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岳庙 供奉的是 什么

北京东岳庙,简称东岳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41号,为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宫观,因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而得名。北京东岳庙于元延祐六年(1319年)置地,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建成,赐名“东岳仁圣宫”,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由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和其弟子吴全节募资兴建 [2]  。

北京东岳庙共有东、西、中三路建筑群,其中中轴线上有6座建筑。北京东岳庙于1997年6月在庙内设立北京民俗博物馆,于2008年5月重新开放宗教活动 [2]  [6]  。

2021年7月31日起,北京东岳庙因施工暂停对外开放 [13]  。

(注:本词条仅收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岳庙的相关信息,庙内展览信息详见北京民俗博物馆词条)

中文名 北京东岳庙 地理位置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所处时代 元至清 占地面积 60000 m² 保护级别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 暂停开放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文物编号 4-0113-3-035

目录

  1. 1 历史沿革
  2. 元代
  3. 明代
  4. 清代
  5. 中华民国
  6. 中华人民共和国
  1. 2 建筑格局
  2. 结构
  3. 特点
  4. 3 主要建筑
  5. 4 文物遗存
  6. 5 文化活动
  1. 艺文
  2. 活动建设
  3. 6 文物保护
  4. 7 旅游信息

北京东岳庙元代

至元十三年(1276年),江西道士张留孙前往元大都(今北京)朝觐元世祖,后留在大都作为天师张宗演的代表。张留孙晚年发现大都没有泰山神东岳大帝的行宫,遂发愿筹资兴建。

延祐六年(1319年),张留孙在元大都齐化门(今朝阳门)外买地,欲修建供奉东岳大帝的庙宇,庙未建成时张留孙便羽化

至治二年(1322年),张留孙弟子吴全节继承师志,建庙之大殿及大门。

至治三年(1323年),吴全节建庙东西(长屋)及四子殿,塑神像,敕赐额曰“仁圣宫”,东岳庙正式建成。

泰定二年(1325年),元鲁国大长公主捐资修建庙宇后殿作为神寝。

天历元年(1328年),元文宗即位,公主进京朝贺,适值寝殿完工,文宗赐名“昭德殿” [2]  。

北京东岳庙明代

正统十二年(1447年)五月,明英宗动工修葺东岳庙。同年八月,修缮完成。完工后,明英宗朱祁镇亲自撰写《御制东岳庙碑》,将前殿改名岱岳殿,供奉东岳山神,后殿改名育德殿,为东岳大帝及东岳淑明后的神寝。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乾清宫太监偶因疾感,祷于东岳庙,不久后痊愈。他见庙宇颓圮,乃出资命御马监太监张暹、卢鼎等整修庙宇。同年八月,动工修缮,于同年十一月完工,将大殿、后宫、东西配殿廊庑各殿及神像、祭器整饬一新。又见庙外居民嘈杂,遂建影壁一座,摒除亵秽;还在东廊开凿水井,以济行人之渴;续建庙前东西房十九间交与东岳庙道士收管,勒石立碑,作《崇整岳帝司神修蕞续基碑记》。

隆庆三年(1569年),京都善士雷洪、余和、王盘、王敏,督工雷清等领众捐资重修东岳大帝、七十六司等神像。

隆庆四年(1570年),神像修复完工,立碑《东岳庙重新圣像碑记》。

万历三年(1575年),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因笃信佛道,将自己膏沐钱捐出,率领万历皇帝朱翊钧、朱翊钧的弟弟潞王朱翊镠、公主及诸宫御中贵各捐资重修东岳庙,命宫内掌事大太监冯保择内臣廉干者负责监工。

万历四年(1576年),修缮告成,张居正撰文《敕修东岳庙碑记》。

万历十三年(1585年),李太后诚献岱宗宝殿前大香炉,更换了七十六司前所有的香炉。明神宗甚至在泰山南麓为母亲李太后修建祠堂,永远奉祀泰山之神。

万历二十年(1592年),明神宗在梦中见到东岳大帝,以为神赐,当即下令整饬庙宇。不但在寝殿左右加筑了配殿,在殿后添建了后罩楼,而且添置了庙门前的东西两座过街碑楼,额曰“宏仁锡福”“灵岳崇祠”,工期用了整整一年。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内宫监总理太监马谦、陈永寿、卢升发愿添建庙前的琉璃牌坊,南北额曰“秩祀岱宗”“永延帝祚”。此时,东岳庙的中路部分已经具备了现有的格局 [2]  。

北京东岳庙清代

顺治八年(1651年),炳灵公殿重修。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东岳庙因居民不慎而失火。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圣祖动用广善库金准备重修东岳庙。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三月,东岳庙重修工程开工。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六月,重修工程完工。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东岳庙再次整修,工期一年。这两次重修,康熙、乾隆皇帝特意御笔撰写碑文,满汉对照,刻石立碑,加盖亭阁,以示隆重。

道光十六年(1836年),东岳庙第十七代道士马宜麟集善众之资修建东廊的春秋殿,将东廊与中院打通。重修西廊之斗姥殿、火祖殿,新建海神殿、仓神殿,在马道口(今金台路附近)设立了义园(公墓),重修了芳嘉园的三义庙,还在东岳庙内创办了义学,收容家境贫寒的子弟入学。至此,东岳庙的基本格局已经具备。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在东岳庙内江东之殿前设坛习武 [2]  。

北京东岳庙中华民国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东岳庙屡遭庙内驻军的骚扰。时局跌宕,民生凋敝,香火供给不继,渐趋衰落,仅靠出租房屋维持日常用度 [2]  。

北京东岳庙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东岳庙内破败不堪,庙里的许多神像推倒砸碎。其后,东岳庙为机关、学校所占用。

1950年,东岳庙附近火药厂爆炸,庙内部分神像受损;庙两侧木制牌楼被炸毁,后拆除。东岳庙后被北京市安全局占用,从而宣告关闭。

1958年至1962年,北京市第一次文物普查期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将东岳庙古建、碑刻、文物一一登记,详细描述,建立档案,并制作碑石拓片,保存在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

1986年,北京市朝阳区委、朝阳区人民政府成立了“东岳庙腾退修复领导小组”,进行东岳庙修复的前期筹备工作。由于东岳庙是明清两代举行国家祀典的场所,同时也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和庙会民俗事象的集中表现地,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听取了朱家溍罗哲文谢辰生钟敬文等学者的意见之后,决定将东岳庙辟为北京民俗博物馆。

1988年,东岳庙山门在朝阳门外大街拓宽时拆除,原二道门棂星门改为正门。

1995年,东岳庙中路驻扎单位陆续腾退、搬迁出东岳庙。同年12月,东岳庙中路内单位正式将东岳庙管理权、使用权移交给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又移交给朝阳区文化文物局,由其组建北京民俗博物馆。

1996年,北京东岳庙中路开始古建修缮。

1997年6月,北京东岳庙管理处暨北京民俗博物馆正式成立。

1998年春节,北京东岳庙适度内部开放。

1999年春节,北京东岳庙全面对社会开放。

2001年,北京东岳庙开展西路搬迁腾退和修缮工作,拆除违章建筑10000余平方米,动迁居民、商户400余家。

2002年,北京东岳庙西路开始进行修缮。

2008年,北京东岳庙东路进行了收复腾退和修缮工作。同年5月,北京东岳庙中路神像区正式重新开放宗教活动。

2011年1月,北京东岳庙东路完成竣工验收。

2013年1月,东岳书院在北京东岳庙东路揭牌 [2]  。

2021年7月31日,北京东岳庙中路施工,全庙暂停对外开放 [13]  。

北京东岳庙结构

北京东岳庙的正院中轴线上有六个主要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琉璃牌楼、棂星门(大门)、瞻岱门、岱岳殿(前殿仁圣宫)、育德殿(后殿)、后罩楼,庙宇为六进院落。

北京东岳庙共被划分为了7个区域,其中一区为东岳庙广场(大门前入口处);二区为瞻岱门前广场;三区为岱岳殿前广场;四区为育德殿穿堂东侧;五区为育德殿穿堂西侧;六区为育德殿后部分(展览区);七区为东岳庙非开放区,主要为东岳庙东路。

北京东岳庙第三区(岱岳殿广场)中为福路,福路两侧各设有一座御碑楼,其中西御碑楼为乾隆御碑,东御碑楼为康熙御碑;御碑楼前后为碑林。岱岳殿广场四周为七十六司,东西两侧有广嗣殿、阜财殿。福路西侧有玉马,东侧有铜特。东岳庙第三区、第六区内分别有寿槐 [6]  。

北京东岳庙特点

  • 综述

北京东岳庙以“三多”著称于世,即神像多、碑刻多、楹联匾额多 [4]  。

  • 神像

北京东岳庙除塑有东岳大帝和七十六司神像外,最多时曾供有三千尊神像,包括玉皇大帝、文昌帝君、关圣帝君、真武大帝、以及子孙娘娘,文武财神,赐给人们姻缘的月老,除瘟去疾的五瘟神、行医治病的药王、保护粮仓的仓神以及灶王爷等民俗之神,还有建筑业祖师爷鲁班、骡马驴行的祖师爷马王爷、梨园界的祖师爷喜神等各种行业之神 [3]  。

  • 碑刻

东 岳庙 供奉的是 什么

北京东岳庙(60张)

北京东岳庙的另一大特色是碑刻数量众多,共有163通,民间流传有“东岳庙的碑数也数不清”的说法。最早的碑刻是元天历二年(1329年)的《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最晚的是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立于新鲁班殿前的鲁班会碑。

北京东岳庙的碑刻中,数量最多的是香会碑刻。在已知的163通碑刻中,有135通是由各类香会所立。东岳庙的香会是由各行各业人士所组成的为东岳庙庙会服务的团体。1966年至1976年期间,庙内碑刻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石碑被埋于地下 [3]  。

  • 楹联匾额

楹联多是北京东岳庙的一大特色景观。庙内多数殿堂前都挂有白底黑字、小篆字体的楹联。楹联的内容折映出丰富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例如,瞻岱门前写有对联”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北京东岳庙开放后,楹联逐渐恢复,文字由当代国内书法家书写,包含真、草、篆、隶、行五体 [3]  。

琉璃牌楼

琉璃牌楼

琉璃牌楼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位于朝阳门外大街南侧,为三间四柱七顶的黄彩琉璃牌楼。屋顶为歇山顶,正脊两端有鸱吻和螭吻,正中饰火焰宝珠。在正间的南北两面各有一块石匾,北面书“永延帝祚”,南面刻“秩祀岱宗”,相传为明代宰相严嵩所书 [4]  。

棂星门

棂星门

棂星门位于北京东岳庙的中路,在东岳庙山门拆除后成为北京东岳庙的大门。挂有康熙御笔“东岳庙”牌匾。

瞻岱门(3张)

瞻岱门

瞻岱门始建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重修。瞻岱门为庑殿顶,殿堂式大门。五开间,分前后两进,明次间为三间穿堂,两稍间内前有道教护法神将哼哈二将,后有十太保。

岱岳殿

岱岳殿

岱岳殿是北京东岳庙的主殿,殿内供奉东岳大帝。殿有面阔三间,顶为为单檐庑殿顶,绿剪边琉璃瓦屋面,始建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遭火焚,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重建。清乾隆时期加以修葺。

育德殿(2张)

育德殿

育德殿原为东岳大帝与帝后的寝宫,为庑殿顶,面阔五间,前出抱厦,内饰龙凤天花,与岱宗宝殿相呼应。殿内现陈列三宫大帝及辅臣像。雕像成于明成化年间,原奉朝阳门内大慈延福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慈延福宫被拆除,三宫大帝及辅臣雕像被移至东岳庙育德殿内。

御碑楼

御碑楼

东御碑楼为康熙御碑,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建立。螭首龟趺,刻满、汉文,首题《东岳庙碑文》。清圣祖御笔,记述了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东岳庙失火后由皇家出帑银重修的经过。为重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

西御碑楼为乾隆御碑,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建立。螭首龟趺,刻满、汉文,首题《东岳庙重修碑记》。清高宗御笔,记述了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皇家出帑银重修东岳庙等事项。为重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

后罩楼

后罩楼

后罩楼在东岳庙中路的最后部,为一座二层建筑,原来有玉皇阁、碧霞元君殿(东岳大帝的女儿)、斗姆殿、大仙爷殿、关帝殿、灶君殿、文昌帝君殿、喜神殿、灵官殿、真武殿等,在西边楼下还有三间御座房,是供皇帝来庙祭典或去东陵祭祖路过时休息使用的。

参考资料: [6] 

碑林

碑林

碑林位于北京东岳庙岱岳殿前福路两侧,共有163通碑文。其中包括透亮碑儿和张留孙道行碑等著名碑刻,以及机灵鬼儿、小金豆子、不吃亏等花纹图案 [5]  。

玉马

玉马

玉马位于福路西侧,相传是文昌帝君坐骑。原由白瓷烧制,光洁如玉,人称“玉马”。康熙皇帝南巡,此马侍帝有功,又称“御马”。传说抚摸玉马能保出入平安,马到成功 [6]  。

铜特

铜特位于福路东侧,相传是文昌帝君坐骑,是一种叫做“特”的神兽。又传康熙皇帝巡幸江南时骑过它。民间传说抚摸它能愈人治病。“东岳庙摸铜骡子”也就成了老北京妇孺皆知的一项民俗活动 [6]  。

张留孙道行碑

张留孙道行碑

张留孙道行碑位于北京东岳庙的东碑林中,俗称《道教碑》。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奉敕撰文。此碑螭首龟趺,碑体高大,文字完整清晰,为赵孟頫晚年的代表作,碑文记载张留孙事迹及东岳庙创建的过程,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该碑为国家一级文物 [4]  。

透亮碑儿

透亮碑儿

透亮碑儿刻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原名《白纸圣会碑记》。其碑首盘龙交错处镂空六孔,阳光可透射,故得名透亮碑儿 [5]  。

北京东岳庙艺文

北京东岳庙是明清两代朝鲜使团的改服之所,朝鲜使臣著有至少15首咏北京东岳庙的诗,包括李穑(1327-1387年)、成伣(1439-1504年)、金锡胄(1634-1684年)、李世白(1635-1703年)、李晚秀(1752-1820年)的《东岳庙》,李颐命(1658-1723年)的《燕京次杜工部秦州杂诗(其十五)·东岳庙》,尹顺之(1591-1666年)的《燕京谩吟》等。

相关艺文有:

“行行得近朝阳门,歇鞍更衣日尚早。”(李恒福《东岳庙》)

“欲向都城聊暂憩,乍沾茶碗渴喉醒。”(金锡胄《东岳庙》)

“皇家制作思当日,使节驱驰住少时。”(李世白《东岳庙》)

“三日戊申,朝往东岳庙改服,舍轿骑马,入朝阳门,投玉河馆。”(全《槎行录》)

“到北京城门外半里许,入东岳庙。……仍更着朝衣,舍轿跨马,由朝阳门入。”(吴道一《丙寅燕行日乘》) [7] 

北京东岳庙活动建设

  • 节日活动

北京东岳庙每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会策划并实施形式多样的传统民俗活动。东岳庙庙会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也是北京庙会中的典型代表。雏形于元,形成于明,鼎盛于清。自元代东岳庙建庙时起,以东岳庙为依托,逐渐形成上至皇帝、下至普通民众参与的庙会,并包涵有民间信仰、民间商贸、民间娱乐等多方面内容的群众性活动和民间文化活动 [11] 

东岳庙庙会

1999年,北京东岳庙庙恢复,并以一年一届文化庙会的形式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举办盛大的文化活动。延续了“福”文化的核心与特色,突出“祈福迎祥”的固有内容;组织恢复了与庙会有着深厚渊源历史的文会、武会;东岳庙庙会的娱乐性和集市性经过历年庙会的经营也进一步加强,满足着人们的需求。同时文化讲座、展览等新内容也成为庙会的重要组成并为民众所接受喜爱。春节庙会中的非遗项目体验等多种形式对未成年人进行美学培育、传统文化的灌溉。其中,“传承非遗 青少年手工技艺体验”是北京东岳庙春节庙会期间在西路新推出的一项活动,这是一个将北京民间工艺大师与青少年面对面沟通与接触的活动。非遗传承人传授面人、中国结、拓碑、草编、毛猴、画风筝、画京剧脸谱、剪纸等民间手工技艺给青少年 [11]  。

2012年2月10日至2月15日(农历癸巳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六),第十二届北京民俗文化节暨第十五届北京东岳庙春节文化庙会在北京东岳庙举行。北京东岳庙“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荣获“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活动”称号。“端午节游园会”“重阳节游园会”被列入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过节大参考》重点推荐传统文化项目 [8]  。

2012年6月21日,北京东岳庙举办了“端午民俗游”活动。

2013年9月18日至9月19日,北京东岳庙举办“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文化活动”。

2013年10月11日,北京东岳庙举办“我们的节日·重阳节系列文化活动”。

2016年8月6日,北京东岳庙举办“诗诵七夕‘巧’聚东岳”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 [9]  。

  • 宗教活动

北京东岳庙是北京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明清以来,京城内外由各行各业组织的行会纷纷将祖师供奉在这里,围绕着祖师信仰进行建殿、立碑、祭祀、行业管理等活动,在东岳庙形成了以供奉鲁班、马王、喜神、药王、海神、仓神、灶神、文昌帝君等民间行业神为对象的殿宇集中分布的独特格局 [12] 

  • 展览活动

北京东岳庙是北京民俗博物馆的所在地,具体展览信息详见词条北京民俗博物馆 [9]  。

1999年11月15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夫妇参观北京东岳庙。

2008年8月7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携家人参观北京东岳庙。

2011年9月30日,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到北京东岳庙检查安全工作 [2]  。

1957年10月,北京东岳庙被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列为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2]  。

  • 地址

北京东岳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10]  。

  • 门票价格

门票10元,讲解门票40元,学生票半价 [10]  。

  • 开放时间

08:30-16:30(周一展厅闭馆,庙区正常开放,法定节假日除外) [10]  。

  • 团体服务

30人以上团体参观,票价八折,需提前预约。免费为团体中小学生提供讲解服务,需提前预约 [10]  。

  • 交通

地铁

可乘坐北京地铁2号线朝阳门站下A口出,往东;地铁6号线东大桥站下A口出,往西。

公交

可乘坐北京公交110、109、75、750、420、112、101、202、615路神路街下 [10]  。

参考资料
  • 1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5-17]
  • 2    历史沿革   .北京民俗博物馆[引用日期2021-05-17]
  • 3    汪忆.东岳庙的三多:科学大观园,2013
  • 4    东岳庙:集齐元明清三朝风格的“古建瑰宝” 一站了解北京民俗   .北晚新视觉[引用日期2021-05-24]
  • 5    石湾. 北京有个东岳庙[J]. 北京观察, 1999(10):3.
  • 6    畅游北京民俗博物馆   .北京民俗博物馆[引用日期2021-05-29]
  • 7    王国彪.朝鲜使臣诗歌中的北京东岳庙:柳州师专学报,2009
  • 8    民俗节日   .北京民俗博物馆[引用日期2021-05-29]
  • 9    展览回顾   .北京民俗博物馆[引用日期2021-05-29]
  • 10    服务指南   .北京民俗博物馆[引用日期2021-05-29]
  • 11    北京东岳庙庙会   .北京民俗博物馆[引用日期2021-05-29]
  • 12    东岳庙行业祖师信仰习俗   .北京民俗博物馆[引用日期2021-05-29]
  • 13    关于东岳庙暂停对外开放的公告   .北京民俗博物馆[引用日期2022-05-17]
展开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