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 不 到 自己 喜歡 的 工作

只要找到喜欢的工作,我的大学就不会再迷茫了!然而…

01 找到喜欢的工作

嘉瑶坐在我的面前,带着焦虑的神情,她已经大三了,眼看大学最后一个暑假就要到来,她正在为毕业找工作而担忧。

她的学校在北京学院路上,既是985也是211,但是这并没有让她在求职上有什么优势,她告诉我,在北京,学校只分两种,一种是清北人(清华、北大、人大),一种是其他。除非是读着自己学校的王牌专业,否则在求职上就很难有竞争力可言。

我告诉她,大学生找工作,有三个方向可以去探寻,第一是专业出口,第二是热门岗位,第三是个人兴趣。

专业出口是本专业学成之后,对口的岗位,她告诉我,她们这个专业出来最好的去处是电力系统,但是她了解到,去年本科生就没有几个能进去,现在只招研究生了,而且即使去电力系统工作,整天就只能盯着电子仪器,工资虽然还行,但是太无趣了。

热门岗位指的是最近两年需求比较旺盛,待遇还不错的工作,比如新媒体运营,产品经理,综艺节目编导等等,然而这些工作岗位嘉瑶都不了解,更难以接触到,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喜欢。

个人兴趣就是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嘉瑶心里到是有几个这样的岗位,比如服装设计师,游戏制作,心理咨询师等,但是她自己再多想想就会发现,这些都是相当感性的想法,自己从来没有为它们做过任何积累。

找 不 到 自己 喜歡 的 工作

聊到这里,嘉瑶叹了一口气说:要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好了,不会像现在这么迷茫,可以一心一意为目标岗位做准备。

02 所有的工作你都不会喜欢

然而我告诉嘉瑶,其实并不存在你喜欢的工作。原因只有一个:

任何事情一旦被重复和被考评,你都不会喜欢。

想想看,你喜欢看美剧,如果我要求你一个月内把一部美剧看5遍,然后写出一万字以上的影评,这个影评会由你的上级来审核,审核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你这个月的生活费能拿多少。这个时候,你还会喜欢看美剧吗?至少你不会再惬意地享受看剧的过程,你只剩烦躁和压力了。

事实上,所有的工作都必然是重复的,而且会有严格的考评。老师的工作是重复的,就是不断地上课,每年重复一轮,运动员的工作更是重复的,甚至一辈子就只练几个动作,不要说底层员工,即使是CEO,每天的工作基本上也是重复的,不停地开会做决策。


找 不 到 自己 喜歡 的 工作

被考评更是必然存在的,公司给你发工资,不是让你来享受工作的,而是让你完成工作既定的职责,如何判断你是否完成了既定的职责?就需要KPI,老师的KPI是高考考出了多少一本和二本,运动员的KPI是排名,CEO的KPI是公司的利润增长幅度。

重复和被考评是职业天然自带的属性,想想看,如果你需要做台手术,有这样两个医生,一个医生每周做5台你需要的手术,并且手术成功率是98%,另一个医生热爱做手术,不过只是偶尔做一做这样的手术,也从来没有统计过成功率。你会选择哪位医生呢?

找 不 到 自己 喜歡 的 工作

热爱不热爱是你个人的情感需求,专业不专业则是职业本身的职责要求,要想专业就必然需要大量重复和被考评,就必然离兴趣越来越远。

03 工作本身并不值得被喜欢

听到这里嘉瑶懂了,但是也更迷茫了,看着我说:那我该找怎样的工作呢?

我告诉她,其实所有的工作看起来真的都挺无聊的,作家的工作就是整天坐在书桌前敲键盘,记者的工作就是每天采访然后写稿,很多白领的工作就是对着电脑写策划。

那他们是怎样坚持这么枯燥的工作的呢?答案是:他们喜欢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带来的成就。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你喜欢看书,是喜欢翻书认字的动作,还是喜欢通过阅读,获得文字背后精彩的故事或者深邃的思考?

很多大学生,眼里只有工作本身,做老师就是上课,没意思,做销售就是卖东西,没意思,做程序员就是敲代码,没意思,做白领就是对着电脑,没意思。

在工作普遍都是琐碎、重复、被考评的现实中,唯一能够让我们喜欢上工作的,就是找到工作带来的意义感,不管这种意义感是挣钱的快感,还是助人的成就感,还是名气带来的荣誉感,或者安全感带来的面子。只要是能够满足你需求的工作,你就去干

找 不 到 自己 喜歡 的 工作

写到这里,我想起去尼泊尔旅行时在餐馆和我闲聊的服务员,他对我说,他每天都很开心,因为他每天都能和来自全世界的游客聊天,虽然他从来没有离开这里,但是他感觉自己去过全世界。我们恐怕很难像他一样如此豁达而且胸怀世界。但是至少要像他一样,找到自己琐碎工作之外的意义。

我给像嘉瑶这样没有明确爱好,也找不到职业目标的学生的职业成长方案是:

1、放弃用喜不喜欢来选择职业的想法,反正干什么你都不会喜欢;

2、记住:真正适合你的工作是,你能够胜任的高薪好工作。登录各种大学生实习网站,看看哪些岗位你觉得还不错,里面描述的岗位职责你比较感兴趣:


找 不 到 自己 喜歡 的 工作

3、别着急投简历,花上一周逛一逛,选择3个你最喜欢的岗位,再选择20个你比较喜欢的岗位,接下来认真写一份简历,再针对不同岗位去适当修改然后去投递。

4、结果只会有两个,第一种结果:简历了无音讯,说明你连做自己稍微喜欢点的工作的资格都没有。第二种结果:你面试通过了,那你就开始不断重复和被考评的职业生涯吧。

5、第一种结果的对策是:要么积累目标岗位需要的能力,满足目标岗位需求,要么降低自己的岗位要求,做更简单的工作。

6、第二种结果的策略是:在重复和被考评中胜任这份工作,把工作想成打怪升级的游戏,其实游戏就是一个不断重复和被考评的过程,随着你打的怪越多,技能越强,你的等级就越高。工作也是这样,先打小怪,升级了,再打大怪,这就是你不断升级加薪走上人生巅峰的过程。

最后总结一下,别拿喜不喜欢作为标准来选择工作了,你需要不是喜欢上工作,而是找到工作背后的意义。

在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以前,我是一个胆小自卑的人。

在寻找内心的热情的路途上,我是一名勇士。

大学期间我学习的专业属于理工科。那时我并非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工程分析类的工作,但心是诚实的,当做着这些工作时,我没有“心动”过,也没有因完成项目有过成就感,都让我确定这不是我爱的事业。我想,若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如同跟不爱的人共同生活。一辈子要这样的话,我不甘心。

跟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毕业前后的几年里我有很深的迷茫感。我从未停止过思考自己这一生到底想要什么。与此同时,我利用做全职和兼职的机会,体验着不同的行业,人力资源、金融、培训……辗转在不同的公司。毕业三年后,这些经历却使得我更加迷茫,因为尝试了那么多却还是没有找到我的真爱事业。

隐隐约约,我的内心有种渴望,很想要做跟助人成长有关的事,但没有认真想过哪些职业能满足我内心的这种渴望。

一直以来,我的直觉让我无理由地相信那些前辈们,包括乔布斯、保罗柯艾略所说的话:每个人都具备与生俱来的天赋,从你内心的热情出发去找寻它,那就是你今生要从事的事业;不要停止寻找,你一定会找到它!

我有时会从兴趣出发思考这些问题,我喜欢读书、绘画,以及参与艺术类的活动。后来了解到,人的天赋和热情并不等同于你的兴趣,而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能力。

从小我就爱看书,毕业后看的书大多偏理性,常常不自觉地会被宗教、哲学、心理学和心灵成长类的书籍吸引。有几年间,我在上海的浦东图书馆阅览了大量此类书籍,那些看起来难以被人理解的描述于我却是极为有趣。

当时看来,我并不觉得这些兴致对于我的生活有什么真正的用处。直到有一年,我运用在书上学来的冥想治愈了困扰我的失眠;半年后又看到美国心灵大师莱斯特所创的圣多纳释放法,按照书上的步骤练习,达到了帮自己释放情绪、转化信念和改善身体状态的效果。这个经历让我懂得那些心灵大师们在书里所说的“体悟”为何。

在学会圣多纳释放法的几周以后,我自身有了明显变化,内心变得比以往更宁静、自信,洞察力以及领悟力都有很大提升。就此,人生开始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直到后来遇见了一位来自台湾的相当资深的心理学老师,我开始深入且系统地学习潜意识科学和有关心灵成长的知识,并在生活中勤奋实践。我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仿佛一条重归大海的鱼。

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助人成长的行业也就是跟心灵有关的行业。我的无师自通,以及在学习实践中表现出来的领悟力,让我毫不怀疑自己的天赋就在此。就这样,我找到了自己的天赋领域。

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是,我要如何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

当时我在一家金融公司就职,上班时间以外,基本上都在学习状态。除了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我也开始为拥有助人成长的能力而做准备。在追随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同时像学徒一样为老师的工作坊做事,包括举办讲座、招生、课程服务等。有一次讲座活动结束后,我在心里酝酿了几分钟,跟工作坊的老师和伙伴们说,两周之后的那场讲座让我来主讲吧。就这样,我争取到了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机会,将我的所学分享给他人。

我不是个自信的人,在很多人前讲话会令我害怕,起先做讲师时的紧张感至今记忆犹新。

到今天,想起那第一次为自己争取到的机会,我还会为自己的勇气而自豪。因为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带着这种勇气又一次次的为自己争取到许多的第一次,做独立沙龙、个人咨询、为企业和校友会做讲座,利用一切可能的业余时间不计报酬地这样做了两年,把所知的成长知识和经验分享给他人。再后来,我终于有机会做了签约讲师。

事业跟人一样,既是你真心所爱,便愿意不计得失,在他面前表现出非凡的勇气。

今年开始,我跟两位朋友一起建立了一个成长互助平台,帮助需要成长的个人、团体和企业。比起过去,我对于自己现今的工作状态非常满意。因为每日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人就愿意专注想办法把细节做到最好,会不断有灵感出现。做喜欢的事,对我而言,除了满足感,还有内心深处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前些天,不断有朋友来问我,怎么才能找到喜欢的工作。

果然,在这个全民正走向心灵自由的世纪,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做一份工作用于养家糊口,不愿意再被恐惧、怀疑和担忧耽搁自己的人生,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实现自我价值。

我的经验是,在探索真爱事业的过程里,我们需要可行的方法,更需要耐心和勇气。

向内心寻求答案,而非外在。

如果你正迷茫于自己的人生方向里,试着把你所知的职业列出来再进行筛选,恐怕你会失望。每个人对于所处环境的认识都受限于自己头脑里的知识和经验,然而在这个日益更新的时代里还有很多的工作领域和工作方式是超出你现在头脑已认识的部分。

问招聘网站,不如问你的心:

回忆你的童年,打小你就特爱干的是啥事儿?打小你就表现出比同龄人强的是哪一点儿?

你的父母擅长做的是哪些事儿?你的祖父母擅长做的是哪些事儿?

回忆你平时生活和工作中的细节,做哪些事儿时你最得心应手?哪些事儿是你特喜欢做的?

你在学习哪些东西时,比一般人要学得好?

你经常被哪些东西吸引注意力?

你做哪些事情时会很不自在?

如果你拥有花不完的钱,以及身边人无尽的支持,为了实现你的自我价值,你选择做什么工作?尽量描述得详细些。

你最好花一段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做好记录——也许你需要几周的时间。

做完这个过程之后,列出所有可能你会喜欢的行业和职位,一一剖析:

我愿意一辈子只从事这个事业么?

——如果答案是YES,再接着回答下面的问题;否则请换下一个兴趣职业。

我会不会因为挫折而放弃从事这个行业?哪些挫折会令我放弃它?

——如果会有所放弃,那就算了,换下一个。

我为什么喜欢这个行业?

——如果是因为觉得这行赚钱多,或看起来光鲜,或跟自己的偶像有关,赶紧醒醒吧。除了只跟你自己有关的答案,其余统统可以排除。

我愿意为它付出我所有的业余时间来进行学习提升相关专业度么?我愿意争取所有有助于自己提升专业度的机会么,即使看上去没有机会?即使没有报酬?

——如果答案是YES,恭喜你。否则,换下一个。

如果可以用这种方式缩小你的真爱事业探索区,那接下来,就行动吧!

走出你的舒适区,扩大你的圈子,去接触这个行业的人。找到一切可能性,全职、兼职、甚至义工的机会,去亲身体验你想进入的行业,不只是听他人的描述。或许当你真的进入这个行业做事以后,会发现它带给你的感受跟你的想象很不一样。如果你会失望,这很正常,就像你找到个恋爱对象后发现不合适就可以分手,不耽误找下一个。

在探索真爱事业的行动开始后,每过一段时间,你都会对自己和事业有新的认识,需要重新思考和做细致计划。

假如你只是止步于思考,并无实际行动的话,大概你的潜意识认为自己无法拥有喜欢的东西,或者内心有恐惧,令你无法全力以赴地去追求自己所爱。这需要你对自我做深入的了解,并借助一些心理方法解除潜意识里的制约。

如何确定它就是你的真爱事业——热情、坚持、唯一!

实际上,当真爱事业出现你眼前的那一天,你的心就像突然亮灯一般,不用再做任何的分析。但这并不代表你不需要找寻的过程,恰是那些寻找,才使得你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清晰,内心更加坚定。

真爱就在眼前,怎么追到手?

我在确定自己热爱心灵成长这个领域后,只能以我当时熟悉的心理老师的形象来想象自己未来要做的事。为此我苦恼过很久,因为要达到那样的专业高度大概需要好多年,我不知道当下该做什么,也不自信自己能做成什么。

现在想来,那些想法都囿于心灵的枷锁导致的恐惧和怀疑。一个初识某行业的新手,对于职业发展的想象力实在有限。

两年间,我基本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探索这份真爱事业,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先把注意力放在当下能做的事上;在做事过程中的细节里寻找,找到一个能带给你自信和热情的点,再把它发展成线,然后成面,才有可能呈现出立体化的职业状态。

举例说,我最初喜欢做和能做的,也就是跟身边的朋友分享我学到的东西,虽然很有可能在对方眼里我就是个咣当的半瓶子,但至少是我后来能做讲师前的经验积累。起初每天挑选看过的心理学文章放在微信平台上供大家一起学习和成长,然后有一天,灵感一来我就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发布在网上了,后来又有了第二次原创文章、第三次……这些都是看似不起眼的“点”,都是出于自己的热情而做,且因不断有正向反馈,自信心也日渐增长。再后来,靠着从点、到线、到面、再到体的建设,才有了做独立沙龙、签约讲师、企业内训,以及建立平台的机会。

假如你在探索真爱事业的过程里有所受挫,记得还是向内心寻求答案,去找能带给你自信和热情的那个“点”开始做起,即便它看起来用处不大。

在行动中,我们无需完全参考别人的做法,因为每个人的热情所在“点”不同。那些最终找到了真爱事业的人们,却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一样带着恐惧和怀疑,但从不放弃寻找,并勇于争取任何可能的机会。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狮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