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起 于 青 萍 之 末

“风起于青萍之末”是语文错误

——简化汉字指瑕(七)

杨立新

    “风起于青萍之末”,是古人对自然现象观察后得出的直观经验,常用来喻指大影响、大思潮从微细不易察觉之处源发。而这最初的微弱风源就来自水面上的“青萍”。

    “青萍”,《辞海》解释为:“植物名。即‘浮萍’。”

     浮萍为水面浮生植物,密布飘浮于水面(见下图)。然而,诸君想过没有,这种紧贴水面、随水而逝的飘浮植物怎么可能招风呢?

风 起 于 青 萍 之 末

水面浮生植物“青萍”

    为此,我们要探究一下“风起于青萍之末”一词的出处。

    “风起于青萍之末”典出楚国辞赋家宋玉的《风赋》。通过查阅权威版本,我在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找到了该文。原文为:“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但《风赋》所载不是“青萍”,而是“青蘋”。“青蘋”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叶有长柄,顶端四片小叶高高伸出水面,状如汉字之“田”字,故又名“田字草”(见下图)。一旦风生水起,青蘋便随风摇曳,成了古人的风向标,故有“风起于青蘋之末”之说。

风 起 于 青 萍 之 末

水生蕨类植物“青蘋”

    看来,“风起于青萍之末”是我们长期习而不察的语文错误。在百度上搜索,竟高达1250000个。

    那么,何以“青蘋”误作“青萍”?这都是简化字惹得祸。

    “青蘋”的“蘋”为繁体字。在繁体字中,“蘋”表达两个不同的概念:读作pín时,为“青蘋”之“蘋”;读作píng时,为“蘋果”之“蘋”。《简化字总表》将“蘋”简化为“苹”,但并没有根据不同读音对其加以区分,而是由“苹果”这一义项来替代。这个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蘋”字,便在现代人的视野中消失了。“苹”吃掉“蘋”的结果,不仅吞没了一派诗情画意,而且导致了后来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张冠李戴。

    就这样,当人们看到“青苹”一词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苹果。“青苹”不就是“青苹果”吗?“风起于青苹之末”和苹果有何干系?显然是说不通的。

    于是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了“青萍”。这种在中华大地上司空见惯的水面浮生植物,长期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诸如“飘萍”、“萍踪浪迹”、“萍水相逢”等等。于是便李代桃僵,相用而不疑了。

    虽然“蘋”字被简化字消灭了,但它还是化身为“苹”被大家使用着,只不过常常被当成“苹果”之“苹”,或误写作“浮萍”之“萍”。

    如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中果郡王府的丫鬟采苹,其“苹”字就是这个隐身的“蘋”。

    为什么不是“采摘苹果”之意呢?“采苹”一词出自《诗经·召南·采蘋》:“于以采苹(蘋)?南涧之滨。”古代贵族女子出嫁时,需要采蘋祭祀,告知先人。显然苹果不会长在“南涧之滨”;另外苹果古称为“柰”,我国早在夏朝时即有“紫奈”食用,“紫奈”就是红苹果。自古以来,中国女孩子取名,多有引自《诗经·采蘋》者,这是文质俱美、极富诗意的绝佳辞藻。如唐玄宗的宠妃梅妃,本名就叫江采蘋。唐僖宗时,那位红叶题诗终得佳偶的宫女名叫韩采蘋。但奇怪的是当代工笔画家蒋采萍女士,名字繁体写作“采蘋”,简体却是“采萍”(见下图)。浮萍不用采只需捞,大误!

风 起 于 青 萍 之 末
风 起 于 青 萍 之 末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现代汉语词典》开始亡羊补牢,已将“蘋”字(“頁”部简化为“页”)收录其中。但是在输入法字库中还找不到这种半繁半简的“蘋”字;同时,与“蘋”有关的词语还没有作相应的调整,故“风起于青萍之末”与“采苹”、“采萍”之语仍大行其道。另外,由于没有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社会上对“苹”、“萍”、“蘋”这三个发音相近的字还不能加以区分,如下图中texwood“萍果牌”商标,既非“苹果”的繁体写法,也于词意不通。

风 起 于 青 萍 之 末


风 起 于 青 萍 之 末

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

出自先秦宋玉的《风赋》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抵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帏,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惨凄惏栗,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篾,啖齰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译文及注释

风 起 于 青 萍 之 末

译文
楚襄王在兰台宫游玩,由宋玉景差陪同。一阵风飒飒吹来,楚襄王就敞开衣襟迎着吹来的清风说:“这风好爽快呵!这是我与百姓共同享受的吗?”宋玉回答道:“这只是大王享受的风,百姓怎么能与王共同享受它呢!”
楚襄王说。“风是天地间流动的空气,它普遍而畅通无阻地吹送过来,不分贵贱高

赏析

风 起 于 青 萍 之 末

风没有生命,本无雄雌之分,但王宫空气清新,贫民窟空气恶浊,这乃是事实。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对风的感知不同,生动、形象、逼真地描述了“雄风”与“雌风”的截然不同,反映了帝王与贫民生活的天壤之别。前者骄奢淫逸,后者凄惨悲凉。寓讽刺于描述之中,意在言外。

帝王幽居深宫,生存

创作背景

风 起 于 青 萍 之 末

楚襄王不思振作、与杀父仇人握手言欢,国势虽然日趋式微,可是作为国君的襄王却沉湎于骄奢淫佚的生活中。他带着侍臣们到处游赏,或登高唐之台,或游云梦之浦。襄王如此追求享受而置国家衰败于不顾,身为侍臣的宋玉感到忧虑,于是便借风为题,写了这篇赋。

参考资料:完善

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部·上海《大学语文》教学协作组.《〈大学语文〉选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84-85

风 起 于 青 萍 之 末

宋玉

风 起 于 青 萍 之 末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阳宜城)人, 楚国辞赋作家。生于屈原之后,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7篇诗文 ► 357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