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障礙怎麼治療?

  • 首頁
  • 衛教園地
  • 復健科
  • 情緒障礙


嚴重情緒障礙的定義-指長期內在情緒或外在行為反應顯著異常,嚴重影響生活適應者;其障礙並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

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懼性疾患、焦慮性疾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或有其他持續性之情緒或行為問題者。或在生活中有顯著異於社會常態之行為或異於同年齡學生之發展,已妨礙到自己或他人之學習、情緒及生活型態。

  1. 有顯著的行為異常的問題。
  2. 其症狀顯現在認知方面、動作方面、情緒方面、生理方面‥‥等的障礙。
  3. 常出現違反社會規範的行為。

研究發現接近九成的青少年有時候會不喜歡自己,即使是適應良好的青少年,也常會在一日之間情緒起伏大且混亂,或有些青少年會有突然的憤怒現象,但不代表他們患有憂鬱症,因為青少年在宣洩情緒的方式上也常常超出成人的理解範圍與期待。所以要判斷孩子是屬於正常的情緒變化,還是已經達到憂鬱症的程度,尤其需要成人提高警覺。

  1. 人際關係問題:
    無法與同學或教師建立並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經常與同學打架、發生口角、攻擊老師、濫發脾氣、不與同學來往、任意指責或批評同學等。
  2. 行為規範問題:
    違規犯過或反社會的行為,如無故遲到、缺席、逃學、說謊、偷竊、易怒、破壞行為、考試作弊、不守規定或傷害別人等。
  3. 憂鬱情緒問題:
    經常出現不快樂或沮喪的情緒,如對活動不感興趣、傷害自己、愁眉苦臉、悲觀、對自己的事漠不關心、情緒低潮或畏縮等。
  4. 焦慮情緒問題:
    因過度焦慮而導致身體明顯的不適應症狀、恐懼反應或強迫性行為,如容易緊張、亂動、易因焦慮引起生理反應(嘔吐、頭昏)、坐立不安、重覆同一動作、情緒激動、動作過度誇張、過度恐懼反應等。
  5. 偏畸習癖:
    如經常吸吮姆指、咬指甲、作異性打扮、沉迷色情書刊影片、吸食藥物、強力膠、嗜異味物品、煙癮或過分偏食等。
  1. 初步篩選:
    老師或父母如果擔心孩子有適應問題時可以提出轉介,到醫院復健科做社交計量表、人格測驗、或是適應問題等評量工作,可以藉此發現適應困難或疑似情障的學生。
  2. 篩選與轉介:由初步篩選而來。
  3. 轉介前介入:
    醫院內的治療師應提供輔導,若孩子的適應情形能有所改善,則可回去校園請學校老師加強輔導即可。若沒有辦法有效改善或控制問題,則可能需要其他的介入方式,應再做初步的鑑定。
  4. 初步鑑定:
    利用評量工具,再核對問題的描述,並收集鑑定基準所需要的資料。如果孩子的問題很明顯,或者已經有醫生的診斷,則可以直接進入鑑定。
  5. 鑑定:
    疑似情障的孩子,應該進行個別化的評量與診斷,收集孩子在行為或情緒異常的表現。採用多元資料,包括老師、父母、同學、以及專家的觀察,還要考慮年齡、性別、文化等可能因素,來做綜合的判斷。

嚴重情緒障礙學生的行為輻導與矯治主要有下列幾種方式:

  1. 從藥物或食物控制方面
    a. 專科醫師會視實際需要給予處方。
    b. 食物營養要均衡,並避免高熱量食物及碳酸性飲料
  2. 從心理層面發掘及調整
    著重親子關係的調整與早期經驗的發掘。實施遊戲治療、音樂治療、沐浴治療、藝術治療,使其心情安定,情緒穩定。
  3. 教育原理的運用
    a. 運用行為改變技術。
    b. 集中注意力訓練:注意力集中,有助於學習活動。
    c. 導正過度依賴:依賴是怕做錯的心理,將事情分解說明或利用分組作業方式來增加其信心。
    d. 改善消極被動:豐富教材、多用媒體、家長參與等技巧。
    e. 增加自我控制力:學習放鬆、學習分解事件,逐步完成練習對自己的行為作自我反省與評鑑。
  4. 改善教學情境
    a. 教學情境設計量減少不必要的刺激,教室空間也不宜過大,教材內容要增加與日常生活密切連結。
    b. 善用教學媒體:利用教學媒體作為學習工具,從而使教學情境活潑,增加學習動機。
情緒障礙怎麼治療?
  1. 本衛教資訊經復健科醫師檢視
  2. 聲明:所有衛教資訊內容僅供參考使用,無法提供任何醫療行為和取代醫師當面診斷,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請您盡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3. 若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絡!
  4. 醫療諮詢專線:(日間) 04-23388766轉6367   (夜間) 04-23389078

情緒障礙怎麼治療?
2021-07-20 17:58:21
情緒障礙怎麼治療?

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在情緒的表達上會有越來越多種不同的樣貌、形式。一般情緒分為兩種,一種是正向情緒(高興、快樂),另一種則是負向情緒(生氣、難過),家長必須先瞭解,孩子這些情緒背後的意思,並從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言語、行為舉止上觀察。

不管大人小孩,每個人在正常的情況下,都會有一個情感的狀態。碰到事情,或多或少都會有喜怒哀樂的情感表達;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情感的表達也越來越複雜(例如:罪惡感)。而情緒和情感兩者是不一樣的,情緒是透過認知或是教導後,生理上和心理上綜合過後所出現的一個反應,稱之為情緒。

STEP1:認識敵人

構成情緒障礙的大前提是,生理和心理經過一段時間作用,並經由教導,在習慣或是表現上出現過多的情緒表達。但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一定會有情緒反應,若是在反應中出現過多爆炸性的情緒(發脾氣、不合作),而在這種失控的狀況下,質跟量都已經超過正常的標準,則會將這種狀態稱之為情緒障礙。

STEP2:掌握敵人

三歲以前的孩子,在正常狀況下,只要父母親可以滿足孩子需求,孩子通常就不會出現過多情緒上的表現。而若是情緒障礙的孩子,即便家長已經滿足他的要求,在情緒表現上,仍然會出現失控的狀態;而到了學齡期,必須透過規範來訓練孩子控制自己,對情緒障礙的孩子而言,會出現很難管教的問題,這時候醫生就會透過診斷,區分不同類型(例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對立性反抗疾病)情緒障礙的孩子。

STEP3:對抗敵人

家中孩子若是確診具有情緒障礙的問題,家長其實不用太過擔心。目前治療的方式,醫師主要會先從訓練家長在情緒管理方面著手,教導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釋放壓力、接受自己的情緒。家長們應該主動了解,哪些事情容易誘發孩子的情緒,如何透過語言的方式,讓孩子將情緒說出來,使壓力可以先透過言語表達進行發洩,而不是讓孩子的情緒持續往上攀升,到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而言,他們不擅於情緒表達,因此這個階段,讓孩子自己說出「爸爸媽媽我現在心情不好、不開心,我要怎麼解決?」是很重要的,家長可以透過訂定遊戲規則、或是角色扮演說故事的方式,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文╱郭珮綺 採訪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醫師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情緒障礙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情緒管理

情緒障礙怎麼治療?
情緒障礙怎麼治療?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情緒若無法辨識與表達,會以衝突(破壞行為)、封閉(自我中心)、怪異行為(看似沒有邏輯的行為)的方式出現。那麼我們該怎麼治療?

文:林仁廷心理師

情緒障礙:兩大類的困難

(一)情緒過量、阻塞、飽滿

系統正常發展,但缺乏應用程式,導致情緒過量(反應過大)、阻塞(堵住、無法作用)及飽滿(壓抑不讓溢出)。有障礙的個體隱約可判讀圖片,但無法應對與消化,圖無法收編成檔案,反而常駐記憶體,影響當下,尤其是負面情緒。

(二)情緒空乏

與過多的內涵不同,另一種極端是「空空的沒有情緒」,這類表現傾向亞斯伯格症的解釋,情緒系統在生理上連結錯誤,系統對於那張圖的意義無法理解,導致不理解自己情緒,也無法同理他人。

他們對於複雜情緒或同理的理解常感挫折,若沒有從小特殊訓練,能理解的會更受限,情緒阻塞時會以衝突(破壞行為)、封閉(自我中心)、怪異行為(看似沒有邏輯的行為)的方式出現。

治療大方向:需要治療者積極發現,並且個別化治療。前者主「修通情緒」,後者主「情緒教育」。

情緒障礙的我思

情緒反應是一種內在價值觀(譬喻:情緒讓價值變成一張有顏色的圖,而非僅有黑白灰階的圖)。情緒是感性,但需要理性以詞彙描述出來,互相合作,情緒障礙則是這種價值觀被擋住,理性與感性是分家的,所以情緒被卡住。

而構成障礙是指:「行為常態出現,干擾到情境裡所扮演的角色。」

如在家、在學校、在公司,無法控制/壓抑/管理其行為,常態干擾了原來角色的運作。如A學生進教室常無法專心聽課(缺乏注意力)、B在辦公室過度焦慮而無法專心處理業務、C在家總是不停洗手影響作息。情緒障礙是情緒表現影響了個體在情境的角色與生活。

一、情緒發展的比喻:主要來自三部分

(一)基礎系統:身心發展

身心發展是基礎系統,可以比喻為電腦的作業系統。系統會隨生理年齡成熟,同時也需要生活環境及與照顧者互動的刺激,使情感正常發展,產生情緒判讀解釋。

「情緒發展」的約略順序:產生原始情緒——分辨面部表情——情緒自覺——瞭解情緒引發的原因與結果——同理他人反應——知道人有複合式的情緒。

(二)情緒調控:應用程式的學習

可以想像成修圖軟體,對情緒(那張有顏色的圖)可以辨識、調整、詮釋的工具。調控能力主要經由生活經驗、模仿、學習經驗(情緒教育)統整而來。

(三)操作者的自主與選擇

此部電腦的操作者,決定如何使用應用程式,瞭解系統,監控整個電腦。操作者也可能放棄自主,讓其自動化,由潛意識來反應情緒需要。

二、情緒障礙:兩大類的困難

(一)情緒過量、阻塞、飽滿

系統正常發展,但缺乏應用程式,導致情緒過量(反應過大)、阻塞(堵住、無法作用)及飽滿(壓抑不讓溢出)。有障礙的個體隱約可判讀圖片,但無法應對與消化,圖無法收編成檔案,反而常駐記憶體,影響當下,尤其是負面情緒。

過量、阻塞及飽滿會導致「衝動」、「無感」及「壓抑」,個體能量還夠還可以掙扎時,會以「焦慮」及「焦慮行為」次級作用(不直接面對壓力源,如:購物衝動、說大話、固著行為、重述「我一定會成功」等等),具有過多的且不切實際的特性;到了個體耗竭時,則可能自我放棄(轉成邊緣性人格),放棄意識操控而任潛意識行動(如:黏人、退化、暴食等等),甚至為了宣洩痛苦,產生引他人注意為目的的自傷或自殺,最後進入憂鬱期的全然放棄。

這一類在精神疾病上的分類是「情感性疾患」,即個體主要是卡在情緒,卡住所以衍生出各種不同症狀。

情緒過量的激烈反應後,或者毫無刺激的平常日子多了,會有空巢期,空空的沒有刺激(沒有被情緒綁住)自己也不知道該做什麼,反倒孤單寂寞了,有些人會想找人說話,可是又不會表達老觸怒對方,自己也產生情緒,於是衍生新的壓力源,情緒再次障礙,過量、阻塞及飽滿不適。

(二)情緒空乏

與過多的內涵不同,另一種極端是「空空的沒有情緒」,這類表現傾向亞斯伯格症的解釋,情緒系統在生理上連結錯誤,系統對於那張圖的意義無法理解,導致不理解自己情緒,也無法同理他人。「這群孩子的情緒特質,其實是『質』的差異,主要是情緒與性情之間的不協調。」——漢斯・亞斯伯格醫師(1944/1991)

由於系統問題,應用程式也只能安裝簡單版本,如只能用256色的水準來判讀圖片,只能使用套裝的規格解釋,而非自由發揮的修圖軟體。

簡單說,個體生理受限,無法自然發展情緒理解能力,而生理受限也影響後續社會心理發展,因此表現出情緒障礙。他們對於複雜情緒或同理的理解常感挫折,若沒有從小特殊訓練,能理解的會更受限,並進而引發注意力與專注力短缺(就像看不懂字自然對閱讀沒有興趣)。

情緒若無法辨識與表達,會以衝突(破壞行為)、封閉(自我中心)、怪異行為(看似沒有邏輯的行為)的方式出現。

三、治療大方向:需要治療者積極發現,並個別化治療

(一)針對過量阻塞飽滿:「修通情緒」為主

  1. 需先備妥安全關係的環境,以依附關係為基石,解除潛抑的設限,讓情緒出來,然後承認、接受、面對,讓經驗被整合,重新成長。
  2. 理論基礎為理情治療,學習如何統整「認知、情緒、行為」,並行動練習。

(二)針對空乏:「情緒教育」為主

如果能用的工具較少,那就土法煉鋼就是。例如用小畫家軟體也能畫出好圖,最好是有人引導,一個定錨的對象(學習楷模,通常是成熟大人),以模仿學習與生活經驗來瞭解情緒,針對個別化程度設計情緒教育,設計簡單易懂的方式輔助,如社會技巧訓練,例如視覺化的搭配、二選一、直接命令等等。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潘柏翰


Tags:

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

運動可促進腦衍生神經滋長因子的分泌,增加神經傳遞物質的分泌合成,增加血清素分泌,對於情緒行為障礙學生有很大幫助。 舉例而言,適合ADHD與ODD學生的運動包括:可提高心跳率的慢跑、騎自行車,以及架構嚴謹的運動,如武術、體操、舞蹈等,或是規則明確的運動像是桌球、網球、羽球等。

情緒障礙會好嗎?

四、雙相情緒障礙症能根治? 由於病因不清楚,目前尚未有研究顯示可完全根治,但症狀可透過藥物治療得 到控制,病人及家屬若能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規律服藥,不因病情穩定,而自動 停止治療,通常可維持正常、穩定的生活與工作。 雙相情緒障礙症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最有效,常見藥物種類為情緒穩定劑。

什麼是情緒障礙症?

何謂情緒障礙? 嚴重情緒障礙的定義-指長期內在情緒或外在行為反應顯著異常,嚴重影響生活適應者;其障礙並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 情緒障礙症狀? 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懼性疾患、焦慮性疾患、注意力缺陷過動或有其他持續性之情緒或行為問題者。

情緒障礙要看哪一科?

身心(精神)診所深入社區各角落,提供在地民眾專業的醫療服務,讓心理、情緒出現障礙的患者不用去大醫院久候,避開擁擠、壓迫的環境,在舒適、安靜的診所候診間中舒緩緊張情緒,並享受時間充分與高品質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