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關 我 的 事 的 後果

不 關 我 的 事 的 後果

不 關 我 的 事 的 後果

亞當偷吃了伊甸園裏「知善惡樹」的果子,天主問他原因,他說是夏娃慫恿他吃的。當天主問夏娃為什麼不聽從告誡,夏娃又推搪說是蛇哄騙她吃的。天主給予亞當和夏娃自由的意志去選擇為善或作惡,但他們犯錯後卻用不同藉口諉過他人。這個《聖經》故事耳熟能詳,但一再細味,卻發人深省。

不難留意到,「是他教我/叫我做的」、「不關我的事」都是經常出自孩子,甚至是大人口中的話。當孩子自知理虧,如果第一時間是想盡藉口去推卸責任而不知自省,想把別人一起拉下水而企圖撇清自己的責任,總之認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這可是育兒的一大失敗。

兒童繪本《「不關我的事」的後果……》是對事事推卸己責的人,來一個當頭棒喝。主角志勳整天一副懶洋洋、愛理不理的模樣,當早上不願起牀,便說是被子抱着他不放;當媽媽着他梳洗,他便說牙刷、牙膏不想到他的嘴巴裏,所以逃走了;當他吃東西時掉得滿桌都是,便說是湯匙、筷子不想吃飯,自己弄掉的;不想背書包上學便說書包今天不想去幼稚園;用恐龍娃娃捉弄弟弟後,便說是玩具娃娃討厭弟弟;玩具散亂一地,不想整理便說是玩具待在箱子很悶……總之就是一籮籮千奇百怪的藉口。當讀到志勳與媽媽的對答時,有時會設身處地,想像假如志勳是自己的孩子,我定必會火冒三丈。

不 關 我 的 事 的 後果

《「不關我的事」的後果……》作者:朴秀娟。繪者:申炫靜。翻譯:魏嘉儀。出版社:大穎文化。(網上圖片)

不 關 我 的 事 的 後果

培養子女承擔責任的勇氣

不 關 我 的 事 的 後果

有一天,夜幕低垂的時候,所有曾替志勳孭黑鍋和怪罪的用具和玩具,再也忍受不了志勳的無賴行為,全部都生氣地聚在一起,跑來找志勳算帳,說他總是推卸責任,他們再也不想理會他了,要離家出走。故事中,幸好志勳最後得到了教訓,遵守與玩具用品之間犯錯不抵賴的約定,改過遷善。

現實中,要承認錯誤,有時候的確需要極大的勇氣。但人總會犯錯,只要誠心認錯和道歉,勇於承擔責任,相信會比推卸責任,互相指摘,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原諒。

這繪本令我想起出自《論語•學而》的一名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即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有否竭盡所能為他人做事?和朋友相處有沒有恪守承諾?有沒有認真實踐師長的教誨?假使從小就培養自我省察的能力,事事反求諸己,相信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會大大提升,世界想必會變得更加美好。

文︰Carol Ma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3期]

孩子總是做錯事找藉口,推卸過錯至別人身上?從生活小事開始養成負責任的好品格

志勳從起床開始,展開了凡是被媽媽叨唸,就找理由耍賴的一天。「快起床!要去幼稚園了。」是棉被抱著我不放。「快點刷牙、洗臉!」牙刷、牙膏不想到我的嘴巴裡,所以逃走了。「為什麼吃東西掉得滿桌都是?」是湯匙、筷子不想吃飯,自己弄掉的。「去幼稚園要背書包呀!」書包說他今天不想去幼稚園,我也不想……

志勳常常以蠻不在乎的口吻,輕易地推卸責任。有一天,晚上關燈後,所有曾經替他背黑鍋與怪罪的玩具、牙刷、餐具,全部都生氣地聚集在一起,跑來找志勳,說他總是推卸責任,他們再也不想理他了。志勳這時急了起來,為了和玩具們的友誼,他該怎麼做呢?

商品描述

「不關我的事」的後果……(學會為自己負責任)

孩子總是做錯事找藉口,推卸過錯至別人身上?

從生活小事開始養成負責任的好品格

志勳從起床開始,展開了凡是被媽媽叨唸,就找理由耍賴的一天。

不 關 我 的 事 的 後果

「快起床!要去幼稚園了。」是棉被抱著我不放。

 

不 關 我 的 事 的 後果

「快點刷牙、洗臉!」牙刷、牙膏不想到我的嘴巴裡,所以逃走了。

不 關 我 的 事 的 後果

「為什麼吃東西掉得滿桌都是?」是湯匙、筷子不想吃飯,自己弄掉的。

 

不 關 我 的 事 的 後果

「去幼稚園要背書包呀!」書包說他今天不想去幼稚園,我也不想……

志勳常常以蠻不在乎的口吻,輕易地推卸責任。有一天,晚上關燈後,所有曾經替他背黑鍋與怪罪的玩具、牙刷、餐具,全部都生氣地聚集在一起,跑來找志勳,說他總是推卸責任,他們再也不想理他了。

志勳這時急了起來,為了和玩具們的友誼,他該怎麼做呢?

面對媽媽的叨唸,志勳一副蠻不在乎的態度,找盡理由推託耍賴,就像是許多調皮孩子的行為,需要父母在旁緊盯。本書巧妙透過志勳的玩具、牙刷出聲抗議,才讓他發現隨口說出的卸責藉口,可是會讓別人不開心,造成困擾與影響,志勳才願意為了與玩具們和好,慢慢反省自己,自動自發完成生活自理,留意不對他人造成不便。否則推託、卸責的習慣若養成,對孩子的人際關係也有影響,屆時抗議的就不會只是玩具、牙刷,而是在學校相處的同學、朋友了。

為什麼孩子會找藉口、推託呢?可能是一種退縮的逃避表現,不願意承認錯誤的完美主義,或是想躲避責罰,但心底也知道自己犯錯而尷尬,也可能是希望別人能站在自己立場……等等,這需要父母花時間去觀察與認識。無論找理由的動機為何,陪伴孩子練習勇於坦承錯誤,並認識責任範圍,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即是養成好品格的關鍵所在。

★ 《我的新老師是巫婆嗎?》作者與《媽媽下班要快點回來》繪者共同創作,描繪出孩子耍賴、愛找理由的模樣!

★  如何釐清責任範圍,自動自發做事?本書以有趣的方式,讓孩子知道推卸責任對他人造成的影響!

< 作者介紹 >

朴秀娟(박수연)

大學就讀韓國語文學系,目前在出版社從事會讓她感到幸福的繪本及文字創作,致力於創作出可以長久留存在孩子們心中的好繪本。著有《我的新老師是巫婆嗎?》(大穎文化出版)、《噗,放屁比賽》(暫譯)。

繪者簡介

申炫靜(신현정)

自建國大學繪畫系畢業後,在國民大學研究院攻讀插畫。目前擔任插畫家,創作不同類型的圖畫。主要作品有《媽媽下班要快點回來》(大穎文化出版)、《爸爸!爸爸!這是什麼?》(아빠!아빠!이건 뭘까요?)(暫譯)、《來拿泡菜!》(김치 가지러 와!)(暫譯)。

< 商品規格 >

   出版社: 大穎文化

   作者:朴秀娟(박수연)

   繪者:申炫靜(신현정)

   譯者:魏嘉儀

   條碼:9789869570176

   裝訂:32頁 / 精裝 / 24 cm × 21 cm

   閱讀年齡:學齡前∼低年級

   出版日:2018 年 06 月 10 日

孩子總是做錯事找藉口,推卸過錯至別人身上?
從生活小事開始養成負責任的好品格

志勳從起床開始,展開了凡是被媽媽叨唸,就找理由耍賴的一天。
「快起床!要去幼稚園了。」是棉被抱著我不放。
「快點刷牙、洗臉!」牙刷、牙膏不想到我的嘴巴裡,所以逃走了。
「為什麼吃東西掉得滿桌都是?」是湯匙、筷子不想吃飯,自己弄掉的。
「去幼稚園要背書包呀!」書包說他今天不想去幼稚園,我也不想……

志勳常常以蠻不在乎的口吻,輕易地推卸責任。有一天,晚上關燈後,所有曾經替他背黑鍋與怪罪的玩具、牙刷、餐具,全部都生氣地聚集在一起,跑來找志勳,說他總是推卸責任,他們再也不想理他了。

志勳這時急了起來,為了和玩具們的友誼,他該怎麼做呢?

面對媽媽的叨唸,志勳一副蠻不在乎的態度,找盡理由推託耍賴,就像是許多調皮孩子的行為,需要父母在旁緊盯。本書巧妙透過志勳的玩具、牙刷出聲抗議,才讓他發現隨口說出的卸責藉口,可是會讓別人不開心,造成困擾與影響,志勳才願意為了與玩具們和好,慢慢反省自己,自動自發完成生活自理,留意不對他人造成不便。否則推託、卸責的習慣若養成,對孩子的人際關係也有影響,屆時抗議的就不會只是玩具、牙刷,而是在學校相處的同學、朋友了。

為什麼孩子會找藉口、推託呢?可能是一種退縮的逃避表現,不願意承認錯誤的完美主義,或是想躲避責罰,但心底也知道自己犯錯而尷尬,也可能是希望別人能站在自己立場……等等,這需要父母花時間去觀察與認識。無論找理由的動機為何,陪伴孩子練習勇於坦承錯誤,並認識責任範圍,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即是養成好品格的關鍵所在。

★《我的新老師是巫婆嗎?》作者與《媽媽下班要快點回來》繪者共同創作,描繪出孩子耍賴、愛找理由的模樣!
★如何釐清責任範圍,自動自發做事?本書以有趣的方式,讓孩子知道推卸責任對他人造成的影響!

*適讀年齡:學齡前~低年級
*注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