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出自兩漢蘇武的《留別妻》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和你結髮成為夫妻,就從沒懷疑與你恩愛到老。
和你相愛纏綿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時刻,多么美好的時光呀!
可是明天我就要為國遠行,不得不起來看看天亮沒亮是什麼時候了。
當星辰隱沒在天邊時,我就不得不與你辭別了,
因為要到戰場上這一走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與你團聚。
與你依依不捨長時間的握著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淚是因為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後一面。
我倍加珍惜現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遠也不會忘了和你相愛,這么幸福歡樂的時光。
如果我有幸能活著,一定會回到你身邊。如果我不幸死了,也會永遠想你……

注釋
結髮:束髮,借指男女始成年時。古時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束髮,以示成年。
嬿婉:歡好貌。
懷往路:想著出行的事。“往路”一作“遠路”。
夜何其:語出《詩經·庭燎》:“夜如何其?”是說“夜晚何時?”其,語尾助詞。
參(shēn申)、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這句是說星星都已隱沒,天將放曉了。
行役:赴役遠行。
生別:生離死別。一作“別生”。滋:多。
春華:春光,借喻少壯時期。

鑑賞

這首詩在徐陵的《玉台新詠》中題作《留別妻》,舊傳為蘇武初出使時留別妻子之作。然而今讀詩中“征夫懷往路”、“行役在戰場”諸語,詩中的主人公應是一個即將應徵出戰的青年男子,作品所表現的也是漢代末期常見的征夫別妻的主題。詩的前四句寫一對青年男女正沉浸在新婚的歡愉之中。“結髮”是古代男子二十束髮加冠、女子十五束髮為笄表示成年的一種儀式,詩中的青年男女到了這個人生的美好時刻便結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婚後生活過得十分美滿、幸福。“嬿婉”語出《詩·邶風·新台》:“嬿婉求之”,和順的樣子。這裡用來形容兩人的愛情生活非常融洽,親密無間。這一段用墨不多,卻通過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新婚夫婦那種恩愛、琴瑟和諧的歡樂情景,把一種人生和青春的愉悅傳遞給了讀者。

“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然而嚴酷的現實很快攪散了這對恩愛夫妻“嬿婉及良時”的美夢,一度出現於兩人之間的一小塊晴空被即將出征、離別在即的陰影覆蓋了。作者在此筆鋒陡轉,在點出主人公“征夫”身份的同時,隨即將開頭輕鬆、歡快的氣氛一下子拋入生離死別的無限悲哀。詩中的男子惦念著不久將要上路,時不時地起身探望窗外的天色,因為他心裡清楚地知道,只要天一亮,他就要啟程應徵,那漫無期限的離別將要取代新婚的片刻歡愉。所以當他看到參辰星已在天邊隱去,天將破曉時,心中頓時湧起一般股難以言傳的酸楚。“去去”兩字相迭,生動地表現了主人公道別時那種痛苦不堪、語噎詞塞的情態。人世間的一般離別,已使人為之黯然銷魂,何況新婚嬿爾正是人生“花好月圓”之時,又何況這對年輕的恩愛夫妻所面臨的不是一般的離別,而是奔赴戰場、相見無期的生死離別;這不能不叫人五內俱裂,淚如泉湧。“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讀著這樣的詩句,這對青年男女無限悲愴、難以自持的情景如在眼前,此景此情催人淚下,歷千年而不滅其震撼人心的強大力量。以後宋代詞家柳永寫戀人之別,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雨霖鈴·寒蟬淒切》)之語,元代戲劇家王實甫《西廂記》寫張生、鶯鶯長亭之別,又有“聽得一聲‘去也’,鬆了金釧”的描寫,雖然都有一定的感染力,並與此詩有某種相似之處,但與此詩對封建兵役制給青年男女帶來的心靈創傷的表現相比,畢竟顯得纖弱多了。

末四句寫新婚夫婦臨別時的相互鄭重叮嚀。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對丈夫的囑託,她要丈夫在行役中愛惜自己的青春年華,注意保重身體,同時牢記夫妻間的恩愛與歡樂,體現了一個妻子的關心和擔心;“生當”二句是丈夫對妻子的回答:“若能生還,一定與你白頭偕老,若死在戰場,也將一直把你懷念。”表現了丈夫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這段對話,不僅展示了人物樸實、美好的內心,而且更充實了詩首二句中“兩不疑”的內容,使全詩增添了一種悲劇氣氛。前賢曾謂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此詩正符合這樣一種說法。男女相愛結為夫妻,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殘酷的兵役制逼迫下,它只能像一朵剛綻放即被摧殘的花,轉瞬即逝,無法追回。

歷史上有許多寫離狀別的佳作,此詩當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它的選材、表達、風格等,都對後代有廣泛的影響。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作《新婚別》可以說是這方面的代表。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蘇武

蘇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中國西漢大臣。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1篇詩文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出自西漢詩人蘇武的《留別妻》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嫣婉及良時。
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歡,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賞析

這是個中國歷史上以剛烈節義著稱的男人,在出使臨行前,並不覺得這是一件日後會讓他光照千秋的事情,而自比「征夫」,受君王命令,而不得不離開自己深愛的妻子。他沒有那奉王命出征的趾高氣揚,沒有那對出使凶險前途未卜的忐忑不安,他有的只是用自己的平和與堅定安慰妻子,他將自己對妻子的深情愛意一展無疑,就好像推開那窗子,看到了「天淡夜涼月光滿地」的惆悵。這與他後來面對匈奴威逼誘降時的昂然剛烈、誓死不屈判若兩人

蘇武漢武帝時的中郎將,奉命出使匈奴,不料竟被匈奴單于以威力逼他投降,蘇武不肯屈服。結果蘇武被放逐在酷寒的北海邊牧羊,歷盡磨難。在19後終於回國,終於履行了自己對妻子「生當復來歸」的諾言。可惜回來得太晚,妻子以為他早已經死了,已經改嫁。因為匈奴怕漢庭要蘇武回國,騙說蘇武早死了。雖然結局不圓滿,但讀這首詩可以知道中郎將蘇武是個有血有肉的重感情的男人,是如此熱愛自己的妻子。還可以知道那時軍人的偉大,如此熱愛自己的國家,為國家人民而捨棄自己的兒女情長。更能知道蘇武牧羊的偉大……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是什麼意思?。“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意思是說.如果我有幸能活著的話,我一定會回到你的身邊。如果不幸死了,也會永遠想著.思念你。這兩句詩出自東漢“無名氏"假託蘇武之名所作《留別妻》最後兩句。全詩以“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開始,如泣如訴講述了征夫別妻時的內心活動及感受,恩愛夫妻即將離別之夜,依依不捨之情,含淚相互囑託,充滿淒涼之美。

附:東漢.無名氏《留別妻》如下.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設,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漢‧佚名‧《別詩》) (一說作者為蘇武)


【古話今談】

自從你我結髮成為夫妻,兩人就恩恩愛愛、不曾相互猜疑。今夜要盡情歡樂,溫柔纏綿,把握最後的美好時光。即將為國長征的我,考慮到遠行的路程,不得不起來看看現在是夜晚的何時。星辰都已隱沒在黎明的天色裡,我也該走了,從此與你告別。以後我在戰場服役,再相見怕是遙遙無期。握住你的手,長長嘆息一聲,想到彼此要生生別離,眼淚就越來越多。你我都要努力愛惜青春年華,不要忘了曾經的歡樂時光。如果我有幸活著,一定會再回來你身邊;如果我不幸死了,也會永遠思念你。
(嬿婉:和順、美好。)
(參辰:參星、辰星,在此泛指星辰。)

【桑言桑語】

這首詩是即將出征的丈夫對妻子的道別。再怎麼恩愛,再多的歡愉,幸福的時光都將隨著一方的遠行戛然而止。面對這樣的生離甚至是死別,難免會捨不得,難免會嘆息落淚。但還是要含淚勸勉對方保重身體、珍惜回憶。最後的「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是極莊重的誓言,誓言了無論生死,這份愛戀都不會停止。

【佳句拾遺】

  • 菟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髮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唐‧杜甫‧《新婚別》)
  • 擊鼓其鏜,踊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詩經‧邶風‧《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