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沐浴 而 朝

【原文】

14.21 陈成子弑简公①。孔子沐浴而朝②,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③。”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注释】

①陈成子:即陈恒,齐国大夫。弑(shì):下杀上为弑。简公:齐简公,名壬。

②孔子沐浴而朝:沐浴'洗头洗澡,这里指斋戒。当时孔子已告老还家,他认为臣弑其君是大逆不道,非讨不可,故有此举。

②夫(fú):指示代词,那。三子.指孟孙、季孙、叔孙三家大夫。由于他们势力强大,主宰着鲁国的政治,故哀公不敢自王。

【翻译】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在家斋戎沐浴后去朝见鲁哀公,告诉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向季孙、仲孙、孟孙三人报告吧!”

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可君主却对我说‘去向那三人报告’。”

孔子到季孙、叔孙、孟孙三人那里去报告,他们不同意讨伐。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

【解读】

坚守最根本的原则


“陈成子弑简公”是

春秋

时期的一件大事,当时齐国的权臣陈恒把自己的国君给杀掉了。孔子把礼制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对这种以下犯上、残忍僭越的行为异常愤慨。所以在听到这件事后,还是前去求见鲁哀公,请他出兵讨伐陈恒,以匡正义。但是当时鲁哀公也是有名无实,所有权力都掌握在三桓手中,就让他去找这几位大夫。孔子又去请三桓发兵,结果被他们拒绝了。孔子很无奈,只好自我安慰,表示自己对这件事尽心了。

孔子的“请讨”,固然是为了尊君、正名,维护君臣大义,但他更具体的目的一是警醒鲁哀公,一是警醒季氏三家。他想通过此事提醒鲁哀公,如果任由季氏势力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三桓也会像陈成子一样做出以下犯上的事情来。向季氏三家的报告,意在提醒季氏,你们身为臣子却不守臣礼,如果一意孤行,那么将来也会落得被诸国讨伐的下场。但可悲的是,他的意愿并未受到重视,他的警醒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虽然如此,孔子这种对最根本的原则的坚守,仍有着重要价值。他提醒我们,不论是在什么情况下,社会上都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则,而且这个原则是不可违背的,必须坚守。就当时来说,君臣之道就是不能违背的根本性原则。如果这个原则丧失,国将不国,一切都将陷入可怕的混乱。正因为如此,孔子才执着地请求讨伐陈成子。

古往今来,坚守原则的人总是能够得到众人尊敬的,不管他们最后能否获得成功。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因为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对方,他们都从宫中逃出来。当时,西方的周文王广招天下贤士,伯夷、叔齐兄弟二人听说后,便前往投奔。可是,还没等他们到达,周文王就死了。文王死后,继位的武王扩充兵力,用车装着周文王的灵牌东进伐纣。伯夷、叔齐听闻,拦马劝谏,说:“父死不葬,乃动干戈,可谓孝吗?以臣弑君,可谓仁吗?”武王身边的随从听到二人指责武王,拔剑想杀掉他们。姜太公说:“此乃义人。”就让手下扶持二人离去。武王灭商以后,天下归周,伯夷、叔齐认为武王以臣犯君可耻,就立志不食周朝的粮食,到首阳山隐居起来,采薇为食,维持生存。一位妇人看到他们采薇为食后说,这薇菜也是在周朝土地上生长的呀!二人听罢,决定绝食等死。临死之际,他们还作了一支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虽然饥寒寂寞,却依然操守不改,这一佳话千古流传。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多半是先进替代落后,因此,很多人对伯夷、叔齐二人的坚守不理解。其实,二人坚守的并不是落后的商王朝,而是一种根本原则。他们的做法,和孔子所坚守的如出一辙。毋庸置疑,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

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必须要坚守最根本的原则。不论什么时候,不论发生什么事情,这个基本原则不能丢掉。如果丢了这个根本原则,就会导致个人的失败或者组织的失败。在现代社会,人们受到的干扰和诱惑越来越多,就更需要有坚守原则的精神。否则,一旦放弃原则,就没有了约束自己的准绳,如果人人如此,整个社会都将陷入混乱之中。

孔子 沐浴 而 朝
孔子 沐浴 而 朝
简体English

孔子 沐浴 而 朝

本站介紹
簡介
字體試驗頁

+

協助

+

常見問答集

+

使用說明

+

工具
系統統計

+

數位人文

先秦兩漢

儒家

顯示資料來源

論語
學而
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長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鄉黨
先進
顏淵
子路
憲問
衛靈公
季氏
陽貨
微子
子張
堯曰

顯示資料來源

+

孟子

顯示資料來源

+

禮記

+

荀子

顯示資料來源

+

孝經

+

說苑

+

春秋繁露

+

韓詩外傳

+

大戴禮記

+

白虎通德論

+

新書

+

新序

顯示資料來源

+

揚子法言

+

中論

+

孔子家語

+

潛夫論

+

論衡

+

太玄經

+

風俗通義

+

孔叢子

+

申鑒

+

忠經

+

素書

+

新語

+

獨斷

+

蔡中郎集
墨家

顯示資料來源

+

墨子
魯勝墨辯注敘
道家

顯示資料來源

+

莊子

顯示資料來源

道德經

顯示資料來源

+

列子

+

鶡冠子

+

文子

+

文始真經

+

列仙傳

+

鬻子

+

老子河上公章句
法家

顯示資料來源

+

韓非子

顯示資料來源

+

商君書

顯示資料來源

+

申不害

+

慎子
諫逐客書

+

管子
名家

顯示資料來源

+

公孫龍子
兵家

顯示資料來源

+

孫子兵法

顯示資料來源

+

吳子

顯示資料來源

+

六韜

+

司馬法

+

尉繚子

+

三略
算書
海島算經

+

九章算術

+

孫子算經

顯示資料來源

+

周髀算經
雜家

顯示資料來源

+

淮南子

+

呂氏春秋

+

鬼谷子

顯示資料來源

+

尹文子

顯示資料來源

+

鄧析子
史書

顯示資料來源

+

史記

+

春秋左傳

+

逸周書

+

國語

+

晏子春秋

+

吳越春秋

顯示資料來源

+

越絕書

+

戰國策

+

鹽鐵論

+

列女傳

+

春秋穀梁傳

+

春秋公羊傳

+

漢書

+

前漢紀

+

東觀漢記

+

後漢書

+

竹書紀年

+

穆天子傳

+

古三墳

+

燕丹子

+

西京雜記
經典文獻

顯示資料來源

+

詩經

顯示資料來源

+

尚書

顯示資料來源

+

周易

+

周禮

+

楚辭

+

儀禮

+

山海經

+

焦氏易林

+

京氏易傳

+

詩說
字書

+

說文解字

+

爾雅

顯示資料來源

+

釋名

顯示資料來源

+

方言
急就篇
醫學

+

黃帝內經

+

難經

+

傷寒論

+

金匱要略
出土文獻

+

郭店

+

馬王堆

漢代之後

魏晉南北朝

顯示資料來源

道德真經註

+

世說新語

+

顏氏家訓

+

文心雕龍

+

抱朴子

+

人物志

+

金樓子

+

水經注

+

神仙傳

+

三國志

+

高士傳
神異經

+

洞冥記
隋唐

+

群書治要

+

藝文類聚

+

通典

+

意林
黃帝陰符經
宋明

顯示資料來源

+

四書章句集注

顯示資料來源

三字經

+

論語注疏

+

西遊記

+

三國演義

+

金瓶梅

+

封神演義

+

廣韻

+

孝經注疏

+

太平御覽

+

太平廣記

+

朱子語類

+

宋景文公筆記

+

棋經

+

郁離子
清代

顯示資料來源

+

墨子閒詁

+

紅樓夢

+

全唐詩

+

康熙字典

+

儒林外史
民國

顯示資料來源

+

墨經校釋

簡介說明

相關資料

字典

討論區

圖書館

維基

數據維基

在中檢索:

高級檢索

書名檢索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