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经失调可以治愈吗?

失眠、焦虑、心悸、肩颈僵硬⋯⋯各种奇怪的症状突然间同时出现,可能是自律神经失调了!什么是自律神经、又为何会失调呢?怎样检查与治疗?本文用图解带你一次看懂。

什么是自律神经?

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两大类:中枢神经系统与周边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含大脑与脊髓;周边神经系统则包含躯体神经系统和自律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与人体骨骼肌的控制有关,比如举手、踢球等能够以自我意识操控的动作。而自律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恰恰相反,它所控制的身体活动,没办法用主观意识调控,比如心脏的跳动、血压的升降、肠胃的蠕动、体温的高低等等。

自律神经失调,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出问题

自律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如同“油门”,负责控制身体内与兴奋相关的行为,通常在压力性的情境下起作用,比如:战斗、逃跑、运动、出现紧急情况。此时,交感神经会加速心跳、刺激支气管扩张(增加肺部通气量)、减少消化道蠕动等。

而副交感神经则如同“刹车”,在安静活动时较容易起作用,比如:休息、进食、消化,因此,副交感神经的功能是减缓心跳、使呼吸变慢、促进身体消化机能等。

自律神经失调,就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能协调运作,如“油门”踩得过猛,“刹车”踩不住,久而久之,就导致心跳过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症状。

自律神经失调可以治愈吗?
自律神经失调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失调,通常有3大原因。(健康1+1/大纪元)

最常见自律神经失调的病因,通常不是身体出现问题,而是由“心理”方面的因素所引发的,比如:生活失去重心、焦虑、忧郁、紧张、感到压力等等。长期处于压力大的情况下,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作用减少。有些人因为自身性格原因,譬如抗压性较差、追求完美、个性急躁、爱担忧、爱钻牛角尖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现自律神经失调。

而在某些心理因素之外的情况下,也可能会诱发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比如:喝酒、脱水、穿过紧的衣物、处在高温的环境。

还有一些自律神经失调可能是其它许多疾病引起的,如糖尿病、帕金森氏症、红斑性狼疮等等。

自律神经失调的影响从头到脚!常见12类症状

自主神经失调可以引起从头到脚的问题,常见的症状有:

自律神经失调可以治愈吗?
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包括失眠、头晕、焦虑、忧郁等。(健康1+1/大纪元)

全身性症状:疲惫无力、发烧

精神症状:失眠、焦虑、忧郁

脑部:偏头痛、头晕、晕眩、意识丧失

五官:眼睛疲劳、视物模糊、耳鸣、对噪音和光敏感、口干

肺部:呼吸气短、窒息感

心脏:胸痛、胸闷、心律过快或过慢

消化系统:喉咙异物感、吞咽困难、恶心呕吐、便秘

泌尿生殖系统:频尿、尿失禁、性功能障碍

四肢:手脚发麻、发抖、发冷

肌肉:肌肉紧绷、酸痛、持续的疲劳感

血液:低血糖

体温:体温和皮肤温度的波动

这些症状如果反复发生,或是多个症状同时出现,与自律神经失调的相关性就极高。

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因人而异,时有时无,可能在紧张或安静休息的状态下出现。有些人的症状较轻,有些人的症状则较严重,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自律神经失调如何检查?

对于自律神经失调,目前没有能够直接检查、做出明确判断的方法。

最常用的检测是以自律神经检测仪来测量心律变动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利用心跳速度的变化来间接了解自律神经的活动。

人体心脏规律地跳动时,每分钟约72下左右。但在微观下,为了对抗体内外的变化,比如压力、温度、情绪、激素等,自律神经会对心律进行细微调控,使其出现微小的波动,这种变化不属于心律不整,一般的心电图并无法检测出来。

心律变动不正常,代表自律神经功能不好,也可能表示身心不健康。

如果是反复发生头晕、昏厥的病人,或是老人重复性不明原因地跌倒,也可使用倾斜床测试(tilt table test)来评估自律神经是否异常。

检查过程中,仪器会让身体由平躺状态变成直立状态,期间,身体内的血液分布会有所变化,心律、血压等也会随之变化。医师可以通过这些生理数值做出进一步的诊断。

自律神经失调怎样改善?有3种治疗方法

自律神经失调通常有三种治疗方法:

自律神经失调可以治愈吗?
自律神经失调治疗方法包括调整生活型态、改善饮食和药物治疗。(健康1+1/大纪元)

1. 调整生活型态

如果自律神经失调症状较轻微时,可以尝试调整生活型态。比如适度运动、调整睡眠、规律饮食、放松心情、打坐冥想等,以减轻症状、自然恢复。

2. 改善饮食

在饮食方面,尤其要注意减少咖啡因的摄取,茶、咖啡、可乐等饮料都含有咖啡因,这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不利于自律神经失调的恢复。

3. 药物治疗

但有些病人并无法通过上述的方式改善症状,因此就需要专业的医疗协助。若是精神方面引起的自律神经失调,可以看精神科医师,医师可能会开立抗忧郁药物,如选择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三环抗忧郁剂(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等等。

大脑中的血清素水平过低与很多健康问题相关,比如出现注意力集中困难、伴随压力与厌倦感等,严重甚至引起抑郁。选择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剂、三环抗忧郁剂等药物能够减少神经末梢对血清素的回收,帮助病人降低忧郁与恐慌感。

服用药物的目的,并不是直接针对自律神经失调做治疗,而是减缓症状,给患者一个“缓冲期”,让他们能够在混乱的疾病状态下,暂时达到稳定状态,为使用非药物治疗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一篇看懂健康知识:图解健康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拉筋调节自律神经、改善酸痛!2招动作随时做

· 忧郁症有4大症状 怎样改善?治疗和饮食全图解 

· 恐慌症有13个症状!5招立刻缓解、治疗方法全图解

责任编辑:李清风◇

不過隨著神經學的發展越來越多,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也越來越為人所知,不過目前調節神經系統的藥物副作用也不少,而使用電流刺激的方法,危險性也比較高。榮新診所疼痛科醫師梁恆彰就說,其實後來從中醫的針灸概念中,找到了針療刺激神經的靈感,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是很有效的。

從針灸中得到的針療靈感

梁恆彰說,因為一開始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通常是慢性疼痛,也就是找不出原因、但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疼痛,不管是頭痛、腳痛、全身痠痛都有可能發生;而他們發現中醫的針灸對於這種疼痛有一些療效,就開始發展紮針的治療法,但跟中醫的經絡略微不同,走的是西醫的神經傳導。

「我們在用針的時候有2種作法,因為自律神經連著下來就是末梢、周邊的神經,所以靠著刺激末梢神經,把不斷反射的末梢神經中斷,或是緩解受刺激的末梢神經、讓神經放鬆,就能改善自律神經的症狀。」梁恆彰說。

針療怎麼治自律神經失調?

梁恆彰說,通常慢性疼痛或是其他身體上狀況的,會使用「緩解」的作法,「因為這種慢性疼痛,很可能是因為急性發炎之後,身體進行修復時,細微神經、肌肉與肌腱容易修復組織過多而演變成沾黏,但因為太細微了,所以檢查不出來,但總是覺得卡卡的。

所以「緩解」的針療,會是用「水針」,有點像打點滴的管子,裡面裝了生理食鹽水、或是點滴用的葡萄糖等液體,梁恆彰說,這不是「打藥」進去,而是有點像微創的外科手術,只是手術刀變成「水刀」,用液體的力量將壓迫的神經拉開,之後再多活動活動,讓整個神經都拉開,就能解決身體上的不舒服。

而梁恆彰說,疼痛的位置不一定就是問題的來源,比如頭痛可能是肩頸問題造成,滑手機造成的手腕疼痛,多半是手肘神經壓迫造成,所以下針之前,要很小心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做好治療。

至於相對於水針的「乾針」,是沒有液體的,長得就像一般針灸用的針,是用來解決憂鬱、焦慮等情緒不穩的問題。梁恆彰說,通常乾針會用在下肢,水針會用在上肢,因為上肢對於自律神經更刺激,容易導致暈針,溫和的水針會比較適合用在上肢。

如果不做針療,還有什麼辦法?

過去自律神經失調為了緩解神經帶來的疼痛,會開相關藥物給患者吃,但一方面有副作用,二方面也不是對每個人都有相同的療效。梁恆彰舉例,像他有一個病人因為一直無法緩解疼痛,所以跑了很多地方、每天都吃很多止痛藥,結果就進了加護病房,是藥物過量導致的胃穿孔,「治標不治本。」

其實最好修復自律神經的方式,就是休息,讓自己放假、完全放鬆下來,神經系統自然就會回到平衡。因為大部分的人會有自律神經失調,多半是交感神經太旺盛,交感神經是幫助我們面對緊急情況的神經,會變得緊張、心跳加速,做好戰鬥準備,但時時刻刻都在備戰狀態,人的元氣消耗完、自然病痛不斷,所以放鬆是很重要的。」梁恆彰說。

但很多人是已經失調一陣子,神經無法放鬆,即使在放假休息,大腦還是不斷運轉,梁恆彰說,這時候可以採用「運動」的方式,因為運動就像是身體的戰鬥,結束之後身體會累,等於強迫啟動副交感神經,這時候去吃個大餐、洗個澡、休息一下,就能達到放鬆的效果。

所以梁恆彰說,除非是很嚴重的自律神經失調,才需要來治療,不然其實就是身體告訴你要多放鬆、多休息、多運動的警訊,每天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找到工作跟生活的平衡,才是長期保養的辦法。

延伸閱讀

太熱也會自律神經失調!找不出原因的9種症狀,你中了嗎?
按摩6穴道,調理自律神經不失調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