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棕榈 维基百科

锯棕榈 维基百科
  「棕榈科」重定向至此。關於馬來西亞提供的一個热带风暴的命名,請見「颱風棕櫚」。

棕榈科
锯棕榈 维基百科

化石时期:80–0 Ma

PreЄ

Є

O

S

D

C

P

T

J

K

Pg

N

晚白堊紀至今

锯棕榈 维基百科
椰樹 Cocos nucifera
科学分类
锯棕榈 维基百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演化支: 鸭跖草类植物 Commelinids
目: 棕榈目 Arecales
科: 棕榈科 Arecaceae
Bercht. & J.Presl, 1820
Palmae
Juss., 1789, nom. cons.
模式属
檳榔屬[2]
Areca

L., 1753

亚科
  • 槟榔亚科 Arecoideae
  • 省藤亚科 Calamoideae
  • 蜡椰亚科 Ceroxyloideae[註 1]
  • 贝叶棕亚科 Coryphoideae
  • 水椰亚科 Nypoideae
多样性
约202个属
異名
  • Nypaceae Brongn. ex Le Maout & Decne., 1868

锯棕榈 维基百科

棕榈科(学名:Arecaceae;互用名:Palmae)又稱槟榔科,棕榈目下的一个科。目前已知棕榈科下有202属,大约2,800余种。

目录

  • 1 形态
  • 2 分布
  • 3 分类
    • 3.1 内部分类
    • 3.2 棕櫚科的植物
  • 4 注释
  • 5 参考文献
  • 6 外部链接

形态[编辑]

棕櫚科植物屬多年生植物,喜歡高溫多雨的地方,沙質壤土、鹽性壤土均適生長,抗風、耐鹽、耐旱,主要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各樹種原產地住民有不同的俗名,由於有些樹種外型很類似,引進到其他地區之後,名稱常常有所混淆。開花結果的時候,是最容易分辨的。

本科植物依據樹幹生長形態可分為單幹聳立型及叢生型兩類。一般是單桿聳立型,包括可食用的椰子、王棕(大王椰子)、檳榔、假檳榔(亞力山大椰子)、棕櫚、蒲葵、絲葵(華盛頓椰子)、棍棒椰子、酒瓶椰子、油棕(油椰子)、糖棕(沙糖椰子)、海棗、董棕(孔雀椰子)等。叢生型如叢立孔雀椰子、黃椰子(散尾葵)、觀音棕竹等。

本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唯一具有乔木习性,有宽阔的叶片和发达的维管束的植物类群。一般是乔木,也有不少是灌木或藤本植物(如省藤属)。葉子极大互生,簇生于樹幹顶部,但在藤本中散生。

本科植物葉子有蒲扇型、羽狀複葉兩種,有些葉形很大。葉片掉落時在桿上留下不同的痕跡,有輪形、粗鱗形、長突翹狀形,具有不同的特色及優美的質感。

本科植物有的是雌雄同株,有的是雌雄異株。例如蒲葵和棕櫚外型很類似,都是單桿聳立樹幹且蒲扇型葉子,但蒲葵是雌雄同株,而棕櫚是雌雄異株。

花小,通常为淡绿色,两性或单性,排成圆锥花序或穗状花序,多少为一至多枚大而呈鞘状的苞片所包围,花被6裂2列,裂片离生或合生,雄蕊通常6枚,子房上位,一般有1-3室,每室有胚珠一枚。

根系呈環狀均勻分佈,面積不廣但深植地下,鬚根纖維粗、韌性強,所以不易被颱風吹斷、吹倒。但由於生長點在頂芽,若頂芽受害,此棵植物即告死亡。

分布[编辑]

本科植物绝大部分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以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为分布中心,具有经济价值的主要有椰子、槟榔、棕榈、枣椰等。枣椰树的果实就是中國俗称的“伊拉克蜜枣”,有时在英文中将中国的枣(英語:jujube)也混称为椰枣(英語:date)。油棕的果实可以榨油,棕榈油是一种食用油,其花汁可以制作饮料。蒲葵的大叶可以制作大蒲扇、葵笠,麒麟竭的树脂可以做药用的血竭,棕榈的棕衣可以制造绳索、床垫等。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大约有22属60余种。从美洲引进的王棕和澳大利亚引进的假槟榔都是南方常见的行道树和庭院栽培树。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棕榈科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

分类[编辑]

多鬚草科是本科的姐妹群,两者同属棕榈目。

棕榈目与单子叶植物各演化支的亲缘关系如下[3][4]: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鸭跖草类 Commelinids

鸭跖草目 Commelinales

薑目 Zingiberales

禾本目 Poales

棕榈目 Arecales

天门冬目 Asparagales

百合目 Liliales

薯蓣目 Dioscoreales

露兜树目 Pandanales

无叶莲目 Petrosaviales

澤瀉目 Alismatales

菖蒲目 Acorales

内部分类[编辑]

棕榈科已知超过200个属,基本上可以归类于五个亚科,棕榈科各亚科的亲缘关系如下(节点有“*”标志的分支表示其自助法支持率介于50-80%之间,无标志者为80%以上)[1]:

棕榈科 Arecaceae
*

槟榔亚科 Arecoideae

*

蜡椰亚科 Ceroxyloideae

贝叶棕亚科 Coryphoideae

水椰亚科 Nypoideae

省藤亚科 Calamoideae

棕櫚科的植物[编辑]

参见:棕櫚科植物列表

共202屬,例如:

  • 椰子
  • 酒瓶椰子
  • 棍棒椰子
  • 檳榔
  • 假檳榔(亞歷山大椰子)
  • 海棗(椰棗、棗椰、棗椰子、棗椰樹、番棗、波斯棗、伊拉克棗、仙棗、海棕、無漏子、沙漠麵包、綠色金子)
  • 糖棕(扇椰子)
  • 油棕
  • 山棕
  • 王棕(大王椰子)
  • 菜王棕
  • 棕竹
  • 刺葵
  • 蒲葵(扇葉葵)
  • 散尾葵(黃椰子)
  • 日本葵(軟葉刺葵)
  • 絲葵(華盛頓椰子)
  • 皇后葵(金山葵)
  • 短穗魚尾葵(小魚尾葵)
  • 魚尾葵
  • 棕櫚
  • 鋸棕櫚英语Serenoa repens
  • 紅椰子

注释[编辑]

  1. ^ 象牙椰亚科(Phytelephantoideae)已并入蜡椰亚科(Ceroxyloideae)之中。[1]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Arecales. In Stevens, P. F. (2001 onwards). Angiosperm Phylogeny Website. Version 9, June 2008 [and more or less continuously updated since].
  2. ^ 裴盛基,陈三阳.棕榈科[A].见: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第十三卷(第一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2-6
  3. ^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V.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6-05, 181 (1). doi:10.1111/boj.12385 (英语).
  4. ^ Main Tre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2022-08-08].

外部链接[编辑]

锯棕榈 维基百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棕榈科
锯棕榈 维基百科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棕榈科
  •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中的相关内容:棕榈科(简体中文)
  • 伦敦皇家植物园棕榈类植物分类
  • 槟榔科分类方法
  • 澳大利亚棕榈类植物列表带插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有关于棕榈大量信息的网站

规范控制
锯棕榈 维基百科

  • AAT: 300375395
  • BNF: cb12098525z (data)
  • GND: 4044424-7
  • LCCN: sh85097246
  • NKC: ph214081

分類單元識別碼

  • 维基数据: Q14080
  • 維基物種: Arecaceae
  • APNI: 54500
  • ATRF: Arecaceae
  • EoL: 8193
  • EPPO: 1PALF
  • FloraBase: 22753
  • FNA: 10061
  • FoAO2: Arecaceae
  • FoC: 10061
  • Fossilworks: 53807
  • GBIF: 7681
  • GRIN: 95
  • iNaturalist: 48867
  • IPNI: 30000211-2
  • IRMNG: 114569
  • ITIS: 500043
  • NBN: NBNSYS0000159425
  • NCBI: 4710
  • NZOR: f0f37700-f09d-4a5c-b8f0-b8ee451c84c3
  • Plazi: FD3C627A-FFEF-FFCF-FF40-FCAEFE3EFC5D
  • POWO: urn:lsid:ipni.org:names:30000211-2
  • Tropicos: 42000339
  • WFO: wfo-7000000046
  • WoRMS: 23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