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部 十 二 年 國 教

一、什麼是12年國教

1968年,臺灣開始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2019年,正式進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時代。

十二年國教,延長基本教育年限,為提升國民素質與國家實力,第一次將國民教育以十二年連貫發展,規劃各學習階段所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包含九年國民教育及高級中等教育,前者依「國民教育法」之規定,採免試、免學費及強迫入學;後者依「高級中等教育法」之規定,採免試入學為主,由學生依其性向、興趣及能力願入學,並依一定條件採免學費方式辦理。

實際上,身處資訊和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的現代教育必須有所轉變,除了教授學科知識,培養孩子擁有面對挑戰、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顯重要。十二年國教課程發展以「核心素養」為主軸,培養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

因此,十二年國教課綱,也就是108課綱,誕生了!

小知識! 課綱,全名是課程綱要,是制訂學校課程教學、教科書和升學考試的重要依據。

教育 部 十 二 年 國 教

二、108課綱的特色

過去,教育著重於知識的學習;現在,108課綱更在乎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108課綱有三大理念:自發互動共好(合稱「自動好」)。

  • 自發:培養孩子自主行動,擁有學習與創造的熱情。
  • 互動:學習跟自己不一樣的人溝通合作,創造更多可能。
  • 共好:關心身處的環境並樂於參與,促使社會往前進步。
教育 部 十 二 年 國 教

108課綱的發展,以「核心素養」為主軸,

分成「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幫助孩子達到終身學習的目標。

  • 自主行動:個人為學習的主體。
  • 溝通互動:廣泛運用各種工具有效與他人及環境互動。
  • 社會參與:學習處理社會的多元性與合作及人際關係。

素養(competence),代表「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和面對未來挑戰,應該具備知識能力態度

不是將知識就只是冷冰冰的背誦和記憶,重點是跟生活情境有連結,

不是用抽象的知識理論,而是從學生在日常生活裡面的體驗累積知識,自然而然地學習。


三、12國教課綱 V.S 九年一貫課綱

12年國教課綱 九年一貫課綱
素養導向 能力導向
八大領域 七大領域
分為「自然科學領域」及「科技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合一領域
節數採固定制 節數採彈性比例制
彈性學習「課程」,其使用有明確規範 彈性學習「節數」,其使用無明確規範
19項議題融入各領域課綱 7項重大議題分設課綱
低年級「綜合活動」融入生活課程 低年級「生活課程」與「綜合活動」分設
各領域學習階段統一劃分 各領域學習階段劃分不一
增設「新住民語文」  

.八大領域: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科學、藝術、綜合活動、科技、健康與體育

.彈性學習課程(校訂課程):統整性探究課程、社團活動技藝課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其他類課程

.新住民語言課程:除了閩南語、客語與原住民之外,增開七種新住民語言,越語、印尼語、泰語、柬埔寨語、緬甸語、馬來語、菲律賓語,學生可從本土語言及新住民語言擇一修習


四、各階段的改變

國小 國中 普高 技高
國語與數學節數增加,強化基本學力 新增「科技領域」,學習運算思維、程式設計等未來趨勢所需知識 調降必修學分,調高選修學分比例;開設多種選修課程 新增15-30學分的實習課程
電腦課融入各科,鼓勵課程使用科技載具 落實實驗課,自然科注重課堂「探究與實作」 新增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部定必修 實習科目新增「技能領域實習課程」
彈性學習課程由學校自行規劃辦理全校性、全年級或班群學習活動 計算機輔助數學課,注重數感與邏輯培養 計算機輔助數學課,注重數感與邏輯培養 計算機輔助數學課,注重數感與邏輯培養
母語可選修新住民語,增開七種新住民語課程 彈性學習課程由學校自行規劃辦理全校性、全年級或班群學習活動 增加彈性學習時間,學生可選擇自主學習,或參加學校開設之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選手培訓及學校特色活動等 增加彈性學習時間,學生可選擇自主學習,或參加學校開設之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選手培訓及學校特色活動等
跨領域學習成常態 新增新住民語文課程 學習歷程檔案,每學期上傳記錄學習過程 學習歷程檔案,每學期上傳記錄學習過程
  加強各校發展特色課程 增加校訂必修 開放多元選修課程

五、考招新制

普高 技高
繁星推薦、申請入學的時程延後 考科調整
減少分科測驗考科 各校系科權重可自由設定以職場與生活結合的素養導向命題
學測數學將分A、B兩考科 四技申請入學、技優甄審採用學習歷程檔案
學測和分科測驗將考選擇題和非選擇的混合題型 學測和分科測驗將考選擇題和非選擇的混合題型
繁星推薦、申請入學採計學習歷程檔案  

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因應108課綱課程實施,高級中等學校課程架構改變,強調素養導向、跨科/跨領域統整學習、探究與實作等,同時也增加校訂必修、多元選修等類型的課程,透過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累積,系統化地逐步整理學習成果,可以更全面的了解自己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的學習結果。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記錄學生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各學期間的學習成果,可以真實呈現學生的學習軌跡、個人特質與能力發展,藉由定期且長時間的紀錄,補強考試無法呈現的學習成果,減輕學生高三時整理備審資料的負擔。

本系統蒐集的資料分為四大項目: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

基本資料 修課紀錄 課程學習成果 多元表現
學生身份識別 每學期學生修習科目及成績、課程諮詢紀錄 學生於課堂的實作作品、書面報告等 彈性學習時間、團體活動時間及其他表現
學校上傳 學校上傳 學校上傳 學校上傳


七、新課綱上路

108課綱以孩子學習與成長為主體,從「孩子到底需要什麼」開始規劃,

於民國108年8月正式上路前,歷經十年、無數次會議,

每個項目,都是集結各領域研修團隊與課審委員專業的心血結晶。

從民國105到108年間,全國六分之一的學校參與前導計畫,三年試行新課綱的制度與教學; 同時,師培大學依據課綱進行師資培訓,現職教師們密集參與教師研習與課程發展工作坊; 並提高國中小教師員額編制,補助高中教師實施108課綱所需新增的鐘點費;各校的設備與建設翻新,如資訊設備、技高專業設備的更新與改善,逐步建置完備。

從課綱的準備到未來的持續落實,教育部投入超過450億,教育的改變正在發生中!

:::

當前教育重大政策

  • 首頁
  • 重要政策
  • 當前教育重大政策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相關業務
教育 部 十 二 年 國 教

民國103年8月起,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分兩階段,其基本架構示意圖如下圖,前九年為國民教育,依「國民教育法」及「強迫入學條例」規定辦理,對象為6至15歲學齡之國民,主要內涵為:普及、義務、強迫入學、免學費、以政府辦理為原則、劃分學區免試入學、單一類型學校及施以普通教育。 

後三年為高級中等教育,依「高級中等教育法」規定,對象為15歲以上之國民,主要內涵為:普及、自願非強迫入學、免學費、公私立學校並行、免試為主、學校類型多元及普通與職業教育兼顧。主要涵義如下:

一、普及:針對15歲以上之國民,提供均等之教育機會。

二、自願非強迫入學:本階段將提供足夠且多元就學機會,但尊重學生與家長的教育選擇及參與權,不強迫入學。受教育,是學生的權利而非義務。

三、一定條件免學費:本階段高職全面免納學費,高中依一定條件免學費。

四、公私立學校並行:本階段設立主體,採公立學校(國立、直轄市立、縣市立)與私立學校並行。對於獲學費補助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之辦學需同受嚴格監督與評鑑,以確保教學正常與辦學品質。

五、免試為主:本階段國中畢業生七成五以上將採免入學測驗方式升入高級中等學校或五專,但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得保留招生區內少部分名額,以供學校採特色招生方式,經考試分發入學(採學科測驗)或甄選入學(採術科測驗)。

六、學校類型多元:本階段實施機構,包括高級中等學校、五專前三年、特殊學校及進修學校,另允許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七、普通與職業教育兼顧: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重視以學生中心的教學,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將提供國中畢業生依其性向、能力和興趣,升入高級中等學校或五專之分流選擇,並分別施予適性的課程和教學,以使每個學生潛能都能獲得開展。

目標:

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目標,係以國家、社會及學生個人多元角度之觀照,訂定總體目標與啟動準備階段具體目標,分述如下:

一、總體目標

1. 提升國民基本知能,培養現代公民素養。

2. 強化國民基本能力,以厚植國家經濟競爭力。

3. 促進教育機會均等,以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

4. 充實高級中等學校資源,均衡區域與城鄉教育發展。

5. 落實中學生性向探索與生涯輔導,引導多元適性升學或就業。

6. 有效舒緩過度升學壓力,引導國中正常教學與五育均衡發展。

二、啟動準備階段具體目標(100年8月至103年7月)

1. 就學率達99%以上。

2. 免試入學率達75%以上。

3. 就近入學率達95%以上。

4. 全國優質高中職比率達80%以上。

5. 落實國中適性輔導及學習成就評量機制。

6. 普及宣導建立共識。

三、全面實施階段具體目標(103年8月至109年7月)

1. 免試入學率達85%以上。

2. 就近入學率達98%以上。

3. 全國優質高中職比率達95%以上。


  • 相關檔案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106年10月12日核定)
      • (1.22MB).pdf 檔案下載
    2. 106年10月12日核定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
      • (9.37MB).rar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