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酸 甘 油脂 偏 低 膽固醇 偏 高

三酸甘油脂過低,該增加飲食份量嗎?

首頁 » 三酸甘油脂過低,該增加飲食份量嗎?

三 酸 甘 油脂 偏 低 膽固醇 偏 高

許多朋友應該都聽過類似的說法,高血脂、高膽固醇、高三酸甘油脂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但如果是低三酸甘油脂,是怎麼一回事? 風險就會降低嗎? 會不會有其它疾病發生❓ 該如何讓數值回到理想值❓

三酸甘油脂是一種中性脂肪,是脂肪儲存在人體脂肪細胞中的形式,這個數值受到生活習慣強烈影響,正常範圍是0-150,較佳的數值為90左右,多數人都介於100-150之間,三酸甘油脂的過高,通常是因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所累積,高油高糖的方式,往往在年輕時候就造成高血脂問題。

#低三酸甘油值具有保護作用

相較於高三酸甘油脂,較低的數值通常是較好的,在2014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做的一項研究表明,人的三酸甘油酯含量越低,在任何原因死亡的可能性都越低。在這項研究中,將近1.4萬人被追蹤了24年,研究者發現,低於89 mg / dL的水平,跟幾乎正常水平的150 mg / dL進行風險比較,死亡風險降低41%。

#三酸甘油脂偏低的可能原因

1. 偏食或營養不良引起,長期熱量、醣類、油脂攝取不足,造成三酸甘油脂過低,這在老人家較常發生。
2. 甲狀腺亢進(hyerthyroidism),這可能會造成代謝亢進,使得體重減輕、心搏過快(心悸)、多汗、焦慮、食慾增加、手發抖等狀況。
3. 吸收不良族群,如果有腸胃功能退化、腸胃道感染症、長期腹瀉,甚至免疫性的疾病,可能讓腸道吸收不良,造成比率偏低。

遇到低三酸甘油脂該注意什麼❓

1. 脂肪是身體許多荷爾蒙合成必需的原料,也是組成身體細胞膜所必需,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生理作用。
2. 在患有特殊疾病,像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晚期的低三酸甘油脂,可作為心臟死亡的指標。
3. 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皮膚病等問題),發炎的狀態,可能會導致低水平。

#如何維持良好的三酸甘油脂比率

1. 攝取好的油脂來源,像是魚油、橄欖油、苦茶油、亞麻仁油等
2. 好的碳水化合物,含較豐富礦物質、維生素且為原型食材,蔬菜、水果跟全穀物

#如何簡單判斷血脂是否在安全範圍

只要將三酸甘油脂的數值,除以高密度膽固醇(HDL),安全範圍為2以下,假如你的三酸甘油脂數值為200,高密度膽固醇是50,相除之後數值為4,表示已經超過2以上,也代表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更高的。

Kozdag, Guliz, et al. “Low serum triglyceride levels as predictors of cardiac death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 Texas Heart Institute Journal 40.5 (2013): 521.

40多歲的李先生是位上班族,多年的糖尿病讓他的腎臟功能變得比較差,而且高血脂的問題也讓他相當在意。

「醫師,我的三酸甘油脂TG之前都很高,吃藥一段時間後,三酸甘油脂已經漸漸達標」李先生拿著一疊抽血報告,憂心地問:「可是,最近驗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卻越爬越高,為什麼會這樣啊?」

❝「這個現象叫做翹翹板效應,臨床上還蠻常見的。」❞

三 酸 甘 油脂 偏 低 膽固醇 偏 高
圖/血脂超標傷心又傷腎!預防翹翹板效應。照護線上提供

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楊智超醫師指出,「腎臟功能較差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不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要達標,也同時要考慮到病人更常會合併高三酸甘油脂以及偏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需要更積極的治療來控制混合型高血脂的問題,不過,控制三酸甘油脂TG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可能爬升,兩者的關係像翹翹板一樣。」

經常被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若是超標,對心血管相當不利,對於慢性腎衰竭的病人來說,偏高的三酸甘油脂更是反映出這些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顆粒比較小,楊智超醫師說,顆粒越小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用地溝油來比喻,因為更容易會造成粥狀動脈硬化斑塊(plaque)。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併用不同機轉的藥物,幫助患者改善血脂肪的質與量,以免顧此失彼。

血脂超標,傷心又傷腎!

高血脂是極為常見的問題,常用的指標包括三酸甘油脂(TG,triglycerides)、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楊智超醫師解釋,僅膽固醇過高,稱為「高膽固醇血症」;僅三酸甘油脂過高,稱為「高三酸甘油酯血症」;若是兩者皆超標,稱為「混合型高血脂症」。

有些膽固醇高得很離譜的患者,皮膚上會出現「黃色瘤」,一顆顆像米粒大小,黃色或橘黃色的丘疹,楊智超醫師提醒,大多數患者在血脂超標時往往沒有明顯症狀,需要抽血檢驗才能察覺,千萬不能因為沒有症狀而輕忽高血脂的危險性。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是好膽固醇,至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與三酸甘油脂TG超標時,可能產生粥狀動脈硬化,導致血管狹窄、阻塞,使心臟、腎臟、腦部等各個器官的功能受到影響。

慢性腎臟病或者接受透析的病人,大概50%都有糖尿病,是最高心血管風險的病人,歐美心臟學會所發佈的治療指引都認為對這一個高風險的族群,治療要越來越積極。楊智超醫師解釋,腎臟病患者還有一個較特別的現象「高血磷」,可能進一步讓血管鈣化。

因為腎臟功能不好,無法排除體內的磷,當血中的磷升高,會刺激副甲狀腺素分泌,副甲狀腺素上升則讓骨頭釋放出鈣和磷。除了導致骨質疏鬆,多餘的鈣和磷會沉積在血管壁,使血管鈣化。地溝油的存在也會進一步的促進這樣的血管硬化和骨質疏鬆的現象。

❝「腎臟不好,骨頭會越來越軟,血管則會越來越硬!」❞

楊智超醫師說,高血磷將衍生骨質疏鬆、骨折、血管鈣化等多種併發症,都會影響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預後及死亡率。

三 酸 甘 油脂 偏 低 膽固醇 偏 高
圖/血脂超標很傷腎!照護線上提供

大家對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都很熟悉,因為是不好的,所以可以叫它為回鍋油,不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其實還可以分為大顆粒、中顆粒、小顆粒,楊智超醫師用淺顯易懂的比喻解釋,「小而緻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sdLDL-C,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常見於慢性腎衰竭尤其是合併糖尿病的病人身上,就像是地溝油,地溝油相較回鍋油更加劣質,對身體造成更壞的影響,也就是說當sdLDL-C在血液中滯留更長的時間時,更容易被巨噬細胞吞下去形成泡沫細胞,就會對心血管造成危害。

因此,在治療高血脂時,除了關心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也希望可以降低小而緻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sdLDL-C。

積極治療,預防翹翹板效應

根據治療指引,對於高血脂的建議越來越積極,楊智超醫師說,針對慢性腎臟病第三期的患者,便建議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控制到70 mg/dL以下;針對慢性腎臟病第四期進入透析、心血管風險更高的患者,甚至建議降到55 mg/dL以下。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積極控制高血脂對患者有保護效果,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可以使用。

臨床上常見到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達標,但是三酸甘油酯TG依舊比較高,楊智超醫師說,我們都會積極處理,以降低相關風險。

三 酸 甘 油脂 偏 低 膽固醇 偏 高
圖/何謂翹翹板效應?該如何調整?照護線上提供
「使用降三酸甘油酯TG的藥物時,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可能會代償性上升,像翹翹板一樣,」楊智超醫師解釋,「翹翹板效應跟身體的膽固醇生成路徑有關係,你阻斷了一個,另外一個會代償性的上升。如果想要將三酸甘油酯TG壓的越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上升情形也會更加顯著,這是經常遇到、較為困擾的狀況。」

「很多慢性腎臟病患者的三酸甘油酯TG都高到300至400 mg/dL,甚至大於500 mg/dL。三酸甘油酯TG很高時,急性胰臟炎的風險會上升,必須積極控制。在降低三酸甘油酯TG的過程中,若沒有考慮到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上升的話,便會有一點顧此失彼。」,楊智超醫師說,「對於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合併有混合型血脂異常,要預防翹翹板效應,又希望可以改善血脂的質與量,就得運用不同機轉的藥物。例如含有Niacin成份的複方降血脂藥物,除了藥錠本身有statin,可以有效降低LDL,Niacin不會造成TG的反跳,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能更有協同藥效的加乘性,讓血脂治療上更有效果。」

併用不同機轉的藥物,可以發揮互補的效果,讓三酸甘油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更容易達標,而且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也可以提升,對改善混合型血脂異常相當有幫助。另外Niacin 還有其他的益處,除了有抗發炎抗氧化的效果外,還可以抑制腸胃道對磷的吸收,這種降低血磷的效果對於慢性腎衰竭的病人特別受用。

預防高血脂,日常保養重點

除了藥物治療外,生活型態調整也對改善高血脂非常重要。規律運動、減重、戒菸等皆有助於改善高血脂,楊智超醫師說,「運動方面不能只有散步,要做阻力運動,才能維持肌力。」

飲食方面要少喝糖飲、少吃加工食品,增加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多注意油脂的質與量,請減少攝取飽和脂肪、不要使用反式脂肪。

三 酸 甘 油脂 偏 低 膽固醇 偏 高
圖/預防高血脂日常保養重點。照護線上提供

蛋白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一般成年人的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2公克蛋白質;若是腎功能較差,則會限制蛋白質攝取量,慢性腎臟病第三期、第四期的患者,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0.6-0.8公克蛋白質;進入透析治療的患者,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2公克蛋白質。

攝取足夠的高生物效價蛋白質與熱量,才能避免蛋白質-能量損耗(protein-energy wasting),而導致更多併發症。

楊智超醫師補充,請勿聽信偏方或使用來路不明的草藥,以免讓病情雪上加霜。

貼心小提醒

血脂過高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必須抽血檢驗才能發現,但是日積月累下來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而對心臟、腎臟、腦部造成傷害。

楊智超醫師叮嚀,不管是胖、還是瘦,只要血脂異常,包括混合型和單純型,都需要積極介入,透過生活型態調整及規則用藥,將三酸甘油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控制達標,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

(本圖文轉載自照護線上網站)

專欄介紹:

照護線上於2017年3月成立,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每月約有230萬瀏覽人次。

2018年5月照護線上進化為醫療入口網站,免費註冊為會員就能輕鬆找診所、找藥局並完成網路掛號和預約領藥,是行動世代最佳的照護平台。

更多內容請至【照護線上網站】/【粉絲專頁】/【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