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 止 痒

到了秋冬季節,皮膚就很容易發癢,但到藥局買來的「超好用藥膏」其實多半含有類固醇,用久了副作用也很,如果能正確挑選適合自己的皮膚藥膏,其實才能長久保護皮膚的健康。

皮膚癢到底應該擦什麼?

目前市面上針對皮膚癢的藥膏,大概可以分成「單純止癢」,跟「有藥物成分」的類型。單純止癢基本上可以長期擦,也不會有太多的副作用,但相對來說,止癢的效果也不會那麼好;而有藥物成分的藥膏,止癢效果會非常明顯,幾乎一擦就有效,但長期使用可能會產生很嚴重的副作用。

所以在挑選藥膏的時候,建議都選擇「單純止癢」的比較好,如果要含有藥物成分,還是給醫師診斷、確認自己是什麼疾病(單純皮膚炎、黴菌感染)之後,再使用會比較好!

單純止癢的藥膏

單純止癢的藥膏,像是薄荷、樟腦等,因為擦上去之後會「涼涼的」,讓血管收縮,減少發炎因子,癢的感覺就不會那麼明顯了;但如果皮膚發炎情況已經很嚴重,或是有感染,效果就不是那麼好,會感覺一直反覆發作。

类固醇 止 痒

而單純止癢的藥膏也有保濕劑,像是凡士林、尿素等,就是透過含有保濕因子的藥膏,滋潤肌膚,讓皮膚不會因為乾燥而很癢。

不過像是凡士林就可能有點「太油」,反而會堵塞毛孔,在使用的時候還是建議可以跟其他的保濕劑混合,調配最適合自己的藥膏,或是直接使用「油水合一」的藥膏,也可以參考醫師介紹的「保濕」方法。

含有藥物成分的藥膏

這類的藥膏就非常多種類,有抗組織胺、類固醇、抗生素、抗黴菌藥物等,其中最溫和的是抗組織胺,但抗組織胺主要是針對皮膚過敏來使用,所以如果不是過敏引起的皮膚癢,可能就沒什麼效果。

而其他種藥物,對應的皮膚疾病都不太一樣,如果用錯,剛開始可能因為抗發炎而讓症狀減輕,但久了之後,反而會讓皮膚狀況更差、變得更嚴重。

类固醇 止 痒

像是黴菌感染造成的皮膚脫皮、紅疹,如果用類固醇擦,一開始會感覺發炎、發癢、紅腫的反應都消失了,但因為類固醇沒辦法殺死黴菌,而且會抑制身體的免疫反應,反而讓黴菌感染變得更嚴重。

社子和鎂皮膚科診所院長陳律安則說,反過來說,如果只是一般的皮膚過敏、發炎,卻用了抗黴菌的藥物,也會破壞皮膚的健康。

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賴柏如也提到,即使是類固醇,也有分1~7級的強度等級。因為類固醇會讓皮膚變得比較脆弱,所以皮膚比較薄的地方,像是臉,就會用比較弱的6、7級。

但如果是手、腳,或是身體等皮膚比較厚的地方,就會用比較強的藥物,「但這個等級的差別,一般人很難自己判斷,所以皮膚也很容易受傷。」

所以建議如果真的要使用止癢藥膏,可以從「保濕劑」跟「單純止癢」的來選擇,如果擦了1星期之後還是很癢,或是反覆發作好幾個月以上,還是建議去看醫生。

延伸閱讀

皮膚一粒粒癢癢抓不停 到底是濕疹還是異位性皮膚炎?
皮膚癢不停小心內臟出問題 最後一種中西醫治療效果更好!

文/盧映慈 圖/李昀蓁

皮膚老是紅腫癢、起疹子,抓了又抓,去皮膚科診所又經常建議要擦類固醇治療,但又擔心長期使用類固醇會有副作用,難道沒有其他方法?醫師認為,如果經診斷為症狀輕微、慢性濕疹的患者,就不一定要使用類固醇,也可選擇含有止癢消炎成分的乳膏作為日常使用,配合飲食及生活習慣調整,減少會使濕疹惡化的刺激因子,更加安全也可以避免長期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

皮膚乾燥粗糙也是濕疹?其實濕疹是皮膚受刺激發炎的統稱

很多人發現自己皮膚長小水泡、濕濕爛爛的,聽到皮膚科醫師告訴他「這是濕疹」就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但也有些人很困惑,「我的皮膚這麼乾燥粗糙,為什麼皮膚科醫師也跟我說這是濕疹?」皮膚科醫師李士虹表示,「濕疹是皮膚受到刺激出現發炎反應的統稱,發作在不同部位、發作的程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命名,治療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是因為皮膚出現發炎反應時,發炎細胞聚集在表皮層,組織出現許多海綿狀的小水泡,甚至皮膚會滲出一些組織液,呈現濕濕爛爛的狀態,就像有很多水分在裡面,所以稱為『濕疹』」。雖然濕疹在急性期發炎時會出現小水泡、流組織液,當濕疹進入亞急性期或慢性期,卻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樣貌,「很多濕疹在長期、反覆發作之後,可能從急性的濕疹,變成亞急性或慢性的濕疹,皮膚就沒有明顯的水泡,甚至會開始出現皮膚變厚、粗糙、脫皮的狀況,這也一樣是濕疹」。

类固醇 止 痒

濕疹經常發作在手前臂彎曲的地方,脖子、腋下、胯下或膝蓋後側等部位,流汗、容易摩擦到的部位,像是經常接觸到清潔劑的家庭主婦,或是餐飲業、美髮業的從業人員,一般人為了防疫勤噴酒精乾洗手,或是物流人員經常接觸灰塵,都可能讓皮膚受到刺激發炎而造成濕疹。如果因為會癢而經常搔抓,可能讓濕疹的症狀變得更加嚴重,李士虹醫師解釋,這是因為當皮膚角質層被抓破了,甚至抓到真皮層都流血了,皮膚本身的保護力就會下降,後續再接觸到可能的過敏原或是刺激環境時,濕疹的發炎反應當然也會更嚴重,若是想要止癢,建議使用拍打的方式,或是沖冷水、冰敷都能幫助止癢,但是不建議沖溫水或熱水止癢,溫熱水都會洗去皮膚表面的油脂,皮膚失去保護之後,要是沒有立即加強保濕,也可能讓濕疹的症狀變得更加嚴重。

長期使用類固醇容易有副作用?醫師建議濕疹長期保養這樣做!

在治療濕疹時,類固醇是皮膚科醫師經常使用的抗發炎止癢的藥物,「在濕疹的急性期,在醫師監督之下短期使用類固醇是很安全有效的,可是如果已經變成慢性濕疹,就比較不建議長期使用類固醇;常見有人不在醫師監督之下,自己買藥膏來使用,久了當然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像是皮膚容易泛紅、萎縮」,李士虹醫師也提到,曾經有患者是胯下濕疹,自行上藥房買藥膏來擦,濕疹很快有所改善,但是反覆多次之後,「因為胯下皮膚比較薄也比較潮濕,再加上皮膚上本來就存在黴菌,使得黴菌有機會增生,濕疹好了結果黴菌也長出來了」。

對於症狀輕微、不嚴重或慢性的濕疹患者,如果經過醫師評估需要做長期保養,李士虹醫師指出,「首先需要立即舒緩癢感,讓患者不會因為過度搔抓而導致皮膚狀態惡化,其次則需考量長期使用的安全性,建議可以使用一些不含類固醇、無香料、無色素的乳膏來替代類固醇藥膏,建議選擇含有 Crotamiton(丁烯醯苯胺)或 Diphenhydramine(二苯胺)的乳膏,Crotamiton 是一種非類固醇的止癢消炎成分,Diphenhydramine則是一種抗組織胺,也有止癢的效果,這兩種成分和類固醇相比,不像類固醇會出現長期使用的副作用,像是一些日本家庭常備用藥品牌能迅速止癢,安全性也很高,是濕疹患者平日照護很好的選擇」。除了平時塗擦乳膏止癢,每天洗完澡後也要把握黃金時期,做好保濕、增加皮膚含水量也有減低搔癢的效果,「我們可以用毛巾按壓的方式,將全身皮膚表面的水分大致吸乾,要感覺到皮膚上還有微微的水分,然後趕快擦上這類不含類固醇的乳膏」。 

流汗快擦乾,少碰酒精、辛辣、加工食品、人工糖分,濕疹遠離你!

濕疹往往經常反覆發作,讓患者困擾不已,李士虹醫師叮嚀,除了做好皮膚的長期保養,生活習慣也一定要調整!「首先,如果運動或平常流汗,一定要趕快擦乾;其次要做好保濕,把握皮膚保濕的黃金時期做好保養;第三要少吃刺激性食物,比如酒精、辛辣食物,加工食品像洋芋片也最好別碰,另外像糖分也會造成全身發炎,不只有皮膚發炎造成濕疹,發炎還會造成老化、三高等慢性病,應盡量減糖,可以吃點水果,但添加人工甜味的珍珠奶茶等食物就要避免,這是大部分濕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留意的三大原則!」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2016-09-04

這是一個醫療健康新知的特搜園地,若您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到我們特搜簿,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

类固醇 止 痒

皮膚科治療濕疹/皮膚炎的藥膏中,主要成份大多數都含有類固醇,但是坊間以訛傳訛的說法嚇壞了許多的病友和家長,也即所謂的「類固醇恐懼症」!不使用藥膏或者間斷地使用,造成了治療期間的延長而且也使得病灶的改善有限,甚至可以因為不斷的搔抓而造成病況加重!不但使得後續治療困難,而且反而要使用更強的藥膏來治療,到頭來才發現失算!

其實在醫師的處方下適當地使用,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但是不正確地使用往往會造成副作用,因此如何正確的使用局部類固醇藥膏/藥水是相當重要的!

害怕,是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焦慮,如果你有類固醇恐懼症,希望可以藉由以下的討論幫助你了解局部類固醇製劑;即時而妥善的治療,不但可以治療疾病改善生活品質,也可以避免延宕病情以及藥物相關的副作用唷!

迷思一、擦類固醇藥膏止癢效果不好,所以要一直擦?

類固醇主要是用來治療發炎的皮膚,藉由消炎而逐漸達成止癢的效果,所以主要不是用來立即止癢的,因此醫師通常會處方口服或局部止癢藥膏/藥水來搭配治療;此外,某些類固醇藥膏裡面會添加薄荷、抗組織胺或局部麻醉藥來達到暫時止癢的附帶效果,常常擦雖然會覺得比較舒服,但是會因為過量使用而造成局部(皮膚變薄、微血管變明顯…等)或全身(心悸、視力模糊…等)的副作用,因此還是建議一天塗抹1~2次即可。

迷思二、擦完藥膏後皮膚都會變黑黑的,是藥膏造成的?

在發炎的過程中(例如:濕疹、痘痘…等),黑色素細胞會因為刺激而產生較多的黑色素,發炎持續的時間愈久或程度愈嚴重,累積下來的色素沉澱就愈深,只不過因為發炎時血管擴張的紅色暫時遮蓋住了這些褐黑色,一直要到擦藥消炎後才看的出來,所以常常被誤會是擦藥造成這些所謂「發炎後色素沉澱」(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

迷思三、不癢了就可以不擦了?

濕疹/皮膚炎的病灶並不是隨時都在癢的,所以何時停止擦藥並不是根據癢不癢來判斷的,客觀上以手去摸感覺病灶和附近正常皮膚的質地相同時即代表治療完成;如果半途而廢,病灶很容易就會再復發唷!

迷思四、類固醇藥膏擦了皮膚會變薄,所以能不擦就不要擦?

在正常的皮膚使用類固醇藥膏,用久了皮膚的確會萎縮,另外,把用在手上的類固醇拿來擦眼皮,也很快就會造成皮膚變薄;因此,以適當強度的藥膏使用在適當的病灶/部位,就能降低這方面的副作用。簡單來說,塗抹藥膏時,根據醫師指示把藥膏精準塗在病灶上,而不是整片塗抹,一方面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皮膚萎縮的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以較弱效的藥膏塗抹在嚴重的病灶上,不但效果有限,反而會造成治療期間的拖長,這樣不但提高了局部皮膚的副作用,也增加了全身經皮吸收的類固醇總量,因此,當皮膚的病灶有問題時,建議尋求皮膚專科醫師的協助,儘量不要亂買成藥使用。

迷思五、很多地方要擦藥,乾脆整片擦好了?

如果你使用局部類固醇藥膏/藥水的習慣是不管病灶或是正常皮膚整片全都擦的話,最常見的短期副作用是病灶周圍變白(血管收縮)、心悸(經皮大量吸收)、食慾增加、水腫、水牛肩……等,長期下來,塗抹藥膏的正常皮膚除了萎縮變薄外,微血管擴張、全身鈉鉀離子不平衡、青光眼……等,都是可能出現的狀況唷!所以擦藥不要嫌麻煩,只要使用在該治療的部位,都可以把副作用發生的機率降到最低!

迷思六、藥膏擦愈厚效果愈好?

當然,藥膏擦太薄效果是有限,不過只要你塗抹的藥膏可以在患部持續約10~15分鐘沒有完全乾掉,那樣的厚度就夠了,不用像塗火山泥面膜那樣厚,效果不會差太多反而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以及增加副作用產生的機會。

標籤:
  • 皮膚科

  • 評分:
  • 1
  • 2
  • 3
  • 4
  • 5
  • (2)

  • 列印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