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gtp 偏 低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消化系 許偉帆醫師

GOT的全名為天門冬胺酸轉胺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又稱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GPT的全名為丙胺酸轉胺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又稱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GOT與GPT是健康檢查重要的檢驗項目,是肝臟有無損傷的指標,因此常被稱為「肝功能」(其實是不好的誤用),這兩個指數的涵義也常常困擾著大家。

R gtp 偏 低

GOT與GPT是體內的常見酵素,與人體胺基酸、蛋白質的代謝有關,因為它們在肝細胞內的濃度高,當肝細胞受損時就會流進血液中,所以這兩種酵素的上升往往代表肝臟發炎。(也有例外的時候,例如心肌梗塞也會導致GOT上升)

GOT、GPT與各種肝病的可能關聯

GOT與GPT在細胞內(粒腺體與細胞質)的分布比率不同,兩者所占比率的高低可能代表下列幾種肝臟疾病:

  • GOT與GPT高於正常值且GOT的數值大於GPT,或只有GOT異常(GOT<200 U/L):常見於肝硬化、酒精性肝炎(往往GOT:GPT>2:1,而且GOT很少高於500U/L)
  • GOT與GPT高於正常值且GPT的數值大於GOT,或只有GPT異常(GPT<200 U/L):常見於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其他罕見肝病(如:自體免疫性肝炎、威爾森氏症等)
  • GOT與GPT高於正常值25倍以上(GPT>1000U/L):常見於膽道阻塞、B型肝炎急性發作、藥物性肝炎、缺血性肝炎。若只有GOT>1000 U/L而GPT上升不多,則要懷疑橫紋肌溶解症。

檢驗結果

代表疾病

GOT>GPT或只有GOT異常

(GOT<200 U/L)

肝硬化、酒精性肝炎

GPT>GOT或只有GPT異常

(GPT<200 U/L)

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其他罕見肝病

GOT或GPT>1000 U/L

膽道阻塞、B 型肝炎急性發作、藥物性肝炎、缺血性肝炎

即使數值正常也不代表肝臟沒問題

必須提醒大家的是,GOT與GPT數值正常不代表肝臟一定沒有問題,臨床上也常見肝硬化患者的GOT與GPT數值是正常的。

相反的,GOT與GPT也不能當作肝臟疾病的治療目標,例如B、C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正常,不代表近期或未來的肝功能都是正常的,這兩種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可能因為間歇地肝臟發炎(GOT與GPT異常)而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千萬不能單憑一兩次「肝功能」的檢驗正常就掉以輕心,B、C型肝炎患者仍需長期與定期的追蹤。

除了GOP與GPT的絕對數值之外,這兩個數值的上升與下降趨勢合併其他肝臟相關指數,更能適度反應肝臟疾病的改善或加重。

其他與肝臟功能相關的血液及生化指標,包含血小板、凝血功能(可反應肝硬化的嚴重程度、失代償肝病)、總膽紅素(阻塞性黃疸與失代償肝病)、鹼性磷酸酶(膽道阻塞)、麩胺醯轉化酶(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膽道阻塞等)、白蛋白(代表肝臟的合成功能)、胎兒蛋白(反應肝臟發炎、肝癌)。

要與臨床表現及其他檢查綜合評估

除了抽血檢查,病患的臨床表現與影像學檢查(如:腹部超音波,可以顯示肝臟纖維化╱肝硬化、脂肪肝的嚴重程度,以及有無膽囊結石、肝臟膿瘍、肝臟腫瘤等),也能反映肝病是否處於急性期或疾病的嚴重程度。總之,肝臟疾病的嚴重程度是綜合評估的結果,不能單憑GOT與GPT就驟下判斷。

最後,若民眾在抽血檢驗或健康檢查時,發現GOT或GPT大於正常值上限5倍以上(如:GPT>200U/L),建議儘速至肝膽腸胃科門診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66期

白蛋白(Albumin)

白蛋白檢測可用於肝功能檢查與代謝檢查。白蛋白是肝臟產生的蛋白質,有助於保持血液中的膠體滲透壓。血液中的白蛋白也會攜帶激素、酶、維生素等物質。臨床意義

  • 低於正常值:可能有肝硬化、肝臟疾病、腎臟疾病、感染、營養不良、甲狀腺疾病等問題。
  • 高於正常值:可能有脫水或腹瀉的狀況。

白蛋白數值異常,並不一定需要接受治療,類固醇、胰島素、避孕藥等藥物,都有可能會影響白蛋白數值。

球蛋白(Globulin)

球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組蛋白質,由免疫系統在肝臟產生而成,在肝臟機能、凝血、對抗感染等功能上都相當重要。球蛋白主要分四種類型,分別為alpha 1、alpha 2、beta,與gamma。臨床意義

  • 數值偏高:患者可能有感染、免疫性疾病,或發炎性疾病等問題。
  • 數值偏低:可能有肝臟、腎臟疾病,或骨髓瘤、惡性淋巴瘤等疾病。

總蛋白(Total protein)

總蛋白檢測為綜合檢測白蛋白與球蛋白的檢測。臨床意義

  • 數值偏高:可能為感染愛滋病毒或病毒性肝炎,也有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的徵兆
  • 數值偏低:患者可能有肝臟或腎臟疾病,也可能有營養不良或吸收不良綜合症等問題。

麩胺酸苯醋酸轉氨基酶(GOT,AST)

AST存在於全身各種器官組織內,心臟、肌肉、腎臟、肝臟等器官中,都含有AST。僅有約3成的AST位於肝臟,因此AST超標的患者並不一定有肝臟問題。臨床意義

  • 高於正常值:肝臟細胞遭受嚴重破壞、病毒性肝炎、心肌梗塞、四氯化碳中毒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AST升高

麩胺酸丙酮酸轉氨基酶(GPT,ALT)

大部分的ALT只存在於肝臟細胞中,當肝臟細胞受到破壞時,ALT會被釋放至血液中,因此ALT比AST更能代表肝臟受損的程度。臨床意義

  • 高於正常值:可能直接代表肝臟細胞受到破壞,或患者有肝臟疾病問題。若只是短期的ALT超標,有可能是其他因素導致肝臟細胞受損,身體一般可以自癒。但如果ALT超標的狀況持續超過3個月,則患者很有可能已經罹患肝臟疾病,出現長期的肝臟損傷或發炎。

總膽紅素(T-Bilirubin)

總膽紅素為直接膽紅素與間接膽紅素的總和。膽紅素為人體正常分解紅細胞的過程中,產生的淡黃色物質,存在於膽汁中。當人類擁有健康的肝臟時,肝臟會將人體內大部分的膽紅素清除,若肝臟受損,膽紅素會從肝臟洩漏至血液中。臨床意義

  • 高於正常值:可能代表肝臟無法正常運作。

總膽紅素數值異常,並不一定是個肝臟功能不佳,也可能由藥物、飲食,或劇烈運動引起。

直接膽紅素(D-Bilirubin)

膽紅素與白蛋白結合後,經血液運送至肝細胞,進一步與可溶性蛋白結合後,成為「直接型膽紅素」(或稱「結合型膽紅素」)並進行酯化。臨床意義

  • 偏高:直接膽紅素增加的原因通常是黃疸性肝臟疾病、杜賓-強森症候群 ( Dubin**Johnson syndrome ) ,或肝膽發炎使得膽紅素排出困難有關。

鹼性磷酸酶(Alk-P)

鹼性磷酸酶是一種全身皆有的酶,較常出現於肝臟、腎臟、骨骼,與消化系統。當肝臟受到損傷時,鹼性磷酸酶會外洩至血液中。臨床意義

  • 高於正常值:可能代表肝臟受損或患有骨骼疾病。

若鹼性磷酸酶數值過高,可再安排其他檢測,確定過多的鹼性磷酸酶是來自人體哪些器官。

麩胺轉酸酶(r-GT)

麩胺轉酸酶是一種主要存在於肝臟的酶,當肝臟受損時,麩胺轉酸酶會洩漏至血液中。檢驗結果可以與鹼性磷酸酶合併比較。臨床意義

  • 高於正常值:可能是由肝炎、肝硬化、胰腺炎、糖尿病、藥物等因素引發的肝臟受損。通常麩胺轉酸酶數值愈高,肝臟受損的狀況愈嚴重。

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不论其是急性还是慢性肝病, 其中有许多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的乏力、纳差、尿黄等临床表现,这时通过检查肝功能指标能及时地了解肝脏确切的功能,另外也可以通过不同肝功能指标的比较,了解疾病可能的病因,更有甚者能发现一些隐匿性的疾病,提早预防。

反映肝细胞直接损害的指标

最为常见的是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其中 ALT、AST 提示肝细胞损伤坏死,而 ALP、γ-GT 则与胆汁淤积有关。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是所有肝脏疾患的典型表现,包括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药物中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ALT、AST 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但需要注意以下特殊情况:

1. ALT、AST 水平与肝细胞损伤坏死之间的相关性不是最强,不能因为 ALT、AST 仅超过正常值上限 1~2 倍就不引起重视,临床上许多终末期肝病患者,由于有功能的肝细胞的大量丧失,其 ALT、AST 可在正常值范围内。

2. ALT、AST 在肝脏中含量最多,除此之外尚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肾脏、脑、胰等脏器中,因此在心肌和骨骼肌等脏器损害时,ALT、AST 也可异常升高,在剧烈运动、长途旅行时可出现一过性的 AST(偶有 ALT)水平升高。

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反映胆汁淤积,在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大多正常或轻度升高。若 ALP、γ-GT 异常升高、同时伴有 ALT、AST 异常升高,需考虑存在肝细胞损伤坏死伴肝内胆汁淤积;若 ALP、γ-GT 异常升高,但 ALT、AST 升高不明显,需警惕存在肝内肝外胆道阻塞,这时需要腹部 B 超、CT 排除肿瘤、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肝肉芽肿、肝脓肿等疾病可能。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表现为 ALP、γ-GT 显著升高,而 ALT、AST 轻度异常。

ALP 主要存在于肝、骨骼肌,在儿童期及青春期由于骨骼发育,ALP 可达正常成人数倍;在某些骨骼疾病时 ALP 可异常升高;妊娠后期胎盘型 ALP 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异常升高。但上述情况下 γ-GT 、ALT、AST 大多在正常范围。有部分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ALT、AST、ALP 逐渐趋于正常,但 γ-GT 持续增高,则提示发展为慢性肝炎可能。

胆红素与胆汁酸代谢

胆红素主要是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肝脏负责将其从血液中摄取并分泌至毛细胆管,经肠道细菌作用,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少部分经肾脏排出。当血液中总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时,就会出现尿黄、皮肤黄染,临床上称之为「黄疸」。

临床上除了肝脏疾病引起黄疸外,还需要考虑以下情况:

1. 溶血、红细胞生成不良等血液系统疾病,肝功能表现为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而直接胆红素正常或轻度升高,ALT、AST 基本正常。

2. Gilbert 综合征(轻度慢性高胆红素血症),遗传性疾病,人群发病率 3%~7%,一般在 20~30 岁后被发现,总胆红素位于 30~50 umol/L 左右,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直接胆红素可正常或轻度升高,ALT、AST、ALP、γ-GT 可正常,在炎症、饥饿、手术、妊娠等诱发因素出现时黄疸可进一步上升,但一般低于 85.5 umol/L 临床上呈良性、慢性过程,预后良好,无特殊处理。

胆汁酸在肝脏合成及分泌,在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胆流排泄不畅时可异常升高。胆囊炎发作时,可异常升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早期可无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胆汁酸升高,而其他指标均正常,需引起重视,胆汁淤积严重者,可影响胎儿发育成长。

肝脏生物合成功能

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胆固醇/酯等由肝细胞合成并释放入血。上述指标低下,常提示肝脏疾病严重或储备功能差,处于终末期肝病。

编辑: 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