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 辭職

港聞

2022年11月16日星期三

公務員 辭職

prevnext

公務員事務局向立法會交代公務員編制概况,2021至22 年度公務員流失人數約為10500人,佔實際公務員額約5.9%,主要離任原因為退休,其他原因包括辭職、約滿離職、去世等。

至於公務員辭職人數按年則增近一倍,由上一年度的約2000人增至2021至22年度約4000人。政府形容近年公務員因辭職而離任的數字「稍為增加」,指沒有為政府運作帶來太大影響,稱在2017至18年度至2021至22年度的五年間,公務員辭職人數佔公務員實際員額的比率介乎0.8%至2.1%之間,辭職原因 包括健康或家庭理由、進修、轉職等。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公務員 立法會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專訊】2021/22年度約4000名公務員辭職,按年升近一倍,公務員事務局長楊何蓓茵昨表示,雖然公務員辭職人數近年稍升,但沒對政府運作帶來太大影響,又說並非所有公務員離職都因政府職位吸引力不夠。不過她承認現時公務員有更多出路,要推出更多措施挽留,部分職系研究全年招聘。

公務員 辭職

相關文章:【公務員離職潮】公僕辭職翻倍創回歸後新高 現有37項職位公開招聘

離職非皆因職位欠吸引 認今出路增

多名議員關注近年公務員辭職人數上升,楊何蓓茵昨在立法會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會議表示,雖然近年辭職公務員人數稍為上升,但沒對政府運作帶來太大影響,強調政府會通過不同渠道吸引人加入,確保有足夠人力資源服務市民。

勞聯周小松指出,政府應重視近年公務員辭職人數上升問題,並稱留意到政務主任、行政主任、文書助理今年投考人數下降,他認為數字反映公務員職位吸引力或公務員的歸屬感正下降,政府應設法維持職位吸引力和吸引公務員留下。

楊太表示,2021/22年度辭職公務員人數增加,部分是家庭原因,例如要照顧子女或長者,部分則是讀書、轉職到私人市場或公營機構等,並非所有公務員辭職都因政府職位吸引力不夠。但她承認現時公務員有更多其他出路,同意政府須推出更多措施挽留人才,亦會加快提拔表現良好的公務員。

相關文章:政府工|AO、EO投考人數下跌4%及10% 連跌兩年 公務員總工會:新制福利待遇較差 高級公務員協會:任職要求提升

四成試用期離任 稱不合適者續留非好事

楊太提到,2021/22年度有四成辭職者是於試用期間離任,例如能力不足、與公務員文化格格不入等。她強調,若有不合適者繼續留任,長遠也非好事。

民建聯林琳關注,有些公務員入職後很快離職,惟很難很快填補空缺,因現時招聘有特定時間,並問到會否考慮如警隊般長年招聘。楊太表示,有小量文職職系開始全年招聘,如果有個別部門或職系的空缺多,會鼓勵部門有需要時便全年招聘,又透露有數個職系也正在研究全年招聘。

相關文章:政府工|全年招聘政府職位名單一覽表(2022年更新版,附相關職位薪酬)

這個部落格跟大家分享許多公務員工作相關經驗和觀察,但為什麼克莉爾想要、也可以分享這些事情呢,因為我自己也是一個過來人,所以在這篇文章之中,我想先跟大家分享我自己考公職的心路歷程,以及我在正式擔任公務員之後,發現我原本「以為的公務員生活」跟「真正的公務員生活」最大的落差在哪裡,然後又為什麼在已經好好當了13年公務員之後,選擇辭職。

這篇不小心就寫得好長,雖然想要分成兩篇,但覺得從就職到辭職的因果是環環相扣,我覺得選擇工作有時其實也是在選擇生活、選擇自己要或不要成為哪一些人,而相對地,有時候當你的人生沒有選擇的時候,工作也會沒有甚麼選擇,會這麼瑣碎地講述個人的陳年舊事,是因為工作跟家庭、個性、自我認知、未來追求脫不了干係。然而每個人都只能夠看到別人很表象的部分,我們可能都會想像別人做到甚麼事,是因為他比自己勇敢、自信、有能力,但也許那些勇敢、自信也是慢慢養成而來。

這篇是克莉爾的個人故事喔,如果您是想要看更多有關公務員工作及生活的客觀分析,可以先看這篇關於公職工作真相的文章;關於如果要知道甚麼時候辭職不吃虧、考績、退撫怎麼辦,請看這篇→公務員辭職時候的權益

我的辭職想法跟心路,也有錄成podcast的版本:apple podcast

  • 家庭背景
  • 畢業到考公職
    • 興趣
    • 專長
    • 收入
    • 個性
    • 小結-考公職的原因
  • 初任公職與第一次興起辭職念頭
  • 疫情與真正辭職
    • 個人因素
    • 家庭因素
    • 工作因素
      • 對工作與成果的認同感
      • 對繼續當公務員的未來感到悲觀
      • 商調不是我想要的
      • 個性不合
  • 結語

家庭背景

克莉爾是個普通家庭的長女,父親原本是一般上班族,母親是家管,還有兩個年紀小我好幾歲的妹妹,小時候家裡的經濟狀況還可以,不過大概高中的時候,父親失業了,家中積蓄拿去嘗試著幾次創業,也都沒有理想的結果。

高中畢業,母親告訴我當時連家裡的開銷,有時都要靠親戚的接濟,因此可能沒有辦法供應我上大學的生活費。因此剛考上台大的那年暑假,我開始第一份工作,2004年超商68元的時薪,竟然是當時全家唯一的收入。

在這樣的情形下,我開始了大學生活,學費當然是用就學貸款,住的是一學期費用只要4600元的學校舊宿舍,每天餐費100元,中午在學校自助餐夾30元的菜,晚上在宿舍用電磁爐煮個麵條甚麼的、吃公館汀洲路20元三個的紅豆餅或水煎包。我兼家教、在補習班跟租書店打工,也做過各式各樣的臨時打工貼補生活費,凡舉甚麼發傳單、填問卷、電訪、臨時演員、外燴服務生都做過。

我很早就知道我並不可能像許多的台大同學一樣,在畢業之後繼續就讀研究所甚至出國深造,我也不考慮任何看似有趣但不確定能賺多少錢的職業,幾經考量之後,我從大三升大四的時候,開始上補習班準備公務員高普考。

畢業到考公職

開始準備公務員高普考,一部分是基於家人的建議,一部分也是我不太確定畢業之後要幹甚麼,當時的考量點主要是:

興趣

經濟系同學進入金融業工作是蠻普遍的選項,不過我自己一直以來對於財管、投資、金融等科目都興趣缺缺,反而我比較喜歡政治、社會、文學等領域,但我卻沒有很積極地想要做甚麼或特別擅長甚麼,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沒有夢想的人」。

專長

除了擅長考試,大學時代的我並不認為自己有甚麼其他的特長,而且我的英文能力比起同儕算是平庸至極,所以我想避免需要使用外語的工作;另外,高考經建行政的考科和我大學本系的必修科目幾乎完全重疊,投入考試相對容易準備且具有優勢。

相關文章:訂出你的國考停損點

收入

就在大四畢業、參加國考的幾個月前,我父親因病過世,我家剩下沒有就業經驗的媽媽、正要上高中的二妹與還在念國小的小妹,以及終於讀完大學的我。因此我需要一份起薪就能夠支持全家基本生活的穩定工作,風險與波動越低越好。

個性

當時我覺得自己沒有甚麼野心,但我並沒有甚麼想要賺大錢的幻想跟慾望,22歲當然也不是想要投注大量心力在工作上的年紀,也不想要從工作實現自我甚麼的,當時覺得只要有一份準時上下班的工作,讓我在上班之餘,還有個人時間可以看自己喜歡的書、談談戀愛之類的就好了。

小結-考公職的原因

當時選擇公職的理由與想像在2008年當時(畢業即遇到全球金融海嘯的一屆!)的環境、我只有大學學歷這些前提下,初任公務員的薪資水平和工作狀況,確實大部分符合了我的要求,我是感謝這份工作的,高考的起薪仍比一般大學生起薪高,這份工作毫不受影響金融海嘯的影響,幫助我支應家庭所需開銷。

初任公職與第一次興起辭職念頭

擔任公務員的前3年我主要在市政府的公司/工商登記單位,因為主要是例行性的業務,收來的案件幾乎當天都可以辦完,加班的次數屈指可數,下班了也反正就是約會或者看劇,生活如預期的平靜無波瀾,不過第一線接觸民眾蠻常讓我不耐煩,審查業務千篇一律,做了一兩年之後就開始感覺無趣,於是就調回台中。
在台中誤打誤撞進入交通局,處理跟捷運有關的業務,這算是全然沒有接觸過的全新領域,對我來說非常有趣、很有挑戰性,也很幸運遇到很敢用人的長官,所以我在27歲就當了一個小小的七職等主管,而且是在幾乎都是男性主管為主的交通領域,當然期間有挫折,但也獲得不少成就感。也是在這個時期,我比較清晰地看到自己身為一個工作者、社會人的樣貌,知道自己在工作上的優勢與缺陷,但同時對自己的能力也多了一點點自信。
雖然有了主管加給,不過當時月薪實領才5萬元出頭,年薪還不到80萬元,但我除了要支付家裡的房貸、水電雜支等花銷,還要給2萬多元的孝親生活費,再加上各種稅費、保險等等哩哩叩叩,幾乎是存不到錢的狀態。我母親2015年罹癌動手術時,是親戚資助手術費用,但自己付住院費的時候就讓存款全部見底,這種抓襟見肘的感覺真的很卑微,我甚至一氣之下跑去區公所申請中低收入戶(不過最後沒有通過)。
那時候聽到跟我一樣大學畢業即出社會工作的閨密,在金融業年薪已經有百餘萬了,當時是第一次意識到公務員工作在報酬上的侷限以及對個人成長的諸多限制,可是雖然興起了「不如去民間工作」的念頭,打開104也根本沒有頭緒要做甚麼事情、可以做甚麼事情,也不知道只有在政府的工作經驗的自己,到底有誰會願意雇用,何況孝親費還是要繼續支付,我根本沒有待業一兩個月或者嘗試新工作的本錢,這段時間我也不斷胡亂進修,想知道可不可以增添些甚麼,撫平彷彿停滯的發展。

後來當然沒有在這時候就辭職,而是抱持著外派的美好幻想(有加給+從來沒有在海外生活過的幻想),我在2016年到了僑委會,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機關(又是另外一段故事)最後在僑委會我只待了一年左右,就調到經濟部。

好奇僑委會的工作嗎?我有一集podcast在聊這個唷:EP6 公務員如何得到外派機會&神秘的僑委會

相關文章:公務員在職進修的策略

疫情與真正辭職

經濟部是我待最久的一個機關,相對於僑委會的工作彷彿走進龍宮般五十年如一日,經濟部是一個非常活在當下的部會,步調快速,永遠都有新鮮的工作、充滿花樣的業務與達成不了的政策目標,幾乎很少讓人感覺千篇一律或與時代脫節,組織效率高、主管同事也大多理性能溝通,儘管看似要進入某種長久穩定的工作平衡了,但我卻始終沒有放棄離開公職的想法,所以原本是打算等到公職年資滿15年的時候,再做辭職,而在這之前就利用公務員的身分,進修研究所、學分班。可是這個如意算盤打得雖響,2020年,疫情來了,而這幾乎完全改變了工作的樣子。

在2022年決定辭職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跟大家分享我自己辭職的思考點:

個人因素

可能是個人的能力與體力的局限吧,疫情之後的忙碌工作讓我根本沒有感受生活、陪伴家人朋友的餘裕,很多個人的學習也都無法深入,沒有時間心情寫作閱讀遑論旅行,如果不完全脫離工作的話,就算再過三年,我應該也還是沒有辦法準備好不當公務員之後可以做的事情。
而且從大學開始就在工作,加上公務員是一份一旦開始工作,除了春節的長假以外,沒有任何轉換期的工作,就算從A機關商調到B機關,中間也不會有任何一天的間隔,前一次放10天以上的長假,已經是十幾年前等高考放榜的時候了,無論身心都很想要有個休息、沉澱跟轉換的機會。
這時候我已經超過35歲了,很慶幸的是還沒有婚姻、小孩的束縛,不過這年紀轉換工作難免有利有弊,畢竟已經不是白紙一樣的新鮮人了,這時候不嘗試,可能就再也離不開了。

家庭因素

  1. 舊的危機解除:之前說過我有兩個年紀跟我相差蠻大的妹妹,而就在三年前,最小的妹妹也開始投入勞動力市場,終於我不再是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好像有一點多做嘗試的餘裕了。
  2. 新的危機出現:母親因為慢性病的關係,需要更多的陪伴,而公務員上班時間沒有彈性、忙碌的業務也常常不好意思請假,於是家人間協調後,在各自工作選擇跟家庭照顧間有了新的分配。

工作因素

對工作與成果的認同感

對我而言「認同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還是蠻重要的,在服務性的單位比較少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意義(因為民眾就是有這些例行業務的需要),但是在政策性單位,時不時冒出這種念頭:
這樣做是真的有效益的嗎?
這件事的處理方法是這樣嗎?
國家需要花這麼多預算在這件事上嗎?
這對人民而言是重要的嗎?
目標太過龐大了,這是不可能完成的?
當越來越多這種疑問積滿心頭,難免漸漸懷疑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而成就感及認同感對我來講一直是工作中重要的部分,如果失去這個部分,很難有熱情在忙碌中撐下去。

相關文章:看我談談疫情為何累死公務員

對繼續當公務員的未來感到悲觀

疫情之後政府工作越來越瘋狂,越來越多必要、非必要的業務,需要面對的民眾的數量越來越龐大,加上已經累積兩年的壓力與疲勞、每天都可能會有突發狀況的工作環境,看不到盡頭的絕望,讓工作上班變得麻木又沮喪。
當然一定會面臨到升遷,然而就算未來花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成為科長、專門委員、組長….,但是看看長官們的工作與生活,好像也並沒有感覺到嚮往,而距離65歲可以領月退俸,還有30年的時間呢…。

商調不是我想要的

其實辭職前後也有很多朋友、同事詢問我為何不調到其他機關就好,甚至也有一些舊雨長官來挖角。但事實上我已經在5個機關工作過了,各自的業務性質也都不太一樣,然而現在政府工作其實有些共通結構性的問題,我不認為換一個機關就會有很大的改善。

年資尚淺的公務員朋友,我還是很建議商調多看看歷練喔!克莉爾介紹商調的相關文章可以看看下面⬇️⬇️⬇️

個性不合

我不是討厭工作的人,也常常有些自己的想法,我個性有些獨來獨往,然而在龐大的組織裡面工作,其實「個人性」是很不重要的事情,偶爾也會跟上面的想法有所衝突(可以參考這篇適合公務員的評估)。

在組織工作的時候,我們都很習慣「有限度的做事」,畢竟就算做得超好,薪水也是一樣而已,我們很少把一件事情投注全部精力、完成到自己最理想、最喜歡的樣子,多半會選擇有限度的投入,做出一個「還可以」的東西就好,而久而久之,好像也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了。

花了十三年的時間跟體制磨合,然而心底那種追求自由的嚮往,好像已經無法按耐住了。

好奇這部分的人,可以看其他篇關於我思考自己工作與人生的文章—離職深層原因大解析:1.甚麼限制了自己 2.職涯探索的價值

結語

分享我自己從事公職到辭職的心路歷程,倒不是為了推廣別人離職,反而正是因為辭職的人在公職體系裏面人數不多,往往也都被覺得是需要比較多的勇氣和決心才能做下這個決定,所以克莉爾才會想要說出自己的經驗,也希望可以給有需要的人參考,做出你自己覺得舒適的選擇,畢竟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處境、需求,只有你自己能夠去探索你的能力、個性,只有你自己能夠決定你要變成甚麼樣的人,並為此付出相應的努力。


好奇公務員辭職的你,是否也在人生的抉擇點呢

克莉爾

1.拋棄公務員身分之後,發現這還是人生中重要一部分的人。 2.沒有很想符合社會期待,但事實上一直循規蹈矩的人。 3.社交恐懼,但看結果好像沒那麼不擅長的人。 4.雖想懶散度日,但卻忍不住一直工作上課的人,只有BL小說能讓我拋下一切。 5.期許自己是一個溫柔、真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