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一條 長 200 公 尺 的街道,從起點開始 每隔9 公 尺 種一棵樹

Nampaknya seperti anda telah menyalahgunakan ciri ini dengan pergi terlalu cepat. Anda telah disekat sementara waktu daripada menggunakannya.

Jika anda fikir perkara ini bertentangan dengan Standard Komuniti kami beritahu kami.

題目 1.中山國小學生做分組遊戲,5人一組,6人一組,都能恰好分完,學生至少有多少人?

這題在問最小公倍數,
先把5的因數找出來, 有 1, 5 (原則上 1 可以不算)
6 的因數有 : 2, 3
最小公倍數是二者所有共同的質因數  ×  其他非共同的質因數
也就是 5 × 2 × 3 = 30

題目 2.有一條馬路長600公尺,一邊每隔8公尺種1棵黑板樹,另一邊每隔12公尺種1種椰子樹,路的兩端都不種樹,黑板樹和椰子樹第一次同時出現在路的兩旁是在幾公尺處?在這條路上黑板樹和椰子樹同時出現幾次?

這題也是在問最小公倍數, 問 8 與 12 的最小公倍數
8 = 2 × 2 × 2
12 = 2 × 2 × 3
共同的質因數有 2 × 2
非共同的質因數有 2 × 3
所以最小公倍數就是 2 × 2 × 2 × 3 = 24
第一次同時出現在路的兩旁是在 24 公尺處

問同時出現幾次 則是問 600公尺的路, 每 24 公尺種一顆樹, 路的兩端都不種, 那可以種幾顆呢
(600 ÷ 24) - 1 = 25 - 1= 24
同時出現 24 次

提醒:
種數, 種花及路燈問題
1. 一端種一端不種    路長 ÷ 間隔 = 商 → 就是答案
2. 二端都不種            路長 ÷ 間隔 - 1 = 就是答案
3. 二端都種                路長 ÷ 間隔 + 1 = 就是答案

最小公倍數的練習:  24  與 30  的最小公倍數
24 = 2 × 2 × 2 × 3
30 = 5 × 2 × 3
共同的質因數有 2 × 3, 非共同的質因數有 2 × 2 及 5
所以最小公倍數就是 2 × 3 × 2 × 2 × 5 = 120

怎樣解題(一)…路燈和間隔的問題

南一六年級下學期第二單元是「怎樣解題(一)」,這個單元在訓練學生觀察題目中的規律,找出規律並解決問題,是一個訓練學生思考的單元,運用到的數學技巧都很簡單,反而是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班上的學生卻常常在理解題意上出現問題。例如下面的題目

1.在一條長840公尺的公路一旁設路燈,公路兩端都要設,共設了41盞路燈,兩盞路燈之間的距離有幾公尺?

2.道路長364公尺,在道路的一旁,每隔28公尺設1盞路燈,道路的頭尾一端設一端不設,共設了幾盞路燈?

這種題目要讓學生理解路燈數量和間隔數量之間的關係,第一題先讓學生畫出一條馬路上兩端都要設,共設了3盞路燈,這樣有幾個間隔?然後4盞、5盞…,希望學生可以找出「間隔數=路燈數-1」的規律。所以學生可以算出41–1=40(間隔數)、840÷40=21。答:21公尺。

第二題題目改成一端設一端不設,並且直接給間隔的距離,希望學生算出有幾盞路燈。同樣先讓學生畫出一條馬路,一端設一端不設,共設了3盞路燈,這樣有幾個間隔?後4盞、5盞…,希望學生可以找出「間隔數=路燈數」的規律。所以學生可以算出364÷28=13(間隔數),因為間隔數=路燈數,所以路燈也有13盞。答:13盞

這兩個題型不同點在於:

  1. 第一題兩端都設、第二題一端設一端不設。
  2. 第一題要算間隔距離,第二提要算路燈數量。

第一點不管哪種題型都會讓學生練習,所以學生可以直接套用舊經驗,但是班上很多學生還是無法理解,有些學生連簡單的3盞燈的圖形都畫不出來,有些學生要老師提醒了,他才會想要動手畫畫看,不然就一直瞪著題目,不知道心裡在想什麼?這樣的學生往往不會先簡化問題,或者是不知如何簡化問題。只好一而再在而三的指導學生簡化問題就是先把數量減少,然後試試看找出規律,但是成效一直不彰。

第二點學生常常無法理解「840÷40=21」和「364÷28=13」這兩個式子算出來的答案「21」和「13」是什麼。甚至第一題就直接「840÷41」然後就算不出來了。第一題找出路燈和間隔數的規律後,算出41盞路燈只有40個間隔,所以840公尺分成40個間隔,每個間隔是21公尺。第二題是找出路燈數和間隔數相等的規律後,364公尺除以28公尺得到的是有13個間隔,因為間隔數和路燈數相同,所以有13盞路燈。

雖然課堂上一直這樣講解給學生聽,但是發現成效不彰,而讓他們討論學生也不夠積極,常常變成少數幾個會的學生在指導其他同學,但這些同學有往往只想要得到答案,解決功課,一點也不想理解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還是不會,這對老師的教學真的是一大打擊。

數學日記

六乙羅映青

在我眼中,數學就像一隻張牙舞爪的大怪物,他的魔爪像我伸來,緊緊捆住我,讓我想逃也逃不了。

這學期的第一單元--因數、倍數也是一樣,到底什麼樣的題目要找因數、什麼樣的題目要找倍數,總令我一個頭兩個大, 幸好溫 老師為我們做詳細的題目剖析,總算救了我一「命」。

#題目分類

公倍數三大類題型:

一、植樹問題

:

1總統府前有一條180公尺長的馬路,為了慶祝國慶日,每隔6公尺插一枝國旗,每隔8公尺站一位憲兵;這條馬路的起點,同時有國旗和憲兵,下一次同時有國旗和憲兵的地方,距離起點幾公尺?

2有一條長400公尺的街道,從起點開始,每隔9公尺種一棵樹,每隔15公尺設一盞路燈,在這條街道的起點,同時有樹和路燈;下一個同時有數和路燈的地方,距離起點幾公尺?

3接第2題,第四個同時有樹和路燈的地方,距離起點幾公尺?

二、面積問題

:

1用長20公分、16公分的小長方形,想排列一個正方形,請問最小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

2用長15公分、寬12公分的長分形紙片,如果要排出一個最小的正方形,需要多少紙片?

三、分組問題

:

1有一簍橘子,每9個一堆或每6個一堆,都剛好分完,只知道橘子的個數在150以內,這簍橘子最少可能有幾個?最多可能有幾個?

2凱文有一袋彈珠,大約是九十多顆,每8顆一數剛好數完,每12顆一數也剛好數完,凱文有多少顆彈珠?

3甲生每6天到圖書館一次,乙生每8天到圖書館一次。某一天,甲生和乙生一起去圖書館,下一次兩人再一起去圖書館,最少要幾天後?

4接第3題,如果甲生和乙生今天一起去圖書館,剛好是星期四,下一次兩人再一起去圖書館,且又剛好是星期四,最少會是幾天後?

公因數兩大類題型:

一、分筆問題:

1老師有45枝鉛筆和30枝原子筆要送給學生,想使每位學生分到的鉛筆一樣多,分到的原子筆也一樣多,他最多可以分給幾位學生?

2老師要將32顆巧克力和40枝棒棒糖,平分給一些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到的巧克力一樣多,棒棒糖也一樣多,且剛好分完,小朋友最多有多少人?

3六年丙班有男生16人,女生24人,男女混合分組烤肉,每組的男生一樣多,女生也一樣多,最多可以分成幾組?每組的男生有幾人?女生有幾人?

二、面積

:

1有一塊長方形的布,長72公分、寬60公分,甲想把它剪成大小都一樣的小正方形(正方形邊長的公分數都是整數),而且布要全部剪完,最大正方形的邊常會是幾公分?

2有一張長90公分、寬48公分的長方形海報紙,把它剪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正方形邊長的公分數都是整數),而且海報紙要剛好剪完,最大正方形的邊長會是幾公分?

用這種方式分類,可以快速熟悉各種題型,在看到題目時就不會「烏煞煞」,

能很快的掌握;這樣就好像和數學題做了好朋友,每當碰到題目的時候,題目就開始向自己招手:「嗨!我是公因數的題目喔!」「我是公倍數的題目喔!

既然和題目變成好朋友,自然不會害怕,反而算起來得心應手,相信這麼做,考試一定會加分!謝謝老師!

有 一條 長 200 公 尺 的街道,從起點開始 每隔9 公 尺 種一棵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