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菌斑是病吗?

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区别是什么?

牙菌斑是病吗?

我们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是:牙菌斑和牙结石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
其实牙菌斑是附在我们牙齿上的一种软而粘稠的细菌。因为我们的口腔中有一些角落和缝隙是很难清洁的,牙菌斑就会在那些地方停留和生长,久而久之,牙菌斑就会变硬,硬得像石头一样,这个像石头一样的细菌我们就叫做牙结石。
牙菌斑和牙结石是很普遍的牙齿问题,如果不检查和治疗就会导致严重的牙齿问题,如牙周疾病和蛀牙。幸运的是,在我们践行的预防性牙科治疗之下,牙菌斑和牙结石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预防胜于治疗?请阅读我们关于预防性牙科治疗的文章。

去除牙菌斑
牙菌斑多为白色的,不容易察觉。当你的牙齿上附着了牙菌斑的时候,用舌头触碰上去就会有毛毛的感觉。牙菌斑实际上是数十亿的细菌在牙齿上形成的一层软而粘稠的细菌膜。这种软而粘稠的细菌膜是所有口腔问题的根源。所以为了口腔的健康,我们必须去除掉这层细菌膜。
牙菌斑牢牢的附着在牙齿上,必须用有效的方法才能去除它。需要重视的是,牙菌斑是不可能被水冲掉的,即使是像水牙线这样的高压水,有可能冲掉食物残留但不可能冲掉牙菌斑。
如果牙菌斑没有被及时清除,久而久之,那层软而粘稠的细菌膜被唾液侵蚀后就会变成牙结石。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每天都刷牙的原因。我们的目标是在牙菌斑形成牙结石之前就把它去除掉。如果能有效刷牙,那么牙菌斑就不会导致任何牙科问题,您将会拥有非常健康的口腔。
不幸的是,牙菌斑并不容易去除,因为牙菌斑喜欢生长在靠近牙龈的牙齿之间的间隙里,还有牙齿和牙龈接缝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强烈建议您使用牙缝刷的原因。

讨厌用牙线?比起牙线我们更推荐您使用牙缝刷。请阅读我们关于牙缝刷的文章。

去除牙结石
牙结石一般是显而易见的,呈黄色或者棕色。通常,我们下门牙后面的牙结石比较容易看见。
牙菌斑没有及时去除,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硬的像石头一样的细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牙结石。牙结石太硬了,所以我们不可能在家里用牙刷或者其他工具安全地去除掉。最好的去除牙结石的方式就是每6个月去看一次牙医,牙医可以用专业的工具和技能安全有效地去除牙结石。
定期的专业的洗牙可以确保及时的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这样就不会引起类似牙周病和蛀牙这样严重的牙齿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建议每6个月去看一次牙医进行专业洗牙的原因。

您看牙会紧张焦虑吗?请阅读我们关于温和舒适洗牙的文章。

去除牙菌斑+去除牙结石=没有口腔问题
这个公式看起来太简单了,但这就是事实。
想要口腔健康,只要在家有效清洁口腔,然后定期看牙医进行专业护理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预防性牙科治疗的理念。我们不仅仅帮您清洁牙齿,更帮助您养成好的护理口腔的习惯,这样您就可以减少看牙次数了。

什么是牙菌斑?
牙菌斑是在牙齿上不断形成的带粘性而无色的细菌和糖份层。牙菌斑是造成蛀牙和牙龈疾病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每天清除,就会硬化成牙垢。

怎样知道我是否有牙菌斑?
细菌不断在口腔内形成,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牙菌斑。这些细菌依靠我们食物和唾液中的营养成分生长。进食后,牙菌斑中的酸性物质会侵蚀牙齿,酸性物质不断侵蚀牙齿,牙釉质就会受损,从而形成蛀牙。不及时清除牙菌斑,也会使牙龈受损,导致牙龈炎 ( 牙龈红肿、出血 ) ,牙周病甚至牙齿脱落。

如何避免牙菌斑积聚? 
只要小心护理,防止牙菌斑积聚并不难。谨记:

  •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以清除牙齿各个表面的牙菌斑
  • 要清除牙齿之间和牙床线下面的牙菌斑,必须每天用牙线剔牙,因为这些部位的牙菌斑用牙刷难以清除。
  • 少吃含糖及淀粉类食物,尤其要少吃粘性小食。
  • 定期看牙医,进行专业的牙齿清洁和检查
牙菌斑是病吗?

洁牙也可去除牙冠和牙根部位的牙菌斑和牙石。

© 2012 高露洁棕榄(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文旨在促进人们对常规口腔健康主题的理解并推广相关知识,并不能替代专业意见、诊断或治疗。如果有关于医疗状况或治疗的任何问题,请始终寻求牙医或其他合格健康护理提供者的意见。

牙菌斑是口腔细菌在牙齿上形成的粘性生物膜。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如果你需要清除牙菌斑,那么清除方式也会影响牙齿和牙龈的健康,如果置之不理的话,牙齿上的菌斑就会变成牙石,增加龋齿或牙龈疾病的风险。

什么导致了牙菌斑?

我们的口腔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牙齿表面当然也无法避免,这些细菌通常会从牙龈开始生成生物膜。牙菌斑形成非常正常,对于大部分牙医来说,这都是可以预见的。但当细菌和糖分混合在一起并生成酸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如果你食用了大量的糖分或甜食,或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并且不注意牙齿清洁的话,口腔内的细菌实际上会通过糖分大量繁殖。

为什么应该警惕?

如果牙菌斑在牙齿上持续累积的话,那么最先出现的问题是龋齿或蛀牙。酸会磨损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导致龋齿,如果这些酸没有被及时清除的话,它们会继续穿过牙本质,进入牙髓。人民网健康频道的一篇文章解释说,忽略牙菌斑最终会导致口腔内出现脓肿或细菌感染。预防蛀牙或脓肿很简单,但首先要从每天清除牙菌斑开始。

如果你不定期刷牙或使用牙线的话,牙菌斑便会硬化成牙石,其实这个硬化过程很短。如果你忘记刷牙的话,那么几天就可以形成牙石,尽管牙齿上的菌斑通常无法用肉眼看到,但牙石会让牙齿变色,出现褐色或黄色。除了影响美观外,牙石还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相比牙菌斑来说,牙石更难以消除,因为刷牙和牙线无法清除牙石。这时候你需要前往牙科门诊来接受专业洗牙治疗。

清除牙齿上的菌斑

人们无法阻止牙菌斑的形成,但可以主动消除它,避免任何副作用,这样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牙石的形成。可以使用诸如高露洁360健康牙龈牙膏之类的牙膏每天刷牙两次,牙膏中的氟化物配方能够强化牙齿,预防龋齿。同时每天还要使用一次牙线,清除牙缝中的残渣,这能够减少或清除牙菌斑,防止牙石的形成。限制含糖食物的摄入也有助于控制牙菌斑的形成,因为这能够减少口腔中细菌的繁殖。

同时还可以考虑刺激唾液腺,因为唾液在白天能够持续洗掉牙齿上的细菌。餐后漱口也能够增加口腔的唾液,最大程度地减少牙菌斑在牙齿上的长期累积。网易健康频道上的一篇文章表示,研究表明,餐后咀嚼无糖口香糖20分钟能够预防龋齿或蛀牙的形成,也是这个原理。

如果你担忧牙菌斑或牙石在牙齿上累积,那么定期看牙医非常重要。牙医或牙科保健师能够清除牙石,并查看是否有蛀牙或牙龈疾病。你也可以在家中尽量减少牙菌斑造成的损害,所以与牙科专业人员合作有助于将口腔健康保持在最理想状态。

若要了解牙菌斑的更多信息,请前往高露洁口腔护理中心。.

牙菌斑是病吗?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醫學聲明

牙菌斑是病吗?

长期沉积的牙菌斑(牙垢)会形成牙石(牙结石,牙根处黄色部分)。

牙菌斑(又称牙垢,相对于牙石)是在牙齿及牙龈表面逐渐沉积的生物薄膜,薄的牙菌斑顏色通常是透明無色,但變厚時會呈現黃色或棕黃色,如果使用牙菌斑顯示劑可以很容易看到牙菌斑在口腔內的分佈[1][2]。

成因[编辑]

牙菌斑由食物残渣、脱落的口腔上皮细胞、唾液和细菌构成[3]。牙菌斑中的细菌主要是正常口腔内存在的鏈球菌、厌氧菌等。牙菌斑堆积到一定厚度之后,其内部紧挨牙齿表面的细菌因为与空气隔绝开始转入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在此处产生的酸不能及时被唾液冲走,因此会腐蚀珐琅质中的矿物成分,并进一步造成龋齿。

影響與徵狀[编辑]

牙菌斑在牙齒上會形成蛀牙,在牙根处堆积的牙菌斑也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齦炎,當發展到牙齒周圍骨頭時就稱為牙周炎等牙周疾病[1]。

如果有以下情形,可能有牙齦方面的疾病:[1]

  1. 牙齦出血、有膿且受到擠壓有膿液、萎縮、腫脹或觸碰會疼痛等徵狀
  2. 牙齒鬆動或移位
  3. 呼吸時口腔有異味

牙菌斑顯示劑[编辑]

牙菌斑顯示劑一般為含有可食用色素的染色劑,在刷完牙後用棉花棒均勻塗抹於牙齒、牙齦表面,再以清水漱口將多餘顯示劑吐出,若牙齒表面顯現出紅紫色斑,代表有牙菌斑殘留,需再用牙間刷及牙線去除色斑。

清潔與治療[编辑]

牙菌斑对牙齿的危害随其沉积时间而增强,所以应该定期清除。牙菌斑的质地很软,可以用牙刷、牙膏来有效清除,刷牙重點在於牙齒本身、牙齦與牙齒之間的淺溝(牙齦溝)以及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牙齦縫隙(齦乳頭)三區域及口腔內其他部位,以確保沒有食物殘渣[1][3]。一般每天早晚刷牙2次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在牙齿之间等不容易刷到的地方可以使用牙线。洗牙可以进一步保证牙菌斑的彻底清除,洗牙有手動洗牙跟超音波洗牙兩種,手動洗牙取決於醫生技術,超音波洗牙可以提高洗牙速度降低醫生勞動。[4]

长期沉积的牙菌斑如果磷含量超過一般牙菌斑3倍、鈣含量也較高,在结合了唾液中可溶性的碳酸鹽與磷酸鹽矿物质等成分后,会钙化形成硬质的牙石(牙結石),牙結石表面粗糙無比,更容易產生牙菌斑。牙石令牙齒與牙肉交界處的清潔變得困難,容易造成細菌聚積,導致牙肉長期發炎,繼而演變為牙周病[5]。牙结石一般紧密附着在牙齿表面,其去除需要由牙医等专业人士进行。[3][4]

参见[编辑]

  • 洗牙

參考文獻[编辑]

  1. ^ 1.0 1.1 1.2 1.3 醫學與生活:實用的保健預防書.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1: 28–. ISBN 978-957-05-1719-4.
  2. ^ LiveABC編輯群. 2017年10月號 HOW IT WORKS 知識大圖解 中文版: 超跑打造術大揭密. 27 September 2017: 40–.
  3. ^ 3.0 3.1 3.2 林保瑩. 牙周病,真的會要人命.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 November 2013: 99–. ISBN 978-986-213-469-6.
  4. ^ 4.0 4.1 家庭生活保健百科. 青苹果数据中心. 20 December 2013: 67–. GGKEY:1P43ANPU2F2.
  5. ^ 牙周病. 香港電台. 2013-07-18 [2020-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