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天 父 而 來 的 愛 和 恩典

�i�g�����u�j[��y]
�ֶ��G�g�����u 01 - ���g�������A18
���G�U�����@���G�崼�@


�q�Ѥ��ӨӪ��R�M����A��ڭ̦B�~���߷��ѡA
���ڭ��m�X�C�ӭ��šA�⥦�Ƭ��g�����u�C

���ڭ̱i�}�f�A�|�_��V�åͤ��D���¡A
���g�����u�y�J�C�ӤH���߶��C


���v�� �g�����u���֨Ƥu �Ҧ�

作詞:游智婷     作曲:萬美蘭


從天父而來的愛和恩典,

把我們冰冷的心溶解,

讓我們獻出每個音符,

把它化為讚美之泉。

讓我們張開口,舉起手,

向永生之主稱謝,

使讚美之泉流入,

每個人的心間。

從天父而來的愛和恩典,

把我們冰冷的心溶解,

讓我們獻出每個音符,

把它化為讚美之泉。

讓我們張開口,舉起手,

向永生之主稱謝,

使讚美之泉流入,

每個人的心間。

從天父而來的愛和恩典,

把我們冰冷的心溶解,

讓我們獻出每個音符,

把它化為讚美之泉。

讓我們張開口,舉起手,

向永生之主稱謝,

使讚美之泉流入,

每個人的心間。

讓我們張開口,舉起手,

向永生之主稱謝,

使讚美之泉流入,

每個人的心間。

讓我們張開口,舉起手,

向永生之主稱謝,

使讚美之泉流入,

每個人的心間。

使讚美之泉流入,

每個人的心間。

Facebook

邮箱或手机号 密码

忘记帐户?

注册

无法处理你的请求

此请求遇到了问题。我们会尽快将它修复。

  • 返回首页

  • 中文(简体)
  • Bahasa Melayu
  • English (UK)
  • Bahasa Indonesia
  • Tiếng Việt
  • ภาษาไทย
  • العربية
  • Español
  • Português (Brasil)
  • Français (France)
  • Deutsch

  • 注册
  • 登录
  • Messenger
  • Facebook Lite
  • Watch
  • 地点
  • 游戏
  • Marketplace
  • Meta Pay
  • Oculus
  • Portal
  • Instagram
  • Bulletin
  • 筹款活动
  • 服务
  • 选民信息中心
  • 小组
  • 关于
  • 创建广告
  • 创建公共主页
  • 开发者
  • 招聘信息
  • Privacy Policy
  • 隐私中心
  • Cookie
  • Ad Choices
  • 条款
  • 帮助中心
  • 联系人上传和非用户
  • 设置
  • 动态记录

Meta © 2022

還記得二十幾年前,敬拜讚美樂團「讚美之泉」創作的詩歌開始在華人教會界流行起來,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首詩歌就叫作《讚美之泉》:「從天父而來的愛和恩典,把我們冰泠的心溶解,讓我們獻出每個音符,把它化為讚美之泉。讓我們張開口,舉起手向永生之主稱謝,使讚美之泉流入每個人的心間。」

◎劉幸枝(天母福音堂顧問牧師及神學院老師)

經文:詩篇一三三篇

《讚美之泉》這首簡潔清新的詩歌容易讓人朗朗上口,過去二十幾年來,在許多神兒女聚集的場合不斷被傳唱。每逢唱這首詩歌,總讓我想起了詩篇一三三篇。它雖是一首上行之詩,卻在三節的經文當中,讓我們看到「澆下」、「流下」與「降下」。

C型的基督徒
在朝聖的路上愈親近神,領受的恩典就愈來愈多,那是「澆在亞倫頭上的膏油」(2a)、「流到他鬍鬚和衣襟的膏油」(2b),以及從「黑門山降下的甘露」(3a)。從天父而來的愛與恩典,成為上帝子民分享的讚美之泉,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幅聖徒相通的畫面!

詩篇一三三篇1節提到:「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這裡的弟兄,包含姊妹在內,指的是上帝兒女一起坐下來或是生活在一起,這幅景象是何等的美好。這種連結非關地上血緣,而是從神而來的屬靈親緣。

對照今日,教會的弟兄姊妹透過認信耶穌為我們死在十架所流的寶血,以及從死裡復活完成的救贖恩典,我們得以進入屬靈親緣當中成為天父的兒女。我們不像其他宗教人士一樣互稱「師兄師姊」,而是彼此叫「弟兄姊妹」,因為我們都擁有耶穌的「血型」,是「C型的基督徒」(Christian)!

因著住在基督裡,美善的祝福將在我們當中發生。即或只有少數人聚集的小組,都可以經歷耶穌所說的應許:「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馬太福音十八章20節)

畢德生牧師曾說:「能唱出詩篇一三三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神的兒女各式各樣都有。有人離家出走,假裝沒這個家存在。有人搬出去自己住,租間小公寓,偶爾回家拜訪,特地選在喜慶宴會,還帶了份禮物回來,表示自己關心家人。有些人想都不曾想過要離開,不過卻鬧得別人巴不得他們離開,因為他們總是批評菜燒得不好,家沒整理乾淨,抱怨其他人忽視了他們或佔他們便宜。有些人則定意尋求神的心意,看看神將自己擺在教會這個群體中,有何特別旨意,謙卑地學習如何和別人和睦而喜樂地相處,好使自己發展成熟,能夠與他人分享主恩,包括那些麻煩人物。」

亞倫頭上的膏油
我們看到有些人百般挑剔不願與其他肢體共融,但也有人願意不辭辛勞,再忙再累也要參與主日和團契。那是因為當有人帶著「朝見神的心」與「弟兄和睦同住」的態度聚集時,他們經歷到從聖靈而來的膏油與甘露。

詩篇一三三篇2節提到:「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貴重的油」是指澆在祭司身上的膏油。根據出埃及記卅章23-24節的記載,這種膏油是從流質的沒藥、香肉桂、菖蒲、桂皮等香料加上橄欖油調製而成。它保留了豐富的油脂,比香精的濃稠度更高,香氣更加持久。

這種膏油只用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塗抹在聖殿的器皿。第二,是膏抹服事的祭司,其目的是為了要「分別為聖」。例如,出埃及記四十章12-13節說:「要使亞倫和他兒子到會幕門口來,用水洗身。要給亞倫穿上聖衣,又膏他,使他成聖,可以給我供祭司的職分。」

亞倫是舊約第一位大祭司,大祭司代表會眾向神獻祭,為百姓的過犯與平安代禱。然而,他在擔任這些服事之前,必須要先接受膏油的傾倒、分別為聖。這意味著祭司來到神面前時,要預備心領受從神而來的膏油,並藉由禱告來服事別人。

「亞倫頭上的膏油」是用沒藥、香肉桂、菖蒲、桂皮與橄欖油製成,除了橄欖油外,其他皆屬香草類,可以拿來提煉香料,也可以用在醫療、驅蟲的用途。因此,「亞倫頭上的膏油」讓我們想到分別為聖,以及帶來醫治、代禱的事奉。

盧雲在《負傷的治療者》中提到:「基督徒群體之所以是醫治的群體,不是因為創傷治好了,痛苦減輕了,而是因為創傷和痛苦變成一扇新的窗戶,互相坦誠傾訴強化了彼此的盼望,互相分享軟弱變成了一個提醒。」潘霍華的名著《團契生活》也說:「沒有代禱,團契就不能存活。」原來,代禱能叫我們學習去愛弟兄姊妹,讓他們跟我們一起經歷聖靈的療癒。

黑門山上的甘露
弟兄姊妹同心合意蒙受祝福的第二幅圖像是「黑門山上的甘露」。黑門山是戈蘭高地延伸的山脈,也是巴勒斯坦地區最高的山峰,它位在以色列的北面,海拔高度 2844 公尺。山雖不高,山頂卻終年積雪,約旦河就起源於黑門山山腳。

黑門山的融雪,春天成了約旦河充沛的活水源頭,它往南流動注入了加利利海,且灌溉了河岸的農作物。不僅如此,黑門山也因山頂終年積雪,北風把豐富的水氣往南遞送,成為滋潤錫安山的甘露。

雖然黑門山到耶路撒冷城相距約 170 公里,但從源頭匯聚的活泉及水氣卻滋養了以色列的農業,以及豐富加利利的漁業。

詩篇一三三篇3節,把弟兄姊妹們一起聚集奔走的天路之旅,寓意為「黑門山上的甘露」,好像是上帝透過肢體相交的生活,賜下供應與恩典,讓我們在團契生活當中可以靈性成長,分享祝福。

「黑門山上的甘露」也好比是從神而來的話語。基督徒的聚會跟一般社交場合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是透過團契來學習認識神的話,分享神的話。有時候,一個人讀經覺得很困難,但是大家一起查考神的話,然後討論分享,就覺得讀經的滋味很甘甜。

畢德生牧師也提到:「信徒需要別的信徒向他講述上帝的話。當他感到氣餒,猶疑不決,更需要別的信徒。因為他不能幫助自己。所以他需要別的弟兄來承受並傳講上帝的救恩之道。」

在我們這裡有神所命定的福
從另一方面來看,「黑門山上的甘露」也代表分享的生命。黑門山的泉水往下流,水氣往南帶。然而,我們發現匯聚而成的約旦河灌溉了凡所流經之地,可是再往南流動卻在注入死海之後,成了一灘高鹽分卻無法流動的海水!

何以同樣從黑門山上流下的約旦河水,北邊可以形成加利利海,到了南邊卻變成了死海?或許這幅景況可以提醒我們,領受神所賜的甘露使神的兒女成為得人的漁夫,上帝使我們的和睦同住成了祂所使用的「加利利海」;但反之,我們讓神的甘露獨留在自己身上,我們的聚集之處只是一個封閉與排外性的群體,久而久之竟會像擁有豐盛礦物質的死海一樣,大家能言善道卻無法為福音生養,為主得人。

弟兄們和睦同居,不是一種假象式的外在聯結,而是真實生命的激勵;是從聖靈而來的恩膏,讓參與者領受療癒的恩典;是享受黑門山上的甘露,而不是分享酸雨。願主讓祂的美善彰顯在我們的教會與團契小組之中。如此,我們便可對別人說:「在我們這裡有神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

從 天 父 而 來 的 愛 和 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