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四聚中,一具大守護者,至下當說

第三隨念悲故,亦應安立於諸眾生於是道理者。謂由悲愍,隨能安立諸餘有情令受歸依。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671

第三隨念悲故,亦應安立於諸眾生於是道理者:第三類(共通學處)是隨念大悲的緣故,所以也應該使所有眾生皈依三寶。

謂由悲愍,隨能安立諸餘有情令受歸依:也就是說由於悲愍諸眾生的緣故,應該隨分隨力地令其他有情皈依三寶。

************************************

第四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皆當供養啟白三寶,棄捨世間諸餘方便者。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667

第四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第四類(共學學處)是說不論做什麼事,或者有什麼希求。

皆當供養啟白三寶,棄捨世間諸餘方便者:都應當供養三寶,祈求三寶,捨棄世間的各種方法。

************************************

謂隨作為何種所作,隨見何等緊要重事,應依三寶及興隨順三寶供養,於一切種,不應依止不順三寶邪道等儀,一切時中應當至心歸憑三寶。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662

謂隨作為何種所作:也就是說,不論做什麼事情。

隨見何等緊要重事:不論遇到什麼緊急重要的事情。

應依三寶及興隨順三寶供養:都應該皈依三寶,並且施設隨順三寶的供養。興,動詞,【教育部《國語辭典》】:「發動、建造」等義。興……供養,即施設供養。

於一切種,不應依止不順三寶邪道等儀:在任何情況下,不應該依止不隨順三寶的邪道等儀軌。

一切時中應當至心歸憑三寶:在任何時候,都應當至誠恭敬地皈依三寶。

************************************

第五由知勝利,晝三夜三,勤修歸依分二:一、〈攝分〉所出勝利;二、教授所出勝利。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648

第五由知勝利,晝三夜三,勤修歸依分二:第五類共學學處是了知歸依的殊勝利益之後,晝三時夜三時都應該精勤修持歸依。至於歸依的勝利是根據兩種來源而說。晝三夜三,為晝三時夜三時之略。晨朝、日中、黃昏為晝三。初夜、中夜、後夜為夜三。

一、〈攝分〉所出勝利:第一種是根據〈攝決擇分〉中所說的勝利而說。

二、教授所出勝利:第二種是根據各經論中所說的勝利而說。

************************************

初中有二四聚。初四聚中,一獲廣大福者,如無死鼓音陀羅尼云:「佛世尊難思,正法亦難思,聖僧不思議,諸信不思議,異熟亦難思。」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645

初中有二四聚:〈攝決擇分〉所出勝利可以分成二大類,每大類又各有四種。

初四聚中:第一大類的四種分別為。

一獲廣大福者:第一、能獲得廣大的福報。

如無死鼓音陀羅尼云:這就是《無死鼓音陀羅尼經》所說的。無死鼓音陀羅尼,待查。

佛世尊難思,正法亦難思,聖僧不思議,諸信不思議,異熟亦難思:佛世尊不可思議,正法也不可思議,聖僧也不可思議,對不可思議的三寶生起敬信的話,果報也是不可思議。

************************************

《攝波羅蜜多論》亦云:「歸依福有色,三界器猶狹,如大海水藏,非握能測量。」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638

攝波羅蜜多論》亦云:(關於獲得廣大福報,)在《攝波羅蜜多論》當中也有類似的說法。

歸依福有色,三界器猶狹,如大海水藏,非握能測量:皈依的福報如果有色相的話,以三界作為容器,都還嫌狹小,就好比大海蘊藏的水量,不是用手掌可以測量的。色,色相,有形可以眼見之物質。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握,【教育部《國語辭典》】:「名詞,計算一手抓滿的數量的單位。」

************************************

二獲大歡喜者,如念集中云:「若諸日夜中,能隨念諸佛,正歸依佛者,此是人所得。」於餘二寶亦如是說。我今獲得依止如是三寶歸宿,是為善得,作意思惟,增長歡喜。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634

二獲大歡喜者:第二、能獲得大歡喜。

如念集中云:就像〈念集〉當中所說。念集,梵語स्मृतिवर्ग (smṛtivarga),指《集法句經》〈憶念品第十五〉。消文者注,如p.01509之〈聽聞集〉,即是《集法句經》〈多聞品第二十二〉可知,法尊法師對於《集法句經》諸品大概都以〈集〉譯出。

若諸日夜中,能隨念諸佛,正歸依佛者,此是人所得:如果能晝三夜三隨時憶念諸佛而如理如法的皈依佛,這是只有暇滿人身才能得到的。

於餘二寶亦如是說:至於法寶、僧寶,〈念集〉也是這樣說。

我今獲得依止如是三寶歸宿,是為善得:我這生能獲得依止這種(殊勝的)三寶歸宿,實在是善妙的利得。

作意思惟,增長歡喜:以這個角度去思惟,就能增長歡喜。

************************************

三獲三摩地,四獲大清淨者,謂由等持及以慧學而得解脫。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624

三獲三摩地:第三、獲得三摩地。三摩地。

四獲大清淨者:第四、獲得大清淨。大清淨,即畢竟淨,也就是涅槃。

謂由等持及以慧學而得解脫:(第三與第四的意思)就是說由定學與慧學而後獲得解脫。

************************************

第二四聚中,一具大守護者,至下當說。二於一切種邪勝解障,皆得輕微或永滅盡者,謂由信解歸依惡師惡法惡友增上力故,造諸惡業,皆得輕微,當得清淨。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615

二四聚中:(〈攝決擇分〉所出勝利之第二大類的四種勝利當中。

一具大守護者,至下當說:第一、能獲得大守護。這項勝利將在稍後闡述。消文者按,一時未有查得於何段落闡釋大守護。

二於一切種邪勝解障,皆得輕微或永滅盡者:第二、由於邪知邪見而對殊勝信解所造成的一切障礙,都能夠變得輕微,甚至可以全部永遠淨除。

謂由信解歸依惡師惡法惡友增上力故,造諸惡業:也就是說,由於信解而皈依惡師、惡法、惡友的勢力增強,因此造作的種種罪業。

皆得輕微,當得清淨:(這些)都能變得輕微,也能獲得淨除。

************************************

三得墮入正行正至善士數中。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610

三、得墮入正行、正至(之)善士數中。

三得墮入正行正至善士數中:第三、得以成為遠離邪行、淨除煩惱的善士。正行,【T30No.1579《瑜伽師地論》卷八〈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五〉】:「於諸有情遠離邪行行無倒行故名正行。」正至,【T30No.1579《瑜伽師地論》卷八〈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五〉】:「已趣各別煩惱寂靜故名正至。」{2011/07/25}消文者補按,根據張怡蓀《藏漢大辭典》(p.163),藏文སྐྱེས་བུ་དམ་པ།義為「聖者、賢者。能利濟大眾的人。佛書譯為善士、……。」,又對照漢譯廣論(p.13103):「謂世間無阿羅漢,正至正行,此見亦爾。」由此可知,正行正至善士乃指阿羅漢以下的三果聖者。

************************************

四為其大師同梵行者,及於聖教淨信諸天愛念歡喜者,謂得趣入善士數中,為大師等之所喜樂。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605

四、為(音ㄨㄟˊ){其大師、同梵行者、及於聖教淨信(之)諸天(等)}(所)愛念歡喜者,謂得趣入善士數中,為大師等之所喜樂。

四為其大師同梵行者,及於聖教淨信諸天愛念歡喜者:第四、獲得佛、同修淨行之人、以及對正法有淨信心的諸天眾所愛念歡喜。大師。同梵行者,【明‧一如《三藏法數》】:「同梵行者,謂同修淨行之人也。」諸天。

謂得趣入善士數中,為大師等之所喜樂:也就是說,能夠成為善士,並且受到佛、同修淨行之人、以及對正法有淨信心的諸天眾等所喜樂。

************************************

諸天如何歡喜者,謂彼歡喜唱如是言,我等由其成就歸依,從彼處沒來生此間。是諸人等,今既成就多住歸依,亦當來我眾同分中。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601

諸天如何歡喜者:關於諸天眾如何歡喜。

謂彼歡喜唱如是言:可以從祂們歡喜地唱著以下頌詞可知。

我等由其成就歸依:我們因為皈依了三寶。

從彼處沒來生此間:從那個地方死歿而受生這裡。消文者注,彼處指世間,此間指諸天界。

是諸人等:這些人。

今既成就多住歸依:如今既然已經大都安住於皈依境中。

亦當來我眾同分中:未來也一定會受生到我們這裡來。

************************************

教授所出勝利分八。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592

教授所出勝利分八:既歸依已所學次第分二,當中由教授中出又分二:別學與共學。然後,共學學處又分六,當中第五為由知勝利勤修歸依,又分二:攝分所出勝利與教授所出勝利。本段起闡釋各種教授中所列出的八種皈依殊勝利益:一、得入內道佛弟子;二、成一切律儀所依處;三、先集業障輕微滅盡;四、積廣大福;五、不墮惡趣;六、人與非人不能為難;七、隨一切想悉當成辦;八、速能成佛。

************************************

一得入內道佛弟子者,總有多種建立內外差別道理,然共稱許覺窩與寂靜論師,以有歸依而為判別,謂得歸依,乃至未捨。是故最初入佛弟子者,須由至心於三寶所受為大師等,此若無者,任作何善,皆不能入佛弟子數。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588

一得入內道佛弟子者:第一、可以成為真正的佛弟子。內道,【《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佛教徒相對於其他教門而稱自己的教法時所用的語詞。」佛弟子,【《佛光大辭典》】:「……廣指信仰佛陀之教法者。」

總有多種建立內外差別道理:總的來說,關於內外道之分別,有多種說法。

然共稱許覺窩與寂靜論師:然而,阿底峽尊者與寂靜論師的說法,獲得多數共同承許。

以有歸依而為判別:(他們都是)以有沒有皈依作為判別內外道的基準。

謂得歸依,乃至未捨:也就是說,獲得皈依之後,始終沒有棄捨(的話,才能稱為內道)。

是故最初入佛弟子者:因此,剛剛趣入的佛弟子。

須由至心於三寶所受為大師等:必須以至誠恭敬的心視三寶為大師。至心,【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至誠之心也,又至極之心也,心源徹到也。」大師,導師。【《四教儀集註》卷上】:「大師者群生模範。」【T30No.1579《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二〈攝釋分之下〉】:「謂能善教誡聲聞弟子一切應作不應作事。故名大師。又能化導無量眾生令苦寂滅。故名大師。又為摧滅邪穢外道出現世間。故名大師。」消文者注,消文者於此中「大師」之理解,是為總稱,而非別稱之佛世尊也。

此若無者,任作何善,皆不能入佛弟子數:如果沒有獲得皈依,無論作任何種的善業,都不能視為佛弟子。

************************************

二成一切律儀所依處者,《俱舍釋》云:「受歸依者,是受一切律儀之門。」《歸依七十論》亦云:「近事歸三寶,此是八律本。」此中意趣,謂由歸依而能堅固涅槃意樂,從此意樂律儀發生。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582

二成一切律儀所依處者:第二、成為一切律儀所依之處。

《俱舍釋》云:《俱舍釋》說。俱舍釋,請參考消文(2008/01/11)

受歸依者,是受一切律儀之門:受皈依就是接受一切律儀的開始。

《歸依七十論》亦云:《歸依七十論》也說。歸依七十論,梵語त्रिशरणगमनसप्तति (Triśaraṇagamana saptati),造者月稱菩薩。

近事歸三寶,此是八律本:優婆塞,皈依三寶是八種律儀的根本。近事,請參考消文(2008/10/06)。八律,八種律儀之略,指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彌戒、沙彌尼戒、正學女戒、優婆塞戒、優婆夷戒、八關齋戒。

此中意趣:這當中的主要意思是……。

謂由歸依而能堅固湼槃意樂:藉由皈依而能堅固希求涅槃的意樂。

從此意樂律儀發生:從這種意樂而生起一切律儀。

************************************

三先集業障輕微滅盡者,集學論中,顯示歸依能淨罪時,說云:「此中應以生猪因緣,而為譬喻。」謂有天子當生猪中,由歸依故,即未生彼,是由歸依能淨當生惡趣因故。「若有歸依佛,彼不往惡趣,捨棄人身已,彼當得天身。」於法及僧亦如是說。故先集罪,有者輕微,有者罄盡。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576

三先集業障輕微滅盡者:第三、往昔所造作的業障,能夠獲得減輕,甚至完全淨除。

集學論中,顯示歸依能淨罪時,說云:《集學論》當中,關於歸依能夠淨除罪障的段落提到。集學論,請參考我的《多語佛學辭典》。

此中應以生猪因緣,而為譬喻:這裡應該以受生為豬的因緣作為比喻。

謂有天子當生猪中:(經中說)有一位天子本來應當投生為豬。消文者注,根據英文版廣論注No.353,此公案出自सूकरिकावदान नामसूत्र (Sūkarikāvadāna-nāma-sūtra),譯作《受生豬譬喻經》。注釋又說,此公案亦收錄於दिव्यावदान (Divyāvadāna),譯作《天譬喻經》第十四品。

由歸依故,即未生彼:(但是)因為皈依的緣故,因而並未受生豬中。

是由歸依能淨當生惡趣因故:這就是因為皈依能夠淨除感得受生惡趣業因的緣故。

若有歸依佛,彼不往惡趣,捨棄人身已,彼當得天身:(《集學論》又說)如果皈依佛,就不會墮入惡趣,在捨棄人身之後,一定能感得受生天界的果報。

於法及僧亦如是說:至於皈依法及皈依僧,也是這樣。

故先集罪,有者輕微,有者罄盡:所以,(皈依三寶之後,)往昔積集的罪業,有些能轉變成輕微,有些能徹底淨除。

************************************

四積廣大福者,如前所說。五不墮惡趣由前應知。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566

四積廣大福者,如前所說:第四、積集廣大的福德。這項勝利與前面所說的相同。消文者注,指攝分所出勝利中,初四聚之一者。

五不墮惡趣由前應知:第五、不墮入惡趣。這項勝利可以從前面所說可知。消文者注,指三先集業障輕微滅盡。

************************************

六人與非人不能為難者,如經云:「諸遭怖畏人,多歸依山林,及歸諸園囿,歸所供樹木。其歸非尊勝,其歸非第一,雖依其依處,不能脫眾苦。若時有歸依,佛法及僧伽,由知苦苦集,正超越諸苦。八支聖道樂,當趣般湼槃,以智慧觀見,諸四聖諦理,此歸為尊勝,此歸是第一,由歸此歸處,能解脫眾苦。」此中應以成就風索外道等緣,而為譬喻。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561

六人與非人不能為難者:第六、不為人與非人所障難。

如經云:就如經中所說。消文者按,根據英文版廣論之注No.354,這段偈頌為《俱舍釋》所引。進一步查證,得知出自T29No.1559《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卷十一〈中分別業品之二〉。{2014.10.24}《俱舍釋》文云:「如佛世尊所說偈」,尚待查出自何經。

遭怖畏人,多歸依山林,及歸諸園囿,歸所供樹木:那些遭遇怖畏的人們,多數都是歸依山林、園囿、以及所供奉的樹木神等。

其歸非尊勝,其歸非第一,雖依其依處,不能脫眾苦:他們所歸依的境並不是最尊最勝最第一。他們雖然有歸依,但是不能解脫眾多苦厄。

若時有歸依,佛法及僧伽,由知苦苦集,正超越諸苦:如果那時候有歸依三寶,透由了知苦與苦集,就可以超越種種苦。

八支聖道樂,當趣般湼槃,以智慧觀見,諸四聖諦理:能離苦得樂的八支聖道,可以引導趣向般涅槃。以智慧能觀見四聖諦。

此歸為尊勝,此歸是第一,由歸此歸處,能解脫眾苦:這樣的歸依才是最尊最勝最第一。藉由這種歸依,才能解脫眾苦。

此中應以成就風索外道等緣,而為譬喻:這種勝利應該以成就風索外道歸依佛的因緣作為譬喻。風索外道,【《略論釋》】:「昔有謨底外道,習一種風繩,能以逼致人死,一方盡為所伏,惟有一童子未為所伏,外道怒甚,以其繩施之,屹不為動。外道自疑繩法失靈,以試犬,犬立斃。因詰童子有何術,童謂我皈依三寶。外道因此盡棄所學而敬佛。」

************************************

七隨一切想悉當成辦者,隨行何等如法所作,若先供養歸依三寶,祈禱成辦,則易成就。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552

七隨一切想悉當成辦者:第七、凡所有想成辦的(如法目標)都能夠達成。

隨行何等如法所作:不論行持任何如法的作為。

若先供養歸依三寶,祈禱成辦,則易成就:如果事先供養、歸依三寶,向三寶祈禱順利成辦,就能夠輕易達成。

************************************

八速能成佛者,如師子請問經云:「由信斷無暇。」謂由獲得殊勝閒暇,遇歸依處,學殊勝道,由此不久當得成佛。如是憶念諸勝利故,於日日中,晝三夜三,勤修歸依。

http://blog.xuite.net/rwaylin/twblog/116587548

八速能成佛者:第八、能夠快速成佛。

如師子請問經云:就如《師子請問經》所說。師子請問經,藏語སེང་གེས་ཞུས་པ།,根據英文版廣論注no.356,梵語經名為आर्यसिंहपरिपृच्छअनाम महायानसूत्र (Ārya-siṃha-paripṛcchā-nāma-mahāyāna-sūtra),收於《大寶積經》卷一百六〈阿闍世王子會第三十七〉,阿闍世王所愛之子名師子。

由信斷無暇:由淨信心斷除無暇。

謂由獲得殊勝閒暇,遇歸依處,學殊勝道,由此不久當得成佛:也就是說,因為獲得殊勝的閒暇,又能值遇殊勝的歸依處,修學殊勝的解脫道,所以不久就能夠成佛。

如是憶念諸勝利故:按照以上所說,憶念歸依的種種殊勝利益。

於日日中,晝三夜三,勤修歸依:於每天當中,白天三次夜晚三次,勤修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