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 萬 理財

有個案例是一對準備進入退休生活的老夫妻,先生65歲,太太63歲,2個孩子都已經長大。大女兒35歲,在大公司擔任會計人員,工作算穩定。兒子則快30歲,還在奮鬥自己的事業。他們一直住在台北市,從年輕到現在就是沒日沒夜的工作,跟傳統的台灣家庭觀並沒什麼兩樣,好處就是搭著經濟起飛的年代,當初買自住房的時候,大約是500萬,老公寓3樓。

買的時候就已經是有些屋齡的房子,不是新屋,想說可以住著,如此而已。隔了20多年,現在市值大約1300萬到1400萬。

孩子讀大學的時候,先生的母親住安養院,10年共計花了400萬,跟兄弟一起承擔。勉強撐了過去,直到先生的母親離世,生活才好過一些。

不過,主要存款還是等2個孩子大學畢業才存的。這也是大多數中產階級的寫照,跟年輕人的想法有很大落差。

年輕人都想著在35歲或40歲財務自由,但其實,許多父母都是等孩子完成學業之後,才有辦法存錢,做比較大額的投資,這是大多數人的寫照。

在把孩子拉拔長大的同時,別忘了還有上一代的撫養問題,夾心餅乾用來形容這一段過程是最貼切的。

保險費、定期定額買點基金、養一部車的管理費、停車費等等,基本上日復一日,就是等孩子長大。然後……也沒什麼然後,生活就是平凡中找樂趣。

一轉眼50多歲,如果有硬逼自己存錢的話,這時才可能做比較大的投資項目,例如:買第2間房、買比較多的股票等等。

前幾年,這對老夫妻在新竹買房,再過不久完工後,要過去養老。但是問題來了,裝潢、家具等等,弄好後,存款也見底,往後還有房貸怎麼辦?

雖然只貸了5成,房貸壓力並不算大。但勞保年金,夫妻大約都是領1萬6還1萬7,這樣每月才3萬2千元,夠用嗎?於是來詢問現在怎麼辦。

他們目前想到2個方法:

一、把台北市房子賣掉變現,然後買定存股。手上多了這麼多錢,一半放銀行,一半拿去買定存股。想說買一堆銀行股,應該很穩吧!收收股息就好了。

二、把台北市房子賣掉變現,在新竹另外買一間小坪數收租,估計每月可以收租1萬多到2萬。不打算貸款,反正小坪數也不好貸。

退休真的是門課題,不能開玩笑的。

先聊聊配息殖利率的問題。 關於股票配息,請牢牢記住這句話— 公司沒有一定要配發股息。

雖然坊間滿滿的雜誌、書籍、影音頻道都在跟你說定存股,或者說只要買5%殖利率的股票,投資1千萬,每年就可以賺50萬,安穩退休沒問題。

這是不對的,是非常危險的退休理財方式。為什麼說公司沒有一定要配發股息?

一、公司去年賺錢,今年才會配息,那要是今年獲利衰退,明年怎麼配?難道你退休2、3年就上天堂嗎?很明顯不是,要有至少再活10年的打算,這年代75歲走已經算少見。預期公司10年都會穩定賺錢,才能考慮購買。

二、公司可以動財務手腳。即便公司不怎麼賺錢,可以挖東牆補西牆,將轉投資執行變現、跟銀行貸款來發放股息、暫停或減少資本支出,隔年再增加等等。

三、即便賺到股息,虧掉價差,你的退休生活也不會快樂。

遇到非常多讀者都講過一樣的話: 「我買股票很簡單,不要理會就好。反正是要賺股息,不看股價,心情就安定了。」

但試問,當你68歲,看著手上200張兆豐金,連續下跌3天就好,都只有跌0.3,這應該不算什麼大跌,這樣一張虧0.9,也就是900元,200張就是18萬。

確定你心情不會起伏嗎?說實在,很難。 基於以上因素,第一個選擇暫時不能做,又或者說「根本不要做」。

至於第2個選擇,也要考慮一個大問題,你買新竹的房子,畢竟也要看地段,不能當作台北市那樣,幾乎隨意都能出租。假如一組房客離開,找到下一組房客之前,空了2、3個月空租,那樣投報率會很低。

更何況,台北市現在公寓的租金介於2萬5千到2萬8千不等,直接收租即可,不需要為了放一筆現金在身上,賺取安全感,就賣房變現。

「那畢大,我真的覺得身上沒現金沒安全感,怎麼辦?」 老夫妻這麼問。

在兒女都沒有給任何孝親費的前提下,如果每個月勞保年金夫妻合計3萬2千,加上台北收租2萬5千,減掉月開銷4萬5千,這樣還餘1萬2千。

如果帳戶空空總是害怕,你可以暫時把房屋質押,也就是價值1千2百萬的房子,可以輕易的跟銀行貸款100萬放身上備用。

貸款流程也比賣屋簡單輕鬆,一週內就能拿到錢。由於已經60幾歲了,還款年限不可能太長,不過10年應該是沒問題的,利率大約落在1.6%到2%。

借款100萬,甚至200萬也無妨,反正一年也沒多少利息。用一點點利息去換那份安心感,也沒什麼不對。

10年之後,如果還是需要用錢,再來考慮賣房即可。或者一生平安無事,等上天堂之後,房子留給兒女,相信也是父母對子女的一份愛。

上述案例提供給讀者思考,每個人工作收入、原生家庭的家人是否健康、財務是否健全,這些都大不相同, 所以沒什麼標準答案,端看你要的是什麼而已。

◤畢大想跟你分享的是──

房子可以活用,並非買了就是死資產。

年老的時候,如果房貸都已經還清,那當然可以再貸一點錢放在身上。

沒必要握著大筆現金在手上,除了擔心年長者容易被詐騙之外,也失去了一個可以生財的資產。

房子跟股票有些類似的地方,就是同樣可以產生現金流。 收租永遠都要有人承租才成立,但只要你的房子位在都會區,就沒什麼好擔心的。

本文摘自先覺出版社的《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畢德歐夫帶你掌握理財5大關鍵》

作者:畢德歐夫Bidoffer

十多年前,決定筆名時,認為股市、商場競爭、買賣房地產,就是在買價(bid)、賣價(offer)之間討生活,於是取名為畢德歐夫。

金融交易經驗18年,交易總筆數130萬筆。投資理財之餘,也在網路寫作十餘年。《商業周刊》《今周刊》專欄作家、美股財金部落客,各家網路小編最愛轉載部落格之一。

29歲那年白手起家買進台北天龍國。現為居家育兒宅爸、專職交易者、文字專欄作家,每月網路發表文字達12萬字。目前持續每日發文,除了耶誕節與農曆春節,全年無間斷。

早期數百篇文章發表於幣圖誌。2019年8月開始與線上訂閱學習平台Pressplay合作,每月依照各族群學習需求,發表各類難易度的美股投資文章。

千 萬 理財

理財專家樁生(Stacy Johnson)擔任專業理財顧問好幾十年,自己也是千萬富翁。他根據多年經驗告訴你,要成為千萬富翁,該遵守這10條簡單的規則:

1. 支出永遠不要比收入多

樁生10歲時覺得零用錢太少,開始靠除草賺錢。靠自己賺到第一筆收入後,母親開車載他去銀行開了第一個存款帳戶。50年來,樁生維持好習慣,固定檢視自己每一筆支出,支出必定不能多於自己賺來的錢。除了少許意外開銷,每個月你花的錢都應該比你賺來的少。

2. 像躲肺炎那樣避開債務

多數人把債務當成人生的正常部分,但樁生認為負債只會讓你變窮,因為你要支付利息。他建議,只有在你除此之外別無維生可能,或是你靠融資來的錢可以賺更多、變富有的情況下,不要輕易借錢。

3. 別人恐懼你貪婪,別人貪婪你恐懼

樁生相信,別人都不敢投資時你投資,才有可能變有錢,像是失業率高漲、市場下跌、所有人怕爆的時候,彷彿末日降臨,市場充滿絕望氣氛。景氣循環的本質代表有時候經濟就是不好,多數人會如驚弓之鳥般恐懼,但這就是能致富的人出手的時機。

如果你真的覺得末日將至,多買些罐頭和武器。如果其實還好,就勇敢買進吧,一如億萬富翁投資人巴菲特的的信條。

4. 避免虛榮性花費

樁生在華爾街當投顧時,學到的一課就是超級有錢人通常不會看起來很有錢,他們根本不需要。那些會穿時髦西裝、開保時捷的人,是因為靠賣東西給有錢人來維持生計。

樁生自己也是有錢人,但他從不買新車,不穿時髦西裝,他買的房子價格還不到他可以輕鬆負擔的1/3。

他建議別輕易把你可以拿去投資的現金拿去買車子、衣服、房子或度假,這只會讓你比較慢變有錢。

5. 像明天就要死去那樣活著,但像可以永生不老那樣投資

你每天都應該像明天就會死一樣,去盡情從生命中爭取事物,畢竟你還真的有可能明天就死掉,但投資策略則要夠讓你活得長長久久。

6. 聰明投資

樁生表示,有六種方法可以讓你變有錢。跟有錢人結婚、繼承金錢、利用你的天賦、超級幸運、事業有成,還有量為如出、聰明及長期投資。你可以把前五種方法當成目標,不過最後一項方法才是最好的保證。

7. 不冒險就是最大的風險

不管是錢、愛情還是人生,想要回報就得冒險。

錢的部分很好懂。不管你是投資股票、房地產還是自己的事業都有資產價格縮水的風險。你能不去冒險而活完你的人生嗎?當然可以,躲在防空洞一輩子,你就永遠不會被砲彈打到。

風險較高的投資,通常回報也較高,額外的報酬可以讓你擁有更多籌碼。若你30年來每個月投資200美元,年化報酬率12%,最後你的退休存款就會比2%定存多出好幾十萬美元。

冒險前,記得衡量你的風險,分散投資、從自己或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8. 永遠不要讓你的幸福成為別人的責任

如果你需要動手術,別無選擇只能把你的命運交給專業人士。但在金錢部分,永遠不要把所有控制權交給別人。

尋求建議永遠是一個好點子,但不論你的顧問是誰、有多聰明,你的錢只有對你自己來說最重要。若你不一切都親力親為,至少也要知道現在的情況是怎樣。

假如你不想為自己的金錢負責,就留在銀行,至少這樣你最後不會賠光或破產,或是為了自己的問題責怪別人。

9. 有時候少看新聞比較好

15年前,樁生拿了2000美元投資蘋果股票,幾年前賣了一半,去年又多賣了一點,而現在他剩餘的股票,價值約50萬美元。

如果樁生每天追著消息面跑,可能早在很久以前就賣光光,到今天恨不得殺了自己。

樁生表示,想要變有錢,就買進高品質的股票,長期持有。如果你想宰了自己,就買進高品質的股票,然後基於消息面在下跌時賣掉。

10. 時間不是金錢,金錢就是時間

時間是你擁有的不可逆資源,你的時間沒了就沒了所以你要盡可能把有限的時間多花在你想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替別人做事。金錢是讓你能這樣做的資源。

若你去百貨花200美元買衣服,那是你本來可以拿來投資的錢。如果你靠那200美元每年賺了12%複利,30年下來你可以累積到6000美元,先不管通膨,假設你退休後每個月靠3000美元生活,這代表你可以提早兩個月退休。

當然你還是要有衣服,但也許不用花到200美元。要變窮還是變有錢,是你的選擇。

(資料來源:MSN、MoneyTalks)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獨家回應》核心系統更換變成災難 台北富邦銀行怎麼了?

一個失業魯蛇創業,窮到抵押器官籌錢 竟10年內打造出生技界鴻海

富二代到破產,還清父親15億債務 陶傳正:這是人生最精彩的十年

過學生生活、聰明消費 白手起家億萬富翁的5個理財建議

不要對世界失去好奇心!葉丙成:人生就像投資,不是贏在18歲就好