、即時路況、線上教育平台、健康量測站以及一站式線上旅遊平台。

一、無接觸服務
因疫情大大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無接觸服務是本次調查中最普及的一項,整體使用率達到69.3%,包括透過AI影像方式建置結帳系統,不僅無接觸、還能大幅提升結帳效率避免大排長龍。進一步調查可以發現,行動支付更是無接觸服務中最主要的使用項目、整體使用比例高達7成,而會員紅利與獎品兌換等服務內容更能提升無接觸服務的附加價值,吸引民眾的使用意願。

二、城市資訊整合
在城市中的疫情、水情、交通、空氣品質及公共設施使用等生活資訊,有高達56.7%的民眾相當關心。而將城市相關資訊整合為清晰易懂的城市儀表板後,不僅可以讓民眾更了解城市及生活周遭的現況,也能讓政府機關思考城市進步的執行方向。針對民眾辦理市政服務時,常因為臨櫃手續繁瑣而困擾,有將近7成民眾希望能提供24小時線上資訊整合的服務系統,包含資訊搜尋、服務預約或線上諮詢等服務,減少臨櫃作業影響的操作成本及等候時間。

三、即時路況
尖峰時刻的通勤問題常令許多人深感頭痛,有50.9%的民眾在出門上學、上班或辦理事務時,會使用即時路況與最佳路徑導航的交通服務,結合即時資料庫與AI人工智慧進行時段、路況及車速等的數據分析,提供通勤人士最佳的交通選擇,不僅可以解決道路壅塞、提升效率外,也能減少因塞在車陣中產生的空污危害。

四、線上教育平台
在疫情衝擊下,線上教育平台的整體使用比例達到 46.4%,其中約有4成以學校正規教育遠距課程(含國中小、高中職、大專院校以上)為主要使用項目。而其次的語言線上學習課程及專業技能課程(如數位繪圖、程式語言等)也相當熱門,使用比例都高達3成5以上。線上教育的崛起,顯示出民眾的接受度逐漸提高,且有越來越多主題的課程轉移至線上教學模式,消弭因時間、距離及資源而受限制的民眾,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

五、健康量測站
健康意識的抬頭,民眾逐漸認知培養自主健康管理的重要性,由於地區偏遠醫療資源不足、家中沒有健康量測設備,或是量測站有提供獎勵(含獎品、紅利、優惠券等)因素,讓健康量測站服務的整體使用率達到44.5%。以社區為服務場域的自助健康量測站,結合衛生所、醫療院所、長照據點、社區活動中心及商業通路等據點,提供生理健康量測、遠距諮詢及健康紀錄雲端數據化等功能。透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解決醫療資源不均的問題,更能串聯核心醫院與基層診所打造健康共同服務網。

六、一站式線上旅遊平台
現在因資訊爆炸,民眾對於網路上爆炸的旅行、景點、住宿或美食等各項資訊難以選擇,而有41.1%的民眾喜愛在一站式線上旅遊平台進行票券訂購。線上旅遊平台不僅能綜整其他旅客的訂購經驗,整理成排行榜或評分等級以供參考,也能依據旅客的使用習慣提供行程建議,方便旅客可以一次解決行程中交通、景點、住宿及美食等的各種所需。

市民卡整合多項民生所需功能,成最具話題性的智慧服務

衛福 部 立 台北 醫院 護理 之 家

另一項有趣的發現,是疫情後民眾對於市民卡的使用成長了206%,可說是另類的無接觸商機延伸。在虛實整合的趨勢下,一卡在手的狀況逐漸轉往手機移動,市民卡在轉型為線上虛擬市民卡後,整合多項民生所需功能,讓民眾只要透過市民卡就能通行無阻,因此成了時下最熱門的智慧服務。包括臺北市、桃園市及臺中市等行政區,都推出在地市民卡,特別在疫情嚴峻時刻,整合各種不同用途的市民卡,透過感應或掃描方式就能享受各項生活的便利,不只是體現了零接觸的新常態生活,更能藉由數位足跡的蒐集,強化未來使用者的生活體驗,讓智慧科技從小地方中逐步滲透。

可預見未來民眾的生活將與資通訊科技更加緊密,而藉由市民卡的發行不只能強化民眾對在地的認同感,也能透過市民卡串聯的各項服務,讓民眾享受更便利的後疫情生活。

遠距醫療成長幅度快速,為高潛力發展服務

衛福 部 立 台北 醫院 護理 之 家

疫情不只催生了新型態的智慧服務,也讓不少具有隱性潛力的智慧應用大放異彩。透過調查發現民眾對於遠距健康照護的接受度與需求度逐漸提高,也讓遠距看診成為未來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智慧服務。雖然目前遠距醫療的整體使用率並不高,但民眾在使用後,對於問診效率、操作方便及症狀判斷的評價都感到相當滿意,也讓人對於未來智慧醫療的普及與應用感到更佳的期待。

臺灣遠距醫療的發展,在法規、遠距醫療工具及藥品配送的限制下而受到阻礙,但在Covid-19疫情的強勢襲擊下,也讓眾人逐漸意識到遠距醫療的迫切。雖然建立遠距醫療生態系還有許多必須調整及開放的,但目前已經針對弱勢、獨居、行動不便、離島及偏遠地區的民眾進行智慧服務的應用,期待能解決數位落差,讓每個人都透過智慧健康服務擁有更多保障。

在政府及智慧服務廠商的共同努力下,「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會持續針對民眾生活需求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也將繼續觀察並尋找民眾有感的生活方向,作為未來的發展目標,期待能加速國內智慧服務的生活應用,讓科技逐步翻轉你我的生活場景。


了解更多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

  • 影像辨識自助結帳
  • 線上英語學習平台
  • AI空污監測
  • AI稅務客服
  • IoT智慧路燈
  • 智慧停車
  • 健康量測站
  • 遠距醫療
  • 整合線上旅遊平台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廣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