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

      

在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展开的1792年9月22日, 国民公会通过建立共和国的议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尽管法国的历史上后来又数次出现君主制,但共和观念自此深入人心,最终于1875年将共和制确立下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确立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度,是民主对专制的一次伟大胜利。那么第一共和国的建立应归功于谁呢?我们认为,这首先应归功于大革命中的吉伦特派。

      

      

吉伦特派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一个政治派别。吉伦特原是法国南部一个郡,此郡选出的立法议会代表常常在一起聚会,人们便称他们为吉伦特派。 由于布里索派、 罗兰派的政治观点与他们比较接近, 所以到1792年上述两派也被称为吉伦特派。19世纪40年代,拉马丁的《吉伦特派史》发表以后,吉伦特派遂成为布里索派、罗兰派、吉伦特派的共同称谓,并沿袭下来。

      

吉伦特派的主要成员大多来自中产阶级。据西德纳姆统计:在革命中有200人曾被称为吉伦特派。在这200名吉伦特派成员中,至少有80人是律师;100多人曾担任过当地地方行政官员的职务。另外有7人是医生,15人是牧师,15人是军官,至少还有15人是小业主。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的社会地位难以界定(注:西德纳姆《吉伦特派》英文版,伦敦,1961年版,第182页。)。由此可见, 吉伦特派的大部分成员在大革命以前,既不是与封建势力有紧密联系的金融资产阶级,也不是生活困苦、地位低下的下层群众,而是位于二者之间,属于地位、收入都相当不错的中产阶级。而且由于他们中间许多人都来自南方,并与南方各港口的工商业资产阶级来往密切,从而成为他们的代言人。

      

吉伦特派的主要首脑是来自沙特尔的布里索。他早年曾因著文抨击王后和王室而被关入巴士底狱,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他积极参与,创办了《法兰西爱国者》报。参加雅各宾俱乐部, 且被选入巴黎市府。 1791年立法议会选举时当选议员。由于其擅长演讲及早年的革命经历,使他极富威望而成为吉伦特派的当然首领。曾经二度担任吉伦特派内阁内政大臣的罗兰是吉伦特派的另一位领袖。他曾在大革命前担任亚眠和里昂的工场督察员, 参与《百科全书》的修订工作。 大革命中, 于1790年在里昂组建里昂的雅各宾俱乐部。后迁移至巴黎,参加革命,由于其办事能力甚强,故1792年被任命为内政大臣。罗兰夫人也是吉伦特派的领袖之一。她除帮助丈夫处理行政事务外,还由于其敏锐的政治头脑、超人的智慧和女人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当时的风流人物,他们多是吉伦特派成员,经常聚集于罗兰夫人的沙龙,讨论时政,拟定政策。罗兰夫人因此具有很高威望,甚至高于其夫——罗兰之上。米涅曾说:“他(罗兰)所缺少的一切,毅力、机智、雄心、远见,都由罗兰夫人弥补上了。罗兰夫人成了吉伦特派的灵魂。”(注:米涅《法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第131、112、131页。)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哲学家孔多塞,因其渊博的学识而成为吉伦特派的理论家。他担任起草宪法的主要工作,并对财政和教育有颇多研究及论述。另外,来自波尔多的韦尼奥、加代、让索内也是吉伦特派的重要人物,他们以前都是当地著名律师,擅长演讲。革命爆发后,都积极参加当地的革命,担任地方行政工作。1791年秋当选为立法议会代表来到巴黎。此外,佩蒂翁、蒲佐、伊斯纳尔、巴巴卢、卢韦、克拉维埃等也都是吉伦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由于吉伦特派代表法国中等资产阶级——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他们的政治观点也界于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派与代表巴黎无套裤汉为主的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雅各宾派之间。布里索曾用一段话明白无误地道明了他们的政治观点:“为了拯救法国,三次革命是必然的;第一次推翻专制制度;第二次废除国王权力;第三次应该是消灭无政府状态。”(注:汤普森《法国革命领袖》英文版,纽约,1988年版,第84、75、80页。)推翻专制制度不是吉伦特派的功绩,等吉伦特派登上历史舞台,君主立宪派已经打倒了法国的专制制度;消灭无政府状态亦即压制欲将革命继续推向深入的巴黎无套裤汉和他们的代言人——雅各宾派。但是在与雅各宾派的斗争中,吉伦特派失败了并被逐出了政治舞台。只有第二次革命即废除国王权力、建立共和国是吉伦特派完成的,这也是吉伦特派的主要政绩。

      

      

法国大革命爆发初始,所有的革命者都追随着大资产阶级即金融资产阶级与旧王朝斗争,目的在于推翻专制制度,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那时还没有共和派与君主立宪派之分,他们都赞成保留国王,建立君王立宪制政体。革命在顺利地进展,国王接受了三色旗,议会通过了“八月法令”,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宪法也在紧锣密鼓地制订……大革命的胜利结束似乎已指日可待。可是1791年6月20 日的“瓦伦事件”却使法国大革命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它一方面毁坏了王室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使路易十六的威望尽失。路易十六逃跑的消息传到巴黎后,巴黎人民义愤填膺,一些人自发地涌上街头,除去屋前街上的王室名称和象征(注:汤普森《法国革命》英文版,纽约,1985年版,第209、219、256页。);6月26日,当国王被当作囚徒一样押回杜伊勒里宫,透过马车车窗,路易看到的是愠怒而沉默的人群(注:汤普森《法国革命领袖》英文版,纽约,1988年版,第84、75、80页。),而没有以往看惯了的卑躬行礼和经常充斥于耳的“国王万岁”的欢呼声。

      

另一方面,瓦伦事件也使原来统一的资产阶级开始了分裂,一部分资产阶级革命者,首先是吉伦特派,从立宪君主派中分化出来,转而倾向共和,成为共和派,并倡导了第一次共和运动。

      

瓦伦事件发生后,布里索就在其主编的《法兰西爱国者》报上连篇累牍刊载指责路易十六叛国行径的文章。6月22 日的《法兰西爱国者》报激烈地抨击国王:“路易十六已经亲手破坏了自己的王位。”6 月23日,这家报纸继续刊登攻击国王的文章,明确断言:“在背弃了誓言之后,国王与宪法是不相容的了。”(注:刘宗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980年版,第21页。)吉伦特派的理论家孔多塞,作为当时最先进、最积极的思想家之一,在国王叛逃事件发生以后不久,发表一篇题为“共和国”或“国王有必要做自由的保护者吗?”的文章,在此文中,他认为自由无须国王保护,公开提议共和国的可能性。(注:伯林盖姆《孔多塞传》英文版,波士顿,1930年版,第102、107页。)后来又在另一篇文章中公开宣布:“我不反对一个伟大共和国的存在。”(注:伯林盖姆《孔多塞传》英文版,波士顿,1930年版,第102、107页。)孔多塞还在新创办的《共和主义者》报上连续撰文, 宣传共和。不仅如此,他还到社会俱乐部发表宣传共和的演说,鼓动民众反对王权。布里索还为群众的马斯校场集会签名起草了一份请愿书“……鉴于把政权委托给虚伪的叛徒和逃亡者与国民的威严和利益是相悖的,要求国民议会以人民的名义接受路易十六六月二十一日的退位诏……”。(注:汤普森《法国革命》英文版,纽约,1985年版,第209、219、256页。)在吉伦特派的带动下,第一次共和运动蓬勃兴起,席卷了巴黎,震动了整个法国,人民以各种形式抨击路易十六和君主制,提议共和制,巴黎各资产阶级主要报刊竞相刊登反对国王、要求共和的文章,巴黎的民众集会、请愿,要求废黜国王,外省也纷纷向制宪议会递交请愿书,要求路易十六退位。这次运动后因立宪君主派镇压马斯校场群众集会而告失败,但它打击了国王和君主制,也削弱了立宪派,使共和思想开始在人民心中生根,共和派也在人民中树立了威望,为以后第二次共和运动和8月10日人民起义打下了基础,为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铺平了道路。这里应该提一下的是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并未参与这次运动。

恐怖时期是法国大革命一段充满暴力的时期,两个对立的吉伦特派与雅各宾派政治派系之间煽动冲突后形成的。 当罗伯斯庇尔领导的雅各宾派取得之政权统治法兰西时,内战及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入侵压力,以革命手段大规模处决“革命的敌人”救亡图存。死亡统计,法兰西全国有16,594人送上断头台,巴黎有2,639人,另外法兰西各地就地处决的约有25,000人。
断头台,被称为“国家剃刀”,因而成为革命的象征,被一连串的处决强化:国王路易十六,玛丽·安托瓦内特,大多数吉伦特派的国民公会代表,路易·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罗兰夫人,以及其他的如定量化学分析开拓者安托万·拉瓦锡,都在它的剃刀下失去了生命。 1794年,法兰西大革命面临内部和外国敌人阴谋的困扰。在法兰西内部,贵族因他们失去了的继承权,而反对革命。
天主教会反对革命,因为通过颁布教士的公民组织法,使得神职人员转变为政府的雇用人员,并要求他们对国家的效诚宣誓。
此外,法兰西共和国一系列与邻国的战争,及法兰西许多地区反对地方政权的保皇党而陷入内战。内战的延伸和外国军队入侵国境产生了政治危机,更加剧了吉伦特派和更激进的雅各宾派之间已经存在的斗争。 后者在国民公会集结的派系被称为山岳派,他们有巴黎民众的支持。国民公会在1793年9月6日改组了救国委员会,为了压制内部的反革命活动,并征集更多的法兰西军队。
经由革命法庭,恐怖统治的领导人行使广泛的权力,并用它们来消除共和国内部和外部的敌人。1794年6月到7月,压制的速度在加快,造成恐怖统治期间一小段名为“大恐怖”的时期,最终,在1794年 7月27日导致热月政变而结束。 包括安东万·路易·德·圣茹斯特和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总共二十一名雅各宾派在次日被处决。

前因

1793年3月,法国旺代叛乱,农民起义威胁到法国大革命。

1793年9月5日,山岳派清洗了敌对党派吉伦特派,实现一党专政。

山岳派和吉伦特派,都由一开始就参与法国大革命的雅各宾派分化而来。随着革命的发展,雅各宾派内部成员,立场产生分歧,逐渐分成了两派。其中,山岳派立场激进,领导人是罗伯斯庇尔,相对保守的吉伦特则由派布里索、孔多塞侯爵等人领导。

两者之间政治矛盾不断,最终在1793年以吉伦特派集体被推上断头台,山岳派取得专政为结束。

山岳派掌权的契机来自于法国内部的旺代叛乱。

由征兵令引发的旺代叛乱,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叛乱在法国各个角落爆发,来自各个市政的信件如潮水般涌入巴黎国会,到处都有人哭诉到他们已经被起义军包围。

恐惧席卷了巴黎街头,不断有传言称反革命分子谋划刺杀巴黎国会代表,或者暴乱者即将攻入巴黎。

面对叛乱,身在巴黎的执政者们只能采取最快捷的武力镇压措施。

从3月8日至9日夜间,巴黎国会派出代表与巴黎48个辖区的管理人员会面。经过冗长的讨论,巴黎国会决定成立“特殊革命法庭”。这一新设机构有权在不上诉的情况下对被告作出审判,以最大力度对反革命者进行打击和镇压。

这一决定引起了布里索的反对,他认为“革命法庭”的设置意味着司法的堕落,如果仅被怀疑即可定罪,那么共和国的法律就是形同虚设。但随着征兵暴动在各地连续爆发,巴黎国会的议员们越来越倾向用最严厉的措施镇压起义。

于是,以罗伯斯庇尔、马拉为代表的山岳派领导人又在革命法庭的基础上成立了“救国委员会”,这一组织的成员由十二位山岳派议员担任。

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

“救国委员会”很快成为凌驾于所有部门之上的中央权力机构。在罗伯斯庇尔的领导下,救国委员会紧急调动旺代周边地区的军队,对农民起义军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在对抗中丧生的无辜平民就有十几万之多。

对于山岳派残酷手段,吉伦特派进行了强烈谴责,两派之间的矛盾也更加激化。

在国会上,在雅各宾俱乐部中,在报刊上,吉伦特派与山岳派的争论一直不停,甚至发展到进行人身攻击的地步。吉伦特派不少人说罗伯斯比尔图谋成为“独裁者”,山岳派则称布里索等人是“伪爱国者”。

不过吉伦特派似乎承受了更多的炮火。

因为在处死路易十六的问题上,布里索态度暧昧不明。这件事一直横亘在巴黎底层的武装分子和“无套裤汉”的心中。此时,他们纠集成一股更加激进的力量,极力主张清洗巴黎国会中反对处死国王的吉伦特派代表。

面对声势浩大的谴责,吉伦特派试图反击。

5月,布里索等吉伦特派议员们在国会内部组成了一个“十二人委员会”,与山岳派的“救国委员会”争锋相对。这个委员会的十二个人,无一例外都是吉伦特派的成员。

该委员会一经成立,立刻开始着手调查和镇压巴黎的武装分子们。当一些民众对吉伦特派的关押表示不满并再次抗议的时候,吉伦特派干脆将这些示威者也投进了监狱。

巴黎所有的辖区都沸腾了,他们群起反抗吉伦特派的十二委员会,示威游行,争取解救被关押进监狱的同胞。

时任国会议长的吉伦特派分子伊斯纳尔对此嗤之以鼻,并放下狠话,“我以整个巴黎的名义向你们保证,但凡有一个(吉伦特派)代表遭到袭击,整个巴黎将会被夷为平地。”

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

巴黎街头的火并

此举激怒了巴黎的“无套裤汉”们。

巴黎的武装分子即刻组织起一个临时的中央委员会,近一千人在巴黎圣母院旁的一个宫殿集结在一起。他们喊出口号,要求巴黎国会必须废黜“十二人委员会”,开除吉伦特派领袖。

5月30日夜间,他们拿起武器穿行在巴黎街头,先一步抢占了军火库并将巴黎国会的议员们堵在议会大厅之中。

拥有大炮武装的巴黎国民自卫军包围了国民公会,呼吁撤除和逮捕布里索以及全部的吉伦特派。当国民公会拒绝做出这样草率的决定,国民警卫队的领导头目答复:

“告诉你们的愚蠢主席,他和他的大会已经是命定的,如果一小时内,他不将吉伦特派这二十二人交给我,我要炮轰了!”

在这种暴力威胁下,于1793年6月2日,国民公会投票,布里索连同其他28名成员被逮捕。

10月24日,革命法庭开始了对吉伦特派案件的审理,整个过程持续了7天。在审判过程中,许多二手证词,甚至是传闻都用来作为控诉吉伦特派的证据,而吉伦特派甚至被禁止找律师辩护。

最终,吉伦特派被判处“煽动分裂共和国”罪,21位议员被送上了断头台。当最后一位吉伦特派代表人头落地之时,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呼喊:“共和国万岁!人民万岁!”

后果

1795年热月政变,处死罗伯斯庇尔,大革命高潮结束。

结论:九三年,对于法国大革命来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污点。在这一年中发生的所有暴力和恐怖事件,足以否定大革命所有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