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增生中藥

「子宮內膜增生」的成因與治療,中醫觀點來看是「氣滯血瘀」的表現

子宮內膜增生中藥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子宮內膜增生,絕大多數是由於子宮內膜長久的接受雌激素(estrogen)的刺激,缺乏黃體素的週期性保護所造成。

這位30出頭、體態豐腴的圓滿美女,大約是在108年初來到本院。

她當時因為反覆的「非經期子宮出血」、「月經爆量且總是超過十幾天滴答不停」等狀況,就在某醫學中心經過「子宮內膜刮搔術」檢查後,被醫師診斷出是「複雜性子宮內膜增生」,並且已經斷斷續續服用黃體素治療已經將近一年,而且也同時在其他中醫院所灌水藥調理了一整年。

但是,就在她後來決定到本院初診的二週前,這位美女回到醫學中心複診時,發現原本的「複雜性子宮內膜增生」竟然已經進展成了更麻煩且更容易癌變的「複雜性非典型子宮內膜增生」。

「你需要開始固定服用高劑量黃體素,如果再追蹤三到六個月仍然沒有改善,為避免惡化成子宮內膜癌,我建議子宮全切除手術」婦產科醫師跟她這麼說。

對於這樣的結果,想當然會讓眼前這位全心全意想要弄出人命的美女少婦異常憂慮,也因此她才會透過朋友的轉介紹,在通過敝院勘比天下第一武道會的重重篩選關卡,而順利預約全自費門診來尋求專業協助。

閱讀到這邊,相信已經有一大堆人對於上述的「複雜性」、「非典型」等辭彙感到心灰意冷、了無生趣,因此筆者就先來開個小篇幅來好好解說一下,到底什麼是「子宮內膜增生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子宮內膜增厚 ≠ 子宮內膜增生

子宮內膜增生主要症狀是「非經期的異常出血」(包括月經滴滴答答不停止、停經後的子宮出血等),但你必須要知道的是「子宮內膜增厚,不等於子宮內膜增生」。

子宮內膜增厚,是超音波影像檢查時所見到的一種「現象」或「描述」,並不是一個疾病的診斷結果。

子宮內膜會隨著每次月經來潮,因應 FSH、LH、Estrogen 等賀爾蒙的協同、消長作用,而出現週期性的增厚、剝落變薄等情況。 雖然有時會在超音波下看到月經結束後,仍有內膜偏厚的現象,但如果再次經歷一個月經週期時,這個增厚現象就可以消退,那麼我們其實不用擔心,可將其視為賀爾蒙的短期失調狀態即可。

然而,「子宮內膜增生」就沒這麼簡單,這可是一種有機會進展為子宮內膜癌、或是與子宮內膜癌同時並存的「疾病」。 而診斷準則是「在顯微鏡觀察中,單位面積的子宮內膜細胞數量增多、密度增加,甚至出現外觀型態上的變異」,因此單純憑藉著超音波影像是無法完全判斷出「子宮內膜增生」的。

子宮內膜增生該如何診斷?

因為無法單靠超音波確認是否有子宮內膜增生現象,因此傳統做法是進行「子宮內膜搔刮術」,這個方式是將大部分的子宮內膜刮下來化驗,雖然對內膜影響較大,但是準確度也自然相對較高。

而目前比較有效率的常用方式,是用「子宮鏡」直接進到子宮去觀察內膜,看看是否出現「局部內膜增厚」、「內膜變得緻密、擁擠」、「腺體結構(大小、型態)發生改變」等情況,但如果當下觀察到的病灶很明顯,那麼直接做子宮鏡下切片也可立即進行化驗。

然而,如果是「看起來疑似病變,但目視無法確認」的區域,就得另外麻醉進行「子宮鏡手術」,切除所有可能的病灶再送病理檢查。

現代如果真的很怕麻醉、動手術,目前也有「冷刀式子宮鏡手術」可供選擇,其目標是希望能在降低對內膜傷害的情況下,將疑似病灶切除並取得組織切片。

子宮內膜增生的分類

目前國際較常用的分類法,是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在 1994年公佈的標準(雖然 2003年、2014年 WHO曾經公布修正版本,但因為國際臨床上仍然習慣使用 1994年的版本,因此也請讀者們先按照 1994年的這個版本去理解就好),將這個疾病分為四種形態:

  1. 單純性增生(Simple hyperplasia): 子宮內膜的腺體數量增加,但是正常的結構尚未受到影響,癌症進展率為 1%。
  2. 複雜性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 子宮內膜腺體變得更擁擠及不規則,癌症進展率為 3%。
  3. 單純性非典型增生(Simple hyperplasia with atypia): 單純性增生,伴隨有腺上皮細胞核的非典型特徵,包括細胞核出現形狀及大小的顯著變化,以及細胞核的突出現象,癌症進展率為 8%。
  4. 複雜性非典型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 with atypia): 複雜性增生,伴隨有腺上皮細胞核的非典型特徵,包括細胞核出現形狀及大小的顯著變化,以及細胞核的突出現象,癌症進展率為 29%。

為什麼會形成子宮內膜增生?

子宮內膜增生,絕大多數是由於子宮內膜長久的接受雌激素(estrogen)的刺激,缺乏黃體素的週期性保護所造成。

10大子宮內膜增生的危險因子

  1. 高油脂或高熱量飲食、肥胖。
  2. 遺傳。
  3. 糖尿病。
  4. 無排卵週期(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更年期)
  5. 卵巢腫瘤,如顆粒性細胞瘤。
  6. 單純使用雌激素(即使是低劑量)的賀爾蒙替代療法會引起子宮內膜增生,是仍有子宮的婦女使用上的禁忌。
  7. 某些含有高量雌激素的成藥或草藥。
  8. 免疫抑制(接受腎臟移植者)與感染也可能與子宮內膜增生相關。
  9. 遺傳性非息肉型結腸直腸癌或 Lynch 症候群,罹患此二種疾病的婦女會大幅增加子宮內膜增生的風險。
  10. 環境賀爾蒙的刺激。

子宮內膜增生的治療方式

對於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婦產科醫師目前首選的治療方式是以「口服高劑量黃體素」為主。

根據國內外的文獻資料,有部分患者在使用「高劑量黃體素」治療的三個月後,就可能出現明顯的療效(由「單純性子宮內膜增生」回復到正常內膜,或由「複雜性增生」回復到「單純性增生」等等)。

如果是已停經、無生育需求的女性,而且口服高劑量黃體素的效果不佳時,醫師為了避免子宮內膜增生進展為子宮內膜癌,通常會建議進行子宮全切除,藉此達到根治目的。

如果仍有生育需求,但服用高劑量黃體素之後仍然不斷出血、療效不佳、病程也持續進展的患者,又該怎麼辦?

今天文章中這位苦主就是這種典型的例子,美女少婦已經斷斷續續服用了快一年的高劑量黃體素,卻依然從原本的「複雜性增生」進展到「複雜性非典型增生」。

由於每個人子宮、乳房…等部位的賀爾蒙受器數量不同、對於賀爾蒙的敏感度不同、對於相關賀爾蒙製劑的吸收力與代謝力也都不同,若再加上每個人自幼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等經年累月慢性因子的加總,都有可能會劇烈影響疾病的輕重表現與後續藥物介入時的療效。

以我個人處理「子宮內膜增生程度不一」的中西醫合併治療臨床經驗來說,有的患者從婦產科醫師那兒得到的專業建議是:「先持續追蹤檢查、暫不使用藥物」,而這個「暫不使用藥物」類型的患者在經過中藥調理、積極改善生活型態之後,往往能在數個月後就有所明顯改善,還算是相對好處理的療程。

但,也有其他患者跟這位苦主一樣,婦產科醫師在患者確診初期,便很慎重地開始投以高劑量黃體素,而這個階段我在處理中西藥合併治療時的中藥開方考量,也確實要思考到更多的層面,包括要更拿捏中藥處方在降低發炎、改善循環以及緩解黃體素副作用的比例⋯⋯等等。

雖然國內外的文獻資料裡,「黃體素療法」目前暫時沒有統一的治療劑量、方式、治療時程,但我仍認為這畢竟是現代西醫學在此時此刻所能為「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所做出的最好選擇。


Tags:

從科技島領先全世界:解密台灣「淨零減碳」轉型術,科技與環境可以達成雙贏

子宮內膜增生中藥

Photo Credit:Shutter Stock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永續經營」在過去是國家治理、企業運作「Nice to Have(可有可無)」的元素;如今在淨零減碳、倡議ESG的推波助瀾,永續議題儼然成為「Must Do(必須要做)」的必考題。

隨著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加上金管會訂定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資訊揭露時程,「淨零入法」勢在必行。那麼首當其衝的台灣企業該如何回應?怎麼擬訂具體行動策略?以及廣大的消費者,從日常生活中,又可以透過哪些方式響應減碳?

我們本次邀請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林子倫副執行長、中鋼公司、以及臺灣唯一專注頭皮養護髮品的B型企業美科實業,分別以政府角色、大型企業、以及中小企業代表,從企業治理、民眾消費角度,探討台灣的永續轉型術,如何走出與他國不一樣的道路。

產業供應鏈首當其衝,企業永續轉型不轉不行

歐盟公告最快2023年試行徵收全球首要碳邊境調整機制,也就是俗稱的碳關稅,讓一票過去長期仰賴進出口貿易的台灣企業引發「碳焦慮」。不過也有企業認為眼前的減碳星火,還「燒不到自己」,但真的是這樣嗎?

林子倫就指出,「現在有一句玩笑話,如果企業不走淨零,你的訂單可能就被清零。」因為供應鏈層層分工,終端大品牌例如Apple、Google、Microsoft開始要求他們的供應商,必須每年要通過減碳評比,如果不能達標,很可能隔年就被踢出名單。因此林子倫強調,「如果企業現在不做改變,在未來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永續轉型這一題的布局,不只是爲了減碳,而是為了競爭力,非轉不行。」

子宮內膜增生中藥

Photo Credit: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林子倫副執行長分享淨零碳排已是世界趨勢

身為高碳排行業的中鋼,面對淨零就深有所感。中鋼生產部門生產副總陳守道回應,「碳中和的壓力鋪天蓋地而來,以前只要遵循國家法規要求,現在還要面對投資機構、客戶、外國政府、國際倡議的要求。」中鋼研發部門技術副總鄭際昭則呼應林子倫所言,他說:「企業如果沒有足夠的減碳作為,未來外銷產品被課徵碳稅,就會造成產品競爭力下降,現在更要把握轉型升級的機會。」

子宮內膜增生中藥

Photo Credit: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中鋼研發部門鄭際昭副總認同現在國際市場上,未有減碳的企業是難以保持競爭力的

除了環境壓力、市場競爭力,難道企業投入減碳沒有其他誘因?美科實業展示另一種思維。美科總經理陳俊偉就提到,他們思考每年賣到市場的洗髮精,100萬支、200萬支空瓶最後跑去哪?為了對環境負責,陳俊偉認為企業投入減碳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信念」。他說,「因為我們認為綠色産品是一門好生意,值得我們去投資,所以盤點自身優勢,順勢達成淨零目標。」

減碳行動成功心法,中鋼、美科的永續策略如何殊途同歸

既然美科實業深信「轉綠」是有利可圖,那麼像他們這類中小企業,是怎麼系統化規劃減碳路徑?美科放眼203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藍圖之下,從組織、策略兩個方向開始展開行動。前者設有專責永續辦公室,直屬於總經理室並編列獨立預算讓決策有效施行;至於策略面則可分為內部及外部的作為。

子宮內膜增生中藥

Photo Credit: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美科實業總經理陳俊偉分享如何從公司內到外,規劃減碳策略

內部在盤點碳足跡過程,陳俊偉分享他們將産品製造、企業組織會產生的碳足跡,交由專業團隊去界定範疇,再與內部同仁溝通一起設定減碳目標。外部的減碳,則是號召價值鏈上下游夥伴一起響應,鼓勵合作廠商一起發展低碳産品、淨山養樹,並遵守供應商守則、評鑑制度。

子宮內膜增生中藥

Photo Credit: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以上種種投入之後,再統整為網站內容及品牌的永續報告書,對外向客戶、供應商、甚至大眾消費者告知,知曉美科所設定的短中長期永續目標共達成哪些成績,不僅獲得消費者認同,也提升品牌價值。

美科實業邁向綠色企業,淨零減碳實績

子宮內膜增生中藥

至於陳俊偉口中碳盤查的專業團隊合作,該如何找尋這類對象?林子倫回應,「現在政府端,從經濟部、工業局、環保署有很多類似的輔導方案;或是企業之間透過用大帶小模式,透過供應商夥伴的轉型經驗分享,可以幫助相對較缺乏資源的中小企業來擬定相關策略。」

那麼對大型企業如中鋼有著龐大組織規模,在淨零減碳有什麼實際作為?鄭際昭回應,中鋼在2021年成立「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由董事長親自擔任負責人,訂定明確的中、短、長計畫,並每三個月做一次會報,採取「先低碳、再零碳」的方針著手,最後目標2050要達成碳中和。

中鋼投入淨零減碳擬訂短、中、長程具體目標

子宮內膜增生中藥

尤其在生產環節,為了盡可能減碳,還可以運用前瞻技術找到新解方。例如中鋼與成功大學合作成立「負碳科技氫能冶金共研中心」,鑽研「以氫代碳」技術;或是和工研院合作發展鋼化聯產技術,期望造就台灣第一個在工業界實施氫能結合二氧化碳捕捉及再利用(Carbon Capture and Utilization, CCU)的示範案例,展現中鋼有產製高級鋼的技術實力。

子宮內膜增生中藥

Photo Credit: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中鋼生產部門陳守道副總說明中鋼如何從生產面到投資面,全面邁向2050碳中和目標

除了在能耗端節約,中鋼也積極布局拓展再生能源來源。陳守道分享,中鋼投資中鋼光能公司,在中鋼集團設置太陽光電系統,累計發電量已達約3.3億度,未來每年約可貢獻1.02億度綠電、減少5.1萬公噸碳排量。此外,中鋼也透過投資公司,帶動本土離岸風電產業發展,協助政府落實離岸風電產業在地化政策。

子宮內膜增生中藥

Photo Credit: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中鋼小港廠區內的太陽光電系統

從計算「熱量」到「碳量」,消費者響應企業減碳可以這樣做

上述的討論都還是聚焦在企業對淨零減碳的投入,對一般大眾而言,淨零一事是否仍遙不可及呢?林子倫點出實際情況,因為碳稅有價之後,未來我們的食衣住行,方方面面將要精確計算碳排放,來繳納碳成本。因此我們以前吃一頓飯要看食物的熱量,未來計算碳足跡排量的習慣,將逐漸融合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或是日常每一段旅程。

除了計算自身碳足跡,大眾是否也能透過消費行為,響應淨零減碳?其實是有的,例如美科在執行碳盤查就發現,頭皮淨化液的最大碳排放是在「使用」階段,也就是沖洗所需水量、吹乾所需電量。因此美科透過調整配方、成分,讓髮絲更易沖洗、易吹乾,當消費者使用他們的循環低碳產品,也等於在呼應減碳方案。

至於鋼材看似與消費者沒有直接關係,中鋼生產部副總鄭際昭就提到,鋼化聯產技術能應用在產製綠色化學品,舉凡球鞋、瑜珈衣,都屬於低碳製程下的綠色產品。又或是中鋼2007年他們開始與國際電動車大廠合作,針對電動車馬達開發高能效電磁鋼,鋼材重量減輕有助省電或增加續航力。換言之,當消費者有意識選擇這類綠色產品,就是在為地球貢獻一份心力。

不論是美科從髮品研發新配方、瓶裝減碳,又或是中鋼生產綠能鋼片,林子倫認為這兩家企業都是在永續轉型的過程,持續開發出新的產品及技術。因此在淨零減碳的漫長路上,企業更應該積極找出新的商業模式,或培養更強勁的競爭力,證明環保與經濟不再是相生相剋的難題,而是相輔相成的新契機。

國科會科技辦公室 廣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